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地球黑科技传奇 >

第177部分

地球黑科技传奇-第177部分

小说: 地球黑科技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逅孪咝蔚钠交伞!拔按笏瘴!奔兑虼私翰浚保担常保罚傲羌涓某啥嘀胤烙憷撞战峁埂T餐餐獍搴瘢玻埠撩祝诓愕牧降劳脖诤瘢保春撩祝醒朐餐仓本叮叮趁祝饷姘乓徊悖玻疵鬃笥业挠停恪D诓棵挥兄匦妥凹追烙憷鬃莞羟剑挥幸坏溃玻昂撩缀竦姆潘С虐搴鸵坏溃罚昂撩缀竦那嶙凹鬃莞羟健=⒌孜刈莨墙峁梗髋诘┛庀虏渴侨氐祝幸欢ǖ姆辣芰Α�

    按照设计要求,“伟大苏维埃”的装甲可以抵御510毫米穿甲弹和5000米高空投掷的2000公斤炸弹的攻击。其水下防御系统更是强大无比,防鱼雷系统能够防御1500公斤**的水下爆炸!设计师们认为,“伟大苏维埃”级还可以达到任意相邻10舱进水或舰底命中4条鱼雷不沉没,2舷命中6条鱼雷不丧失战斗力的惊人生命力。

    1939年1月,对БКПЗ巴尔瑙尔锻造工厂制造的1/20结构模型进行爆破实验,证明了伟大苏维埃级TDS设计的有效性。

    “伟大苏维埃”级预装备24座三锅筒高发热量燃油锅炉和12台冲动式单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蒸汽轮机工作参数37个大气压/30℃。涡轮机总功率04000轴马力,4小时紧急过载功率924000轴马力,军舰相应的最大航速分别为27.5和2.5节。由于后来改进了螺旋桨,最大航速于1939年7月13日修改为2和29节。不过当时苏联还造不出功率如此大的涡轮机,只得向国外购买。狠心的英国人趁火打劫,开出了140万英镑的天价。囊中羞涩的苏联海军不得不另辟蹊径,他们联系上了瑞士的布朗-勃法瑞公司。这家公司的单价只要0万英镑,完全可以让人接受。苏联首先进口了台,其中6台准备装到“伟大苏维埃俄罗斯”,剩下的2台交给哈尔科夫汽轮发电机厂进行测绘仿制。后来证明苏联人的选择是相当明智的,布朗-布威公司的汽轮机不负众望,在试车中发出了315624轴马力的强大功率。24型的动力舱为奇特的交错式布局,首先是4排个水密锅炉舱,各布置2台锅炉,第4排锅炉舱后是6个并列的独立水密轮机舱,然后又是2排4个锅炉舱。其中个前锅炉的烟道汇集到前烟囱,虽然内部烟道和排烟量完全不同,但两个烟囱的外形尺寸却完全一样。“伟大苏维埃”级的竖直烟囱顶部带有防雨罩,外观比较陈旧,和流畅的舰体线形不太相称。

    关于“伟大苏维埃”级的动力装置配置曾经有许多误解,最深刻的当数“使用了600000马力涡轮-电动动力”一说。当然西方的这种误解并不是空穴来风,它起源自193年9月5日苏联政府通知英国自己准备建造战列舰的一份照会。在这份通知中,苏联把24型缩水为176760吨、44米72.6米1.3米,采用600000马力汽轮-电动动力的条约型战列舰。虽然后来有许多情报说明了24型的真实情况,但所谓的电动装置直到今天仍然在一些文章中不断出现。另一个普遍的误区是对24型6轴布局的错误解释。许多西方资料称苏联曾经在苏德蜜月期间获得了“兴登堡”级的图纸,并根据“兴登堡”的设计将原有的轴方案改为6轴。这个说法是没有根据的,其实第四设计局1936年下半年的初步设计中就采用了三轴布局,原因还是普列赛系统宽度太大,没有足够的舰内空间并列安置台重型涡轮机,只得采用6轴布置。迄今为止,仍然没有确切资料证明24型曾经根据德国战列舰布局进行修订设计。

