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万年乾坤歌 >

第338部分

万年乾坤歌-第338部分

小说: 万年乾坤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蠓鲎畔蚯白摺�

    中间也不知停顿了多少次,瑞朝派来接待的官员长什么模样,态度如何,张少侠一概不知,他就像一个失去了灵魂的木偶,任人摆弄,脑海中一直在想着瑞帝这个让人恐惧的杀人狂魔会如何待他。

    “少主,马上就要面圣了。”蔡元明见张少侠神魂不定,在一旁小声提醒到。

    张少侠自然是对他的话置若罔闻,继续贯性的向前走。

    蔡元明见张少侠如此模样,心中的不忍和愧疚愈深。

    虽然蔡元明自认为做了对张少侠有利的选择,可事到如今,看到以往英气勃发的年轻人陡然间就成了木偶,心中竟也怀疑自己是否做对了。

    “少主,一会要面圣了。”蔡元明强忍着心中的不适,轻轻的扯了下张少侠。

    张少侠被蔡元明一扯,猛得听到面圣两个字,身子一抖,说到“要面圣了,要面圣了。“

    “少主勿惊,皇上是很温和的,再者元明也会陪着少主的。”蔡元明心中一酸,低声说道。

    “先生当真会一直陪着我?”

    张少侠先前听到蔡元明如此说,只是低头不语,现在身在燕京,马上就要去见他最不想最不敢见的人,突然醒了过来,像一个抓住救命稻草般,紧紧的抓住蔡元明的胳膊说道。

    蔡元明自从与瑞帝打了几次交道,那份建功立业的心早就淡了许多,准备事了,但追随其师专心修道去,可看到张少侠满是希冀的目光,又有些不忍心,一时不知道如何回答。

    “先生是打算舍我而去吗?”张少侠见蔡元明脸上有犹豫之色,原本满是希冀的眼神瞬间变得绝望恐惧。

    “怎么会!元明当然会一直陪着少主。少主生,元明便生,少主死,元明便死。”

    蔡元明终是不忍心,而且这也是他的责任。

    蔡元明尊师嘱咐,替张少侠做了决定,并说服了张少侠,虽然最终是张少侠自己同意了,蛤毕竟是他介入了张少侠的姻缘之中,那么他就得为此负责任。

    惶恐不安的张少侠终于听到了自己想听的话,激动的说道“那学生的祸福就全托先生了!”

    有了蔡元明的再三保证,张少侠终于回了些神,不过当他被带到瑞朝的朝堂外时,腿就发软,定在那里,怎么也挪不动,最后还是在蔡元明的硬拉下才进入大殿,拉过蔡元明递过来的降书,跪地拜道“罪臣张少侠见过皇上。”

    只此一句,接下来的话却再也说不出来,只是以头触地。

    瑞帝早闻张少侠这一路的表现,现在又见到张少侠如此狼狈,心中即有些得意又有些感叹,感叹英雄了一辈子的张正一的儿子,竟有如此懦弱。

    “归义侯快快请起,这一路辛苦了。”瑞帝的声音如长者般温和。

    “不辛苦,不辛苦,皇上辛苦了。”张少侠连声答道。

    瑞朝大臣闻言直觉好笑,只是在朝堂上,皆强忍住不笑。

    瑞帝也觉好笑,但见跪在张少侠旁边的蔡元明面露尴尬和不忍之色,于是又温声说道“蔡先生,你也不必多礼,快将归义侯扶起。”

