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有钱人 >

第213部分

明末有钱人-第213部分

小说: 明末有钱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体仁这几句马屁虽然露骨粗俗,却至少把意思说清楚了,让崇祯皇帝的心情又变得好了一些,说道:“行了,颂圣也不是这么颂的。今日朕已经疲乏了,国事就不议了,饭也不留你们了,你们各自行礼退下吧……”

    姬庆文一听崇祯下了逐客令,忙道:“皇上且慢啊,袁崇焕的事情还没个着落。还请皇上圣裁。”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刚刚有些好转的心情又瞬间跌倒了谷底,绷着脸答道:“姬庆文,你没听见朕刚才说的话么?朕方才说了,袁崇焕案情不明,不能轻易决断。只有先等会审有了结果之后,才能定罪论处。”

第三五八节 四碗馄饨() 
崇祯原本已是心中默认袁崇焕是非杀不可的了,区别只在于怎样将他杀了而已。可经过姬庆文这么一番搅和,已让他的心意有所动摇,这已经是十分不容易的了。

    然而姬庆文依旧不敢彻底放心,又添了一句“袁崇焕毕竟同臣有同门之谊,还请皇上恩准,能让臣在会审之时从旁听审,以免有人作践袁崇焕。还请皇上俯允……”

    崇祯皇帝沉着脸思考了一下,点头道“好,朕给你这个面子,你去听听……也好!还有,朕给你的那口天子剑,你先留下……”

    姬庆文清早进宫,等出宫时候已将近中午,肚子早已是饿得前胸贴后背,抬眼见老张头的馄饨摊子还支着没有收摊,心中顿时有了底,扭头对同自己一起出宫来的三位内阁大臣道“三位阁老,老张头的馄饨也算是京师名品了,不如今日由我做东,请大家喝一碗馄饨如何?”

    周延儒贵为内阁首辅,自然是不屑于吃这种街边食品的,拱了拱手便上轿离开了。

    温体仁虽有意同姬庆文闲扯几句,可这又不符合他“君子群而不党”的人设,只能婉言谢绝,也坐轿走了。

    徐光启倒是有兴趣同姬庆文一起喝这一碗馄饨的,可他远远瞧见李岩、李元胤等人联袂往这边走来,便笑道“姬老弟的两位小朋友来了,想必老弟正有几件要紧事同他们商量。老夫就不打扰了。”

    说着,徐光启便也坐上在左顺门外等了许久的轿子回府去了。

    姬庆文叹了口气,在馄饨摊里坐下,用手指敲了敲桌子,朗声说道“老张头在吗?给我上……上四碗馄饨!”

    若是按照正常的营业时间,老张头一个时辰以前就应该收摊回家睡觉了,可他答应了姬庆文还请他喝一碗新鲜馄饨,便支到了现在没有收摊,一听姬庆文过来招呼,立即答应了一声,转眼便上了四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摆在桌上。

    摸着热乎乎的馄饨碗,刚暖了暖手,李岩、李元胤和黄得功三人便也走了上来,同卖馄饨的老张头点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大咧咧同姬庆文坐在一张桌子前头。

    姬庆文吃了个热气腾腾的馄饨,没好气道“老子饿了一上午,才喝到这碗馄饨,你们倒好,慢悠悠过来,就能吃上口热的。什么是福分?这就是福分啊!”

    李岩笑道“姬兄这是话里有话啊!放心,我们不白吃姬兄的东西,这碗馄饨我请了

    好不好?”

    姬庆文白了李岩一眼,道“李兄真是我的诸葛孔明,神机妙算,还能算得到今天这馄饨是老张头请,轮不到李兄花钱。所以才说了这便宜话,赚这不要钱的人情……”

    “哦?老张头今天倒大方。难不成是看姬兄要封爵了,所以巴结姬兄一碗馄饨,想要套套近乎?”李岩道。

    老张头搓着手说道“李先生这话说的,好像我老张是个势利小人似的。姬大人同我是什么交情?就是姬大人不封爵,这碗馄饨也是我该请的。不过……不过我这是小本生意……也就请大人这一次,将来可就……”

    老张头的婆娘听了就不高兴了,插嘴骂道“我说,你这是掉钱眼里了吧?姬大人一年能进京几次?你请他吃碗馄饨就能穷死了你了吗?你不请?我请!”

    老张头却道“男人的事,你插什么嘴?这是钱的事吗?我辛苦下的馄饨,就该收钱。不收是我的德行,收钱是我的本分,哪有卖馄饨不收钱的道理?”