    24型的最初多设备设计采用了单主舵+双副舵形式,但是在后来的船模试验中发现,一旦主舵被卡死,副舵根本无法修正舰体偏航。经过讨论,最终于1939年确定采用双主舵系统。预计的战术直径约9个船长,即2340米左右。“伟大苏维埃”级油舱贮油量21120吨,不同航速下的续航力如下:7560海里/2节、17200海里/21节和25200海里/14.5节。辅机是台单台功率7200千瓦的涡轮发电机组和台单台功率200千瓦的柴油发电机组。

    “伟大苏维埃”级的长艏楼尾部设置了4个飞机库,可以搭载12架КОР-2水上飞机,后甲板上有4座飞机弹射器和4座吊车。

    经过2个五年的计划,苏联造船工业有了长足进步,沙俄时期遗留下来的4家大船厂经过几轮扩建。

    现名、原名、保密代、位置

    奥尔忠尼启则波罗的海船厂、波罗的海船厂、19厂、列宁格勒А·马蒂船厂、海军船厂、190厂、列宁格勒

    А·马蒂船厂、尼古拉耶夫造船联合体、19厂、尼古拉耶夫

    61巴黎公社社员船厂、法俄船厂、200厂、尼古拉耶夫

    另外,斯大林还亲自选择在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的莫洛托夫斯克今天的北德文斯克再兴建一个大型造船厂。几万名劳改营犯人硬生生在坚不可摧的北极花岗岩上凿出了4座600米长、4米宽、15米深的巨型钢筋混凝土船坞。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第402北方船厂,至此,苏联时代的三大造船中心格局形成并一直延续。

    193年1月21日,甚至在新战列舰尚未定型以前,苏联政府就决定于当年开工建造艘24型战列舰,预定在1939年内下水,1942年前建成服役,头4艘下水后,马上再开工4艘。193年7月15日,首舰“伟大苏维埃”在19厂的船台举行了开工典礼,但此举不过是取悦于斯大林的应付场面而已。真正的工程一直拖到1939年1月份才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伟大苏维埃”级的姊妹舰相继开工。

    “伟大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苏联”、“苏维埃乌克兰”、“苏维埃白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

    工程代299、352、101、102各工程代2艘

    开工时间:193年7月15日、193年10月31日、1939年12月21日、1940年7月22日

    建造厂家19厂、19厂、402厂、402厂

第二六六章() 
从一开始,“伟大苏维埃”级的工程进度就显得相当缓慢,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虽然苏联造船工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一下子从万吨级的“基洛夫”巡洋舰直接跳到240000吨级别的超级双体战列舰,跨度实在太大。船厂根本没有没有建造如此旁然大物的经验。其次,“伟大苏维埃”级在建造中不断遇到原材料短缺的困扰。1939年的施工计划要求列宁格勒的日丹诺夫伊诺拉工厂和马里波夫钢铁厂0000吨装甲钢,但实际上只有14400吨交货。1940年的材料紧缺情况渴望获得改观,但最多只能希望能够得到计划规定一半的钢材。无论是伊诺拉工厂和马里波夫厂对生产厚度超过460毫米的装甲板都很行。而实力最强的基洛夫厂却忙于该КВ和T-50坦克项目,无暇他顾。结果到1940年12月,伊诺拉和马里波夫厂再也无法保证优质大厚度装甲钢的连续供应。不得已,设计人员只得将厚度超过400毫米的高强度渗碳钢改为简单的表面硬化钢。在动力系统上也碰上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预定计划,苏联应该于1940年仿制出12台汽轮机,在1941-1942年间再生产24台。而实际上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哈尔科夫厂也没有造出2台涡轮机来。锅炉本来想在193年9月进行首轮岸上试验,结果到1941年初全部测试才完成。由于本国企业负担太重,苏联不得不向荷兰和德国订购包括螺旋桨在内的部件。尼古拉耶夫的炮塔制造场到最后也没能组装出2座三联装炮塔。

