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第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臀闯龈蟮墓肱破人亲瞿侵殖笫拢依虾憾妓挡怀隹诎。 �
杨乐再也听不下去,一转身就疾步向门口走去,他刚刚走到门口,房中的张清远一声怒吼:“杨国公,一定要杀了他们啊!”
杨乐走出房门,心中禁不住暗想:海上倭寇是一定要打得,而且一定要想办法彻底剿灭他们,但是这群祸害滋生的根源不拔出,消灭这一批,还会产生新的一批,要长治久安,必须疏堵并行。这六百名倭寇,依照民意,看来是非杀不可了。不过要杀,就要杀出个意义出来。
自从打开海禁以来,沿海商船贸易频繁,倭寇们见有机可乘,再一次猖獗起来,这也是杨乐为什么拿渡边正雄开刀的理由,除了三位公公勾结他们的原因之外,说句不好听的话,也是为了杀鸡儆猴,杀了这六百人,就是让倭寇也知道大明不再是好欺负的了,不再是当年的大明,现在大明正在崛起!同时,杨乐想到了几百年后的南京大屠杀,当时日本人杀了南京整整三十万人口,杨乐不希望这样的历史重演,他决定,就在南京,处决这六百名倭寇,以告慰当年的南京大屠杀!
算算时间,离开了京城也有一个多月了,希望朝中一切如常吧。杨乐觉得自己现在有太多太多的事去做,恨不得把时间分成两半,立刻了结这里的一切,马上赶回京里去,可是可能吗?不摆平这里的一切,江南就不稳定,江南乃是鱼米之乡,可是他首要发展的目标,以后江南就是他的银子和粮食的来源之地,如果不能震慑住猖獗的倭寇,就不能降伏与之勾结在一起的藩王和三位税监公公,他哪有时间和精力再去和温体仁进行抗争?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收拢民心,继续推行变法。
他心里非常清楚,先前的变法损害了许多人的利益,他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可是他不怕,他有一个非常顽强的信念——只要他不在变法之前倒下,他的人生就可以满足!他就没有白来大明走一趟,大明也会迅速崛起!
杨乐始终觉得,人活着,总要有一个理想,哪怕是一个完全不能够实现的遥不可及的梦想,但至少心中要有梦想,也许仅仅是追求一所房子,或者是一个职位,再或者是拥有多少金钱,更高的追求便是能为人民做出多少贡献,这一些都是美好的追求,而不是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没有任何思想的活在世上!
杨乐穿越到明朝,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美人入怀,而是为了黎民百姓,为了天下苍生。这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理想追求。很多人会不理解,但是,有些人心中,总有那么一个梦想想要去实现,杨乐的梦想就是让大明重新崛起!在几百年后,不再受日本人和外国列强的侵略!
这就是他的大明梦!
第140章 二次变法翻天地,三位税监待逃脱()
杨乐心中意志坚定,推门走进了崇祯的住所。
崇祯这次亲自剿灭了倭寇,大大的过了一把炮瘾,直到现在还是眉开眼笑,见杨乐进来,立即拉着他的手,让他入座。
“皇上宵衣旰食,跟着臣南巡,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罪,还蹲过牢房,皇上您确实受累了!”杨乐不是拍马屁,而是有感而发,此时,崇祯比出京之前黑瘦多了。
“受累不是应该的吗?朕每一天都盼望着大明崛起,这次一举剿灭海盗,让朕看到了希望!”
崇祯笑着挽起袖口,漏出黑黝黝的胳膊,“看,这肌肉,多结实!”
他笑着放下衣袖,坐在王承恩搬来的椅子上,感慨道:“此次南巡,看到江南各地的田地都有了丰收,朕委实高兴。这江南安稳,乃是大明之万幸啊。杨爱卿,朕不得不说,这正是变法的威力啊!”
“皇上,第一轮的变法差不多已经完成,如果进行第二轮变法,大明将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杨乐伸手入怀,拿出早就写好的第二次变法的条目,递给崇祯。
崇祯接过去,问道:“都准备好了?”
