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宋-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央嘿嘿一笑,捅了捅文彦博,文彦博被赵祯派来迎接一个无名之辈,本来就心里不大爽,被未央捅的火起,阴阳怪气的道:“二郎,虽然是私下迎接,但是也莫要乱了礼数。”
未央懒得理会这老头,直接指了指那油腻大叔,文彦博循着看过去,不由心生疑惑,陈琳也看了过去,顿时惊讶的道:“未大人,你是说此人就是王安石?”
文彦博冷笑道:“胡扯,我朝官员,最重风仪,如此行状,有辱我大宋体面,怎么可能是被尊为‘通儒’的王安石?”
未央翻了个白眼,无奈道:“坊间传闻,王安石不修边幅,乃是以为邋遢之人,为人清高自傲,不屑于流言蜚语。
咱们在这里等了这么久,还没有看到一位符合的,但是这一位,精神健旺,双目有神,行走之间,有大风采,不是凡人,料来应该就是王安石了。”
文彦博将信将疑,陈琳却对未央极为信服,他哎呦一声,冲了上去。
文彦博没有办法,只得跟上。
老陈琳近前,施礼问道:“敢问可是王安石王大人?”
王安石挣沉浸在火车的壮美之中,对陈琳的话恍若未闻,他身边一个半大小子拉了拉他的衣袖,低声道:“爹,有人叫你呢。”
文彦博与未央也赶了过来,王安石这才回过神来,躬身施礼道:“原来是陈大人,文相公当面,下官有礼了。”
不愧为博闻强识之名,两人不认识王安石,但是王安石当年中了进士,却与两人有一面之缘,竟然便记住了。
两人还礼,王安石看向未央,迟疑道:“这位是?”
陈琳笑呵呵的道:“这位是开封府尹未央未大人。”
王安石一惊,他身边的两位小童,顿时一脸崇拜的看着未央,仿佛见到了偶像一般。
未央大大方方的道:“在下未央见过介甫兄。”
这次是私迎,论的是私交,未央与王安国兄弟相称,与王安石,自然也是平白见礼。
王安石看着未央,满脸的兴奋,当即还礼道:“原来是蓬莱未央未然正,早就听平甫在心中说过然正,对你推崇备至,称然正为当世第一少年俊才,说大宋变法,非然正不可,如今一见,果然风姿过人啊。”
未央连忙谦虚了两句,面对这么一尊大神,还是谦虚点好,他这么点才学,真要跟人家较真,还真不是对手。
文彦博老大的不高兴,自己才是首相好嘛?为毛满朝的人,都对未央这么客气?搞的跟这小子才是首相似的,自己反倒是成了陪衬。
陈琳倒是不以为意,拉着两个小童问话。
“你们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王安礼,这是我侄子王雱。”
王安礼虽然年纪小,但是却毫不怯场,王雱今年也才三岁多一点,但是人小鬼大,两只眼睛滴溜溜乱转,很是精明。
陈琳抱起王雱,笑呵呵的道:“你今年多大了?”
王雱奶声奶气的道:“大人,我今年三岁了。”
“三岁啊,跟小皇子同岁呢,倒是可以给小皇子做个伴读了,以后入宫,与小皇子一起玩好不好啊?”
王雱眨巴眨巴眼睛,仿佛不明所以。
一老二少聊的开心,那边王安石与未央也是一见如故,言谈之间,颇有相见恨晚之意,恨不得秉烛夜谈。
文彦博气的胡须乱颤,自己倒是成了无关紧要的人了,但是却无可奈何,他沉声道:“王介甫,圣人还在宫中等着呢,咱们换个地方如何?这里毕竟是大庭广众之下,有失体面。”
王安石拍了拍脑袋,满不在乎的道:“文相公所言极是,仆承蒙圣人召唤,今日前来,自然是要先拜见圣人,那就不耽搁了,陈大人,然正,咱们这就走吧。”
说完,迈步就走,那个利索劲,让未央都叹为观止。
文彦博面色发青,跟在后面跟灰孙子似的。
老夫才是首相啊!老夫才是首相!
文彦博心里在流泪,无声咆哮。
未央落后了两步,与文彦博并肩而行。
“老文啊!”
