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直播闯明末 >

第124部分

直播闯明末-第124部分

小说: 直播闯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解释一下,这种忠义中成药,商店已经有购买,甚至一些因为西药不足,而诞生出来的‘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比如维c银翘片,穿心莲片之类的也有。

    不过纯粹的西药没有,所以青霉素之类的抗生药物没得买,短期内也没办法研究出来。

    已经有段时间没有回来,赵琰自然是如同母豹子一般,不断的索取。看来是不怀上还不打算罢休了。看得出来她真的着急了,成亲一段时间,依然没有动静,说不得背后已经有人说她的闲话。

第223章 提议开秋闱() 
检测到新的推荐票,开始导入……主播获得45元;检测到新的弹幕,开始导入:

    戊夜·元:“第一存档点在你之前那战进攻之前”

    路人er:“不知道讲些啥,我先观望着。还有,必先安内的也是可以,三民主义万岁!”

    ……………………分割线……………………

    汉中府和凤翔府相继沦陷,这个消息传出,自然是天下震惊,尤其是秦良玉全军覆没,几个将领全部被俘虏,最后唯有秦祚明被放了回来。

    崇祯刚刚被这个消息震惊,随即传来的消息却是让他恼怒。汉中知府派人送来奏折,言马祥麟率先投降李霄雷,这才有了虎头关,鸡头关的陷落。也正因为这样,敌人才能长驱直入,顺利攻打南郑。

    又询问送来奏折的使者,从他那里知道‘马祥麟’为李霄雷打头阵的消息,顿时气恼。

    “马千乘忠心为国,秦良玉一门忠烈,怎么就出了马祥麟这个逆子!?”崇祯顿时气恼,显然已经把这场战争都算在马祥麟头上。

    “皇上……”王承恩看着崇祯火气上头,连忙上前,“马家一门忠烈,怕是情况有所出入!根据锦衣卫发回来的消息,马祥麟可是和他夫人一起,被押解到西安府的,若是已经投降,又如何需要押解?”

    “嗯,你说得很有道理!”崇祯点了点头,不得不说田见秀还算有些能耐,当上锦衣卫后,还真的在西安府里面安插了锦衣卫的人。若是没有他们传来的消息,只怕自己真的误会马祥麟了。

    “只是如今南方最强的白杆兵都已经落败,我们该如何是好?”崇祯依然苦恼。

    “如今当务之急,还是要把大凌河堡给修筑起来!至于陕西那边,只要守住入蜀的门户,那么问题不大。再说秦王号称入京靖难,结果却朝着凤翔府和汉中府发动进攻,显然是前后矛盾,或许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好歹打击一下秦王的名声。”王承恩说道,“至于其他的,却不是奴婢可以妄言,皇上应该和臣子们好好商议商议。”

    王承恩很清楚,崇祯对身边人,尤其是对他还算信任,不过就算信任,也不能挑战底线。或许是受到魏忠贤的影响,崇祯初期对宦官,还是很有戒心的。

    的确,如果王承恩继续说下去,说不得崇祯真的会打算换掉王承恩。魏忠贤是他心中的一根刺,他不希望在自己身边,也出现一个魏忠贤。王承恩很不错,真的为他着想,又不会逾越他心中的底线,这样的大伴他很满意。

    与此同时,在西安府之中,李霄雷回来已经有三天,这三天赵琰每晚都缠着他。或许是出于对她的愧疚,李霄雷也没打算等她二十岁再要孩子,这几天也是发了疯的耕耘,三个女子轮番上阵,饶是他体质超人一等,也颇为吃不消。

    “都说只有累死的牛,没有耕坏的地……严格来说如果只是一块,或许还不成定论。不过三块一起耕,估计真的可以把牛累死!”李霄雷捶了捶隐隐发痛的腰,不免苦笑。

    就在这个时候,弹幕突然出现,奈何只有寥寥两条。

    “无极兄,幻拢帜忝嵌荚趺戳耍炕故撬抵按蛘烫蘖牧耍阅忝嵌疾桓行巳ち耍堪Α笨醋判矶喙壑冢缃褚丫患儆埃钕隼灼涫涤械懵淠�

    不过好在路人大佬和戊夜大佬还在,倒是值得欣慰。

    “三民主义什么梗……所以说路人大佬其实比较喜欢看近代文吧?直接在明朝搞革命还真不太容易,缺乏百姓基础,二则缺乏先进知识分子基础,一场革命根本不是一个人可以搞起来的。现在提出这个概念,这个时代的人未必能够接受。毕竟80%以上的读书人,都是士绅阶级的。”李霄雷摇了摇头,这年头很多后世的主义其实都玩不起来。

