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执宰大宋 >

第154部分

执宰大宋-第154部分

小说: 执宰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乃至首相来临的时候,未央的笑容就更灿烂了,看的老庞籍心中一沉。

    不大会,有宦官前来传旨,众臣入朝觐见。

    “诸位卿家,可有表上奏?”

    赵祯装模作样的坐在龙椅上,沉声问道,话音刚落,所有人都齐刷刷的看向未央。

    未央毫不在意的上前道:“启奏陛下,臣有表。”

    “呈上来!”

    未央尴尬的一笑,“陛下,臣的奏表过于厚重了些,还在宫外候着呢。”

    赵祯莞尔一笑道:“爱卿说笑了,十万言也不过一本书罢了,莫非爱卿还能写下百万言的奏表不成?陈琳,把未大人的奏表放入宫中。”

    不大会,十几个大内侍卫,一人抱着一个硕大的箱子走了进来,看的众人面色抽搐,这年头见过上表的,但是上表如同搬家的,还真没见过,未央这小子,可真是开历史之先河。

    侍卫们把箱子放下,未央走上前去,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第一个箱子,里面是密密匝匝的一摞子奏表,那那厚度,最起码也得一尺来厚,看的众人直吸凉气。

    未央把奏表取了出来,自有人去取了送上赵祯的案头。

    赵祯一点都不觉得这些奏表讨厌,反而极为雀跃,上次未央十万言的奏表,已经让他受益匪浅,这次最起码百万言,当然真货更多。

    赵祯没有去看奏表,这玩意没有个十天半个月,你连看一遍都不可能,所以按下心头的心思,看未央怎么说。

    未央招来几个侍卫,让他们把其余的十几个箱子一一打开,众人看去,不由好奇无比。

    箱子里,是一个个精美的檀木盒子,盒子上雕刻着华美的纹路,中央刻着大宋银行四个小篆,淡淡的幽香从盒子上传出,单是这一个盒子,就价值不菲,至于盒子里的东西,就更让人好奇了。

    未央取出一个盒子,笑吟吟的道:“这是臣为陛下还有诸公准备的一点点小礼物,还请诸位笑纳。”

    赵祯笑骂道:“贿赂到朕的头上了,若是没个说法,说不得今天就要把你拿下,扔进大理寺。”

    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秦汉为廷尉,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

    现在的大理寺,是三司使的属衙,头头当然是唐介了。

    未央笑道:“陛下稍安勿躁。”

    说完,抱着一个盒子,来到庞籍面前,热切的道:“老相公,这是您的,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庞籍含笑收下,说道:“未大人少年得志,朝堂之上公然行贿,老夫却是不好不收啊。”

    未央含蓄道:“相公且收下就是,这可是宝贝,足以传家的。”

    “那就却之不恭了。”

    未央准备了一百个盒子,一百个有资格的大臣,没人一个,没有落下。

    分发完毕,未央笑道:“诸位可以看一眼,若是觉得我这个礼物不合适,尽管问罪便是。”

    赵祯微微一笑,示意陈琳打开盒子,皇帝都动手了,大臣们当然要动手了,他们迫不及待的打开盒子,顿时一阵阵惊呼传来。

    盒子中,躺着金银铜三种色泽,九枚钱币,制作之精美之复杂,让人望而赞叹。

    未央笑道:“这是大宋银行铸造的纪念币,与将要发行的货币不同,正面以炎黄二帝为图案,背面以万里长城为图案。

    这套纪念币的模范,已经被销毁,从今而后,这整个天下,只有这么一百套,这价值,可是不菲啊!”

    众人连连点头,未央的话一点都没错,凡事只要是第一,只要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自然是价值不菲,这套纪念币,众人虽然不信未央的鬼话只有一百套,但是就算是有一千套,要真像未央说的,模范已经销毁,只怕其价值,最起码也在十万贯以上。

    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一份厚礼啊!传家足够了,等个几十年,只怕有人出资百万,都难得一见。

    这些年大宋已经兴起了一股古玩风潮,众人自然明白这套纪念币的价值。

    大宋虽然俸禄丰厚,但是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令人心惊。

    当然,有人欢喜有人愁。

    老庞籍看着手中的檀木盒子,身躯微微颤抖,一脸的不可思议。

    别人看到的是价值,他看到的却是灾祸。

    大宋银行发行货币,若是全都是类似这种精美的纪念币,那么以前的铜钱,还有什么用?短时间内,只怕就会成为破铜烂铁,一文不值。

    因为大家不会再承认孔方兄是货币,他们眼里,只会认为,这铜元、银元、金元才是真正的货币。

    釜底抽薪啊!真正的釜底抽薪啊!