    “好!老张头你这话说得好!”姬庆文立即夸奖道,“做生意是凭本事赚钱,天经地义、理直气壮。今天这碗馄饨是你请我的,我就笑纳了。往后我一碗馄饨钱都不会少你的。”

    姬庆文这话语气说得有些生硬,倒把老张头的婆娘吓得不轻,忙说道“姬大人这是动了气了吧?我老公是个不会说话的,你可别往心里去啊!”

    姬庆文摆摆手,道“动气?我哪有那么多气好动?老张家的,我非但没有动气,反而还要给你们个发财的机会。你们先在这边好好包你们的馄饨,有朝一日,我让你们老张家的馄饨卖遍大明朝全国!”

    老张头一面拱手、一面感谢,心中却并不十分相信姬庆文的话——他这么个小小的馄饨摊子,能够养活一家老小还略有结余就不错了,凭什么卖到全国去?就是真能卖到全国上下,他和他老婆一共就四只手,也来不及包馄饨啊……

    却听李岩道“看来姬兄心情正好,是得了什么彩头了吧?”

    姬庆文苦笑着摇摇头,说道“得了彩头?我是触了霉头!没瞧见我腰里空空荡荡的吗?我的天子剑都被皇上给收走了!”

    李岩一看还真是,忙压低了声音道“怎么?是不是因为袁崇焕的事?”

    姬庆文答道“是,也不是。袁崇焕如何处置,皇上还没拿定主意,说是要等审案的结果

    再做定夺,而且还派我旁听会审,看来还有回还的余地……”

    老张头能在皇宫门前摆摊,也是颇懂一些朝廷规矩的,一听姬庆文和李岩商量起朝廷事情来,便一低头退下去了,并不愿意掺和这种要命的事情。

    李岩笑道“这谈得不是挺好的么?皇上究竟是皇上,能让皇上松口,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了。既然姬兄奉旨可以旁听会审,那就有了插手的余地,我们吃完馄饨再回去商议商议,说不定真能把袁崇焕这条命给保下来。”

    姬庆文道“不忙。还有一件和李兄有关的大喜事呢!”

    李岩瞪大了眼,问道“姬兄不是进宫面圣去了吗?怎么这里头又有我的喜事?”

    姬庆文道“昨天晚上,徐光启大人不是要收李兄做约定门生么?”

    李岩点头道“是有这么一回事,不过我已经婉拒了。明年科考,我是要真刀真枪凭本事换功名的,这件事情就不用劳烦徐阁老了。”

    姬庆文道“现在这事同徐阁老已经没有关系了。是另有人想要认李兄为门生。这人地位、权势要比徐阁老高多了,李兄看来是很难拒绝了。”

    李岩一愣,心想徐光启已经是内阁大学士,朝廷里的第三号人物,地位比他还高的,无非就是内阁首辅周延儒、次辅温体仁两人了;可这两人地位虽高,可品行、才华却并不能够服众。

    因此李岩嗤之以鼻道“姬兄说的是周、温两位内阁大学士吧?哼,他们也想收我做门生?他们不要脸,我还要脸,姬兄若是有空碰到这两位,可以替我传句话我李岩就是明年不上场考试,也不要他们当我的坐师。姬兄要是磨不开面子,我自己去说……”

    姬庆文见李岩又犯起书生意气来,忙安抚道“李兄先别生气,我话还没说完,你着什么急?周延儒、温体仁是什么人,哪配给李兄当老师?他们没提出来还好,要真的提出来了,也不劳李兄动口,我当场就给他们驳回去!”

    李岩听了这话,这才略略消了消气,可随即又疑惑起来,问道“既然不是这两位内阁大臣,那还有谁的地位,要比徐阁老还高?”

    姬庆文用汤勺缓缓喝了口馄饨汤,说道“是皇上。刚才皇上说了,说李兄有经世济用的真才实学,乃是货真价实的人才,要李兄好好答题写文章。李兄品品,皇上这话里面是什么意思?”