杨乐笑道:“皇上明知故问,这是第二批法令,就等皇上定夺颁行。”
崇祯点头道:“若无不妥,即行颁发便是。快先跟朕详细说说,如何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乐信口说道:“第一次变法,为大明崛起划出了一个总框架,解决的是田制、激赏军功、夺取军权等当务之急。第二次变法,就是要理顺民生国计、权力范围、民风民俗等错综复杂的关联,这就好比第一次变法是筑起了大树的枝干,现在再来添枝加叶。第二次变法的目标有五个:其一,大明的陕西等地都遭受旱灾,几年只之内不能好转,不如鼓励农民离开家乡到南方、山东去开拓致富。特别困难的,国家可以进行扶持,此乃激赏移民之法令,有助于缓和陕西的农民起义。同时,流寇愿意跟从朝廷的,朝廷可以既往不咎,分给他们田地。”
“好!朕刚刚收到密报,闯贼的人数已经达到二十万,朕这几日正为他们闹心呢。此法令一出,必然能够缓解。”
“其二,大明无统一治理全国的官署体制,封地自治、部族自治与国府直辖之郡县同时并存,导致民治混乱,国力分散。本次变法,要建立国府统一治理国家每一寸土地的权力范式。具体而言,就是建立郡县制,将国家权力分为国、郡、县、乡、镇、村六级。取缔一切部族自治与封地自治。如此大明上下统属,如臂使指,国力当大有增强。如今兵权大多已经被自己人掌握,再实行此法必能成功。”
“好!此乃天下一大创举也。很好!”
“其三,移风易俗,使民众文明出行。与其他国家进行商业贸易,通商合作,外国人也可入驻大明,使户口增加,迫使税源扩充。”
崇祯沉吟道:“这件事较为麻烦外国人好多都是为传教而来,然则,还是要做。自从开放海禁一来,贸易大大增加,银子流入流出较多,也是个好事。”
王承恩笑道:“这个法令,汤若望大人知道了肯定高兴。他那个大鼻子肯定要笑歪了!”
崇祯与杨乐同声大笑起来。
“说吧,其四呢?”崇祯急迫问道。
“统一货币,可以发行纸币,并且杜绝商人欺诈与官吏伤农,并为吸引他国工商大量进入大明。官府铸造法定的斗、尺、秤,公开悬于各县府,供工商民众校准。丈量土地以六尺为步,百步一亩,步过六尺者罚。如此可使农工商百业,公平竞争,百业兴旺。”
“好!其五呢?”
“建立新军制,军队全部由皇上统一调遣。藩王的部族军兵和少数世族的私兵,一律取缔遣散。旧式军队制度全部淘汰,新建的这支神速快捷的机动部队,军队的主力,则是以铁甲骑兵和野战步卒为主的新军。有三万真正精良的铁骑,两万勇猛善战的火器步兵,到时候,大明则足以纵横天下!”
崇祯不禁大笑,“好,拿酒来!”
王承恩高喊:“上酒!”
仆人立刻捧来三爵一尊。崇祯上前,亲自掌尊,斟酒入爵,双手捧起第一爵递到杨乐手中。王承恩迅速将第二爵捧给皇上,自己也端起一爵。
崇祯慷慨举爵,“来,为大明第二次变法,干!”
“叮当”一声,三爵相碰,三人一饮而尽。
杨国公要在南京处决六百名倭寇俘虏的消息不胫而走,沿海的百姓们奔走相告,而盘踞在海岛之上的倭寇们则是惊起一身冷汗。他们终于明白,这位“杨屠夫”,真要拿他们开刀了!
陈大金、阎思印、谢文举三位公公得到消息,再一次聚在一起商议。
谢文举哭丧着脸,他最害怕的是王猛把他给咬了出来。那样的话,勾结倭寇的罪名就彻底扣在了他的头上,一辈子翻不了身。
阎思印沉着脸不说话,他心中明白,这一次勾结海盗,肯定触怒了皇上,加上先前的抗税,这死罪恐怕在劫难逃了!
陈大金的脸色还算镇定,冷声说道:“两位公公不要乱了阵脚,现在为今之计,只能叛逃了!”
阎思印带着哭音道:“往那里逃?刚来的孙传庭也太狠了,一把把军权夺了过去,谁要反抗,格杀勿论,支持福王的将军都被控制住了,府里府外都是国安局和锦衣卫的密探,咱们的一举一动杨国公都知道,还怎么逃?”
陈大金面色一寒,冷喝道:“哭什么!这种情况,我早就想过,大不了一死,不过,咱们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既然大明不容我们,自然有其他容我们的地方。”
谢文举明白陈大金话里的意思,问道:“公公想投靠哪个?是闯王还是后金?”
