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第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煸郑苯拥贾掳傩彰橇骼胧尘胂纾唤龅贾滤笆障陆担崖乙彩欠缙鹪朴俊K裕家晕蛲虿豢稍僭黾痈乘傲耍 �
崇祯颔首道:“孙爱卿说的有理。但是,朝廷各方面都需要银子支撑,没有税收,哪里来的银子?没有银子,大明何以长久?这种情况,诸位爱卿可曾有人替朕想过?”
文武百官全部默然。他们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大明这一盘烂摊子,实在是无能为力。
崇祯从御案前站起身来,走到大殿中央,环视大厅,朗声说道:“诸位爱卿,朕不得不承认眼下这个事实,那就是大明江山已经穷途末路,无银无两!朕现在不图霸业,只求强国。何以变强?惟有变法!杨国公对朕提出了变法强国之方略。朕念及变法乃是国家大计,须得上下一心,君臣同体,方可为之,是以举行今日朝会,一起商讨议论。诸位爱卿皆是文武重臣,须得坦诚直言,有什么好的建议,不要憋在心底,说出来和朕一起讨论。大家明白了吗?”
来了,正题终于来了!皇上果真要变法了!朝臣们在心底大声呼喊。
听到变法二字,钱谦益浑身一个激灵,心里极不是滋味,如果真要变法,他身为东林党的首领之一,必然首当其冲,他心中明白,强风乍起,若迎头而上,必然会被彻底吞没。但他又不忍心这么就轻易地放弃手里的权力,他决定搏上一搏。
眼见无人讲话,钱谦益站了出来,躬身说道:“皇上,能否先让杨国公宣布变法方略?让臣等先听一听,若有不当之处,再行决议。”
崇祯就知道有人会站出来,不慌不忙地看了钱谦益一眼,说道:“杨国公身受重伤,此时未能痊愈,不能上朝,就由朕读一下他的强明五论。”
说着,崇祯从怀里掏出强明五论,展开读道:“强明五论:其一均田论,立定土地所有制、开荒地阡陌、私有土地改为承包之法令。重新丈量土地,农民按人口分地,田地属于国家,使用权属于农民,地主不可任意侵吞,原有的私人土地作为承包地,同样需要缴纳税收。
其二赋税论,抛弃钱粮无定数的旧税制,使农民按田亩、工人按作坊、商户按交易的纳税之新法。
其三军功论,凡战阵斩首者,皆以斩获首级的数目论功行赏。功大者可赐爵,若战死,亲人可获抚恤金。这样可使士兵皆以从军杀敌为荣耀,举国皆兵,士卒奋勇,伤残无忧,何患无战胜之军?
其四郡县论,将大明旧世族、旧藩王的自治封地一律取缔,设县市两级官府,直辖于国府之下,使全国统一治权。
其五检举论,市下设乡、镇、村三级,配有官员小吏。民以百户为一村,百村为一镇,百镇为一乡。一人犯罪,全家列为朝廷黑名单,当兵、当官都不可。一人检举,全家有功。使民勇于为法律而检举,为正义而举报。”
崇祯顿了一顿,继续说道:“此五论为大纲,若变法开始,尚须逐一制订更详细地实施法令,真正落于实处。朕相信,有此五论,大明来日必能富强!”
第114章 平步青云关节案,告老还乡大清洗()
徐光启受西方学术的影响,思想先进,听完强明五论,自然对杨乐的变法十分赞成,便向全场拱手道:“皇上,诸位大人,大明王朝的弊端,大家都心知肚明。欲得强明,必须变法,舍此无二途。杨乐的变法方略,有五个核心要点,一是奖励农耕以富民富国,二是激赏军功以强兵强将,三是统一政权以集中管理,四是均分土地以聚得民心,五是检举报告以法律为尊。在此五项法令之下,又各有若干分法令保其实施,若当真施行下去,大明必能起死回生,脱胎换骨列位大人以为然否?”
徐光启的这一番话,明显是支持杨乐变法的,崇祯看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但场中总有人心怀不满,因为杨乐的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
钱谦益对皇上的心情和对策以及场中情势非常地清楚,见徐光启说完,便站出来说道:“皇上,臣以为,杨国公的变法实在是荒缪之谈!其一,藩王、功臣的封地本身就是合法的,是私有财产,为何要重新丈量,变为承包,还要缴税?这样一来,难免导致藩王们、功臣们寒心,或者更严重的是叛乱,这个责任谁来负责?他杨国公负得起这个责任吗?!”
