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末有钱人 >

第131部分

明末有钱人-第131部分

小说: 明末有钱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耪饬角寺硪煌暇┲了山叭巍�

    姬庆文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摇了摇头,叹息道:“京营保密也太松懈了,一个锦衣卫就能将所部人马、由来任务、领军将领全部套问出来,岂不是太随便了些?”

    说着,姬庆文随即紧锁着眉头对李岩说道:“我还以为沈良佐是单枪匹马过来的呢,没想到居然还带了兵来,这可就不好对付了。”

    李岩把玩着一把昨天在夫子庙买来的折扇,笑嘻嘻说道:“姬兄怕什么?京师营有多少本事,你还不知道么?他手里有兵,姬兄手里一样有兵,调过来长长声势不就行了?”

    姬庆文一想还真是这个道理——去年京师一战,除了最后左安门最后一战中动用了一些神机营的兵马之外,京营官兵始终躲藏在坚固的京师城墙之内,没有本事、也没有胆量同城外的满洲八旗精锐野战交锋。

    因此来看,京营官兵的战斗力,最多同尤世威、侯世禄手下的昌平兵、宣府兵相提并论,远远不及姬庆文麾下的“明武军”、袁崇焕带领的“辽东铁骑”,甚至比起卢象升临时拼凑的“天雄军”都颇有不及。

    姬庆文被李岩这一句话点醒,立即吩咐李元胤道:“李指挥,你腿脚快,就说是我的命令,要在城里的二百兄弟,全副武装,都跑到这里来,给我撑撑场面。”

    李元胤性格偏谨慎稳妥一些,觉得姬庆文这样做,很容易引发两军对峙乃至斗殴,因此再三同姬庆文确认了一下,这才跑去夫子庙传“明武军”那两百将士过来。

    姬庆文和李岩则乘着这个机会,在鸡鸣寺门口选了一座小茶摊,一边静候所部将士过来,一边仔细观察鸡鸣寺的动态。

    只见沈良佐从京营带过来的兵马大约分成两班人,每班一千人不到,煞有介事地将鸡鸣寺关防得颇为严谨,让南京城内一座本来香火颇盛名刹,变得冷冷清清,只有几个挑水的和尚低着头默默进出山门。

    过了小半个时辰,李元胤终于回来了,身后果然带着那刚刚押运完绸缎的两百乡勇团练。

    而这些人也果然依从姬庆文的命令,个个腰佩倭刀、肩背火枪,有几个手里还拿着盾牌、狼筅等物。

    于是姬庆文让他们稍微休息一下,便在自己身后列队,跑到鸡鸣寺山门之前叫门。

    守卫鸡鸣寺的那些京营官兵早就远远瞧见对面茶摊的动向,见这两百人的队伍靠近过来,立即集结起四五百人,同样山门之外列队,同姬庆文所部“明武军”对峙起来。

    姬庆文穿越到明朝之后,也是见过一些世面的,面对这样的小场面他完全没有慌张,轻咳两声算是清了清嗓子,朗声问道:“哪位是领头的?请出来说话。”

    话音刚落,便见一个阵中一个身着从五品服色的军官迈步走了出来,朝姬庆文拱了拱手,说道:“原来是苏州织造提督姬大人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

    姬庆文听了一愣,上下打量了一番这名武将,只见他脸生得很,却又似乎是在哪里见过,便只能回礼道:“这位将军,下官没有通报姓名,你怎会认得我的?却不知将军尊姓大名?”

    那镇抚又拱手道:“姬大人是何等样的贵人,自然不会认得末将了。末将成义,乃是神机营从五品镇抚,去年京师一战之时,跟着姬大人在左安门里也打过几枪,见识过大人的厉害。”

    姬庆文这才恍然大悟,似乎确实是在左安门内那条花了三十万两白银,一个时辰之内就挖掘成功的那条壕沟里头,看过成义的这张脸。

    一同经历过生死,这样的关系自然不同寻常。

    于是姬庆文同这成义自然多了几分亲切,说道:“原来是成将军,都怪下官当时忙于战事,在京师时候没能同成将军打个招呼。不过成将军既然跟着来了松江府,那下官自然是要尽地主之谊的,将军到时候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就好。”

    这样的好意,成义自然是却之不恭,忙又作揖道:“那就承蒙姬大人关照了。”

    姬庆文又同他谦逊两句,终于把话引入正题,说道:“那就劳烦成将军跑一趟,请向沈良佐、沈提举通报一声,就说我姬庆文求见。”

    成义先是答应了一声,又道:“大人,现在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公公也在鸡鸣寺里同沈公公会面,现在大人进去,会不会有所不便?”

