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昌明 >

第59部分

昌明-第59部分

小说: 昌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⒁恢Ц忧看蟮乃Γ删痛竺骱I系木腊砸担镂夜 �

    “皇上圣明!”既然不能反驳,百官们只能去接受和认同。

    杨乐微微一笑,他也没有想到请开海禁会是如此的顺利!

    温体仁连连失局,脸色阴沉不定,轻轻咳嗽一声,一直没有说话的吏部尚书钱龙锡立即会意,出班奏曰:“皇上,臣也有本要禀奏。”

    “讲。”崇祯耐住性子,认真聆听,他隐隐约约觉得,好戏要开始了!

    钱龙锡得到恩准,不假思索,将提前打好的腹稿说了出来:“皇上,前几曰您误认为杨大人已死,因他的阻敌之功追封为‘威武公’的国公称号,现如今杨大人大难不死,得返京师,这封号自应当收回。”

    其他大臣眼睛一亮,绕了半天,如今终于要进入主题了。

    钱龙锡吞下一口唾沫,继续说道:“但臣想说的是,杨大人为了掩护皇上撤退,英勇与倭寇战斗,凭借此功绩获得的封赏,杨大人的壮举当得此爵,所以与杨大人是否生还,并不矛盾。皇上乃是九五至尊,金口玉言,岂能出尔反尔?哪里有收回成命的道理?这样做岂不令天下人耻笑,说我大明朝廷封国公,只有死人封得,活人封不得,以后臣子们还有谁会立此雄心,效仿杨大人立此不世之功?”

    说完之后,他身后的十多位官员呼啦啦跪倒一片,齐声说道:“皇上下诏,非同儿戏,臣等以为,杨大人应当封为威武公爵!”

    杨嗣昌眉头一皱,袖子一拂,正要上前争辩,忽觉得衣襟一紧,扭头一看,只见杨乐扯着他的衣袖对着他摇了摇头。杨嗣昌猜不透杨乐想要干什么,但也没有坚持,站在了原地。

    终于来了!崇祯心头猛然一跳,不由自主地望向杨乐,心里既紧张又害怕:“他会推辞掉还是应喏呢?”

    他迟疑片刻,深吸一口气,说道:“杨爱卿,朕以你掩护之功,封赏国公之爵。当初朕觉得爱卿生还的机会渺茫,悲痛之中追封你为威武公,现在爱卿大难不死,朝中官员有人上书奏请朕收回成命,亦有官员认为爱卿可称此爵,不知爱卿本人意下如何啊?”

    杨乐心中对此事早已有了计较,立刻跪倒在地,俯首铿锵地说道:“皇恩浩荡,君赐之爵,臣感激涕零,是故不敢有任何推辞之心!”

    “皇恩浩荡,君赐之爵,臣感激涕零,是故不敢有任何推辞之心!”这句话在群臣的心中重复了无数遍,无论是本来就打定主意想硬逼着他接受威武公爵的温体仁和周廷儒,还是卯足了劲准备把这顶威武公大帽子摘掉的徐光启、杨嗣昌等人,全都愣住了。

    崇祯皇帝细细咀嚼着这句话,好长时间终于回过味来,他的杨爱卿接受了国公爵位,他果然不是贪图权力之人!崇祯长吁一口气,在心里想到:“那四个小太监,差点儿破坏了朕和杨爱卿的君臣信任,朕一定要狠狠地掌他们的嘴!”

    杨乐见崇祯脸上有了笑模样,知道崇祯已经释怀,坦然道:“在当时的情况下,微臣别无选择,只能留下拖延时间。微臣所立之功,比起那些开疆拓土的前辈先贤,不过是皓月之下的烛光,哪里敢与皓月争辉?臣能得到皇上恩赏,心中不胜惶恐。是以不敢辞君王所赐,臣愿意接受威武公之爵位,辞去国安局提督、狼牙营威武大将军之职,但为人臣者,当为陛下分忧,臣自愿督管解除海禁的事宜,请皇上恩准!”

    杨爱卿果真是朕的肱骨之臣!崇祯心中感动,眼珠子乱转,心道:这些小官儿辞了就辞了吧,朕信任你,以后封你做更大的官儿!他微微颔首道:“爱卿所言极是,既如此,朕允你所奏,不过,对于这些国安局、狼牙营空出来的几桩差事,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继任?”

    杨乐早有思量,不假思索,张口说道:“国安局大档头薛云,能力出众,办事谨慎,可代替臣担当国安局提督一职。”

    “准!”

