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有钱人 >

第39部分

明末有钱人-第39部分

小说: 明末有钱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孙承宗老督师的门生……”

    姬庆文话未说完,那女子反倒不耐烦起来,说道:“好了,我知道了,你再等等。”

    说罢,便又飘然而去了。

    又过了许久,那女子才又回来,这回却将院门整个推开,恭恭敬敬蹲了个福:“原来是姬大人,我家主人有请。”

    姬庆文这才看清楚这女子的相貌打扮——只见她不过十四五岁年纪,长得又清秀、又可爱,身上穿的则是一身浅黄色轻纱短褂长裙,更显得轻快明丽——姬庆文的贴身丫鬟杏儿也算是个小美人了,可被这女子一比却好似乡下村姑。

    而偏偏就是这样一位美丽的姑娘,竟也只是钱谦益府里的一个下人,这让姬庆文是又羡慕、又嫉妒。

    钱谦益的府邸依湖而建,进门之后一段小路就在湖边,众人走了一盏茶功夫,便又在一道院门前停下。

    黄衣女子停下脚步,指了指多九公和黄得功道:“前面是内院,你们先留在这里,请这两位公子进去。”

    姬庆文忙道:“姑娘,这两位抬着我准备送钱先生的礼物呢。这礼物不轻,我和李兄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可抬不动这么多东西。”

    那黄衣女抬眼问:“礼物?是什么礼物?”

    姬庆文如实答道:“是织造衙门里出产的绸缎,本来是要进贡给皇上的,这可都是上好的绸缎啊。”

第〇六 四节 钱谦益的幸福生活() 
黄衣女子听了这话,倒也产生了几分好奇,俯下身子看了一眼姬庆文带来的绸缎,说道:“还真的是织造衙门的东西啊,似乎比之前的还要好些。行了,库房里绸缎差不多要用尽了,我们就收下吧。劳烦这两位,将绸缎挑到那边去,自然有人接应。”

    说着那黄衣女便一指东边的一座小屋。

    “不对啊!”姬庆文脱口而出道,“听姑娘的意思,是不是先前见过我苏州织造出产的绸缎?”

    那黄衣女嘴角任性地一扬:“你是过来拜见我家先生的?还是过来审案子的?我家先生就在内院等你们,你们爱见不见,不见就请回去吧。问这么多话做什么?”

    姬庆文穿越过来做了这一年多的“富二代”,别的没学会,就养成了一肚子纨绔气,见这黄衣女说话这样刻薄,顿时有些火气,开口刚骂了一个“你”字,却被李岩扯住了袖口。

    只听李岩低声说道:“姬兄,今日我们是有求于人,可不能在这里发作啊。我们稍安勿躁,还是先进去看看再说、看看再说。”

    姬庆文知道李岩是一番好意,便使劲将未出口的话咽了回去,带着满肚子的气,跟在那黄衣女的身后,进了钱府的内院。

    钱府内院却是一片园林,规格形制竟同苏州织造衙门相似——然而织造衙门的那座园林,是历任不知多少代织造提督挖空心思才建设起来的;钱谦益一个书生,便能有这样一座毫不逊色的园林,又可见其富有到何种程度了。

    众人在内院小径之中兜兜转转走了颇有一番功夫,终于来到一座亭阁之前。

    于是黄衣女让姬庆文和李岩在此处稍后,自己又跑进阁楼通报去了,过不半晌,却听阁楼之中传来呵斥声:“姬大人来了,还需要什么通报?快请,快请!”

    这呵斥声极为响亮,响亮到似乎并不是在训斥咫尺之遥的的侍女,而仿佛是故意说给姬庆文和李岩听的。

    姬庆文城府不深,听了这话,心情顿时好了不少。

    可他身后的李岩却是绝顶聪明、心有九窍之人,一下就从钱谦益这略显做作的语调之中听出几分异样,悄悄提醒了姬庆文一句:“姬兄,这个钱谦益,你要小心应对。”

    姬庆文闻言,心中又是一紧,赶紧整理了一下衣冠,小心翼翼地迈步往阁楼里走去。

    没想到钱谦益却极为热情,已是迎出阁楼,先向姬庆文深深一揖,又满脸堆笑道:“原来是织造提督姬大人来了。本该是钱某先去拜望你的,今日却竟是大人先来寒舍探问,钱某真是失礼了……失礼了……”

