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闯明末-第1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方法很笨,也很浪费时间,不过不需要任何理论就能完成对合金钢的摸索,或许会浪费不少钱,不过这些完全可以算入研发成本里面。同时争取把这些整理成册,以后的新手工匠,就有了理论依据。”
至于火枪,燧石火枪既然已经研究出来,后装没办法研发的情况下,李霄雷下令研究鲁密铳,这玩意在《武备志》里面就有描述,也是偶然在汤若望那里得知这种武器。
一般的火铳射程大概是在60…100步,而鲁密铳+米尼弹可以射出150步的距离。这个距离甚至一般的弓箭都射不到,只能用强弩。关键是远超于朝廷现有火器的距离,可以让以后双方对垒的时候,获得更大的优势。
“我不信之前的战斗,朝廷会收不到消息,他们总会知道我强大的秘密。到时候最大限度的发展火器也未必不可,都说战争科技发展的高速运转期,不仅是战争武器,很多技术弱化之后完全可以用于民间。”李霄雷摇了摇头。
有时候他也无奈,华夏大地因为内战而科技高速发展什么的……继续这样下去,后装火枪肯定会被研发出来,用底火击发发射药的子弹也会被研究出来。实际上这个最初已经委托汤若望研究,只是后者抱怨说自己是个传教士,不是科学家,于是只是给出了两个弟子帮忙研究,他更多的时间,是放在传教上面的。
“顺带的一提的是,还真有十几个西安府的百姓,被他们忽悠着加入了天主教……”李霄雷耸了耸肩,宗教自由,汤若望答应将天主教本土化,这个非常重要。
相比某个,自创建到现在几乎没有本土化的宗教比起来,已经算是良心。
时间到了六月,不知不觉就到了六月,有时候忙碌起来就这样,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到目前为止,时间已经过了三个多月,结果就是张献忠到现在还没有打过来。不过因为liu055大佬的提议,我真的派人去调查和寻找张献忠,结果发现他居然已经是太原镇的游击将军……话说这番话已经嘀咕了好几次了,不知道你们看到没有……”李霄雷叹了口气,自从上次弹幕出现已经过了三个月,不过弹幕一直没有出现。
张献忠居然在军中上位,这点倒是出乎他的预料。不过估计这位,以后也无非是贺人龙这样听调不听宣的存在。明末的将领会越来越难驾驭,尤其他本来就是个不安定份子。
“说不得他会在山西那边走我的老路,不过因为他的关系,常家要北上难了不少。太原镇卡得很严,很多物资不能北上送到察哈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李霄雷摇了摇头,常家不走太原,至少还能走袄儿都司,只是运输成本提升,他的利润也下降不少。
就在上个月,他花费了10000元买下不少的玻璃器皿和玻璃镜子,交给常家和田家进行出售,大概会在半年后陆续回本,不过短期内也只是收到了一些订金,同时已经全部投入到基础建设里面。
说是基础建设,其实却是加固了长城,同时把白子城和长城连成一片,设置了不少的哨岗和武装碉堡。太原镇和宁夏镇那边,针对定边盐场和白子城进行两次袭扰,结果都被这些防御工事击退。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定边盐场的食盐,越来越不能满足三府之地的需要。所以李霄雷必须要想办法,弄到更大的盐场,自然而然的,青海盐湖成为他主要的目标。
“米尼弹已经研发了出来,鲁密铳也在研发后期。不过对于底火和发射药的概念还没有能够落实,知道是雷汞,也就是雷酸汞,不过如何研究出来,科研人员还在努力。”李霄雷拿起一把火铳,这是第一批制作出来的鲁密铳,其实也是完全仿照鲁密铳打造出来的。
如今工匠需要做的,是在已经有钻床的情况下,尝试进行第二次研发和改良,比如增加膛线,提升枪管材料的硬度等。
“知道吗?就在刚刚,黄龙寨的第二批土豆、南瓜、番薯和玉米已经成熟,神武右卫、白子城和西安府不少地方的也已经开始成熟!现在我们即将前往现场!”李霄雷缓缓说道。
真正到了现场,看着郁郁葱葱的玉米地,尤其是上面的玉米,李霄雷会心的笑了。周围的百姓开始把一亩土豆给挖了出来,然后拿去称重。
大概一刻钟后,确定产量之后,许多人都不由得惊呼起来。这玩意他们吃过,据说主要不发芽就能吃,能做菜也能够直接当饭吃。还有南瓜,番薯和玉米,产量都很高,口感也很好。
“我稍微计算了一下,这三个月时间,外面,尤其是甘肃那边有五万难民过来。不过由于我动用大量物资,进行以工代赈,他们不仅帮忙把河道疏通,同时还在各地,尤其是延安府和庆阳府,建设了不少的家用蓄水池,还有公用蓄水池。
随着几天前一场大雨,这些蓄水池都已经蓄满了水,白子城那边也是,至少三个月的用水将不成问题,省着点用的话。而用滴灌的方法,可以最有效的节省水资源,说不得还能支撑到下一次丰收!”李霄雷看着那些因为丰收而喜悦的百姓,也不由得露出了笑容。
第208章 魏倒东林上()
p。s:上一章的本章说也作为弹幕区使用,以后每天更新的部分,第一章的本章说也将作为弹幕区,大家可以自行在那里弹幕!
