醉入红楼-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我还不能肯定是你,谁知道这一试探全都露出了马脚。”
“快老实交代尚有可能恕罪一二,若是负隅顽抗,那么定然难逃一死,你可知道在本朝里通外贼和倒卖军械要犯什么重罪吗?”
“你。。。。。”
“你们。。。。。。”
“我什么都不知道,这是你们陷害我的。”
“不知道?”赵百熊冷笑一声道:“等将你逮捕之后你就知道了。”
“大人,先将他扣押起来吗?”
贾宝玉点点头道:“既然廖将军不知道,那咱们就带他去信上说的地方,亲自将这批人抓获,到时候看廖将军还如何能抵赖。”
“你们。。。”
“我乃是大帅亲自任命敦煌地区的最高长官,你们有什么权利可以带走我?”
说着,忽的哈哈大笑。
“既然你们知道了,那今个我定然不能让你们走出五柳镇,你们没了,这事情自然也就保密了。”
“来人!”
院门外的士兵听到屋内的传唤,赶忙快步朝屋内闯去。
一瞬间廖青的屋内占满了手持刀枪的士兵,他们一个个都神色戒备的盯着贾宝玉等人,好像廖青一个命令,就会上前厮杀一般。
“贾公子,虽然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来路,但是能命令赵千户想必官位也高,但是你忘了这是在谁的地盘上。”
贾宝玉淡淡一笑说道:“这是我大华的土地,周围是我大华的士兵,我有什么好害怕的?”
“众位兄弟们,你们眼前的廖将军他已经反叛国家,私自倒卖军械给突勒人,你们说这样的国之蛀虫要不要清除?要不要抓起来?”
“什么?”
“廖将军背叛国家?是突勒人的内应?”
“这怎么可能?”
“不可能?”
。。。。。。。
见下首的士兵顿时哗然,议论纷纷,廖青也知道形式不好,忙说道:“众位兄弟,不要听他们信口雌黄,他们才是突勒的奸细,刚刚我拆穿他们,他们想要挟持于我,你们还不快快动手?难道想违抗军令吗?”
虽然下首的士兵有些迟疑,但是周泰治军向来注重军纪,因此他们仅仅是迟疑了片刻便又将刀枪对准贾宝玉等人道:“快快放下武器。”
见士兵都慢慢围拢了过来,赵百熊等人也抽出腰间的钢刀,呵斥道:“贾大人乃是陛下派来的钦差,专门督查军械走私一案,难道你们要造反吗?”
“这。。。。”
下面的士兵又犹豫了起来。
若贾宝玉真是皇帝派来的钦差那么抓了他们岂不是想要谋反?这罪过可就大了。
“不要听他们胡说,他们根本不是陛下派来的钦差,先将他们给关起来,我这就去找大帅,让大帅前来处理。”
廖青此话一出,众人心中顿时稍安,周泰的威望在军中还是很高的,士兵们也都是极度的相信他,到此,士兵们脸上的迟疑之色渐渐消退,口中嚷道:“速速放下武器。”
“速速放下武器。。。。。”
廖青冷笑了一声,看了贾宝玉一眼,眼神中透漏出一股轻蔑的意味,仿佛再说,小子你能斗得过我?
“大人,怎么办?不如卑职护着您出去,您去找周帅,前来做主?”赵百熊满脸焦急,低声问贾宝玉道。
贾宝玉摆了摆手,笑道:“廖将军,看来你是不见黄河心不死啊。”
说着从怀中将周泰给他的金令拿了出来,高举在空中,喝道:“众位将士,你们认得这吧?”
廖青一看,瞬间脸色大变:“你。。。。”
“你怎么会有大帅的金令?”