“闭嘴!老文也是你能叫的?”
“那好,不叫好不成吗?”未央悠然道:“老文啊!”
文彦博顿时无语。
“人家初来乍到的,又是个执拗的性子,在加上不通世俗礼节,纯粹就是一块顽石,咱们大人有大量,就不要跟顽石计较了不是?”
文彦博觉得自己半辈子的养气功夫,都毁在了未央与王安石的身上,内牛满面啊!
“不是老夫说气话,这块顽石也太不把别人当回事了,莫非心中只有自己不成?”
未央翻了个白眼,笑道:“人家心中不仅仅有自己,还有圣人,还有天下。当然,有没有我们这些俗人就不知道了。”
“难得未央未然正说自己是俗人。”文彦博莞尔一笑道:“你真不生气?”
未央豪迈的道:“生什么气啊?好歹你也是首相,俗话说:宰相肚子能撑船。您好歹也是大宋首相,位极人臣,咱也是开封府尹,执掌京畿。
都是国朝重臣,这些小节,就不用在意了。
再说了,我与王家的平甫先生私交莫逆,跟这块顽石也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有什么好计较的?”
文彦博顿时须发乱颤,“好你个未然正,你跟王安石都快穿一条裤子了,还在这装什么好人?反正我不管,他要是敢乱来,老夫就算是拼了一条老命,也要阻止他,若是他能按照国朝国策来,老夫就算是助他一助,也未尝不可。”
未央肃然道:“老文你放心,大宋经不起大风大浪,王安石是开天神剑不假,但是若是这柄神剑真的锋芒毕露,伤及了大宋根本,我自然不会坐视不管。”
文彦博这才哼哼唧唧的道:“但愿你说话算话,不要到时候心软,放过了王安石,我大宋这些年殊为不易,有这一番局面,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万万经不起惊涛骇浪。”
未央郑重的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实际上,未央与王安石比起来,虽然年纪小了一些,但是无论是手腕还是方略,都比王安石高明一些,后世千年的经验,不是吹出来的,之所以推出王安石,未央自有考量。
首先,就是未央虽然名声偌大,但是只是流传于高层之中,局限于开封、蓬莱之内,其他地方的普通人,可能都不知道天下有这么一号人物。
贸贸然站出来进行变法,肯定会有人怀疑与抵触。
但是王安石不同,他在民间多年,早年游学,闯下的名头响亮无比,就算是贩夫走卒,都知道天下有这么一位“通儒”。
可谓是得天下之大望!
由王安石冲锋陷阵,效果比未央自己冲锋陷阵,要好的多。
第316章 新鲜出炉的相公()
王安石确实不愧为未央赠送的“神剑”二字,当真是猛将兄一枚。
面对赵祯,人家侃侃而谈,谈古论今,历朝历代的弊端,在他嘴里如同流水一般涌了出来,最后,王安石总结了一些,终于说出了备受争议的“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
未央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文彦博、贾昌朝等文臣,狄青、曹佾等将门武将,一个个听得呲牙咧嘴。
要是按照王安石这么干下去,天下也就没什么世家大族了,当然,也就没什么有钱人了,因为大家都一样的穷,一样的安贫乐道,谁也不用羡慕谁。
未央啧啧的赞叹,多美好的乌托邦理想啊,可惜在大宋,绝对是实现不了的,这玩意就算是后世太祖,以改天换地的决心,都没有彻底成功,实乃太祖生平憾事,王安石要是能成功才怪了。
不过这家伙确实是个妖孽,他又惊艳的才学,特立独行的生活风格,放在优礼士大夫的宋代,基本属于躺着都红,不管做官还是做才子,舒适优雅人生都在前方招手。但“妖人”王安石最叫宋朝人唏嘘的正是这事:人生每一步,偏偏就朝着自讨苦吃的路数走。
从十七岁跟随父亲来到江陵起,年龄放今天只是高中生的王安石,就开始不停“找苦”,大家都在吟诗弄月,他却爱扎田间地头,逮住老农民学习种地施肥。二十一岁科场登第时,大家打破了头皮抢京官,他卷上铺盖卷就去做最苦的地方官,到任后就蓬头垢面的跑去农村调查,还创下过十天跑遍十四个乡的强大记录。跑完后就风风火火干活,多少又穷又苦的地方,竟都叫他治得丰衣足食。
这般十几年如一日的自讨苦吃,也终于叫“妖人”王安石红遍大宋,名气一年赛一年看涨。
悠闲才子你不做,高官厚禄你不要,王安石到底要什么?