    。

第三五九节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李岩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崇祯皇帝的用意,叹口气,说道“我一心凭真本事到科场上拼搏一番,却不料到最后依旧要依托门路,而且绝无拒绝的余地……这就是命吧……”

    一旁沉默了许久的李元胤却道“看样子李先生还有些不高兴。不知道朝野上下有多少官员,要是得到皇上‘经世济民’、‘真才实学’这两句评语,得高兴得回家睡不着觉呢!要我看吧,李先生被皇上看中,那是好事。李先生身负大才,必然是要有所作为的。但是要有作为,就首先要有功名、走进朝廷这扇大门。科举便是进门的敲门砖,只要进了门,敲门砖便随意处置即可。更何况这块敲门砖是皇上给的,李先生拿了不丢人……”

    姬庆文瞥了一眼李元胤道“没想到李指挥你一个锦衣卫的大特务,对科考之事还颇有几分研究,也算是文武全才了吧?”

    李元胤没有听出姬庆文话中揶揄之意来,还在谦逊“姬大人别忘了,我也是正经武进士出身,只不过名次稍微差了点,才当了锦衣卫……李先生才干十倍、百倍于我,必然能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得了吧。”姬庆文道,“李指挥你少说几句吧。幸亏你考进士考得差,要是你考个武状元、武探花什么的,眼里还能有我吗?”

    废话,李元胤要是考上了武状元,现在早就在兵部里任职了,又或者出兵打仗,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将军,还真的未必把姬庆文放在眼里。

    可李元胤现在仰仗着姬庆文吃饭发财,只能耐住性子,说道“姬大人这是哪里话?姬大人做的是大事业,末将能帮着大人做一些事情已是很开心了……”

    “行了行了。李指挥帮我做事情?你不给我添乱就算是不错了。”姬庆文冷冷说道。

    李元胤就是再笨,都听出姬庆文对他有所不满,赶紧放下手中的汤勺,将半个馄饨吞到肚子里,向姬庆文拱手道“姬大人有话还请直说,末将有什么办事不周全之处,还请大人明示。”

    姬庆文冷冷瞟了眼李元胤,道“李指挥,我问你。我同徐光启大人昨天夜里才见的面,怎么今天一早皇上就知道了?还不光知道我同徐大人见面的事情,就连我们的话都被听壁角听了去。听了去也就罢了,还没听清楚,让我被皇上好一通骂。”

    李元胤吓了一跳,忙道“姬大人这是在怀疑是末将把消息透

    露出去的?”

    姬庆文点点头“除了你,还有谁?难不成是李岩?难不成是黄得功?”

    黄得功听了大惊失色,慌忙分辩道“东家你可别开玩笑,我这人毛病不少,可从来不会吃里扒外。别的不说,就我这脑子,东家吩咐我去办事,都得说上好几遍我才能弄明白,要我偷听东西,那可就难为死我了。”

    姬庆文听黄得功打岔,立即斥道“闭嘴!这里有你什么事?”

    “没我事,你还骂我……”黄得功嘟哝了一句,最终还是闭上了嘴。

    却听李元胤说道“姬大人,末将的心思同黄得功兄弟是一样的。锦衣卫设立之初,便是要除暴安良、保家卫国。特别是对那些官府衙门没法公开惩办的作奸犯科之徒,便要由我锦衣卫出面惩办。虽然后来锦衣卫里也混进去了不少无德无能之辈,还有的锦衣卫指挥使以东厂、西厂的太监为马首是瞻,丢尽了前辈的脸面。但末将一颗初心不改,只要姬大人是一心为江山、为百姓、为社稷办事,那末将便绝不会出卖、谋害姬大人的。”

    说到痛快处,李元胤举起手里的瓷勺子,用力在地上掼了个粉碎,说道“要是末将有违此誓,便身如此物!”

    姬庆文赶忙对卖馄饨的老张头说道“放心老张,这把汤勺我会赔给你的……”

    他又扭头对李元胤说道“李指挥能有这个想法,我就放心了。不过我送给李指挥八个字‘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希望李指挥能够记住今天的话。不要像别人那样,成天盯在我背后,就等着我出什么岔子。就好像对面哪位——”

    说着,姬庆文抬手一指,便指着躲藏在街边大柳树后的一个家伙。

    李元胤循着手指抬眼一看,说道“姬大人,这人我早就注意到了。看他的模样做派,似乎确实是我锦衣卫布下的眼线。唉!这年头锦衣卫也不行了,他站得这么远,又能听见什么呢?偏偏还藏头露尾,让我们给发现了。”

    说罢,李元胤站起身来,朝那人走了几近了几步,朗声说了几句暗语,那人便乖乖离开了。

    李元胤回到桌边,说道“姬大人,我虽不会那你做耗,更不会踩着你的肩膀往上爬。但有言在先,末将现在依旧是锦衣卫中人,还是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的手下。末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