这金令乃是周泰的率令,不管在什么时候,见这令牌犹如见到周泰本人一般,向来是调动军队用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贾宝玉手中居然有这。
下面的士兵们都是跟随周泰多年的老兵,自然认得眼前这金色大令,此令一出,只要是边军都需要听从命令,不得违背,否则便是抄家灭门之罪。
“我来这时,大帅特意将此令牌给我,说是我定然有用,没想到果然能用的上。”
“将士们,将廖将军给我先绑起来,等随后大帅来了再做祛除。”
“是。”
士兵们低吼一声,便都将廖青团团围住。
虽说廖青乃是军中的副将,但是论威望,论资格,论在军中的地位远远不及周泰,因此众士兵听从将领,心中也是毫无压力。
其中有一些廖青的亲兵,见此阵势也不敢抵抗,毕竟这可是反叛之罪,比不得其他的,如何能沾染半分?
第327章 有后招?()
廖青此时一张脸也如同猪肝一般难看,见这些平日里跟随自己的士兵朝自己围来,心中自然不是一番滋味。
“大胆你们,怎么敢以下犯上?”
“将军,这我们也没办法,大帅有令在此,谁敢违背?”
“况且贾公子说了,会让大帅亲自来分辨是非,你也不需要太过担心,我们相信这其中定然是有些误会,等到时候解决了便好。”一个模样稍微大点的士兵说道。
“笨蛋,被他抓住,我还哪里能活命?只怕不等大帅来了,他们便要杀我灭口。”廖青恼怒的骂道。
“不会的,我贾宝玉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在大帅未来断清楚这间案子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对他动手,在场的众位兄弟都可以当做见证。”
“若是他死于非命,你们大可以去大帅哪里告发我,或者私下里找我报仇,我绝无怨言。”
“将军,您还是委屈一下吧。”
说完便朝着廖青扑了过来。
没多大功夫,便将廖青五花大绑给绑了起来。
“大人,您何时得到的金令,我们居然都不知道,刚才可真吧老赵我给吓坏了,我们几个折在这没啥,若是您被搭到这里可就不妙了。”赵百熊道。
贾宝玉微微一笑:“原本我是不欲拿这金令的,只是周大帅非要让我带着,说是为了以防万一,没想到果真用上了。”
“速去点齐兵马,咱们这就带着廖将军去那个地方看看,到底军械是否在那。”贾宝玉笑道。
廖青则是狠狠地等着贾宝玉,双眼中充满了恨意,若是眼光能杀人,怕是贾宝玉已经被他杀了多次。
李武正要下去集结部队。
赵百熊上前道:“将军,这部队中咱们并无熟识之人,谁知道里面有没有廖青的心腹?”
“若是被他们知道,不说会不会煽动士兵,就是泄露了消息,只怕也会让我们空手而回。”
“恩???!”
“是啊,将军,这个时候军心不稳,咱们确实不适合调动军队。”李武也是皱了皱眉头说道。
“可是咱么的人手不够,怕是不一定能将他们一网打尽。”贾宝玉道。
“大人不必担忧,咱们内卫目前在五柳镇的有百十号人,各个都是好手,他们那押运的队伍能有多少人?定然也非我们的敌手。”
“若是真是他们人多,咱们尽可先不攻击,等回去再让人去阳关搬救兵也不迟。”
“我看赵千户说的可以,阳关不是有老胡的部队吗?那些人也是以前跟过将军的,让他们来确实能放心些。况且他们在此处向西三十里处,刚好也是和阳关同一方向,不如让人顺便去阳关搬兵,也属上策。”李武说道。
“行,既然如此,赵千户,你去集合兄弟们,我这去收拾下,咱们就走。”
“属下遵命。”赵百熊说完,便转身出去。
人马很快准备好了,外围的士兵自然也是接到了长官的命令,知道贾宝玉手持大帅的金令,自然也没人前来阻拦。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朝着目的地奔去。
一路无话。
因天色昏暗,贾宝玉为了不惊扰敌人,在快要靠近的时候,就让人都熄灭了火把,裹住马蹄悄悄前进。
约莫又行了一炷香的功夫,前面隐隐的看到有人影。
赵百熊道:“大人,我先带人前去看看情况,等我有信号你们在都过来。”
说完就下马,带着几人悄悄的往前摸去。
赵百熊去了没多长时间,只见黑暗中发出一阵火光,李武叫道:“将军,赵千户的信号。”
“兄弟们随我杀。。。”
贾宝玉喊完,身后的人顿时发出大声的怒吼,朝着前方快速冲了过去,杀声震天。
一瞬间的功夫,一行人便冲到马队跟前。
那押运马队的人也被突然出现的贾宝玉等人所惊呆,赶忙拿起武器抵挡。
可是他们本来人就少,又被偷袭,自然抵挡不住,不过片刻的功夫就都被杀的人仰马翻,剩下的人自然是举手投降。
贾宝玉打量一眼,这伙人约摸有三四十人,身着大华士兵的服饰,身后还有上百辆辆马车。
“大人,他们全部都投降了。”赵百熊走过来说道。
“咱们人员伤亡如何?”
