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有钱人-第1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鳎哦愿堵奁锉�
而满桂所部虽然一路奔逃,可到了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也终于爆发出最后的战斗力,同敌军厮杀成一团。
正在这个时候,孙元化带领四五百名劲装打扮的兵丁从城墙北面快步赶来,还未来得及平复一下急促的呼吸,便跑到广渠门两侧的城楼上,将部署在城楼之上的火炮填充上火药炮弹,便向城下发射。
姬庆文见孙元化赶到,心中没有半点欣慰,反而责难道:“孙大人,你怎么才来!”
原来京师城墙之上历朝历代积累购置下的火炮虽多,但能够使用的却不过十分之一,仅仅能够完成德胜门、广渠门两处重点防御工事的布防。而会操作火炮的熟练兵士人数就更少了,也就孙元化现在手下的这四百多人而已,最多只能满足一处城门的布防。
因此孙元化方才带领的兵士们,是步行从德胜门紧赶慢赶才赶到这广渠门来操作火炮,向城下皇太极部发动炮击的。
可是这些炮手依旧还是来晚了,城楼之下,满桂、侯世禄、卢象升率领的明军,已同皇太极亲率的八旗骑兵混战成一团,若是火炮轰击下去,就会不分良莠,造成敌我双方共同的伤亡。
故而孙元化只能命令火炮手们向远处满洲八旗后翼射击。
而皇太极自然知道火炮的厉害,见城墙之上火炮已经开始装填火炮弹药,便赶紧命令麾下人马停止发射弓箭,而是快马加鞭向广渠门挤压而去,形成大混战的局面。
这样的局面虽然略显混乱,不利于发挥满洲骑兵冲锋能力强悍的长处,然而却能够避免明军火炮的攻击。更何况皇太极手下满洲左翼四旗兵马的士气和战斗力都远远胜过对手,即便是这样混战的局面下,也不过是多付出一点时间、多付出一点伤亡,依旧能够将对手全部消灭。
皇太极的战法果然精明,让在城墙之上正准备下令发炮的孙元化顿时变得手足无措。
战事进展到这个地步,京师城墙之上,只有姬庆文所部火枪队,还能够依仗燧发枪的精准性,精心瞄准之后向满洲军士实施精确打击,以此来支援城下顽强奋战的明军将士——可姬庆文手下毕竟也只有两百火枪手,这样的援助实在是杯水车薪。
就在此时,忽听广渠门内传来高声通报:“圣上驾到!”
皇帝来了?崇祯皇帝亲临广渠门督战?
姬庆文闻言一时疑惑,却已听见崇祯皇帝那尖细的嗓音:“不用行礼跪拜,都什么时候了!”
果然是崇祯皇帝来了。
只见崇祯已换了一身戎装,在无数锦衣卫的簇拥之下,快步登上城楼,见城墙之上火炮一炮未发,立即申斥道:“孙元化,你在做什么?怎么还不放炮?”
因方才崇祯有旨免礼,孙元化只能十分拘谨尴尬地行了个礼,说道:“皇上,城下敌我双方混战成一团,就怕现在放炮射击,会打中自家将士。”
崇祯听了一惊,忙道:“什么?满洲鞑子已经杀到广渠门下了吗?”
他来不及等待臣子的回答,当即跨前几步,就要向城楼之下张望。
一旁护驾的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忙道:“皇上别动,当心满洲人的流矢!”
崇祯皇帝扭头冷冷瞪了骆养性一眼,瞪得他立即闭住了嘴,这才趴着城墙向下观看。
却见城墙之下明军士兵和八旗人马早已厮杀得血流成河,被刀剑削断的四肢就好像无用的垃圾,扔得到处都是;被砍断的头颅依旧长着嘴巴,空口中冒出的最后一丝热气,在凛冽的空气里形成了一道诡异的雾气……
从小养尊处优的崇祯皇帝何曾见过这样血腥的场面,看不半刻,已是吓得头晕目眩,踉跄着回到了原位。
此时孙承宗也登上了广渠门门楼,他身子骨虽然还算硬挺,却毕竟已是古稀老人了,登上城墙时候已是气喘吁吁,却又不敢耽误军情,观察了一番之后,提出了最关键的一个问题:“袁崇焕在哪里?”
是啊,袁崇焕在哪里?他不是应该镇守广渠门的吗?就算是追击溃军暂时放弃了广渠门防御,那接到皇帝的旨意以后,也应当立即回军支援,怎么到了现在这个节骨眼上,依旧不知所踪呢?
