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宰大宋-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崴艽蜃〉摹U院阍谖磺捌冢氖甑木没指矗煜赂皇⒉普己茫挥捎谧吧衽淼恼厶冢负醢亚按幕罨踊舸。狡渫砟辍澳谥畈兀砸芽站 薄�
《宋史·真宗纪》评说天书封祀是“一国君臣如病狂”。
明代李贽也说:“堂堂君臣,为此魑魅魍魉之事,可笑,可叹!”
可以说,宋真宗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烂摊子,简直就是烂透了的烂泥,赵祯登基至今,能硬生生把大宋恢复成如今的样子,已经是难得的明君了。
既然是自己亲爹丢的人,赵祯自然是希望由自己去改变这一切,不然百年之后,九泉之下,见到赵大赵二,赵祯觉得真是一点脸面都没有了,毕竟他没有赵恒那样厚的脸皮。
第243章 皇帝的威风()
“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猖獗,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无视天威,然皆朕之错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但如今辽国步步紧逼,西夏自立,高丽蕞尔小国,竟敢冒犯天威!朕若是再不奋力前行,九泉之下,有何颜面去见列祖列宗!”
赵祯怒声连连,响彻大殿,一时间大殿内众臣战战兢兢,无人敢说话。
以前的赵祯,是何等的温仁,就算是臣子扯着袖子跟他论理,人家也能唾面自干,但是今日的赵祯,展现出了帝皇强绝的一面,满朝文武,文人们满心错愕,惊慌失措,武官们心中暗喜,却又惴惴不安。
摊上一个强势的皇帝,有好处也有坏处,总体来说好处大于坏处。
要知道自古以来,但凡皇帝过于英明神武,臣子的下场,总不会好到哪儿去。
赵大算是皇帝中比较中庸的一位,还干了杯酒释兵权的事,李世民也算是千古明君,但是魏征、房玄龄死后,他们的后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尤其是魏征,连挖坟鞭尸的事情都干出来了。
臣子们喜欢一个懦弱的皇帝,却又盼着皇帝英明神武,这本就是矛盾的。
赵祯便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一方面作为皇帝的自尊心告诉他,朕是天子,他们是臣子,不该是这个样子,一方面又深受臣子影响,垂拱而治,才是最好的。
但是到了今天,赵祯终于爆发了,他的皇权在大宋第一次爆发,展现出来的威力,还是颇为可喜的。
最起码没有人再提不让赵祯亲征的事情了,也没有人洋洋洒洒一大堆,说些乱七八糟的怪话了。
未央看着赵祯,这一刻,那个略显懦弱的赵大叔,竟然前所未有的高大。
其实他的心中也是很复杂的,比那些文官也好不到哪儿去,差别便是,他是希望赵祯励精图治的,而不是庸庸碌碌的听从文官的摆布,但是也不希望自己头顶压着一座大山,那样的话,也太累了。
不过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好了,未央还是很欣慰的,毕竟他是一个后世之人,还是比较喜欢有一个英明神武的老板的。
而赵祯,无疑是最好的老板,可以让他放手施为。
赵祯说完话,径直离去,留下大殿之上的众臣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来到后边,赵祯身躯微微一晃,陈琳面色大变,连忙上前搀住赵祯,心头不由一沉,短短时间内,赵祯的衣衫,竟然几乎汗透了,可见那区区几句话,耗费了赵祯多大的精力。
赵祯苦笑道:“看来朕的身体不行了,这才三十多岁,说会话都汗如浆出。”
陈琳连忙轻声道:“官家今日发了龙威,情绪激动,身体出现不适,也是常理,只需好好调养一番,便能无虞。”
赵祯笑道:“你倒是会安慰人,朕的身体朕知道,朕只恨不能亲自率领大军,臣服四夷,让我大宋的威严,遍布四方。”
陈琳轻声细语道:“官家,这次官家亲征,必然能克敌制胜,建功立业,非秦皇汉武不能比。”
赵祯闻言笑骂道:“不要拍马屁了,你以为辽国的大军是纸糊的嘛?这么轻易就能战败?再说了,咱们大宋是什么样子,军队是什么样子,朕虽然没有亲眼见过,但是却不傻,那些人惯好弄虚作假,皇城司的奏报却不会假,百万禁军,几乎糜烂,真正能打的,却是没有多少了。”
陈琳摇头道:“官家何必灭自家威风?王德用老将军,杨文广将军,狄青将军,还有未央将军,都是鼎鼎厉害的大将。
还有折家军,种家军,都是我大宋的中流砥柱,忠心耿耿,世代效忠大宋。
有他们在,断然不会让辽国西夏越雷池一步。
官家只需在前线走一圈,便能激起士兵的血勇之气,将军效死,士兵用命,岂能不战而胜之?”