    在场的都是人精,从数千万大宋子民之中杀出来的精英,老庞籍能想到的,他们自然也能想到。

    大殿之中,一片鸦雀无声,没有人敢说话,这时候说话,顺着皇帝说,得罪了世家,顺着世家说,得罪的皇帝,反正里外不是人,不如装聋作哑。

    “好东西啊!”赵祯拿起一枚金币,举得老高,迎着殿外透进来的阳光,啧啧赞道:“集我大宋之力,研制而出的东西,数十大匠日夜不休,绘制出的图案,无数匠人制造而出,当真是好东西啊!”

    “恭贺陛下!”

    皇帝都出言称赞了,大家只能躬身祝贺,至于真心还是假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好东西,自然是要一起分享的,朕以为,这么好的东西,当天下共享,诸君以为如何?”

    众臣面面相觑,这就是要颁行天下了?

第304章 士农工商() 
老庞籍心中五味陈杂,他本就是个守成宰相,没有范仲淹那股子勇猛精进的劲头,也没有夏竦那个狠辣劲,更没有晏殊的长袖善舞,所能做的很有限。

    看着高高在上的赵祯,意气风发的未央,庞籍心中的郁结无以抒发,喉咙一甜,一口鲜血喷了出来。

    朝堂之上,顿时大乱。

    皇帝与文武百官正开心的时候,当朝首相吐血了,这可不是好兆头。

    赵祯皱着眉头,极为不悦,这庞籍做了首相也不短时间了,本身也是个老成持重的,不过是看在他年迈的情分上,没有在夏竦贬官的时候让他告老,反而让他做了首相,怎地如此不堪,在这节骨眼上,扫人兴致。

    看着赵祯的目光,庞籍只觉得自己冤枉死了,他心中未尝没有劝谏皇帝的意思,但是却还没准备好,前些日子受了风寒,这又被未央一刺激,身体立刻就垮了。

    他推开要来扶自己的韩琦与辅弼,躬身道:“启奏陛下,老臣身体不适,请乞骸骨。”

    赵祯心中固然不悦,但是面对一个颇有功劳的老臣,也不会表现的过于刻薄。

    “庞卿家,朝廷诸事稠稠,正是用人之际,卿家今年不过六十,士大夫七十致仕,这大宋朝廷,克离不开卿家这等德高劭隆的老臣啊!”

    赵祯的语气,加上他的神态,就算是傻子都听出来,那意思就是,老家伙,要走赶紧走,先走完流程,还能让你全身而退,若是再整幺蛾子,不把你累死在朝堂上,咱们都不算完。

    庞籍身为首相,自然不是好相与的,论及权谋诡计或许不如贾昌朝、文彦博,但是论起政治经验,满朝上下,能与他比肩的人物,也是寥寥无几。

    所以他知趣的退了下去,三辞三请,君臣相得的戏码,还是要陪皇帝演一下的,不然皇帝一个不高兴,自己可就惨了。

    庞籍自有自己的思量,如今朝堂之上,未央的势力已经大到了一个巅峰,自己一退,新任首相,必然是变法一派,到时候满朝上下,都嚷嚷着要变法,未央的势力,又会进一步扩大,到时候君臣如何自处?

    庞籍绝不相信,皇帝对臣子,能无条件的信任,自古君王多薄情,别说臣子了,威胁到自己的位置,就连亲爹亲儿子都照杀不误。

    这样一想,庞籍心中暗暗得意,只要回到老家,自己便能靠着自己多年的威望,聚集一帮反对变法的人,到时候只要皇帝与未央开战,自己岂不是就有了翻身的机会?

