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暗影记 >

第114部分

三国暗影记-第114部分

小说: 三国暗影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我们给那些伤兵家人好处,许以大义的名声,那些伤者勇士们,一定会同意这个牺牲的!而且实施这样的计策的机会仅此一次,错过了,可就再也没有了。”  董国舅慷慨激昂的这一番陈词,几乎到了让闻者落泪,听者伤心的地步。甚至连董国舅说到动情处,都忍不住悄悄抹去了几滴王八泪。  而皇帝还小,正是感性的时候。听了董承这话,情不自禁的联想到了自己的悲惨经历,只是因为心中那信念的支撑才始终没有倒下,更是深有感触,忍不住双手掩面,悄声哭了起来。  这下可好,群臣一看皇帝都带头哭了,自己也不能就这么看着啊!还能干什么,哭吧!然后,就上演了这样的罕见一幕:上至丞相,下至侍卫,每个人都不管是真的有所感触还是假的装模做样,反正他们都哭的是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个个犹如丧考比一般,撕心裂肺的哀嚎着。也不知道他们究竟是死了娃还是丢了瓜。  曹操假惺惺的抹了几滴眼泪,却也没有忘了自己现在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上前劝道:“陛下,恕臣之罪,现在大敌当前,可不是哭的时候。还请陛下暂且收起悲痛之感,以先国事后私事为妙啊!”  皇帝听后,无奈的叹了口气。别人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在他眼中却是这样的狰狞可怖。正是这个宝座,剥夺了他的一切自由,甚至连他哭的权利都给收去了。而这一切,只因为别人都管他叫陛下。  强行收住了他的悲伤,艰难的笑了笑,却发现了他的笑容是那么尴尬。因为,他面前那些大臣们,一个个正用余光扫着自己。一看自己抬头,这些大臣们便哭的更大声了,唯恐别人不知道自己是为了皇帝的悲伤而落泪。  太假了,甚至皇帝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清咳了两声。这声音就像是一个开关一般,所有大臣都顿时全身一震,然后同时止住了哭声。大厅中也陷入了一时的安静之中。  紧接着,那些大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的擦干了眼泪,绷直了身体,若无其事的微微躬身。其出神入化的演技,惟妙惟肖的神态,入情入理的动作,无一不让人让人叹为观止。  皇帝当然不会再提刚才的全员痛哭,干咳了几声,问道:“不知诸位认为,方才董国舅的提议如何?”  依旧是沉默。仿佛这临时的朝堂并没有给大臣们带来那种熟悉的感觉。曹操这个新人向后看去,耐人寻味的使了一个眼色。  当即,第一次被曹操引入朝堂的程昱出列抱拳道:“陛下,董国舅虽有道理,但是却也并不是最好的方案。一者,世人皆有父母,若是只因为一条毒计而牺牲几千生命,岂不是有伤天和?二者,此计最重要的就是,胡人一定会想董国舅分析的那样焦躁,只要他们有一丝的察觉,之前的一切努力便都将功亏一篑。”  程昱这就算是站明了自己的队伍了。虽然他是曹操引来的,不过还是有很多人猜测程昱的心思。不过这么看来,答案已经确定了。董承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对这个曹贼走狗,助纣为虐之辈毫无好感。  而小皇帝毕竟年龄还小,入世时间尚短,政治上面除了本能便再无涉猎,根本无法分辨出究竟程昱董承那个建议才是正确的。只能有些为难的看了看曾经和他有过深度交心的杨彪。  杨彪苦笑一声,不过为君分忧乃臣之本分,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前道:“程尚书,适才你所言董国舅的方案并非最佳,莫非,程尚书还有什么妙计吗?”  程昱十分隐晦的扫了曹操一眼,见到曹操缓缓点头,当即承认道:“臣下不敢欺瞒陛下,不过,臣下确实有些想法。”小皇帝见了,犹如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当即兴奋的问道:“程爱卿有何妙计,还望不吝赐教。朕自当洗耳恭听。”  程昱眉头微不可查的一皱,随即松开,有些迟疑的扫了董承一眼。皇帝见了,当即笑道:“程爱卿放心,董国舅虽然脾气火爆了一些,却也是分得清大体之人。程爱卿尽管畅所欲言。”  程昱松了一口气,清清嗓子,朗声道:“陛下勿扰,且听臣下缓缓道来。臣下虽愚钝,并没有什么别的妙计,不过却也发现了董国舅的计策中的几点漏洞,而胡人人数上十万,其中自然不乏能人义士。若是被胡人抓住,此计便会被轻易识破。”  武关内,一座偏僻的小屋中,一个全身黑装的青年男子,正盘膝坐在一鼎香炉之前。香炉之上,插着三根细长的香,犹自在散发着连绵不绝的悠长香气。青烟自那香上丝丝缕缕的飘出,在香炉上方半米处,缓缓的滚动着,凝聚成团。房屋窗户大开,阳光正倾撒在那团青烟之上。  随着青烟的不住滚动,以及那阳光的照耀下,道道光彩自青烟之中涌出。青烟仿佛感到了什么,突然一阵震动。顿时,副副画面出现在那烟雾之上,那人之前。画面逐渐连贯,逐渐清晰。  而那画面,正是众王公大臣皇帝商议军情的地方。