“没什么伤亡,有几个兄弟不小心受了点小伤,不要紧的。”
“将军,咱们这次可算得上大获全胜,事情办得未免太过容易了。”
贾宝玉微微点点头,走到那投降人跟前道:“你们谁是领头的?给我站出来。”
从下面人群中走出一中年男子,上前满脸不屑道:“你们是什么人?居然敢打劫朝廷的马队,是不是不想活了。”
贾宝玉笑道:“来人,将廖将军给我请上来。”
说着,薛刚押着廖青走了上来。
那人一见,瞬间惊怒道:“廖大人您怎么被人给抓住了?”
“廖将军此刻人赃并获,你还有什么好说的?”
“来人,给我打开马车,让咱们廖将军看看车上是什么东西。”
李武带着几人打开车上的箱子,入眼全部是大刀,箭矢等军用器械。
眼前这上百辆大车的东西估摸着足足能装备起几万的人马。
“将军,他们果然狼心狗肺,猪狗不如,若是这批军器到了突勒人的手中,可真是后患无穷。”
“廖青,你认不认罪?你这个卖国贼,真该株连九族。”李武狠狠地骂道。
“哈哈哈”廖青此时被当众揭破,非但没有丝毫的害怕之色,反倒是脸上露出了张狂的笑容,好像是悲中取乐一般。
“你还敢笑?我宰了你。”薛刚脾气暴躁,自然受不了他这讥笑声,从腰间拔出钢刀便要上去。
“你笑什么?”贾宝玉道。
廖青抬起头瞥了一眼贾宝玉道:“王爷在信中多番交代让我要格外的小心你,谁知你却是徒有虚名,真不知道王爷为何会这般看重你。”
贾宝玉还未回话,薛刚便冷笑道:“你现在已经沦为阶下之囚,哪里还配嘲笑我家公子?真是脸皮厚。”
“是吗?”廖青笑道。
“此时不动手,还等何时?”
第328章 感言()
致敬金庸先生
正在想要更新今个章节的时候,猛地打开手机,看到金庸先生逝世的消息,心中不免悲切万分,特写此篇,纪念逝去的武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十六个字概括了金庸先生一生写下的武侠。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接触金庸先生的是射雕英雄传,这本是从集市上借回来阅读的,当时就被书中所描绘的武侠世界所吸引,塞外的美景,桃花岛的五行八卦阵,降龙十八掌等一切的东西都感到新奇,更是向往。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此为本书所传递的最精华的核心,这种精神让我在小的时候就明白何为爱国,何为大义。
虽说并无当兵保家卫国之举,但每每看到海外争端,看到近代屈辱的历史,也都会热血沸腾。
金庸先生的虽然属于之列,但其实远远超过了平常的层次,他通过文中一系列的奇遇,变故,让人从中得到深刻的启迪,这是很多家,甚至说文学家都比不上的。
等到年龄稍长,最喜欢金庸先生笔下的杨过,杨过从小受到不平之待遇,导致生性偏激,所有东西只遵从他内心的感觉。
就如同他与小龙女之间的情感,蔑视世间一切的礼教,喜欢自己的师傅,这一切在宋代那个礼教大防猛如虎的年代,实在是不能让人接受,因此他们之间自然也困难重重,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最终走到一起。
曾记得金庸先生在神雕侠侣写的后记中提过,所有眼前的一切规矩框架,都只是以现在的视角所判断的,可能多年之后这些隔膜,那些当年天理难容的事情都会改变。这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这可能就是他写这本书想要表达的另一层意思。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其中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