    反正也没什么重要的弹幕,李霄雷也没管那么多,就是不知道马祥麟叛变的消息送到京城那边,会有什么结果。

    这三天他也不是都在耕耘,凤翔府和汉中府被打下来,需要治理的地方就增加。文官的数量却不够,这本身就是个大问题。

    李霄雷来到了府衙,秦王显然很早就已经起来,开始批阅公文。这几个月为了这个,他人都瘦了不少,却也精神了不少。以前只能混吃等死,就算锦衣玉食,依然如同行尸走肉,如今有了奋斗的目标,别说是他,几个世子也开始刻苦读书练武,不过显然是被秦王逼着做的,在李霄雷看来也就是三分热度。

    到底是浪费了太多年的时光,要从咸鱼的状态彻底恢复过来,需要强大的意志力。秦王这边是有兵败身亡的危机感,所以逼迫他迅速振作起来,同时权力带来的美好让他更加痴迷。至于他家里的世子,那就真的是扶不起来了。

    秦王能和李霄雷和平共处,很大程度就是看在这点上面。儿子不努力,以后就算上位也很容易被人拉下来。若李霄雷提议的君主立宪制可行,那么至少可以保证后世子孙的基本利益,同时也能保证大明不倒。

    “殿下!”李霄雷入殿少不得朝着秦王行礼问好。

    “是霄雷啊?”秦王停笔抬头一看,顿时笑了笑,“你提议的开秋闱的提议,我已经和伯涛他们讨论过,正式的文书会在这两天下达,到时候会直接送到各地承宣布政使司。不过只有三个月时间给士子们准备,会不会太赶?”

    “问题是我们也只能维持三个月,否则的高强度的工作,会把殿下拖垮的!”李霄雷回道,秦王垮不垮他不知道,陈涛和宋献策肯定是要垮的,这不李岩这段时间都过去帮忙了,可见多了两府之地,多了多少问题需要解决。

    名声问题,战后重建问题,钱粮问题,耕地再安排问题……林林总总真的会累死人的。

    “那好,只希望能够选拔到几个真正的人才吧!”秦王点了点头,“真的不开武举?”

    “不开,以后军事选材,只能走军校的途径!”李霄雷非常肯定的说道,野路子也有人才,实际上阎应元、周遇吉和傅青主三个他都有留意,傅青主同意过来,建立医学院,显然并不打算出仕。

    周遇吉姑且不说,阎应元倒是已经考上举人,于前天正式回复,即日动身前来。军事上李霄雷并不确认,反而是缺乏足够的政治型人才。

第224章 李闯占青海() 
说起来,阎应元,傅青主和周遇吉,还是遠山大佬推荐的,也不知道那么久了,他到底怎么样了,好久不见,颇为挂念。

    “就说傅青主,他虽然并非是真正的医生,不过他对医学的研究的确很深,至少已经算这个时代医学的前沿。当时我为了勾……打动他过来,拿出西医的一些理念,还有一些中成药过去给他,这才让他答应过来。只是来了之后,并不打算出仕,最后我不得不退而求次,让他帮忙主持医学院,同时在师范学院兼一个副院长和教师职位。就这个要求,他最终是答应了……我当然不会说,一开始我就是这样的打算的。”李霄雷嘀咕道。

    师范学院做得再好,也需要一两年的训练。蒙学更不必说,哪怕夜校也没办法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培养出几个俊杰出来。

    不过能扫盲,就非常难得,关键还是抓紧时间多印书,然后想办法平价出售,争取让识字率多一些。李霄雷甚至打算,把各家经典都给进行白话文注释,不过这个被陈涛劝住,只说现在还不适合,唯有秦王打下京城,登基称帝才行,否则的话很不理智。

    直接推广当然不行,不过给各个经文注音倒是不成问题。于是经过讨论之后,注音版的《论语》等加注拼音和标点符号的书籍,开始刊印出售,明明更加复杂,售价却是传统书籍的六成,还有四成价格由秦王府补贴。