第二二四章 匈奴() 
第二二四章 匈奴

    次日清晨。  今天的武关和战前时刻大不相同。原本那坚若磐石,没有丝毫缝隙的武关已然不复存在,居然被道道裂痕覆盖住了。仿佛只要有个人用力晃上一晃,这被称为“秦之四塞”之一的武关,就会在灰尘弥漫中轰然倒塌。  昨日那进行了整整一天,出动了无数能臣武将,士兵伤亡以千计的战役终于还是在血海中结束了。胡人方面,大单于虽然竭尽全力的想要援救胡人士兵,但是还是有大量的胡人士兵由于被那雾气的团团包围而失去了力量,无奈被擒被杀。  六千余人的阵亡,两千余人的被擒,三千余人的负伤,这些负面条件,大大的打击了原本还非常高亢的胡人士气。至于那些因为战场小而根本施展不开,没有参加这场战役的人们则是都在窃喜,因为这场战役中,原本就很少的本命兽拥有者居然一口气死了十多个。这将近十分之一的本命兽拥有者的伤亡,更是胡人士气低落的一大原因。  左臂受伤的大单于端坐在毡房之中。在他座下的,是匈奴和羌人的所有王公贵族。王公贵族们分成匈奴和羌两波,立于两侧,唯有一人跪在呼厨泉面前,身影颤抖着,额头紧紧的贴在地上,连抬起的勇气都没有。  那人,正是之前还得意洋洋的左贤王。这个原本大单于手下最信任的人,最得力的助手,居然就这样放弃了应有的尊严和骄傲,屈辱的跪在地上。  须知,在草原上,这些游牧民族只会向自己心中那最虔诚的信仰下跪。除非是犯了什么罄竹难书的罪孽,否则,他们只会将下跪视为一种耻辱。  而在大单于右手边,羌人的首领――释比正端着一碗马奶酒,送到嘴边细细的品了一口,眼睛眯了起来,饶有兴致的看着这一幕,心中暗爽不已。  匈奴自从出来个冒顿后,就变得极为活跃。而冒顿后世的几个单于更是同样的雄才大略,东征西讨之下,早已成为了草原上的霸主,使大半的胡人闻风丧胆。  而汉武帝时期,霍去病一把火烧了祭天圣坛,使匈奴人的实力直接从顶峰跌落谷底。而汉人歼灭了大半匈奴人后,那些经常被匈奴欺负的民族也没少趁火打劫,掠夺了大片的土地,牛羊,臣民。而匈奴无力反抗,只有远远躲开。  到了后来,王莽篡位,天下混乱,西汉转为东汉。胡人们也都是跃跃欲试,时刻想着扣关南下。而光武帝刘秀灭掉王莽之后,无力北挡胡人,便选择了从内部离间,还好巧不巧的正好选中了匈奴。  面对东汉的突然好意,当时很有战略眼光的匈奴大单于直接就答应了。在必要时刻反戈一击,与汉人军队里应外合,将胡人盟军歼灭大半之后,草原便再次成为了匈奴的天下。  不过由于东汉的实力恢复速度远远超过匈奴,短短半年时间,大汉就再次恢复了生机勃勃的样子,匈奴见了,便非常聪明的选择了隐忍不发的计策。这一忍,就是近百年。  近百年间,匈奴和汉朝友好相处,出使的人来来往往,商品的流通更是络绎不绝。胡人高大的战马是当时汉人梦寐以求的宝马,汉人的丝绸茶叶也是让胡人赞不绝口。那段时间,也是匈奴和大汉最友好的时候。而直到前一代单于的降世,改变了这一切,也彻底打破了大汉和匈奴的蜜月期。  桓帝时期,皇帝昏庸无道,买官进爵的事情四处可见。朝廷更是不管人间疾苦,鱼肉百姓,草菅人命。平时每个灾年旱年都会有不少人死于自然灾害。而匈奴人就趁着这个大汉一片混乱时候,偷偷的重建了祭天圣坛。  不得不说,大单于挑的还真是时候。桓帝为了私人的性福生活,把大量的应该用在军事上的经费全都吞了,结果享乐过度,没几年就挂了。  灵帝继位。其实他也是有当一个明君,流芳千古的梦想的。而当他享受到当皇帝就可以掌管天下一切的时候,那当一个明君的希望也终究只是希望。一个月时间不到,他就选择把这个伟大的任务交给自己的儿子,自己就专门负责玩就行了。更是建立了无论在当时后世都是大名鼎鼎的“裸游宫”。  被他老爹折腾的民不聊生的大汉终于还是无法承受住汉灵帝这样的疯狂举动。随着张角的黄巾起义,大汉终于开始分裂了。新一代大单于当然没有放弃这样趁火打劫的机会,当即带着三万人进行了轰轰烈烈的侵华战争。  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大汉虽然倾颓,却也不是仅仅凭着三万骑兵就可以覆灭的。所以,非常悲催的,大单于带的那三万人全军覆没,仅剩下几百人狼狈回去。而在归途之中,大单于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忧郁之下,急火攻心而死。  新大单于继位,也就是呼厨泉。就在外族想要趁机敲打敲打这个名不见传的呼厨泉的时候,却没有想到呼厨泉直接以雷霆手段压下了左贤王,杀死了右贤王,还把新的右贤王收为自己的心腹。这下那些已经伸出手想要把匈奴推翻的民族就全都哭了。  结果很明显。面对着其余的民族的共计上十万大军,匈奴仅仅派了三个人。就在那匈奴人的地盘上,白天有大单于驰骋疆场,晚上有左右贤王奋勇杀敌。  这场旷世的战争一共杀了三天三夜,战毕,统计战况。却发现匈奴人无一人死亡,民族盟军十万余人,共死了两万余人,逃跑上万人,其余更是人人带伤。  草原三光影的名气也就在那战后打响。匈奴人趁着士气大涨,毅然选择了向其余民族们报复的道路。在匈奴人的铁骑之下,多个民族无奈覆灭。匈奴人屡战屡胜,名气也到达了最顶峰。  草原虽然已经安定下来了,但是这个绝对的好斗民族却根本不满意当时的盛况,把狼一般的目光落在大汉的土地上。这个明明靠着运气才勉强击败匈奴的弱小民族,却偏偏占据着这样富饶的土地。一看冬天将至,又有大汉内应的联系,毫不犹豫,选择了入侵大汉。  但是不会有人想到,这个屡战屡胜的民族居然会败在这样一个看似弱小的民族手上。匈奴和羌人的十万盟军,共有七万勇士属于匈奴。而匈奴这次共损伤上万人,羌人的援军鲜卑也即将到来。局势,已经越发的对匈奴不利了。  大单于目光中有寒芒闪过,抚须沉默。毡房内也是一片寂静。这死一般的寂静让左贤王心中忐忑,却又不敢开口解释。草原三光影中,大单于独自统居白天,黑夜却是左右贤王两个人的天下。也就是说,单打独斗,他们绝对不是大单于的对手。