按照之前的规定,所有的产出,官府可以优先购买。饶是如此,那么大的产量,就算是把三府之地的税赋掏空,都未必能够全部购买,再说百姓也习惯留下一部分作为口粮。
在麦子和高粱几乎减产或者绝产的情况下,这些高产作物却是得到丰收。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更别说官府收购了那么多的粮食,家里也赚了一笔钱。
有了钱,很多人习惯是存起来。也有些是买了一些高粱米和面粉回家,作为食物的补充。官府也说了,番薯、玉米和土豆吃多容易反酸,搭配一些面粉或者大米来吃会更好。
于是江南那边运输过来的大米,自然也就很快销售出去。番薯粥、土豆粥、玉米粥这些也逐渐出现。百姓自发学会玉米面的制作手艺,然后在李霄雷的暗中推动下,学会了制作玉米面窝头、番薯和土豆粉丝。
“我没办法控制这些高产作物不流出去,不过我发现一个很无语的结果!”李霄雷耸了耸肩,“流出去的这些高产作物,只是作为调剂品少量种植,哪怕是高粱或者麦子减产,各地的地主也不愿意大量种植这些作物。”
这本来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封建地主阶级就是这样。他们很多不事生产,也不会去投资工商业,只想守着一亩三分地过日子。田地的产出可以说是他们一年最大的收入,换言之他们自然是希望能够把粮食卖个好价钱。
不管如何,粮食肯定够他们吃,别人快饿死的时候,他们因为不需要缴税,所以日子过得很舒服。也正因为大旱,所以粮食的价格不断抬高,他们才能在出售更少的粮食的情况下,赚取更多的利润。
“甚至有不少地主,家里有不少的粮食,为了提高粮价卖个好价钱,都要捂着慢慢出售。这些有家无国的家伙这样坑,大明某种程度何尝不是被这些家伙给坑没的。
看看我这边的三府之地,大量粮食产出之后,还剩下的地主,几乎都是哭晕在茅坑。他们的粮食虽然能出售,但几乎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若非大家需要补充一些米面,只怕还不和他们交易。
不过也不能说些什么,大部分的地主都信奉耕读传家。种地是为读书提供资本,而读书获得功名可以获得更多的田地。这是一个良性循环,相对来说一旦去经商,那么就沦为‘贱籍’,甚至不能参加科举,就算要经商,也是让一些明面没什么关系的人来出面。
若是不经商的,那么就真的只能指望这一亩三分地过日子,那么粮价自然是他们最关心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明设置户籍制度,非要搞出什么商户,民户和军户之类的玩意,这个时候或许已经给它的败亡,埋下了伏笔。”李霄雷摇了摇头。
如果说军户是因为当年缺乏人口,所以才不得不设置卫所和军户来保证政权的战斗力。商户却似乎是因为太祖被粮商坑过,才厌恶商人……这是不是有点坑子孙的意味。
似乎也有考证说是当年的元朝财政,几乎都是由色目人,也就是阿拉伯人(犹太人)担任,他们同时也经商,所以对百姓压榨得很厉害,于是明太祖上位也回过头来打压他们……不管如何,这个太祖还是把自己的儿孙给坑了……
由于丰收和大量的买卖,商税也陆续缴纳了上来。为了让商户寒心,李霄雷建议下,秦王亲自出面,给三个来自三府之地的商人家庭颁布‘殊荣’。允许他们儿子当官,允许他们穿绫罗绸缎,允许他们见官不拜。
当然,这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若是被查出偷税漏税,瞒报漏报的情况,那么这个殊荣将被收回。甚至整个家庭要面对高额罚款。不过似乎这三个商家,对此并没有异议。
至于孩子考科举,那肯定只能在秦王控制的地盘里面考,饶是如此,听说八月份就要进行一次科考的时候,还是有不少商家责令孩子快点去念书……只是这种临时抱佛脚,似乎也没什么意义吧?
