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地球黑科技传奇 >

第170部分

地球黑科技传奇-第170部分

小说: 地球黑科技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岛撩祝蹋矗罚梗灰┦页ぃ保埃埃岛撩祝莼玻担保构E谏碛赡谔派砉堋苍谕獠愕牡瘸ぴ銮抗堋⒒疃煌埠褪侄氐牧⑿ㄊ脚谖沧槌伞�

    奥托1936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榴弹44.4公斤,初速945米/秒。16.35公斤**-硝化纤维素发射药,使用膛压327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5740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35.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

    “凯撒大帝”级装备24座安莎尔多193型和奥托1939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肉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到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公斤,初速60米/秒,最大射程16000米,最大射高1000米。火炮高低射界+75――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16或30/发分可调。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

    9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在稳定炮架上的。**的圣乔尔乔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稳定参照系一共有11个电动陀螺组成,系统的主陀螺垂直旋转,由专用的60伏120赫兹三相交流电供电,转速7200转/分。陀螺仪万向悬架环上还刚性装有2只小些的水平陀螺,它们的动力由90伏250赫兹的特殊三相交流电源。稳定器的横倾和纵倾位差稳定范围分别为正负14.5度和正负5度,并可以同时对炮身相对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修正。这样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凯撒大帝”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毫米高射机枪组成,均由布莱达公司生产,其中1935型机炮有稳定炮架。“凯撒大帝”和“屋大维”服役时装备了16座双联装193型和门单管1939型37炮布置在舰首甲板上,以及24座双联1935型20毫米机关炮和12挺毫米机枪,1942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凯撒大帝”的防空炮数量明显偏少。而且“凯撒大帝”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击,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

    面条军舰的绝大部分火控装置都是由伽利略和圣乔尔乔两家公司生产的,“维内托”级也不例外。“凯撒大帝”级的前主桅顶端是主炮射击指挥塔,下面是依次是主炮射击指挥塔和第2备用射击指挥塔,外观庞大,各有1具7.2米测距仪。指挥系统的机电弹道解算器布置在独立的底舱装甲室内。上层建筑烟囱两侧布置着副炮射击指挥塔,有1具5米测距仪。90毫米高射炮由布置在舰桥前部两侧的3米测距指挥塔遥控射击。每座主炮塔尾舱都装有1具12米体视式测距仪,副炮塔也各有1具6.5米测距仪。的测距仪均装有稳定器,允许在舰体摇荡的情况下正常使用。与其他战列舰不同的是,“凯撒大帝”的2座主炮指挥仪均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上,而别国都选择在后部上层建筑上分开布置辅助指挥仪。“维内托”的辅助指挥仪的视界较好,但与主指挥仪间距太小,2部指挥仪可能会被一次命中一起摧毁,系统的生命力比较差。

    意大利1935年开始研究雷达,起步时间并不晚,无线电及通讯研究所的提贝托教授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先后拿出了几台样机:1936-193年的4米波长、线性频率调制型雷达,193-1939年采用符合技术的4米波长雷达,1939年底设计的140厘米和4米波长雷达,均采用脉冲工作方式。

    其中140厘米样机的试验结果最令人振奋,它可以发现24000米距离上的水面目标和60000米距离上的飞机。但不知何故,该雷达研制成功后却迟迟未能定型投产。直到1941年3月2日夜,意大利人为自己的迟钝付出了沉重代价3艘重巡洋舰被装备雷达的英国战列舰在近距离击沉以后,他们才慌忙把提贝托的雷达装到“漂亮”鱼雷艇上进行实用性测试。后来雷达获得了EC-3的编EC为通讯研究所的缩写,“猫头鹰”的绰表明意大利海军期待着它能在夜间发现狡猾的敌人。1942年9-10月间,“屋大维”当仁不让成为第1艘“猫头鹰”雷达的意大利军舰。随后“凯撒大帝”和“亚历山大”也先后了EC-3雷达。由于在技术方面的诸多缺陷,意大利电子工业没有完成预定的50台生产任务,除3艘“凯撒大帝”级以外,只有9艘其他意大利舰艇装备了“猫头鹰”雷达。无奈之下,意大利只好从德国进口了7台雷达,大部分是FuMG24/40G型,它的性能比“猫头鹰”稳定的多,但是同样不能用来进行射击指挥。

    “凯撒大帝”级火力系统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缺乏雷达,从而不具备有效的夜战能力。90毫米高射炮性能先进,但因为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没有雷达指挥的缘故,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凯撒大帝”级是的一型设计航速30节的意大利主力舰。由于意大利海军认为其只在地中海活动,对续航力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放心的为“凯撒大帝”级准备了比较强大的动力装置,而无需担忧油耗量过高的问题。

    “凯撒大帝”级使用了高温高压蒸汽轮机机组,16座亚罗式带过热器三锅筒水管燃油主锅炉,两两并列布置在个分割开来的水密隔舱内,但锅炉舱内没有纵隔墙,这样可以减少一侧舱室进水后引起的横倾,但是一个锅炉舱进水,就可能造成4座锅炉全部熄火。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温度325℃,压力25个大气压,工作参数与“大和”级相当,但比德英法等欧洲国家同类产品为低。台贝里佐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轮机舱和锅炉舱交错布置,即4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前,4个轮机舱在锅炉舱后。交错布局对动力系统的生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但各种管线和控制装置布置比较复杂。每台汽轮机包括高压涡轮机、中压涡轮机、低压涡轮机和高压巡航涡轮机各2台,高压和巡航机组在前,中、低压机组在后。每台主机驱动一只直径4.米的亚平宁式三叶螺旋桨。主机总功率260000轴马力,短时过载功率20000马力,完全达到了设计要求,试航结果如下:

