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有钱人 >

第194部分

明末有钱人-第194部分

小说: 明末有钱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饔辛讼邢咀龀龅羌频壅庵执竽娌坏乐吕矗源耍蹩渍芽隙ㄊ歉河胁豢赏菩兜脑鹑蔚摹�

    这就是刘爵爷紧张的理由。

    而令他兴奋的是,既然白莲教的徐鸿儒已到了面南背北、妄称帝制的地步,那就意味着这位徐教主已成为大明朝两百多年历史上最大的叛逆。要知道,正德年间的“宁王之乱”中,朱宸濠以帝胄之尊、席卷西南,却始终不敢称帝;就算是“靖难之役”时候的燕王朱棣,也是等拿下南京并确认朱允炆死了之后,才敢正式登极的。

    因此,若是徐鸿儒当了皇帝,那就反倒成了刘孔昭眼中的香饽饽。只要能够扑灭这股叛逆,那刘孔昭自己就是剿灭史上最大逆匪的首功之臣,然后再找几个文人妙笔生花地渲染一番,定然能逗得崇祯皇帝心花怒放,搞不好能给他爵升一等,从诚意伯变成诚意侯甚至是诚意公……

    一想到这里,刘孔昭霎时下定了决心,立即召集起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浙江巡抚张延登、福建巡抚邹维琏等人一同到中军大帐讨论攻城事宜。当然了,姬庆文也在受邀之列。

    现在的白莲教已成了走投无路的笼中之鸟,只要城外的官军认真作战,或迟或早都是能将温州孤城给打下来的。而姬庆文现在唯一担心的就只有被困在城内的周秀英的安危而已,而这个理由却又是没法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的,因此对于刘孔昭爵爷的攻城计划,姬庆文并没有表示反对。

    然而没有反对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支持。

    对于刘孔昭想要以姬庆文的明武军为先锋,进行攻城作战的策略,姬庆文当场予以了拒绝,而他的理由也很拿得出手——自打朝廷正式用兵以来,就一直是姬庆文麾下的队伍在正面抵抗白莲教的攻击,因此损失十分巨大且尚未恢复元气,是不适宜作为先头部队进行攻坚作战的。

    刘孔昭早已习惯了姬庆文同他作对,因此听见姬庆文这样干脆的拒绝倒也并不意外,并且这几天刘孔昭抓紧时间打造了不少攻城器械,自信还是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攻下温州城的。

    于是事不宜迟,在开会的第二天,刘孔昭便挥动大军,采取兵法上“围三缺一”的战略,从西、南、北三哥方向上,分别部署了南直隶、福建、浙江三个方面的军队,随着他的一声令下,便开始大举攻城。

    温州城内的白莲教主徐鸿儒固然已经不理人事了,可周秀英、许道清两人倒还算认真负责。

    他们见官军攻打上来,便赶忙组织城内的白莲教徒全部登上城墙开展防御作战。此时虽然温州城内粮食颇为紧张,不过这些日子里还算是每天两餐能够填饱肚子,因此白莲教还颇有几分战斗力,作战也是十分英勇。

    特别是许道清按照之前的打算和部署,让白莲教里过去从事建筑行业的弟子,拆毁了温州城内的几座房屋,将拆下来的转头、瓦块、木料等等作为兵器,一股脑地往城下扔。可怜奉命进攻的官军将士兴冲冲杀到城下,还没架起云梯,脑袋上就下了一阵要命的石头雨,砸了他们一个头破血流。

    另一边的周秀英则将在温州城里收集的一些桐油、染料等易燃的液体从城上往城下泼,又点了起了几把大火,将官军辛苦打造、运送过来的攻城器械一把大火烧得剩不下几台。

    就这样,在刘孔昭的指挥下,官军一通操作猛如虎,最后却只丢下两千来具尸体,便悻悻撤了回去。

    白莲教在这次守城作战中的损失也不小。麾下弟子战死千余人尚且不论,却又因此消耗了不少粮食和物资,要是官军再来这么几次大规模的攻势,白莲教还真的没有多少信心就一定能够坚守下来。

    对此,刚刚从城头火线上下来的周秀英便第一时间跑到教主徐鸿儒的所谓“行宫”里头,将战事情况向这位正做着“皇帝梦”的徐教主一一说了。

    说完,周秀英还多强调了一句:“爹爹,看来再这么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如何脱身而去,还要爹爹早拿主意……”

    徐鸿儒还身陷在“皇帝梦”里,听周秀英没完没了地谈起战事来,顿时觉得头疼恼怒不堪,沉着脸说道:“凭什么一定要逃?我们在这温州城里,就算是打开了城门让官军来打,就凭本尊的神威,就一定打不赢么?”