    这两天,姬庆文从柳如是的描述、李岩的推测、在苏州和常熟的见闻、来到尚湖的感受中,已然默认钱谦益应该是个孤傲书生才对,却不料他态度居然这样谦恭。

    于是姬庆文带着几分好奇,抬眼仔仔细细地打量起钱谦益来:只见他四十来岁的样子,面容甚是清朗,颔下留着三捋被梳理得根根分明的胡须,身穿浆洗得一尘不染的湖蓝色绸袍,头发则被梳理得一丝不苟并用儒巾扎起发髻来。

    这样的做派打扮,怎么看怎么都是一个儒学大宗师,让姬庆文实在是没法在钱谦益身上产生什么反感和恶意。

    钱谦益见姬庆文一个劲地往自己身上打量,忽然一笑道:“钱某又失礼了,来,这里不是说话地方,请大人这边走。”

    说着,钱谦益便领着姬庆文、李岩来到自己的小阁之中。

    只见这小阁之内装饰极为朴素,不但没有日常读书人用以附庸风雅的瓷器书画,就连楹联牌匾都没有一块,倒是四面墙中有三面都靠着从地面一直顶住天花板的书架,书架上则摆满了各色书籍。

    李岩是个识货的,随便扫视了一眼书架,便瞧见了不少古籍善本,便笑道:“钱先生这里的书恐怕比朝廷文渊阁里收藏得还多些。别的不说,光这本唐雕版刻本的《竹书纪年》,应该就是海内孤本了吧?”

    这马屁拍得正到好处,惹得钱谦益抚掌笑道:“这位先生果然是目光如炬。要说这部《竹书纪年》还是我从襄阳一位名士手里求来的呢!当初他死活不肯,后来过了三年,他老父亲过世,想要请我为他写一篇《墓志铭》。钱某见是机会,便答应他不单为其草拟,更将这篇《墓志铭》亲笔手书,只是要用这本《竹书纪年》来换。那位名士是至孝之人,这才将这本书忍痛割爱给我。”

    李岩听得入神,待钱谦益说完,这才说道:“这位名士用这本《竹书纪年》换钱受之先生一篇亲笔的《墓志铭》,也不算亏啊!”

    这话又说得钱谦益高兴,笑着请姬庆文和李岩坐下,又命那黄衣丫头给三人沏茶过来。

    过不片刻,那黄衣女便托了个茶盆,飘飘然走了上来,在钱谦益、姬庆文和李岩面前各放了一杯热气腾腾的清茶。

    姬庆文见了这茶,立即惊呼起来:“玻璃杯?你这里怎么会有玻璃杯?”

    要知道,玻璃制品在现代是常见的物件,超市里面十块八块就能买上一个;可要放到古代,这可是无价之宝,有银子也未必能够买得到。

    姬庆文穿越过来之后,虽然出生在富豪之家,玻璃杯却一次都没见过,而这位钱谦益先生,竟能一次拿出三个来!

    怪不得姬庆文要感慨感叹了。

    钱谦益听了姬庆文的话,倒也是一愣,随即笑道:“不愧是织造提督大人,皇上跟前说得上话的。这几个杯子,是我从一个洋人传教士那里买来的,寻常人还当是镂空雕刻的水晶杯呢。可水晶杯再怎么打磨,又哪会有这样光滑剔透?”

    说着,钱谦益便又伸手道:“钱某光顾着显宝了,让茶都等着凉了。来来,诸位请用茶。这茶叶是今年的雨前新茶,茶水也是去年雪水融化了以后淀下的,两位请尝尝这味道合不合口味?”

    姬庆文见了,含笑点头算是谢过,低头朝那玻璃茶杯之中望去,只见这一汪清茶实在是与众不同——

    幼嫩的茶叶经过精心烘炒,在恰到好处的水温浸泡下自然地舒展开来,宛若水中仙子翩翩起舞;碧绿的茶水毫无杂质,从容蒸腾起沁人心脾的水汽,正应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绝句。

    姬庆文忍不住小心翼翼地抿了口茶水咽下,一股暖流刹那间从食道贯穿而下又迅速融遍全身,五脏六腑都好似被洗涤过一般——就连他这样从不讲究饮茶之道的俗人也顿时感到这茶的好处。

    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短”。

    姬庆文喝了这样的好茶,居然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对钱谦益说道:“在下一个后生晚辈,同钱先生又是素不相识,先生何必如此厚待于我?”