    “谢皇上。”蔡元明感激的说道。

    随后,瑞帝又问了下蜀州现在的情况,风土人情等,张少侠见瑞帝果如蔡元明所说的那样温和,方才放松了些,应对也得当了些。

    瑞帝见了张少侠人,心中也更加放心,看时间差不多了便吩咐人将张少侠等人带到赐给他的归义侯府去先歇息。

    张少侠和蔡元明皆如释重负。

    不过想到晚上瑞帝还为他们设了宴席的时候,又觉得不安起来。

    晚上的赐宴,瑞朝排得上名的人都到了,个个喜气洋洋。

    蜀州的归降,对瑞朝的臣民来说都是一件大喜事,中原王朝自此真正统一了。

    来的,还有契丹丞相金隆运,他来燕京已有些日子了,如他预料的那样,他受到了瑞朝的冷遇。

    当然,礼部的地那个年轻尚书的接待还是大方有礼的,只是推说瑞帝忙着蜀州归降的中,暂时抽不出时间。

    金隆运对此早有心理准备,所以也不是特别急,当然他也没闲着。

    自从盛武六年的那一战之后,燕京便重归中原,至今已有十四年之久,金隆运再未踏入燕京城。

    对于燕京城,这个曾经契丹的南京,金隆运是有特别的情感的,当初这座城是他经营的,当然也是在他手中失去。

    金隆运从刚再次踏入之时,百感交激,心中满是不甘和无可奈何。

    如今的燕京城的繁华远超当初,这又让金隆运不得不感叹汉人真的是一个勤劳智慧的民族,是一个最好治理的民族,只要局势稍稍安定,不用多费心,便能迅速的繁荣昌盛起来。

    想到这里,金隆运想到自己身上其实也流着汉人的血,心中竟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随之而来的就是忧虑。

    这样即能动脑又能动手,极具韧性的民族,除了在他们衰败之时讨点便宜外,若要在他上升期与他为敌,只能自讨苦吃。

    而此时的契丹就是很倒霉的遇上了这个民族的上升期,更倒霉的是在这之前契丹还曾经在这个民族危难时机趁伙打劫了一把,成为了这个民族的敌人。

    而这个民族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契丹最终会不会迎来瑞朝不顾一切的报复?

    每每想到这里,金隆运心绪就不安起来,两国交战到现在,契丹已是强弩之末,若是瑞朝皇帝一时意气,不肯罢休,那契丹的运数只能是交给上天了。

    金隆运仿佛看到了林太后绝望的眼泪

    这一战虽然缓解了林太后在契丹国内的压力,却将契丹国也推向了悬崖边。

    此时的金隆运只是寄希望于瑞朝的皇帝真像他想的那样,热忠于经营,而不是再像以前一样热忠于打仗。

    金隆运原本对于这个判断还是有些信心的,可以他一来到燕京,秦变就不停的向他灌输瑞朝的皇帝跋扈好战。

    刚开始金隆运并不放在心上,甚至有些厌恶秦变不识时务,可是秦变说的次数多了,金隆运也慢慢的受到了秦变的影响。

    至于金重光,则更令金隆运心烦,动不动就说些丧气话,私底下更是埋怨秦变不知好歹,激怒了瑞朝皇帝,弄得现在不好收拾。

    金重光的这些话听在金隆运耳中,与其是在埋怨秦变,不如说在埋怨他和林太后,谁让他们选中了秦变当出使的呢。

    这还不算是让金隆运最烦的,最烦的是金重光和秦变这两个向来不睦的人,竟然也一致建议想办法将契丹皇子金小诗接回契丹。

    金隆运来时,林太后也就此事和他讨论过,也表达了想接金小诗回契丹的愿望。

    对于这件事,金隆运内心是很抗击的,因为他始终忘不了十四年前,金小诗盯着他满是怨毒的眼光。

    经历了许多大风大浪的金隆运,甚至在许多个夜晚都被那怨毒的眼光惊醒。

    虽然金隆运安慰自己当初建议林太后将金小诗留在瑞朝为质是不得已的决定,也是为了契丹好,他问心无愧,然而心中到底不自安。

    所以金隆运对接回金小诗,打心底的抗击。

    只是在这事上金隆运无法开口拒绝。

    如今契丹小皇帝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契丹需要一个皇帝,更确切的说林燕燕需要一个听自己话的皇帝,而金小诗于情于理都是最好的选择。

    更何况不管林太后对金小诗这个儿子是何种情感,但到底是母子,而金隆运是一个外人,多说一句,指不定会让林太后无端的猜忌他。

    所以,当时,金隆运只得答应林太后,如果情况允许,定将金小诗带回去。

    现在来燕京,却没想到金重光和秦变都是这种想法,这让金隆运很头痛。

    在这件事情上,他是孤立的。

    于是金隆运也不得不为自己准备第二条路,那便是主动和金小诗缓和关系,虽然他的内心知道这种关系是无法缓和的,但他不能不努力。

五百四十三、阴与阳() 
于是金隆运来到了金小诗的府上,刚进府门,便就见到了矜持中带有一丝懦弱的金小诗。

    关于金小诗在瑞朝的一切,金隆运从来就清楚,可也从来不清楚。

    从瑞朝传到契丹关于金小诗的情况,总是些金小诗在瑞朝是如何迂腐可笑,变得如何懦弱可悲,这与金隆运印象中的那个金小诗天壤地别。

    所以金隆运从来不相信。

    十四年前临别时金小诗的眼神总是让他心底起寒意。

    如今,金隆运再次见到已经成人的金小诗,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神。

    眼前的年轻人完全一副汉人模样,甚至连容貌也越来越像汉人,见到他如同见了猫的老鼠,神情惶恐不安,那里还有那个当初还是孩童就浑身充满草原民族的彪悍之气的金隆绪。

    想到这里,金隆运突然又想起金小诗连名子都改了,而且还带着几分女气。

    难道金小诗真的被汉人的文化驯化了吗?