    1940年中,在402厂建造的“苏维埃白俄罗斯”发生了严重的质量事故,技术人员在其舰体上发现了140000多个不合格的铆钉和螺栓。由于既没原材料又没时间进行返工,“苏维埃白俄罗斯”的工程就此停止,并一直拖到当年10月19日下马,消耗了10592吨型材。当天,斯大林不得不取消了4艘后续舰的建造计划。首先开工的“伟大苏维埃”和“布尔什维克”预计1943年6月份下水。最后开工的“苏维埃俄罗斯”却因祸得福,由于“苏维埃白俄罗斯”被意外下马,使得402厂可以集中力量建造她。同时进口的汽轮机也运到了阿尔汉格尔斯克,舰体下水后就可以马上装上现成的动力装置。因此“苏维埃白俄罗斯”预计下水日程甚至从1944年提前到了1943年三季度。同时,苏联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确实曾经考虑过暂时停建“伟大苏维埃”、“布尔什维克”,首先将“苏维埃俄罗斯”建成完工,为“苏联”和“苏维埃乌克兰”积累经验。

    战前的工程进展如下:

    日期“伟大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十月革命”、“苏联”、“苏维埃乌克兰”、“苏维埃白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

    1939年1月1日0.16%、0.37%、-、-

    1940年1月1日5.96%、4.0%、-、-

    1941年1月1日19.44%、14.91%、2.57%、0.97%

    到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时,即时是最乐观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在当前的情况下,哪怕是将““伟大苏维埃”、“布尔什维克”、这2艘战舰下水都是不可能的。苏联海军全身心的投入战斗,船厂忙于防空备战和修补破损舰艇。“7月10日,6艘“苏联”级的建造工程停工,9月10日,拆毁工作开始。”

    6艘“伟大苏维埃”级中只有远在北极的“苏维埃俄罗斯”没有遭受战火侵扰,但最终只完成了5。04%的工程,用去了600吨钢材。在1945年9月27日的海军造舰计划会议中,斯大林突然提出应将“苏维埃俄罗斯”建成。1946年1月19日,“苏维埃俄罗斯”又重新获得舰籍注册。

    “苏维埃乌克兰”完成了17。9%的工程,消耗了52004吨钢材,其中包括1232吨装甲。苏联人最初想尽快将其舰体推下水,并拖往高加索沿岸比较安全的港口。尽可能的减少损失,她未完成的舰体内甚至还装进了几个С级中型潜艇的耐压艇壳。但德军的进展实在太快,在苏军还没有来得及破坏“苏维埃乌克兰”时,尼古拉耶夫就沦陷了。后来曾有部分德国造船技术人员前来检查“苏维埃乌克兰”,德军将“苏维埃乌克兰”的艏艉部分钢板拆掉了约16000吨,用作海岸防御的装甲板。1944年3月17日德军撤退以前,炸毁了“苏维埃乌克兰”在船台上的支座,舰体遂向左倾斜5-10度,已经无法补救了。

    “苏联”命运最让人惋惜,到停工前,她已经完成了21。19%的工程,用去了包括1714吨吨装甲钢在内的63272吨钢材。德国空军对其进行了多次轰炸,虽然舰体屡遭命中,但其主体结构却安然无恙。苏联海军决定在击退德军后,就立即下水“苏联”,同时将被遗留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6台汽轮机运到列宁各勒,尽快将“苏联”完成。战争期间,苏联海军获得了越来越多的盟国战列舰情报,逐渐发现了“伟大苏维埃”型存在的不少技术缺陷,“伟大苏维埃”级没有雷达,没有消磁线圈,航速也不足以与新式战列舰抗衡。战后,苏联又开工了5艘69比斯“斯维尔德洛夫”级巡洋舰,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泡在“苏联”上。1947年3月27日,苏联部长会议决定立即拆毁“苏维埃乌克兰”和“苏维埃俄罗斯”。“苏联”还最后判决,苏联政府还是于194年5月29日命令拆毁“苏联”。6月15日,解体工程开工。但其10-114龙骨间舰体最终被送下水,用作水下防护试验。1956年,残存的舰体被当做反舰导弹靶船击沉。

    能够比较独立的设计并开工“伟大苏维埃”级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伟大苏维埃”级的火炮威力和火控系统上达到了国外同期战列舰的水平。“伟大苏维埃”级的侧面装甲防护比较强大,完全可以承受德国570和意大利510毫米穿甲弹的命中。“伟大苏维埃”级的航速也不低,虽然续航力稍小,但足以保证其在波罗的海和黑海那样的封闭海域内使用。基本上达到了设计目标。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伟大苏维埃”级在总体布置和不少关键系统上严重依赖外国技术,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