    “至于狼牙营,马虎一直是我身边的副将,不仅英勇善战,而且善有谋略,定能胜任大将军一职。”

    “准!”

    “现在国安局已经运作两月,因准备充份,车马行、市舶司、船运衙门合作愉快,运转平稳,可以让司礼监王承恩公公协助国安局处理钱财的收纳,以保证钱财按照正常程序流入国库。”

    “准!”

    “至于解除海禁,臣已经详细了解过,如今大明水师衰落,兵力战船严重不足,臣想从全国各地招兵买马,造船建军,为不久之后的海上贸易保驾护航!”

    “准!”

    “福建沿海、琉球群岛倭寇横行,走私团伙异常嚣张。当然,据臣了解,郑芝龙虽为走私大盗,但依旧有爱国之心,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他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如果能够把他招揽过来,剿灭海上倭寇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哈哈哈,好好好,杨爱卿的主意就是好,你想怎么办就怎么办吧,只要不是把天捅破了,朕都替你兜着!”崇祯哈哈大笑,杨乐所有的请求一一应喏。

    杨乐和崇祯的对话很快,文武百官一边支着耳朵仔细听着,一边快速分析着杨乐说出的每一句话所能代表的人事变动,以及对自已的影响、对朝政的影响、对朝中势力的强弱影响。

    

第85章 五计可退十万兵,谋略堪比诸葛亮() 
“皇上,开海禁的事情请允许臣以后去做。现在的燃眉之急是要击退气势汹汹而来的十万铁骑!”杨乐话风一转,转到了皇太极的身上。

    崇祯已经对此事烦恼了好几天,听杨乐再次提起,不由得问道:“杨爱卿可有良策?”

    “有!请皇上放宽心,臣有五计可击退强敌!”

    “当真?”崇祯眼睛一亮,仿佛抓住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皇上,臣绝无虚言!臣的五计分别是:请君入瓮,围魏救赵,扰乱视听,关门打狗和草木皆兵!如果依次按照臣的五计行事,皇太极纵然有十万铁骑,臣照样打得他们落花流水、屁滚尿流!”

    “什么?这怎么可能?”

    “他能击退十万铁骑?”

    “好狂傲,袁都督都没有这么狂傲!”

    “开什么玩笑?说大话也不怕大风闪了舌头!”

    “那可是十万铁骑,战斗力十分强悍,后金的狠辣可不是吹出来的。”

    全堂再度一片哗然。一时间,文武百官难以置信,议论纷纷。

    崇祯倒是龙颜大悦,对杨乐的话没有任何疑虑,笑眯眯地道:“杨爱卿,朕信你!”

    他摆手让场面安静下来,说道:“诸位爱卿,朕命令你们,从此刻开始,一切都要听从杨爱卿的指挥,齐心协力击退来犯敌人,不得有误!”

    “朕累了,退朝吧!”崇祯从龙椅上抬起屁股,抖抖龙袍,高高兴兴地走了。

    文武百官顿时傻愣在那儿,片刻后,才呼啦啦跪下行礼相送,嘴里高声喊道:“臣等谨遵皇上旨意,与杨国公同心协力,共御强敌!”

    直到崇祯转过了后堂,温体仁站起身来,整理着紫色蟒袍,脸色阴狠地瞅了杨乐一眼。他开始明白过来,这一切都是杨乐在幕后操动,他万万没有想到,一个不及弱冠的少年竟能有如此犀利的官场手腕,他不得不承认确实小看了杨乐。

    早朝之上,杨乐以退为进,提拔自己身边的官员,他自己却归隐于幕后,实际上,国安局、狼牙营依旧在他的控制之中。这样一来,不但打消了皇上的猜忌,也把他精心设计的夺权计划巧妙地化为无形之中。

    杨乐看到他的眼光,微微一笑,耸了耸肩膀,带着其他官员怀疑的目光,施施然地走出了金銮大殿。

    杨乐出了紫禁城,然后直奔城西的刑部监狱。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是明朝负责案件审理的三法司部门。刑部是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都察院管稽察,大理寺掌重大案件的最后审理和复核。

    通俗讲,刑部相当于现在的法院、检察院系统再加上公安部门。因此,刑部执掌全国的法律事务,管理地方上诉案件,审核地方上的大案要案,以及发生在京城的笞杖以上的重案,并且审理京城官员违法犯罪的案件。