这个问题点醒了崇祯皇帝,张口就问道:“对啊,袁崇焕呢?袁崇焕在什么地方?”
问完,崇祯忽然瞥到缩在一边的姬庆文,便直接问道:“姬庆文,看你一直都在广渠门上,我问你,袁崇焕现在在哪里?”
姬庆文只得如实禀告:“圣上,袁督师作战顺利,已率军追击溃败的满洲四旗人马去了,是往东边的大运河方向……”
“朕当然知道!”崇祯气急败坏道,“朕不是下了旨意,要他立即回援满桂的吗?现在满桂在城下拼命,他袁崇焕又跑到哪里去了?”
孙承宗已是猜出了事情大概,轻轻叹息道:“唉,元素(袁崇焕的字)老毛病又犯了!”
第一七六节 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崇祯皇帝似乎是听见了孙承宗的慨叹,侧目问道:“孙老师,袁崇焕不是已接到旨意了吗?为什么现在还不回援?若是他现在能在广渠门下的话,不就是一个能够前后夹击皇太极的大好机会吗?”
这一点连不懂军事的崇祯都看出来了,孙承宗这个老军务又怎么会瞧不出来?
可袁崇焕毕竟是他的得意门生,孙承宗还是要维护一下的,只能猜测着说道:“大概是元素(袁崇焕的字)怕轻易撤军回援,会导致满洲鞑子翻过手来攻击其后翼吧……”
这样的理由,连孙承宗自己都未必相信——若是袁崇焕连指挥兵马从容后撤都做不到的话,又何以能够在辽东立足?
然而崇祯皇帝却相信了孙承宗的猜测,开始咒骂起进驻三河的昌平总兵尤世威来了:“这个尤世威,接到旨意应该也有些时候了,怎么到现在还没赶到战场?”
说着,崇祯伸手一指骆养性,道:“骆养性,你这就再派得力人手,传朕口谕,要尤世威全速前进;再传朕口谕,要袁崇焕这就分兵过来增援满桂!这两条是十万火急的军情,要是晚了一时半刻,你脑袋上这个乌纱帽固然是保不住了,乌纱帽下面的脑袋我看也未必能留住!”
骆养性这位让别人闻风色变的锦衣卫指挥使,听了崇祯皇帝这样恶狠狠的威胁,顿时吓得脸色大变,慌忙背过身去,召集了几个亲信的锦衣卫急匆匆下楼,经暂时没有敌军的东便门出城传令去了。
姬庆文就在崇祯皇帝身边,将这一幕看了个清清楚楚、听了个真真切切,却丝毫不愿牵涉到崇祯皇帝和袁崇焕的纠纷当中,听见了只当没有听见,继续催促麾下火枪手加紧向城下的满洲军队射击。
崇祯皇帝意气风发地发号施令了一番之后,这才终于发现城楼上部署的那么多火器,只有姬庆文部在持续不断地发射弹药,因此带着几分好奇,过来问道:“姬庆文,你这样不停射击,就不怕打中自己人吗?”
姬庆文拱手道:“回皇上,臣这些火枪都是从海外采购的,打得准,不怕伤到我军将士……”
崇祯皇帝听了一愣,脸色变得铁青,立即招来孙元化斥道:“孙元化,你都听见了吧,怎么海外蛮夷的火器,竟会比我天朝上国的更加精锐?你,还有兵部,都是吃素的吗?就算制造不出这样的火器,难道也不知道去仿造么?就算仿造不出,就不知道花钱去采购吗?”
孙元化不过是个山东兵备参议,仿制西洋火器、采购外国军火这样的大事,其实他这样一个地方小官能够主持的?
然而皇帝这样询问,他也不能当面驳斥,只能唯唯诺诺说了几句,算是谢了罪。
就这样,广渠门外的满桂、侯世禄、卢象升等人率领的明军,同皇太极率领的满洲左翼四旗精兵血战了有大半个时辰。
满桂本来就不是皇太极的对手,又得不到京师城墙之上的火力援助,早已是杀得筋疲力尽、颓势尽显,要不是现在是背靠广渠门、门楼之上又有皇帝督战,否则早已伺机撤退了。
倒是卢象升所部“天雄军”的发挥出人意表。
原以为卢象升作为大名府知府所招募的“天雄军”虽然名字好听,却也不过是些临时拼凑的乡勇团练而已,又怎能经受得起皇太极所率满洲八旗精锐的冲击?