“其二,工商业者在外面风里来雨里去,劳苦奔波,还要收取他们的赋税,这不是压迫剥削吗?还能不能给他们一条活路了?”
“其三,建立郡县制度,统一政权?政权本身就在皇上您的手里,还要怎么统一?”
崇祯眼睛一眯,瞅了钱谦益一眼,不过他并没有率先说话,他想看一看,这个时候,有没有臣子站出来为他说上那么一两句话。
有,当然有。
温体仁看着崇祯面无表情的脸面,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站出来躬身行礼,朗声说道:“皇上,钱大人,臣有不同的看法。臣以为,土地本身就是国家的财产,就是皇上的物品,各位大臣的封地也是皇上册封的,现在重新丈量有何不可?以前张居正丞相不就丈量过土地了吗?臣看是有些人其中藏有猫腻,不敢清丈土地吧?”
“此说法当真是稀奇!”成基命突然站出来愤然作色道:“温大人家里就没有土地吗?钱大人不是怕丈量土地,只不过,是怕劳民伤财,大动干戈,到最后竟然增加不了税收,却弄得全国鸡飞狗跳!”
温体仁眼色一寒,和周廷儒对视一眼,周廷儒看到温体仁暗示目光,站出来说道:“成大人,不要那么激动嘛,臣觉得杨乐的变法其实挺好的,比如检举有功,臣昨日在翻阅案件卷宗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这样一条有趣的案件,相信钱大人一定会感兴趣的!”
说着话,他从怀里拿出一份发黄的卷宗。然后二话不说,直接呈给了皇上。
大殿里的气氛骤然紧张,且完全脱离了正题,而将矛头直接对准了钱谦益。
当钱谦益看到崇祯接过去这封卷宗的时候,赫然变色,脸色吓得苍白无力,因为他知道这就是那一封“一朝平步上青云”的关节案。
当年,钱谦益在浙江主考时,考生钱千秋科考作弊,将“一朝平步上青云”写在每段话的末尾作为暗号,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勾结,被人举报,事发之后,钱谦益受牵连被罚俸。
钱谦益没有想到,这么古老的案子都被温体仁和周廷儒翻阅出来了,他这才明白过来,朝中这群小人为了进入内阁,为了内阁首辅之位,竟然做出如此卑鄙龌龊的伎俩。
崇祯翻阅着卷宗,眉头渐渐皱起。
吏部给事中章允儒也知道钱谦益的曾经的这个案子,同时也知道温体仁当初没有进入内阁就是钱谦益从中作梗,因而温体仁借此机会进行打击报复,于是为钱谦益极力辩解。
崇祯默默听着,并不言语。
钱谦益没想到温体仁会突然弹劾自己,惊吓之余,慌忙寻找对策,他知道,言辞必须十分委屈,以赢得皇上的原谅方可,于是他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哭喊道:“皇上,臣知错了,当时臣并不知道钱千秋与考场官员金保元、徐时敏相互勾结啊,臣是被他们蒙蔽了双眼,否则怎么会知法犯法呢?请皇上明察啊!”
但是温体仁得理不饶人,哪里肯放过这么好的报复机会,盛气凌人诋毁说道:“皇上,臣本来不是言官,不能随意弹劾,何况对方是内阁大臣,臣更不应该胡乱说话的。但是此事涉及到社稷安危,涉及到律法的尊严。钱谦益结党营私,收受贿赂,满朝大臣没有一个敢说话的。臣不忍看到皇上您被人欺骗,所以不得不说。”
崇祯皇帝早就怀疑钱谦益结党营私,听到温体仁这么说,十分认可,他心里有升起一股凉意,魏忠贤的阉党集团对他的心灵伤害实在是太大了,三年过去了,他心里对“结党成派”始终有一股害怕的阴影。
成基命一看崇祯铁青的脸色,情知事情要糟糕。但他们已经骑虎难下,他和内阁大学士李标对视一眼,李标明白,只要他们倒了下去,朝廷之中,就成了温体仁这群小人的天下了,到那个时候,大明可真就完了!
李标、韩爌都很受崇祯的器重,他们也都是内阁大学士,这个时候,必须要站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他们相信,皇上不至于把他们全部都赶走吧!