    沈良佐的路数,姬庆文还没有吃透;同样,韩赞周的路数,姬庆文也一样没有吃透。

    要同时对付两个不明底细的太监,似乎有些困难了。

第二一八节 有种的害怕了没种的?() 
这个形势,让素来小心谨慎的李元胤有些气馁,试探着问道:“姬大人,我们要去见的是沈良佐,韩赞周在一旁听这,似乎不太好说话,不如我们今日先回去,改日约定时间再议如何?”

    姬庆文却不以为然道:“说话见面,看得就是谁有种。我们三人三个都是有种的,还怕了两个没种的太监不成?走,选日不如撞日,来都来了,怎么会有不见的道理?岂不是会被那两个太监耻笑?”

    一旁的李岩也道:“李指挥,现在想走也有些晚了。我们闹出那么大的动静,要是现在就这么走了,叫姬兄的脸面放在哪里?放在那沈良佐的脚底下吗?”

    这两人的话,终于将李元胤说服,让他不再言语。

    于是姬庆文便上前几步,对面前的成义说道:“成将军,不妨事的,就烦你通报一声吧。”

    方才姬庆文和李元胤、李岩的对话,成义多少听进去了一些,意识到眼前这位颇有能耐的苏州织造提督大人,同自己的顶头上司之间的关系或许并不和睦,那自己夹在这两人只见,今后的日子恐怕也不是那么好过。

    不过这些也都是后话了,还是先处理掉眼前的事情再说。

    于是成义答应一声,便扭头回去向鸡鸣寺内的沈良佐通报去了。

    沈良佐早知道姬庆文必然会来参见自己,却没料到他居然会带着两百兵马一同过来,忽然意识到姬庆文这哪里是来参见上司,这分明是在向自己示威!

    沈良佐在京师里作威作福惯了,想到这里立即救不满意起来,开口对成义说道:“你去告诉姬大人,就说杂家正同韩公公谈要紧事,请他明日再过来。”

    成义尚未答应,却听一旁的韩赞周说道:“沈公公,难得姬大人过来拜见,也算是有心了。这样拒而不见,不是太托大了些吗?”

    韩赞周是崇祯皇帝还在当“信王”的时候就用惯了的亲信太监,如今一朝天子一朝臣,沈良佐不能不买他的面子。

    因此沈良佐听了韩赞周的建议,立即拱手道:“还是韩公公说话周全。”说着,他又挥了挥手,示意成义去请姬庆文过来。

    成义也不含糊,立即就跑回山门那边,将沈良佐的话同姬庆文讲了,只是姬庆文所部两百余人的兵马,自然是不能全部进鸡鸣寺里去的。

    姬庆文也不想为难成义,说了声“知道了”,便选了十名亲信之中的亲信,虽同自己到鸡鸣寺中面见沈良佐。

    鸡鸣寺原本修在一座小山丘上,因此姬庆文一行人穿堂过屋、上上下下地走了许久,这才终于来到沈良佐向寺庙借用的一座禅房之内。

    沈良佐见姬庆文一下子领了这么多全副武装的军士进来,禁不住有些慌张,忙问:“姬大人,你这是做什么?带这么些兵马过来做什么?”

    姬庆文舔着脸扯个谎,说道:“是这样的公公,下官此次来南京,本就是过来押运进贡绸缎的,因此才带了这些兵马进城来。本来嘛,下官管辖的苏州织造衙门招募训练这些团练,就是用来护送贡品的。这一点,皇上是有明旨的,沈公公应该知道吧?”

    沈良佐原就是司礼监提督太监,替皇帝长官一部分军权,这件事情他当然知道。

    然而沈良佐想要问的是姬庆文过来参见自己也就罢了,为何还要领军到鸡鸣寺里来,而不是问的他为什么要领军进驻南京城。

    因此,沈良佐被姬庆文这样答非所问地一搅和,反倒是把自己的脑子给弄乱了,纠结了好半会儿,才请姬庆文坐下,换个话题说道:“姬大人,此次皇上派杂家过来,明面上是来提举松江市舶司事宜的。可不怕大人您笑话,杂家对理财的事情一概不懂,到时候还请姬大人多多提携啊……”

