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直播闯明末 >

第132部分

直播闯明末-第132部分

小说: 直播闯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遵旨!”王承恩闻言,却是在心中苦笑,不敢说出来。崇祯久居宫中,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消费情况,更不知道大明的潜规则。

    去年而言,全年财政收入才300万两银子,一个偌大的帝国,财政收入才300万两银子,这简直是不可理喻的事情。崇祯励精图治,关键是各地增加了一些税收的名目,是以今年税收可能翻倍,估计也就是700万两左右而已。

    对于崇祯来说,税收300万两白银,于是拿出10万两犒赏前线的战士,应该已经足够有诚意。不过仔细看看实际情况:从中央到地方,至少4成的银子要‘漂没’,于是到宁远那边只有不到6万两的银子。

    然后到地方,军官要拿大头,于是又是4万到5万两银子需要被吃掉。最后1万两才能进入军营,给三十多万的士卒,最终每人到手的赏赐最多不超过10文钱。

    这个赏赐,估计看得士卒都要心寒,说不得都在骂朝廷吝啬。

    “辽地就先这样吧!”崇祯看了看地图,敌人已经龟缩,不敢随便南下进攻。辽地已经初步安定,继续北上没什么利益可言。反之秦王在他看来,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

    “只可惜没有合适的大将,难道就没有人能够制得住李霄雷了不成?”崇祯不免有点感慨,李霄雷的地盘越来越大,麾下的大将也越来越多。让他痛心的是,贺虎臣和杨肇基居然也会投靠秦王,而一直忠心耿耿的马家和秦家,扣除秦祚明之外,都投靠了李霄雷。

    “关宁铁骑里面,有一名悍将,叫做曹文诏,他的侄儿曹变蛟也是一等一的猛将!”王承恩想了想,“另外满桂将军,也能打,只是需要一个人居中统御才行!”

    “何人可以可以统御?”崇祯下意识问了句,随即却是反应过来,“朕明天上朝的时候,和内阁好好商议便是。”

    第二天上朝,崇祯宣布了辽地的大捷,这个捷报的确是振奋人心。让许多主战派高兴不已,崇祯趁机说明,他要把目光转移到西北的事情上面,把他的打算说出来。

    问谁能担任的时候,首辅周道登闭口不言,继续装他的孙子,温体仁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出面说道:“臣举荐都御史杨鹤担任!”

    【第一存档点】

第239章 李霄雷绕柱() 
检测到新的推荐票,开始导入……主播获得68元,检测到新的打赏,开始导入……观众‘幻拢蛏椭鞑�10000元,忠实观众驾到;检测到新的弹幕,开始导入:

    幻拢骸�666,加油!”

    戊夜·元:“准备防御吧!存档点在京城收到消息后的朝会后”

    liu055:“朝廷发杨来打你,满桂,曹变蛟。”

    ……………………分割线……………………

    温体仁推荐杨鹤负责统御,崇祯对这个名字也有印象,不过不知道才能如何。都御史其实不算什么高级的官员,问题崇祯发现,那些尚书和侍郎,甚至阁老都没多少有能力的。

    魏忠贤刚刚解决掉,本来并不打算那么快就更换官员,免得落下个‘排除异己’的印象。不过如今秦王已经成为心腹大患,可由不得他慢慢来。

    于是召集上来询问,杨鹤也给出他的军事理念:“臣以为,封锁山西、河南、湖广和四川的所有通道,禁止物资流入贼人地盘,这点之前已经开始在做,也没必要再细说;

    其二便是以招抚为主,贼人之中,有不少将士本来就是明臣,或者一时犯错从贼,只要幡然醒悟,未必不能够重新录用。

    其三便是以重兵攻打贼人要害,以为威慑,进一步让这些人感到危险感。最后就是针对李霄雷麾下那些草莽出身的文武官员,可以赏赐高官厚禄,他们本来出身草莽,拼杀不过是为了博一个荣华富贵。说到底,秦王还不算正统,若陛下给予特赦,然后许以高官厚禄,那么贼人必然会生异心,就算不行,也能让李霄雷疑神疑鬼,让贼人内部不团结。”