李标轻咳一声,请求说道:“皇上,臣斗胆谏言,臣认为,钱谦益当初确实是受了蒙蔽,而且已经受到了惩罚,他也知道错了,请皇上原谅他吧!”
韩爌也站出来说道:“是啊,皇上,不知者不罪。您就饶了钱大人吧!”
见这么多人为钱谦益求情,崇祯更是怒气上涌。这个党实在是太大了!必须马上铲除!他原本想着,只要这些人同意变法,他可以饶过他们,此时竟然让他发现了一个“团党”,让他十分震惊加恐慌。
温体仁表现出一副大义凛然的模样,说道:“皇上,臣人少言微,自知争论不过他们,但臣不服,臣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出来,当初,廷推内阁大臣之时,钱大人故意从中作梗,让臣不在名单之上,这件事情皇上您是知道的。臣觉得冤枉,臣一心想要辅佐皇上,跟随皇上左右,却是被人陷害,可恨呐!”
周延儒立刻上奏说道:“是啊,皇上,廷推名义上看是很公平,但是实际上主持的人也就那么一两个人,其他人都不敢说话。一旦说话就会徒然给自己惹祸,名字也就不会在名单之上了。并且钱千秋这个案子本就已经有了定论,不必再询问大臣们了。臣相信,皇上的心里有杆秤!”
崇祯脸色冷若寒霜,厉声喝道:“来人呐!把乱嚼舌头的章允儒给拖下大狱,另外,摘去钱谦益的官帽,听后发落!”
“皇上,您可不能听信小人的谗言啊!”李标不死心,依旧求情。
“来人,把李大学士、韩大学士的官帽也一并摘了去!”
随后,章允儒被捕下狱,钱谦益、李标、韩爌连续被罢官,诸位被牵连的大臣也被严词责备。
处理完这群东林党,崇祯心里感慨地万千:“如果没有温体仁、周廷儒,朕几乎就又要犯下大错了!”但是,崇祯不知道,相信和重用温体仁才是他最错误的决定。
第115章 舌战群臣三弊端,昭昭之心天下知()
杨乐腿伤已好,却修养在家,可是他一直关注着皇宫里的消息,他万万没有想到,温体仁会借助他变法的时机,突然对钱谦益发出致命一击。
东林党迅速垮台,这不是最重要的,最让杨乐难受的是,温体仁密谋赶走东林内阁大臣,是在他想要变法的当口。这样一来,难免被人误会成是他为了变法,已经和温体仁形成政治同盟,迫害想要阻止变法的东林党人。
温体仁这一招极其狠毒,看似帮助了杨乐,帮助了皇上,是一箭三雕。既能收获了皇上的信任,又达到自己排除异己的目的,还能把杨乐拖下水,让他彻底把他推向东林党的对立面,让他声名扫地。
杨乐十分郁闷,千防万防,小人最难防。他现在正处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拯救钱谦益,这是明显不可能的事情了,上次是为了击退皇太极,救孙承宗的同时也救了钱谦益,对于这位历史上丢尽东林党脸面的“头皮痒、水太凉”的软骨头,杨乐心底里是厌恶的,但是,曾经在他和朝鲜王子李正觉朝堂争斗的时候,钱谦益曾经支持过他,如果这次不伸出援手,在东林党人眼中他就会变成一个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小人。但如果救的话,他们又会阻碍自己的变法。
救与不救,实在是进退两难!
杨乐明白,自己已经被温体仁逼迫到不得不提前站出来的地步了。
崇祯原本想让他先蛰伏两个月,等他把慢慢把朝廷中反对变法的东林党官员全部摆平之后,再叫杨乐出头。
然而,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温体仁突然翻出来陈年旧案,扳倒了钱谦益。
此时,金銮殿之中,内阁几位大臣已经被扒去了官袍、摘去了官帽,只剩下了身上里面的白色内袍,看起来模样凄惨,如同囚犯一般。
马虎全副戎装肃立在大殿门口,外面两队神机营甲士盔甲明亮,持矛带剑,整齐威武。朝臣们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再敢吱声。
正在这时,只听门外内侍高声报号:“杨国公到”
众人一惊,议论之声再次大起,他们都明白,正主来了,变法已经势在必行,没人能够阻挡了!
钱谦益和成基命面面相顾,脸色难堪。
在议论之声中,杨乐一领白袍,头顶三寸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