    富贵安逸真的能够腐蚀一个人的意志?

    金隆运在心中自问,所以他看向金小诗的目光中不自觉的多了几份审视,而后这份审视越来越浓。

    这要的目光对金小诗来说是非常无礼的。

    落难的皇子,也是皇子。

    不管金隆运如何得势,他也是个臣子。

    然而金小诗早已习惯了被人轻视,所以并没有感到被侵犯,在金隆运的眼神下反而愈发惊恐和不安。

    在这种情绪的支使下,金小诗尽然拱手对金隆运说道“小诗见过丞相大人。”

    声音也是惶恐而卑微。

    金隆运愣住了,一是金小诗的行为,二是虽然他知道金小诗这些年改了脾性,但头一次体会到,三是金小诗的行为有点让他承受不住。

    到底是皇子,来府门迎他,还先对他行礼,这要传到契丹去,臣民们除了嘲笑金小诗外,更多的是对金隆运的攻击。

    “殿下这如何使得,折煞臣了。”金隆运随即还礼说道。

    而惶恐不安的金小诗见金隆运并没有为难他,也似乎轻松了些。

    “殿下这些年在瑞朝可安好。”待两人入内坐定后,金隆运笑着问道。

    “我在这里很好,皇上待我极好,吃穿用度都很好。”金小诗忙回道。

    “皇上?”金隆运轻声的重复了一句。

    “哦,我说的是这里的,瑞朝的皇上,母后和弟……和皇上可好?”

    金小诗自觉失言,慌忙转移了话题。

    “皇上和殿下都安好,只是很是想念殿下。”金隆运答道。

    金小诗见金隆运如此说,红了眼圈说道:“都是我不孝,让母后挂心了。”

    “那殿下想不想回契丹。”金隆运笑着问道,只是这问出这句话让他心情复杂。

    “回契丹,为什么要回契丹。”金小诗有些茫然的问道。

    “哦,难道殿下不想回?”金隆运反问道。

    “我在这里也很好的。”金小诗说道,不过他似乎想起什么,又连忙接着说道:“不过小诗还是听丞相和母后的安排。”

    后面的话金小诗说的极不情愿。

    “也不是,之前秦大人给太后的书中提过几次,说殿下想回契丹。正好太后也有些想念殿下,所以这次就嘱咐臣来看看形式如何,若是时机成熟,臣定当竭力助殿下回契丹。”

    金隆运认真说道。

    “我何时说过要回契丹!”金小诗迷茫的说道。

    “殿下没有说过?”金隆运闻言心中暗喜,不过仍然在心中分辨金小诗所言的真伪。

    “这中原的诗赋极美,可我老是不得要领,幸好秦大人来此,他极通此道,我每日除了向他请教诗赋外,不曾说过其他。这秦大人也真是奇怪,怎么无缘无故的说我想回契丹。”

    金小诗的话语中困惑多于愤怒,他似乎不善于发怒。

    “这么说是秦变多事,殿下是真的不想回契丹了。”金隆运问道。

    “这里,这里也是委腿子的,而且我在这里,虽不能不母后跟前尽孝,但也是可以为母后分忧的。”金小诗低头说道。

    “殿下说的也在理,不过太后实在是思念殿下,殿下还是再考虑考虑。”金隆运开口劝道,当然这了是他再次对金小诗的试探。

    不过虽然到现在金隆运没把金小诗看透,倒是把秦变给看明白了。

    “小诗只不过想为母后多分担一些,我在这里,皇上…。。瑞朝的皇帝总是要放心些的。还望丞相金替我向母后宽言几句,不要让她误会才好。”

    金小诗诺诺的说道。

    “如今形式殿下想必也是知道,殿下难道不怕瑞朝的皇帝一怒之下杀了殿下?”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