    姬庆文听了一愣,心想:这个沈良佐倒会说话——他是市舶司的正提举,我是副提举,那应该是我“协助”他才对,用“提携”两个字,未免谦虚得有些过分了点。

    这让姬庆文想到了后世互联网上,还有真有那么一种用过度谦虚来装逼的套路,还有闲人给这种套路取了个名字叫“扮猪吃虎”。

    因此姬庆文不免提高了几分注意力和警惕性,拱手道:“沈公公这话就过谦了。圣上封的是您的正提举,需要统领市舶司事宜的。老实说,下官之前统管织造衙门和松江码头两处,早已忙得是焦头烂额了。因此,迫不得已,将码头事务暂时交由一个德国来的耶稣会传教士,叫汤若望的暂管。”

    沈良佐听了一愣,有些吃惊地说道:“什么?外国人?”

    姬庆文故意装傻:“没错,是外国人。不过这个叫汤若望的还算老实,也没出过什么岔子,据说他还是礼部徐光启大人的故交呢,不知道沈公公认识不认识?”

    沈良佐当然不认识了。

    沈良佐毕竟是个阉人,同与东林党交好的徐光启之间,有着天然的隔阂和壁垒,因此沈良佐没由来自然不会认识汤若望的。

    然而徐光启因在京师保卫战中立下了大功,又是正经进士出身,现在可是皇上面前炙手可热的人物,关于这一点,沈良佐还是心知肚明的。

    因此他便试探着问道:“莫非……莫非这个姓汤的外国人,是徐尚书举荐到姬大人这里的?”

    姬庆文再次听出了这问话当中的陷阱,立即说道:“也谈不上是举荐吧。大人知道,下官是陕西西安人,当年在西安城里就认识了汤若望,搞不好比徐光启大人认识得更早一些呢!”

    姬庆文这话说得天衣无缝,让沈良佐又无言以对,支吾了半天,沈良佐才使劲摆出提举大人的派头来,干咳了两声,说道:“外国人,都是些野蛮未化之辈,偶尔用用他们的奇技淫巧固然不错,却也不能委以重任。这点还须姬大人留意。”

    姬庆文原以为沈良佐是个不好对付的家伙,可从方才那几句对话之中已然探出他的虚实:此人不过是个外强中干之辈,除了要警惕他身后崇祯皇帝那个巨大的身影之外,其实并没有什么值得忌惮的地方。

    于是他便顺水推舟道:“这点道理,下官岂会不知道?只不过码头事务实在太过繁杂细致,下官也是难以周全,这才用一用汤若望这个外国人的。不过下官有言在先,这汤若望是德国人,同大明朝远隔千山万水,同满洲、蒙古、日本、安南等均不接壤,也没有什么大的往来,同我大明更没有什么仇怨,沈公公可别依此告我个里通外国之罪哟。”

    话赶话说到这里,沈良佐不能当面翻脸,只能附和道:“那是,那是……”

    姬庆文笑道:“沈公公能有这份恩德,下官就已是感恩不尽了。幸好今天还有韩公公在一旁为证,下官也无须让沈公公留下字据了……”

    说着,姬庆文便又“哈哈”大笑起来。

    沈良佐被姬庆文这几句话说得浑身难受,只好也跟着干笑了两声,这才想起一个话头,说道:“姬大人说笑了。倒是还有一件事情,据说姬大人这两天都住在妓院里头……大人虽不是科甲正途出身的官员,却毕竟也是朝廷命官,一言一行都是朝廷的脸面,这样公然宿娼似乎不甚雅观吧?据说已有几个南京城里的御史言官看了,正准备写奏章弹劾大人呢!”

第二一九节 又办成了一件事() 
这倒是个弹劾的好由头。

    不过姬庆文对此却也是早早准备了一套辩解的说辞。

    只听他不慌不乱,说道:“沈公公,我且问你,去青楼居住,就一定是在宿娼么?”

    “否则呢?”沈良佐反问道。

    姬庆文一笑:“比方讲,公公去青楼,又会不会嫖宿呢?”

    他这话说到了太监宦官最大的痛处,话一出口,不仅是沈良佐,就连韩赞周都是眉头一皱。

    姬庆文瞟到了他们二人脸上细微的神色变化,便接着说道:“这是下官失言了。不过道理是一样的。不瞒两位公公说,南京城是个销金窟,下关也没有那么许多钱来住客栈。还好最近下官娶了一房妻妾,原本是在秦淮河畔的‘群玉院’里营生,所以顺带便就住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