    周秀英听了这话,整个都愣住了——现在的形势,要么想办法突围而去,要么尽可能守住城池以待变化,又怎么能打开城门引狼入室呢?

    “难不成真的像许道清所说的那样,教主爹爹活成了一个笑话?”周秀英心里这么想,却终究没有说出了口。

    可她这么一愣神,徐鸿儒又不高兴起来,说道:“你还愣着做什么?登极大典都筹备好了么?以后少拿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来烦我!还有,今后别叫教主了,要叫我皇上!”

    周秀英叹了口气,并没有将“皇上”二字说出口,叹息一声,便退了回来。

    许道清照例等在门外,见周秀英忧心忡忡地走了出来,想也不想就料定她同徐鸿儒的谈话并没有谈出什么好的结果来,便赶忙上去问了一声:“圣女,教主是怎么说的?”

    周秀英并没有同许道清答话,便皱着眉头回屋去了。

    自这一刻起,周秀英便已意识到这座温州城是断然守不住了,而逃也未必能够逃得出去,看来只有困守此处同官军最后一战,然后以身殉教这一条路可走了。

    于是周秀英干脆将筹备登极大典这件荒唐事,全部交给白莲教徒里几个原本是戏班子里唱戏、打杂的教徒管理。自己则召集起手下仅存的几百个“娘子军”将自己所学的武艺传授给她们,让她们能学多少就是多少,等不就之后到来的决战之时,能够多杀几个朝廷鹰犬当垫背的……

    城外官军这边。

    刘孔昭组织的进攻势在必得,却依旧在温州城并不高大的城墙下受到了挫折,这让这位刘伯温的后人有些气馁了。毕竟城内的白莲教徒经过这一个月的消耗,早已是损失惨重、士气低落,而有备而来的官军依旧败在了他们的手下,这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了。

    其实现在的白莲教,就好像是赌博台上捏着一把烂牌的赌徒,只要再加上一丝压力,再咬牙跟上一次筹码,就能让其原形毕露,让他输得倾家荡产。

    可刘孔昭同样不是一个高明的赌徒,竟看不出对手的虚弱无助,反倒是被对手的虚张声势所吓怕了,要不是他手里还捏着最后一张王牌,刘孔昭爵爷说不定就已经摊牌不跟了。

    而这张王牌,就是姬庆文手下的明武军,以及听从姬庆文指挥的四川白杆兵。

    可偏偏要动用这张王牌的代价并不轻,必须要付出几十年来刘孔昭引以为豪的尊严和面子。

    然而现在若不打出这张底牌,自己就要输得一败涂地了——至少刘孔昭自己是这么认为的——因此,他只好硬着头皮跑到姬庆文的军营之中,求他出马参与攻城作战。

第三二六节 “斗 地主”() 
    刘孔昭来寻姬庆文的时候,姬庆文正拉着李岩、李元胤两人打“斗地 主”的纸牌游戏。这是姬庆文在穿越之前最喜欢的一个游戏,穿越之后他有时闲得无聊,便将“斗地 主”的规则交给了李岩和李元胤两个人,也好让他们陪着自己消磨消磨时光。

    可这一教不好,却让姬庆文真正懂得了“青出于蓝而青于蓝”这句话的意思。

    李岩这人聪明绝顶、深谋远虑,打起牌来能将自己的明牌和对手的底牌都算个一清二楚,因此就算手里抓了一把烂牌,往往也敢叫一叫地主,来他个绝地反击,打出出人意料的精彩牌局来。

    而李元胤则是城府深厚、心思细密,更关键的是他打牌时候总是不动声色,让人看不穿、想不透。故而李元胤手里捏着好牌时候总能战而胜之,就算抓了烂牌,当当“农民”也未必就输了。

    这就难为了姬庆文了。

    他脑子没有李岩聪明、心肠没有李元胤狠辣,往往输得最惨的那个就是他了。

    可“斗地 主”这个游戏的妙处,就妙在越是输,就越是要玩。因此姬庆文依旧是乐此不疲,一有空档便叫起这两个人来好好切磋、找虐一番。

    正当黄得功急匆匆跑进中军大帐,通知姬庆文刘孔昭到来的消息的时候,姬庆文正捏着一对“王”、三个“2”的好牌,却被李岩两把顺子给打没了,正在气头上,便骂道:“好你个黄得功,害得老子这么一副好牌没赢,二两银子的赌资就这么没了,你说你准备怎么赔我?”