    都察院的主要职责是评议官员,这有点类似今天的纪委,但也不近然,实际上督察院还附带着人大代表的职责,是监察机关,有权力监督刑部裁决的案件。

    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主要职责是复核刑部准备判处死刑的案件。

    为了方便办案,“三法司”位置临近,都位于长安西街的尽头处。

    刑部内设监狱,监狱为双门双墙,围墙高筑,上画狸汗,形似虎兽,人称“虎头牢”。牢内有砖砌牢房及囚犯用的水井、水槽等。后院门额上还挂有虎头牌,是关押重犯和死囚的牢房。

    监狱分为普通牢房和死囚牢,在过厅两侧共有十二间普通牢,分为男牢和女牢,每个牢房只有四平方米,一般要关押六人左右。这里终年不见阳光,空气污浊不堪,阴森潮湿,低矮非常,关在这里的犯人往往等不到审结就病死了。

    孙承宗、钱谦益、王洽毕竟是老臣,虽然犯得是欺君之罪,但刑部尚书冯英知道此案是温体仁暗中搞鬼,对三位老大人照顾有加,没有过堂受审,让他们遭受皮肉之苦,而且还为他们找了一间比较干净的牢房。

    对于冯英这个人,熟知历史的杨乐,知道史料记载他最多的一项,是当时震惊朝野的“郑鄤冤案”。郑鄤因批评内阁首辅温体仁,后遭温体仁诬陷,指使常州府武进县中书舍人许曦劾以“杖母不孝”和“奸妹”的罪名被冤入狱。朝廷将此案交刑部尚书冯英审理,冯英深知郑鄤是遭温体仁陷害、更知温的势力,冯英曾说:“我不能因为要讨好首辅而无故杀人”,为了维护人间正义、律法尊严,冯英依然公开做出“郑鄤假箕仙幻术,蛊惑伊父郑振先无端披剃,义假箕仙批词,迫其父以杖母”的审理报告,为郑鄤进行辩护,因此与温体仁闹僵,最终冯英亦遭陷害,被劾遣戍,最后郑鄤被凌迟处死。

    针对此事,翰林院修撰黄道周称冯英为“大司寇冯公,直指为天下万世明允之戒!”(注:司寇是刑部尚书的别称)

    杨乐来到刑部衙门,见到刑部尚书冯英,拱手说道:“冯司寇,三位老大人麻烦你照顾了!”

    冯英笑着回礼:“杨大人客气,三位老大人获罪的因由,我心中一清二楚,岂能坐视不理?如今圣上已经下旨,您请随我来,我这就让三位老大人随您出狱。”

    在冯英的带领下,杨乐来到了刑部衙门后方,那里便是阴气很重的死囚牢房。

    冯英打开牢房,微笑道:“三位老大人,你们看是谁来了!”

    杨乐慢慢地从冯英身后走了出来。

    孙承宗、钱谦益、王洽三位老大人被关押在了同一间牢房里,当他们看清楚是杨乐的时候,皆是大吃一惊。

    他们身处牢狱,消息不流通,杨乐大难不死回京的消息他们根本不知道。

    “你你还活着?”三人同时问道。

    杨乐微微一笑,到如今,自己在海上遭遇的劫难如同梦境一般,甚至连他自己有时候怀疑是不是做了一场梦,但仔细回忆,那些牺牲的战士确实是真实存在的,他不能忘记,他也不敢忘记!杨乐眼睛发红,哽咽道:“活着真好。”

    此时见到杨乐还活着,三位老大人既感慨又惭愧,既高兴又悔恨,当真是百感交集。

    当初他们三人中,只有孙承宗对杨乐的话半信半疑,钱谦益则是不相信,而王洽更是不屑一顾,如今皇太极越过鞑靼进攻大明,杨乐的预言成真,打得他们的老脸啪啪直响,让他们无比汗颜。

    孙承宗不由得感叹说道:“杨大人,老夫真是无颜以对。当初若是听信了你的话,按照你留下的锦囊做出应对措施,也不至于造成现在的被动局面,都是老臣的错啊!”

    杨乐一边解开孙承宗的手镣,一边说道:“孙老大人,亡羊补牢,为时不晚。皇上已经任命您为兵部尚书,现在可不是悔恨的时候啊!”

    孙承宗一愣,颤声道:“皇上,他他重新启用老臣了?”

    “是啊。孙老大人,你精通兵法,善于谋划,兵部尚书一职非你莫属啊!”冯英在一旁感叹着说道。

    “皇上,老臣惭愧啊!”孙承宗对着皇宫方向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王洽听到他们的谈话,脸色瞬间一白,既然兵部尚书的头衔换了主人,也就是说他被罢免了。只是不知道皇上会如何定他的罪。想到这里,他不由自主地朝杨乐看去。

    钱谦益也是如此。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