第二二五章 一波又起() 
第二二五章 一波又起

    清晨的太阳总是那么光彩夺目,也许也就是黑夜过后的黎明给人带来的感觉。太阳肆意的将阳光倾撒在枯黄的野草之上,将那些原本将死的顽强再次显得生机勃勃。露珠在阳光下,反射出缕缕的金色光芒。天高地远的秋天,更是为这幅难得的美景衬托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毡房之中的众人是无法看到这样的美景了。也许这些从小生活在草原上,和牛羊为伴的胡人虽然拥有着强壮的体魄,却永远都不会有机会享受到这样的景色。或许这也是一道规则,拥有着更强大的力量的同时,却往往也要失去你要用一生去追寻的东西。  释比还在悠哉悠哉的轻晃着手中的马奶酒,眼睛微微眯起,时不时的闪过一丝奸诈的目光。大单于面色冷峻,冷哼一声,目光清冷,盯着跪在地上的左贤王,平静道:“左贤王,你说我究竟该怎么处置你,才能追回我匈奴冤死的上万忠魂?”  声音虽然平静,但是其中的内容却是那样的让人心惊胆战。左贤王身子猛的一颤,微微抬起头来,扫了大单于一眼,却愕然发现大单于双目中杀机凛然,寒芒闪烁,冰冷的目光正落在自己身上。  左贤王心中一突,冷汗瞬间就布满了额头,连忙求饶道:“大单于恕罪!臣下也是一时受到奸人蛊惑,妄图抢得功劳。臣下定当注意,还请大单于恕罪啊。”  但是突然间,大单于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