    钱谦益道:“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而已。况且闻道之先后,也并非是以年龄之老幼划分。姬大人到任苏州织造之后,在职分之外,替苏州百姓做了不少好事,钱某也是极为佩服的。更何况……”

    “更何况什么?”姬庆文追问道。

    “更何况姬大人乃是孙承宗老督师的高徒,属我东林同党。又是皇上钦差。于公于私,姬大人都应是钱某的上宾啊!”说着,钱谦益又做了个“请”的手势道,“来,来,请用茶,请用茶。”

第〇六五节 我被拉黑了() 
这几口琼浆玉液下肚,姬庆文顿觉神清气爽,刚要开口说话,却又被钱谦益抢在前头。

    只听他说道:“姬大人是皇上钦差,那自然是圣上心腹之人。可惜钱某天启朝即受阉党迫害,几年来一直在闲居这穷乡僻壤,竟无缘一睹万岁天颜,却不知当今圣上是何等样的英明之主?还请姬大人能够示下。”

    姬庆文道:“圣上我见得也不多。不过皇上年纪虽然不大,却是极为英明睿智,而且做事雷厉风行,绝不拖泥带水,是一位少见的少年圣主。”

    姬庆文这几句话说得虽然有些夸张,却是他发自肺腑的真心话。

    有了同崇祯皇帝那天的一夜长谈,又通过孙承宗的时时书信往来,知道这位皇帝做事虽然急躁一些,但从内心里,却是真心想做事情、真心想把事情做好的一位皇帝。

    光凭这两点,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崇祯就已是一位难得的好皇帝了。

    也因此,姬庆文已然下定决心,要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崇祯皇帝避免重演“并非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当然了,前提是要姬庆文自己有钱人的舒坦日子能够继续过下去。

    那边钱谦益听了姬庆文这几句话,也是不住地点头,说道:“钱某在朝中的几位同学、门生也是这个看法。皇上登极大宝之后,即能取缔阉党、暴尸魏奸。之后便大举启用袁崇焕,意图收回关外失地,重振数十年颓废之风。这样的消息,传到钱某这穷庐陋室,钱某也是欢欣鼓舞呢!”

    姬庆文赶紧抓住话头,说道:“就是这个道理。皇上此次派我到江南来担任苏州织造,就是为了筹集银两供应辽东战事的。皇上的意思,是将每年的苏州上贡的绸缎数额减半,多出来的拿到市场上出售,这样得来的钱,便能供应袁督师收复失地了。”

    钱谦益一边听,一边想,直到姬庆文把话说完,这才说道:“圣上能有这样的决断,乃是江山社稷之福啊!”

    姬庆文尚未反应过来,李岩却赶紧抓住话头,说道:“此次我们姬大人专程登门拜访,就是为了这件事情。”

    姬庆文也赶忙附和道:“对,就是为了织造衙门所生产的绸缎打不开销路,因此才来求见钱先生的。”

    钱谦益脸色顿时大变,问道:“这话怎讲?”

    于是姬庆文便将织造衙门现在陷入的销路紧缩的困境,同钱谦益细细说了。

    钱谦益一边饮茶,一边听姬庆文讲话,待他说完才答话道:“这件事情确实难办,可钱某一个赋闲在家之人,又有什么法子呢?当然了,我也颇有一些浮财,姬大人让我出个几千一万两银子,收购一些绸缎,那也不是不可以……只是……只是这并非长久之计吧?”

    姬庆文忙道:“当然不是这个意思。是想让钱先生出面,疏通一下苏州商会的关系,好让他们来采购我们生产的绸缎。”

    此话一出,钱谦益脸上顿时笼罩上了一层乌云,问道:“我哪有这个本事?不知这话姬大人是听谁说的?”

    于是姬庆文便又将柳如是同自己说的那些话,添油加醋地说给了钱谦益听。

    这回钱谦益听完却没有立即答话,左右盘算了一下,说道:“苏州商会里,确实是有钱某的几个朋友。不过我们都是君子之交,一向都没有什么利益交葛。让钱某出去说话,似乎有些不妥吧?”

    姬庆文忙道:“柳如是已经同在下说过了。说钱先生乃是东林领袖,而苏州商会一向支持东林党人。这件事情只要钱先生金面一露,他们必然是会马首是瞻的。”

    钱谦益又叹气道:“这件事情不是钱某不肯帮忙。只是以钱某现在的身份,恐怕名不正、言不顺。姬大人知道,我现在是个闲居的草民,头上不过有个名不副实的东林党魁的虚号罢了。”

    “对啊,在下就是看中钱先生这党魁的身份嘛!”姬庆文插话道。

    钱谦益尴尬地笑笑:“姬大人知道,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