陈大金撇了他一眼,笑眯眯地道:“闯贼那是一群草寇,成不了什么气候,而我听说皇太极雄才大略,愿意接纳大明叛逃的臣子,范文程,你们听说过吗?他就是我们的榜样!”
阎思印点头道:“那个范文程,我知道,在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攻下抚顺时,范文程与其兄范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成为后金的内秘书院大学士之一。”
“没错,我早已经给皇太极写信,他回信说,愿意接纳我们,不过,要想出逃,必须让杨国公应接不暇,顾不上咱们,才能有机会逃脱追捕。”陈大金意有所指的说道。
谢文举听着陈大金话里的意思,琢磨着既然陈大金想到了这一点,必然有应对之策,赔笑道:“陈公公,你是我们的掌舵人,你去哪里我和思印都跟着您,你说吧,我们现在该怎么做?”
阎思印也连声说是。
陈大金对两位的表现十分满意,笑道:“天无绝人之路,闯贼首领王嘉胤被叛徒杀害,陕晋各路闯军结成三十六营,高迎祥为领袖之一,被推称“闯王”。是时,李自成及侄李过、张献忠等部亦东渡与会,军众约有20万。你们说,高迎祥与先皇有杀妻之仇,如果他知道皇上在这里,会怎么样呢?”
谢文举眼睛一亮,拍手道:“陈公公的意思,我明白了,闯王一定会不要命的进攻,到时候,皇上和杨国公应接不暇,就顾不得我们了,这样,我们就能逃脱了!”
“没错,这件事情,我看还是由谢公公你写信派人送给高迎祥。”阎思印说道。
陈大金看了谢文举一眼,道:“怎么,谢公公,你不乐意吗?”
谢文举自然不太乐意,每次这种有风险的事情都让他去做,不过,看到陈大金冰冷的眼神,谢文举浑身打了一个一个冷战,赔笑道:“为陈公公效劳,自然愿意。”
第141章 风声鹤唳宫中变,伺机而动若毒蛇()
剿灭海盗之后,杨乐在杭州呆了五天,便启程赶往南京。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江南的三司官员和苏杭两地的知府、以及名士豪绅这几日络绎不绝,前来叩见皇上、慰问官兵、一时旌表如云。这可是沿海江浙一带打击倭寇最精彩漂亮的一仗,俘虏倭寇六百余人,这种战果令四方卫所刮目相看,饱受海盗骚扰之苦的百姓和富商们扬眉吐气。
张清远手下的那些盐兵已得了布政使、指挥使司衙门的搞赏,这些前来探望的盐商们家财万贯,出手阔绰,馈赠万两纹银,杨乐分文不取,张清远又不敢贪墨了去,所以每个官兵都分了不少银子。
那些卫所官兵平时见倭寇一来,立刻变成怂包,没少被当地的百姓唾骂。这时却成了百姓眼中的英雄。走到哪儿只要一说是剿灭倭寇的官兵,百姓都肃然起敬,哪怕到餐馆儿吃顿饮,老板都不肯取钱,这情景看在那些没有参战的卫军官兵眼中,真是又惭又愧,深受刺激。他们恨不得倭寇再来一次,以便有机会让百姓们知道,他们也是男人,也是不怕死的爷们!
布使政已着人将捷报传送京城乃至全国,这一战虽然是一场小战役,但它有更深远的意义。它向全世界郑重宣告:大明王朝已经崛起,敢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直到第五日,杨乐准备了二十辆大车,三艘巨船,押送倭寇俘虏去往南京。
杨乐把处决倭寇的任务全权交给了王洋负责,他不希望看到那种血腥的杀戮场面,虽然被杀的是日本人,但他心中还是有些不落忍,毕竟那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王猛行刑之前,将税监太监谢文举给供了出来。与此同时,原杭州知府谢来财也供了三大太监这些年贪墨的税银,共计三百万两之多。有了他们的口供,杨乐决定去河南洛阳进行收网。
与此同时,第二次变法的条令继续推出,因为第一次变法,百姓们确确实实尝到了实惠,所以这一次十分踊跃拥戴变法。如今,变法正在最要害的半坡上爬,杨乐已经隐隐成为朝臣中的一个孤岛,连崇祯自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