    庞籍的心情顿时好了不少,只是低垂着脑袋,别人看不到他的表情,自然不知道他心中所想。

    未央看了一眼庞籍,他自然能感受到庞籍情绪中细微的变化,甚至他能借助羽箭的力量,把握到庞籍的心跳、血液流速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进而猜测到他的心理变化。

    所以未央很确定,这个老庞籍,绝不会这么简单就退下去,联想到刚被贬官没有多久的夏竦,未央觉得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局之中,这个布局的人手段极其高明,隐藏在暗处,出手之间如羚羊挂角一般,就像是上次扬州危机一般,这次未央也有那种感觉。

    只是此人到底是谁呢?未央曾经猜测是夏竦或者庞籍,又或者是赵允让,但是经过这些日子的接触,他已经排除了这几位,他们虽然厉害,但是还没有掌握这等庞大布局的本事。

    布局者另有其人。

    未央不由得看了看文彦博,又看了看贾昌朝。

    要说这大宋上下,能让未央忌惮的,也就这两位了,说他们是老狐狸都是贬低他们,他们是真正的成了精的老狐狸。

    那么到底是不是这么两位呢?未央不敢确定,因为这两位养气功夫极为高明,无论朝堂上怎么闹,依旧风轻云淡,心律没有丝毫的变化,让未央无从找出端倪。

    这才是高手啊!自己还是差了一筹!未央不由心中暗赞。

    重新铸币这件事情,在朝堂上通过的异常顺利,虽然有庞籍这位首相的辞职风波,但是却只是一个小插曲,对于君臣齐心协力想要变法来说,实在是不值一提,区区一个首相而已,换一个就是了,大宋这些年没见过谁能稳居首相之位而不动的,换来换去的,大家都习惯了。

    所以庞籍的三辞三请完之后,就光荣的去山东老家养老去了。

    至于谁接任首相,现在还没有定论,所有人都忙着找关系走路子。

    实际上,来找未央的最多,他如今是天子宠臣,简在帝心,随便说一句话,在皇帝那里,都是顶呱呱的,比别人十句都有用。

    先是贾昌朝,随后是文彦博,就连与未央一直不对付的韩琦与辅弼,也递了拜帖。

    未央一时头大,但是头脑却愈发的清醒。

    君权与相权,自古以来都是势不两立,更何况自己的改革,改到最后,肯定要动摇君权的地位,取而代之的,便是民意。

    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赵祯固然英明神武,堪比唐宗宋祖,但是谁能保证,赵祯的后人也如此呢?谁又能保证,赵祯的子子孙孙,都能保住变法的成果?

    要知道,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进入工业时代,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皇权没落,这只是其中之一,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民间一旦富有,大家能读书写字,自然就会有诸多诉求,若是不能满足,当权者自然而然的就会被推翻。

    历史的车轮,不会后退,只会前进,尤其是当未央这个火车头拉着大宋这辆破车前行的时候,一切都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对大部分人来说最好的方向,对少部分来说,就是最大的灾难。

    老庞籍离去之前,就有不少人前来拜访,言语之间,指责朝廷倒行逆施,行不义之法,还想让庞籍为他们出头。

    庞籍不傻,反而退下来之后,越发的能看清局势了,自然不愿意趟这趟浑水,只是说自己年迈体弱,已经不能再侍奉君父,去意决然。

    当他乘着一亮朴素的马车,带着三两仆人离去的时候,终于看清了什么是世态炎凉。

    身居高位之时,门前宾客络绎不绝,如今退了下来,竟然连一个送别的人都没有,就连往日他十分照拂的学生,都没有前来。

    到了十里亭,庞籍落寞的回头看了一眼,自嘲道:“看来老夫还真是讨人厌啊!”

    下人们不敢多嘴,谁都知道老相公现在心情不好,撞到枪口上,成为出气筒,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做的为好。

    “前面可是庞老相公?”一个清朗的声音传了过来。

    庞籍精神一振,还算没有把脸丢到家,总算有个人还记得自己。

    他回头看去,顿时面色一垮,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国舅爷曹佾。

    曹佾是将门中流砥柱,与庞籍可尿不到一壶里去,两人平日里也没有少了龌蹉,而且曹佾少年时飞扬跋扈,中年时敛财无度,庞籍十分不喜欢他。

    不过前来便是客,庞籍也不好表现的太过,当即坐在马车里,看到曹佾近了,这才掀开帘子,笑吟吟的道:“想不到国舅爷日理万机,还能来送老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