    “嗯,爱卿所言倒颇有道理!”崇祯闻言,倒是觉得这个提议可行,敌人的成分很复杂,而且他认为马祥麟,甚至是杨肇基或许还心系朝廷,未必不能重新归降。

    想通了这点之后,就钦点杨鹤为总督,统御三边兵马,再调满桂和曹文诏,以及两万关宁铁骑,到他麾下听用,让他即日前往讨伐秦王。

    杨鹤领命,不过等满桂和曹文诏抵达,同时杨鹤开始出征的时候,时间已经来到1628年的5月。这一年,李定国8岁,陈圆圆6岁,柳如是11岁,顾横波10岁。

    来自秦淮河的八个佳丽,经过两年的教育,已经看做的李霄雷的‘家里人’,在李府之中,这八个佳人奴婢不是奴婢,侍妾不是侍妾,养子不是养子,偏偏又不像是外人。

    大家一起吃饭,一起读书。年纪略大的柳如是和顾横波,也负责一些家务,伺候赵琰、高桂英和红娘子三女。尤其是赵琰有了身孕之后,两人几乎都在赵琰身边伺候。

    几女其实大概已经想到自己的命运,无非是嫁给李霄雷为妾。赵琰也这样培养几个女子,不仅教导她们读书习字,还教导她们一些大家闺秀的技艺。唯独武艺,没有教导。

    跟着李霄雷到处去疯的,有红娘子和高桂英已经足够,没必要再多几个。更别说后院其实还有一个‘平妻’,那便是田弘遇的女儿田淑英,今年已经十二岁,按照协议,李霄雷大概会在两年后,与她成亲。

    “多谢幻拢罄械拇蛏停《嘈欢员局辈ゼ涞闹С郑 崩钕隼自谑榉恐校夹@疃ü舛问奔溲暗降闹叮幌氲降煌蝗怀鱿帧�

    朝廷一直没有过来对付他,所以他也很奇怪,于是请田弘遇帮忙查探,才知道朝廷重点放在了辽东。就在昨天更是收到消息,大明居然获得辽东大捷。

    “关键是水泥!水泥和竹筋的构造,让城池更加坚固,于是明军能更好的防御鞑子的进攻。同时也因为我的关系,崇祯开始重视火器,在前线投入大量的佛郎机火炮和红夷大炮。再配合手榴弹这种武器,这才打赢了大凌河之战!x的,怎么感觉我帮明军中兴一般……想想还真有点委屈。”李霄雷感叹道。

    大明最富庶的地方便是湖广和江南一带,如今秦王只是占据西北,结果中原,其他几个方位都还是大明的地盘,太多的底牌暴露出来,于是大明立刻学习,并且开始仿制。只能说还好蒸汽机他们制作不出来。

    “不过仔细想想却不足为虑,毕竟不管如何,大明那可怜的税收,依然是他们的短板,除非他们狠心割掉那些富商的羊毛,否则的话注定越打越穷,最后财政破产的时候,就是他们灭亡的时候!”李霄雷肯定的说道。

    “很好,你学习得很快!本来预定是十二岁才能学习到的东西,你已经完成了学习。难得武艺方面你也没有拉下,好好坚持,以后我还指望你帮我统兵出征!”李霄雷考校完毕,起来摸了摸李定国的脑袋,笑着对他说道。

    “定国恨不得早点长大,帮助义父征战天下!”李定国兴高采烈的说道,李霄雷只要闲下来,就会询问他的学习情况,也会帮他解决一些平时遇到的难题。适当也会关心他的衣食住行,这让他非常开心。

    从昔日因为活不下去,被父母卖掉的无奈,到成为李霄雷义子的忐忑不安,到如今欣然接受这一切,李定国的心路一直在变化。

    第二天来到议事厅,其实按照正确的说法是上朝,每周都有一次大朝会,这是本来就有的。这是一个非常庄重,而且严肃的场合。不过秦王到底没有登基,所以只能说是议事,不能称之为上朝。

    “根据得到的消息,杨鹤率军五万,其中有两万关宁铁骑,已经从京城出发,朝着我们这边杀来。同时各地加大了兵马的投入,进一步封锁我们的去路。”李霄雷上前,缓缓说道。

    却不想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身影突然杀出,却是一个文官杀了出来,直接朝着他冲了过去,高呼:“我为大明,杀了你这个逆贼!”

    李霄雷顿时‘大惊失色’,绕着柱子进行躲避,饶了三圈,才有锦衣卫出来,把这个文官押了下去。

    “呵,看来心系朝廷的,还有不少人啊?”李霄雷淡淡一笑,缓缓说道。心里却是在嘀咕:‘这下那个什么悬赏,应该算是已经完工了……’

    文武大臣纷纷表示不敢,不过有心人却也是在怀疑,莫非真的还有心系朝廷的志士?