    “凯撒大帝”“屋大维”排水量16552吨1644吨主机功率269232马力279122马力航速34.42节31.292节螺旋桨转速23转/分239转/分

    奇怪的是“屋大维”的排水量较小、推进功率较大,航速却反而低些,可能的原因是试航时的海情较差,舰体水下部分光洁度不好,或军舰略带艏倾。

    战争期间,“从少到多”级曾经在196000吨排水量下开到了29节的航速。

    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凯撒大帝”级的续航力明显偏小,不同航速下的设计续航力分别是9160海里/16节、740海里/20节和3540海里/30节。实际续航力为“屋大维”9400海里/14节、700海里/20节,“亚历山大”9740海里/14节、100海里/20节。

    “凯撒大帝”级的辅机是16台22伏直流涡轮发电机组,单台功率450千瓦/2020安培,前台发电机布置在前轮机舱上方,后台发电机位置相仿;主发电机组总功率3600千瓦/16160安培。台菲亚特MS36220伏直流应急柴油发电机组,布置在装甲舱以外,两前两后,单台功率00千瓦/2020安培;急柴油发电机组总功率3200千瓦/00安培。6台安莎尔多A625/4型振荡器作为交流电源,单台输出功率62.5千瓦,164安培,62.5伏/50赫兹。而其他国家主力舰总是交流发电机机组,“凯撒大帝”级的辅机配置就显得非常有特色。

第二五六章面条的超战舰 四() 
有一枚布置在艏艉线上的主舵和两枚布置在尾部侧舷的辅舵,均为半悬挂平衡式。由于主辅舵间距很大,彼此不会干扰。实战证明,当主舵不能操作时,辅舵仍然可以满足操舰要求。而且由于辅舵正好处于侧舷螺旋桨排出流的中心,舵面流速很大,效率较高,舵设备总体设计很成功。但是主辅舵机舱过大的间隔却在装甲防护上造成了一些麻烦。“凯撒大帝”的动力系统舱室不包括应急发电机的内部总空间17722立方米,总功率27900马力,功率密度30.44马力/立方米,在世界各国新式战列舰中处于较高水平。

    “凯撒大帝级”战列舰舰体舷侧主装甲带采用10度倾斜角的设计,舷侧中部装甲为720mm,舷侧上部140mm。水平防护由三层水平装甲组成,机舱上部为三层共507mm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657mm装甲。主炮正面装甲为640mm。水下装甲采用新的水下舷侧防护系统即“普列塞系统”,实战效果有限,实战证明凯撒大帝级的水线以下防御力不足。

    “凯撒大帝”级防护系统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采用了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装甲防御和水下防御体系完全是独立的。预计防御标准为装甲舱可以在16000米及更远距离上承受己方1770公斤460毫米穿甲弹的命中,防鱼雷系统能够抵御700公斤TNT水下战斗部的爆破威力。

    装甲舱由两舷的侧装甲带、艏艉的横装甲隔墙和水平装甲组成一个封闭的防护结构。侧舷装甲带使用了复杂的间隔屏蔽结构,最外层的一道140毫米+10毫米高硬度复合装甲板,主要目的是撕掉来袭穿甲弹的被帽,中间的主装甲带厚560毫米,与外侧装甲带之间有2道500毫米宽的间隙,内侧是2道100毫米厚的木质缓冲层。由于木质结构的强度刚度都很差,它是用2层30毫米的钢制被板固定到主装甲带上;装甲带有度的内倾角。每一个这样的装甲单元结构的表面积约6平方米,在120毫米的重型强力肋骨上,更换比较方便。主装甲带内侧,有4道厚度分别为72和4毫米的倾斜防破片装甲。

    主侧装甲带从艉部的51肋骨向前延伸到176肋骨这个长度一般就是装甲舱的长度,装甲舱首尾肋骨就是前后横装甲隔墙所处的位置,将炮塔弹药库和动力系统各舱室全部包含在内。在主装甲带以外,还布置有侧装甲,艏部176-199肋骨间侧装甲厚260毫米+22毫米被板,199肋骨至舰首间装甲厚120毫米+9毫米被板。艉部装甲舱外侧没有侧装甲,但是有2道布置在内部的防破片装甲板。

    “凯撒大帝”的水平防护体系由露天甲板、上甲板和作为装甲甲板的中甲板6层组成,足以抵御一般的穿甲炸弹和大着角穿甲弹的攻击,具厚度分布如下:

    动力舱水平防护弹药库水平防护

    中心线两舷中心线两舷

    露天甲板72+1毫米

    上甲板24毫米

    装甲甲板200+24毫米/10+1毫米/300+24毫米/200+1毫米

    合计33毫米312毫米43毫米332毫米

    装甲舱的前装甲横隔墙布置在176肋骨,厚度在垂直方向上是不一样的:露天甲板至中甲板间隔墙的厚度只有140毫米,中甲板至第一平台甲板间横隔墙厚400+20毫米,前部199肋骨处另布置有2道100+20毫米厚横隔墙。艉部的装甲防护更复杂些,51肋骨的主装甲隔墙厚560毫米+10毫米被板中心线两侧,侧舷的隔墙厚度减少到500+20毫米,重型隔墙仅布置在中甲板和第一平台甲板之间,其他甲板之间的隔墙140毫米厚。艏艉主装甲隔墙底端向舰底延伸有一道120+20毫米厚的倾斜隔墙,用来抵御炮弹和水下爆炸的部分冲击波和破片。舰尾内部自-1后垂线后的第1肋骨至54龙肋骨间布置了保护舵机舱的局部装甲舱,结构相当复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