然而战斗进行到现在,虽然“天雄军”损失不小,阵型却没有被打乱,军士们依旧个个手握专门用来对付骑兵的长枪长矛,努力克服着身上的疲惫和心中的恐惧,依旧抗战不止。
渐渐地,满桂、侯世禄麾下的宣府、大同部队反而渐渐支持不住,开始以“天雄军”为基础骨干列阵杀敌。
崇祯见状也不禁赞叹:“这是哪家的队伍,依朕来看,比起袁崇焕手里那些辽东铁骑的骄兵悍将,还要更厉害些呢!”
孙承宗远离朝廷中枢许久,也不知道卢象升和天雄军的来历,还是姬庆文见缝插针,将卢象升夸奖了几句。
这几句话说得崇祯心花怒放:“哼,我大明朝英才辈出,今日一战又得了卢象升这个人才,可见那袁崇焕也并不是什么不可取代之人。只是现在满洲鞑子凶悍,可万万不能让卢象升就折损在这里!”
说到这里,崇祯皇帝陡然间又暴怒起来,骂道:“骆养性何在?朕的旨意送到了没有?怎么袁崇焕、尤世威还没到?”
骆养性一脸惶恐,躬身答道:“回皇上,臣已派了最得力的手下下去传命了,至于有没有传到……皇上,臣再派一波人马出去传令好了……”
未待骆养性下令,却听城墙之上有人高呼:“看,那边来人了!”
众人赶紧极目远眺,果见东方一票军士纵马疾驰而来,打了“袁”、“祖”等人的旗号,直往广渠门而来——正是袁崇焕所统帅的辽东铁骑。
原来是袁崇焕率军正同满洲右翼四旗决战,一连传来两份要求自己回兵援助满桂的圣旨,驻守三河的尤世威也已赶到运河岸边。这让心高气傲的袁崇焕也顶不住了,只好命令何可纲留在原地组织右翼四旗追击,自己则率本部及祖大寿部主力,立即后队改前队,调转方向往广渠门杀去。
这一路之上,皇太极已设满了探哨,早已知道袁崇焕已经到来,立即放弃继续攻打满桂、卢象升所部,也同样调转方向、重新列阵,准备发动同袁崇焕的决战。
门楼之上的孙元化,见皇太极麾下满洲哦兵马不再同满桂等人缠斗成一团,立即下令往满洲军士阵中发炮。
这些火炮年久失修,威力远远不及郑芝龙船上和姬庆文战车之上装载的欧洲进口货。然而火炮毕竟就是火炮,几炮命中满洲重兵,立即造成了几十人、上百人的伤亡。
皇太极方才一心对付面前的满桂,现在又急于重整队形对付赶来的袁崇焕,几乎已忘了京师城墙之上还部署有火器,这几炮顿时将他打醒,赶紧同身边的文臣武将商量起来。
他们商量了不多久,觉得一来今日虽然没有找到同袁崇焕交手的机会,却也毕竟重创了满桂率领的明军另一支主力机动部队,战果已然不小;二来满洲右翼四旗同袁崇焕交战不利,眼下吉凶未卜,需要立即前去接应;三来现在袁崇焕大军已到,而满桂并没有被完全击溃,京师城墙上面又有火炮支应,并不是同袁崇焕决战的最好时机。
于是皇太极决心以下,立即吹响号角,率领麾下兵马向北绕了个大圈,又向东方运河方向而去。
袁崇焕所部辽东铁骑追击了一番,自然赶不上满洲八旗的轻骑兵,任由皇太极从容赶到运河之侧,将何可纲部、尤世威部赶走,接出莽古尔泰、阿济格等率领的满洲右翼四旗人马,又从容离去。
这皇太极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示威,专门从广渠门城下通过,饶遍了半座京师,这才向西北奔驰而去。
姬庆文见经过今日整整半天的血战,终于赶走了皇太极,立即兴高采烈地走到崇祯皇帝身侧,笑道:“皇上天威,皇太极果然望风奔逃,真是可喜可贺……”
姬庆文原以为自己这马屁拍得十分及时,却没料到换来的却是崇祯皇帝恶狠狠的白眼:“鞑子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将一座京师视为无物,有什么可喜可贺的?”
原来是站在广渠门上的崇祯皇帝,见皇太极这样耀武扬威地从自己面前离开,已是气得浑身发颤,自然没有一星半点的好心情,呵道:“朕在这广渠门上亲冒矢石,文官们却在城中享福,这成何体统?传令京中三品以上文武官员,全部到这广渠门上,朕要训话!”
第一七七节 互相撕咬()
文武百官以为城外赶走了皇太极,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