“从小养成的不读书的习惯,要做官至少也要从第三代培养。不过第三代多少收到前面两代的影响,所以自然也不会有多少有成就的。换言之真正要出成绩还要看第四代,而第四代的时候……估计我这边已经统一华夏了。况且就算当官,档案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话,自然也会有锦衣卫找他们喝茶。”李霄雷对此没什么好担心的。
军校和启蒙学校已经建设完毕,师范学院也开始招生。据说只要蒙学完毕就能入学,三个月下来,已经有一批百姓完成了夜校培训,于是报名师范学院的就直接爆棚。
择优录取了五百人,作为第一批师范学生,按照李霄雷的意思,进行为期五个月的师德、教学和深造课程。语文数学各要一批,这些都是针对蒙学的需要。
第一期军官和监军培训也已经完成……有那么点赶工的意味,不过经过三个月的洗……教育,至少能够保证他们的政治正确性。
“显然的,这部分人才是我的嫡系……”李霄雷笑了笑,这部分人大部队来自以前的神武右卫,都是他的嫡系中的嫡系,也有一些来自田见秀的旧部。也正因为这样,他们的功劳累积比较多,自然有资格前来参加培训。
以他们作为基础,那么剩下的要全面进行洗……教育就轻松不少了。
与此同时,在北直隶京城之中,崇祯皇帝已经顺利把魏忠贤给扼杀,并且把魏党里面的核心成员全部处分。只是难得的没有斩尽杀绝,而是把许多墙头草进行收服。
或许是辽镇那边的压力,也有可能是来自陕西这边的压力,使得他不得不让整个政治的过度,变得更加平稳一些。
此间袁崇焕回来述职,崇祯与他谈及辽东的战况,后者把他对冲的碉堡推进战术说了出来,同时以宁远和广宁两场大捷作为论据,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火炮,更多的水泥!
坚固的防线,使得关宁铁骑得以适当推进,吴襄已经带着本部人马入驻宁远城。祖大寿则率军前往大凌河筑城,由于水泥的投入使用,已经建设起三十多个固定炮台,作为大凌河城的外围防御工事。
崇祯听着袁崇焕描绘的美好前景,咬了咬牙答应了下来。然后在内帑拿出十万两银子,交给袁崇焕安排,并赐予尚方宝剑,方便他指挥。
这不仅是因为两场大捷,还有一点,那就是袁崇焕已经接受了东林党的招揽。
辽镇的问题已经解决,崇祯的目光,自然又看向了地图的陕西省。
第209章 这是送福利()
检测到新的推荐票,开始导入……主播获得10元;检测到新的打赏,开始导入……观众‘戊夜·元’打赏主播1000元,主播加油;检测到新的弹幕,开始导入:
戊夜·元:“冒泡!”
路人er:“崇祯解决辽镇的问题,又开始盯着你了!题外话:你曾经有一批前辈,后来他们*****了。。。。。。”
……………………分割线……………………
“er兄,最近两次题外话什么情况?出现了不少的乱码……”李霄雷摇了摇头,这样他很难知道对方要表达什么意思,以前似乎也有这样出现过,看来应该是幕后黑手动手了。
不过所谓的前辈他大概了解,显然他不是第一个参与直播的存在。毕竟以前酱油兄似乎也说过有其他直播间,只是他们到底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