    可想而知,李霄雷为了培养人才,真的是不留余力。至于再开秋闱,本来应该明年才是秋闱的日子,不过提前一年也没什么。

    只是留给各地士子来赶考的日子只有三个月,再加上是秦王这边开的秋闱,所以他们到底会不会来很难说。

    就算是这样,布告很可就印刷了出去,按照宋献策所言,秦王地盘以外,每个县印刷五份,分别偷偷趁夜在城门口张贴一份,然后在乡间显眼处张贴一份,其他三份以箭矢射入城中。

    如此不到月余,河南,四川,湖广,甚至山西,乃至于北直隶的人都知道,秦王要在三个月后召开秋闱。朝廷的秋闱按照习惯,应该是在明年进行,尤其秦王势力到底太小,很多人犹豫要不要去参加。也有少数敢于赌博的,愿意去尝试一下,比如北直河间府的王正志,又比如河南的李梦辰。

    布告的消息很快也传了出去,山西巡抚和河南巡抚立刻下令全面收缴布告,禁止在籍士人前去参加秦王科考,否则将革除功名。当时李梦辰已经是举人,参加秦王秋闱,就意味着他可能要放弃举人的身份,更别说他的父亲和叔父都在朝廷为官,他顿时就为难了。

    这些李霄雷顾不得那么多,眼看就要进入秋收。汉中府因为战争的关系,减产是在所难免,他也只能尽最大努力避免更多的损失。二则各地的番薯、南瓜、土豆也陆续成熟,同时补种的花生和大豆也要成熟,他更在意这些。

    民以食为天,吃不饱什么民族大义都是假的。吃饱了管你是反贼还是外族都无所谓,老百姓有时候的要求有时候就是那么简单。

    与此同时,李自成打下了固原镇之后,掳走了所有的工匠和物资,然后回到了陇西。在李氏宗祠外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是让族中的老人们同意出人出力。

    到底是家中的后辈,没有理由不关照的。要知道朝鲜陇西李氏子弟,也就是李成梁起家后,何尝背后没有陇西李氏帮忙。

    于是出人出钱出力,给李自成凑出了五千骑兵。又与其他交好的宗族打招呼,以至于李自成所过之处,不少县城都纷纷投降。不多时李自成已经雄踞西北,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惊人的巧合,到了这个程度,李自成自号闯王,开衙设府,公开招揽人才!

    西北不少文士,看在陇西李氏的名头上,纷纷前来投奔。也有些人不屑与之为伍,拖家带口朝着秦王的领地走去。就这段时间,凤翔府和庆阳府,就陆续接收了上百万的流民。

    后来李自成禁止百姓随便离开,杀了一些逃民,这才让这股移民潮停了下来。不过饶是如此,依然有零星的百姓,悄悄逃到秦王那边,甚至南下去了巴蜀。

    其实如今不仅仅是西北,四川、河南和山西都在传说,秦王那里有高产作物,产量高,口感也不错,只是还没办法完全替代主食。不管是南瓜、番薯、玉米还是土豆,吃多了胃还是难免反酸。搭配米面来吃,或者制作成米线、玉米面多少能避免一些。

    “闯王!”某天,李自成还在考虑如何从李霄雷那里,把这些高产作物给弄一些过来种植,下面的人就过来汇报,“秦王府下令,三个月后召开秋闱,选拔人才!”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李霄雷前些天刚刚打下汉中府,自然需要更多人才,帮他治理地方。关键是现在投靠他好处不少,无需看履历,只要有才能就能得到晋升。只是李霄雷那边的锦衣卫,可不是摆设了!”李自成缓缓说道,其实在他麾下,也建立了类似的机构,用于监督属下。

    “只是他们在我们这里发布了布告,属下担心会有不少士子过去……”属下说道。

    “人心不在我们这里,那么就算留下来,也只会给我们添乱罢了!好好把西北治理好,民心所向,那么其他士人自然会认可我!”李自成可不是那个邮差,对于政治和人心都非常的了解。

    “现在,我们的目标,却是这里!”李自成起来,看了看地图上的一个地方。

    那是一个湖,一个巨大的内陆湖!虽然是湖,严格来说上古可能是大海的一部分,这里含盐非常高,是内陆重要的产盐地。要说从海边把食盐运输到内陆,那运输成本肯定很高,不过若是有了它,那么百姓至少也能够吃上廉价的食盐。

    关键是这里的产量,远非定边盐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