    “攘外必先安内……”宋献策淡淡一笑,李霄雷的计策他已经是了然于胸。

第240章 人心最难定() 
说真的,李霄雷麾下的文武官员很杂。不仅有绿林好汉,也有地方豪杰,有地方世家,也有明朝的文武官员,也有他的起家班底。

    这些人有些是真心投靠,有些只是迫于形势不得不投靠,有些是心怀而二心,有些是纯粹的墙头草。同时之前会试之后,朝廷那边的锦衣卫也偷偷溜进来了不少,并且开始和地方官员接触,他麾下的锦衣卫已经汇报,有几个官员有这个情况。

    “话说朝廷那边锦衣卫进来,怎么没有人帮忙提醒一下……”李霄雷也很头痛,他甚至不知道,这些锦衣卫是怎么混进来的,连宋献策也没有头绪。

    最近看直播间的人似乎越来越少,戊夜大佬似乎也开始不走心了,他觉得很多事情估计得靠他自己才行。

    攘外必先安内,不仅仅是军事上,思想上也必须要统一,尤其知道杨肇基贺虎臣,都不算真正投靠他的时候,就更觉得需要统一思想。

    因为有监军在,各地的军队应该没有问题,尤其那些刚刚接受培训的军官,他每天都有抽空去上一节课,长期的接触,让这些军官身上,也烙上了‘自己人’的痕迹。

    于是有了之前那一幕,实际上那个官员,早已投靠了他,安排出这场戏后,他暂时被打入囚牢,却是按照贵宾的待遇进行优待。事情过后,自然会把他提拔起来,这是双方约定好的事情……

    “实际上做这种事情很有风险,毕竟随时有可能,会有忠诚的将士,出面把他击杀。参加议事的人,身上本来不会有武器,这是必然的结果,不过一切很难保证。他愿意为我冒险演戏,那么自然是值得信任的人。他的名字叫做杨泰兴,来自弘农杨氏,不过似乎不是什么历史人物……”李霄雷摇了摇头。

    接下来的几天,锦衣卫根据线索,逮捕了两个朝廷的锦衣卫。同时拿下了两个身居高位,却私下频频和这些锦衣卫番子联络的官员。

    当消息公诸于众,群臣震惊,关键是秦王暴怒不已,拍案而起:“给本王狠狠的查!”

    “殿下!”李霄雷却是突然站了出来,“如今形势大好,眼看第一批粮食即将产出,其他物资也来时准备,我们即将针对山西,然后是北直隶发动进攻,这样的情况下,又有谁还能看不清楚形势?无非,是受到朝廷那边的番子蛊惑罢了!

    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个机会,限期一个月,让他们把和番子联络的对象,还有书信之类公布出来,即可不追究责任,否则一旦查出,则不再留情,诛九族以儆效尤!同时即日组织群臣,在各地组织誓师动员大会。

    让所有臣子,当着所有百姓的面,怒斥崇祯得位不正,称秦王靖难合情合理。不仅如此,还要把这件事情,派人传递到大江南北,让全天下人都知道,臣就看,这样的人如果还敢私通崇祯的话,还有没有脸见人!”

    就算还有脸见人,怕是等秦王败落的时候,他们也得不到好处……群臣闻言,纷纷在心里吐槽道,李霄雷这一招,完全是针对那些内心不坚定的官员的狠招。

    对江湖豪杰出身的人或许没什么,但对于原本明朝官员出身,又或者不得不投降的官员来说,却是非常致命。这无疑是把他们和秦王彻底绑在一起。

    不过更多人更是看明白一点,那就是李霄雷并未提,让他们效忠秦王。只是提出秦王靖难合理,有点政治智慧的都能看出来,李霄雷需要的,只是让他们支持秦王靖难,但并非要让他们投靠秦王。

    至少,李霄雷现在说他是秦王的忠实支持者什么的,他们是绝对不会相信的。

    这一手估计也是李霄雷,甄选心腹的一招,真心投靠他的,那么自然是继续高升,若是不支持的,那么估计一辈子职位也就是这样。

    顿了顿,李霄雷继续说道:“针对一些地方豪杰,绿林出身的武将,当进一步考核。陆续选拔一批这样的武将,来到西安府进行培训教育,三个月后经过考试合格,才能返回军中任职,表现出色的应该给予升迁,表现糟糕的,应适当降职。”

    真正目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