    黄得功“斗地 主”打得不好,却也学了点套路,忙挠挠脑袋,说道:“东家,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牌大未必就是好牌,李先生的牌明显比你整齐,能赢你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怎么好怪到我的头上?”

    李岩也含笑道:“黄得功脑子难得清楚一回,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姬兄,牌面上输赢是小事,二两银子对你也算不上什么。你看刘孔昭这次过来,显然是有求于你,你要是有心,我再给你敲敲边鼓,不知能赚多少个二两银子出来呢!”

    姬庆文倒也知道分寸,说道:“刘孔昭说起来也是一方土豪了,可跟老子我比起来,最多也就是个贫下中农。贫农斗 地主还算说得过去,地主欺负贫农就未免太心硬了些。”

    李岩拉开折扇,用力扇了几下,说道:“我看未必,方才姬兄这个地主,不就被我和李指挥两个人好好斗了一回吗?”

    李元胤也难得地笑了起来,说道:“不,不,不。李先生这话就说错了。姬大人虽然有钱得紧,却从没见他买过一亩三分地。要说他是个土豪——没错;可要说他是个地主——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李岩若有所思道:“要不是李指挥这么一提醒,我还没注意到呢。对啊,姬兄,别的商人做生意赚了钱,要么就是花钱混个功名,要么就是买地养老。可姬兄你官是做得不小了,却为什么从来就不买地呢?”

    “买地有什么意思?无非就是收些佃租罢了。我朝农民已然够辛苦的了,我再去兼并他们的土地,岂不是苦上加苦?”

    姬庆文一边将凌乱的扑克牌收起来,一边说道:“还有,我花钱的地方其实也不少,除了招兵、养兵、练兵、用兵之外,收购织坊、扩大生产、营建海港,哪样东西不费钱?要是还出大把的银子买地,我这么许多产业不都荒废了吗?”

    这几句话姬庆文说得十分直白,可他心里却另有想法——

    什么是钱?钱就是资本。资本就像水一样,哪里有利润,就会义无反顾地流到哪里去,就跟百川归海是一个道理。而这个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流”字。如果把大笔大笔的白银都买了土地,那就相当于把活钱变成了死钱。死的钱又怎么流?又如何产生利润和效益?

    这些话,因为涉及到了后世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所以姬庆文害怕李岩和李元胤等人都听不懂,便也没有当面同他们说。

    然而姬庆文心里却有一笔账:他现在虽也是个富甲一方,甚至可以说是富可敌国的有钱人了,可比起大明朝晋商、秦商、以及江南等几个大商会来,却还只是个小弟弟。如果想要真正从经济上将明朝引入近代的历史发展,那仅仅凭现在的姬庆文还是不够的。

    因此摆在姬庆文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明末形成一股资本主义的大潮流,吸引原本在历史上沉淀、凝固了的资金,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从而实现富国强民、富国强兵的目标;要么干脆就由他姬庆文将明朝所有(或者至少是大部分)资本都纳入自己名下,从而由自己主导起整个历史变革的进程……

    这两条路,到底怎么选……

    姬庆文现在还没有什么主意,他现在首先要面对的,则是匆忙赶来请自己帮忙的诚意伯刘孔昭爵爷。

    刘孔昭匆匆而来,见姬庆文并没有出来迎接,心中不免有些不满。然而他也听说,姬庆文现在圣眷正隆,只待将白莲教之乱彻底平息之后,皇上就要封他爵位,不但封号商量好了,就连圣旨都已拟好了。

    而当这道圣旨明发天下的时候,姬庆文在爵位上就能同自己平起平坐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公侯世家出身的刘孔昭也不免有些妒忌、有些不快,可既然是皇帝下的旨意,他刘孔昭区区一个伯爵自然也不能多说什么,只能暗地里骂上几句“不知天高地厚的暴发户”而已。

    更何况,他现在还有有求于人。

    于是刘孔昭废了老大的力气,这才勉强在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拱手朝姬庆文招呼道:“姬大人,别来无恙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