他想要的,却是一个那时大宋朝堂高官们,绝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事:挽救这个看上去无比繁荣,其实已深陷危机的大宋朝。
在未央的眼里,王安石绝对是一个奇葩,所谓“王安石变法”,更是奇葩中的奇葩。
朝臣们听着王安石侃侃而谈,文彦博终于忍不住了,他跳了出来,大声喝止道:“王介甫,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上曰: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于百姓何所不便?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王安石冷笑道:“法制且在,则财用宜足,中国宜强,今皆不然,未可谓法制且在也。”
文彦博大怒,“务要人推行耳。”
王安石凛然不惧,“若务要人推行,则须搜举材者,而纠罴软偷惰不奉法令之人,除去之,如是则人心岂能无不悦。”
文彦博顿时哑口无声,王安石转身对赵祯躬身道:“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此二者,必然之势,古今之通义,流俗所共知耳。何治安之世有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矣。有贤而用,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商之兴也,有仲虺、伊尹,其衰也,亦有三仁。周之兴也,同心者十人,其衰也,亦有祭公谋父、内史过。两汉之兴也,有萧、曹、寇、邓之徒,其衰也,亦有王嘉、傅喜、陈蕃、李固之众。魏、晋而下,至于李唐,不可遍举,然其闻兴衰之世,亦皆同也。由此观之,有贤而用之者,国之福也,有之而不用,犹无有也,可不慎欤?
今犹古也,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今之士民亦古之士民。古虽扰攘之际,犹有贤能若是之众,况今太宁,岂曰无之,在君上用之而已。博询众庶,则才能者进矣;不有忌讳,则谠直之路开矣;不迩小人,则谗谀者自远矣;不拘文牵俗,则守职者辨治矣;不责人以细过,则能吏之志得以尽其效矣。”
未央听得兴高采烈,恨不得大声叫好,但是满朝文武,都面色肃然,看向王安石的眼光,如同看向仇寇一般。
未央恍然大悟,此事的王安石是如一把锋锐的钢刀一般,任满朝敌人林立,却是毫不犹豫硬杠,这位猛将兄,在历史上就不曾服软,如今年轻气盛,比历史上早入朝二十年,正是血气方刚的最佳年华,又怎么可能服软?
不过这么树敌,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赵祯需要的是能臣干吏,而不是只会动嘴皮子的迂腐官员,王安石乃是神剑,自然有神剑之锋锐,恰当其时的出现,不仅仅会得到赵祯的庇护,还会得到未央的庇护,这两位可以说是当今世上权势最大的两个人,一在君权,一在金权,都是说一不二的人物,有这两个人庇护,王安石的路,也会顺当不少。
至于坏处,那更是显而易见了,连狄青这个军神,一直跟文官尿不到一壶里的家伙都大摇其头,站到一块去了,可谓是满朝皆敌,比未央还招人恨,妥妥的箭靶子一枚啊!
不过人家根本不在乎,这可能就是纯粹的人与心思龌蹉的人,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
未央暗自为王安石喝彩的时候,赵祯的眼中,也是异彩连连。
文彦博、贾昌朝等人围着王安石大肆鞭挞,王安石更是大杀四方,把朝臣们驳的体无完肤。
曹佾悄悄的蹭到了未央身边,捅了捅未央,低声道:“哪儿弄来的一个愣头青,这在开封能活过三天,都算是他有本事。”
未央瞥了他一眼,悠然道:“他必须活着,而且还必须好好活着,此人对于我们有大用。”
曹佾虽然不解,不明白为何这个傻愣愣的家伙,这么有用,但是未央说出来的话,他从来都不质疑,这就是他的优点之一,跟着有本事的人走,才不会吃亏。
慢慢的,王安石落了下风,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未央笑眯眯的上前,顿时大殿之上鸦雀无声。
如果说王安石是箭靶子,是神剑,未央就是藏在剑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