赵祯奇怪的看了一眼陈琳,若非知道陈琳是跟随了自己几十年,只怕都不认识了,这还是那个陈琳吗?以前的陈琳,可是从来都不谈论这些事情的。
陈琳看着赵祯的眼神,坦荡的道:“官家,人都说君王与士大夫共天下!可是百年以来,我大宋养士,给了他们最好的,为何不见扫清妖氛,反而积弊重重?可见这其中是有问题的。
老奴跟在官家身边,见的多了,也想的多了。
将门没落,造成的结果就是军队不振,文官们整日里叫嚣着三代之治,孔孟圣贤,但是遇到事情了,却胸无一策,一点办法都没有。
反而是武将们,出生入死,为大宋守卫边疆,百年来无怨无悔,有的将门都死绝了,却毫无怨言。
但是文官们又有几个真的为国而死?据老奴所知,从我大宋建国以来,就算是寇准相公,虽然忠烈,但是却依旧少了那么一分效死的勇气。
只有那些士兵们,虽然没见过官家的面,却依旧镇守边疆,抵抗外敌,数年、数十年如一日。
没有他们,又何来的这太平盛世呢?”
赵祯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之中。
陈琳今天的话特别的多,但是每一句话,都撞在了赵祯的心头。
大宋百年以来,无数例子证明,真要动真格的时候,文官们没有几个靠谱的,就算是出了一个寇准,那也是例外,其实开国之时的文官,还是秉承汉唐遗风的,至于现在嘛!那些家伙争权夺势,阴谋诡计倒是擅长的很,真正让他们干点正事,干点实事,那就扯淡了。
远的不说,就说三年前王伦造反的事情,庞籍的兄弟庞光,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吗?
要不是遇到了未央,未央又是一个不讲规矩的人,只怕庞光非但无罪,而且有功,还是驱除贼寇的大功。
这是何其悲哀,何其可笑的事情啊!
赵祯心中一片悲凉,有种说不出的愤怒,他更加的渴望这次亲征了,若是能一战而胜,就可以携着大胜之威,整治朝纲,到时候反对的声音,也会小了许多。
第244章 狄家()
狄青对未央很是佩服,能在朝堂智商侃侃而谈,这种气度与胆量,都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尤其是面对文武百官,未央从容不迫,颇有一种舌战群儒的风采。
尤其是三言两语间,首相夏竦直接就怂了,文彦博也被喝退。
虽然狄青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但是对于未央,没由来的产生了一种信心,这是他自己都没想到过的。
狄青在开封有一栋不大的院子,还是赵祯赏赐的。
作为一个传奇性的武官,他不是将门出身,加上治军严谨,穷的叮当响,想在京城置办一栋院子,还真没有那个实力。
赵祯是出了名的勤俭,他赏赐的院子,自然也不会太大。
狄青今年三十八岁,妻子魏氏,生有五个儿子,完美的演绎了一出能打就能生的传奇。
他的长子狄谘,如今在军中效力,次子狄咏,今年才十二岁,其他的三个儿子,还在玩泥巴呢。
狄咏完美的继承了他爹与他娘的基因,虽然还小,但是身量比同龄人高出不少,而且长相俊美,又乖巧的很,深的两夫妻喜爱。
狄青这次回来,自然要跟魏氏腻歪一番。
风雨过后,魏氏满面潮红,偎依在狄青身边,缓缓开口道:“夫君,此次回京,能待多久?”
魏氏是狄青的结发夫妻,当年狄青发配之时,都不离不弃,一直照顾老父母,直到狄青荣归故里,老父母也入土为安,这才随着狄青来到京城。
京城虽然繁华,但是魏氏却一直谨守妇人本分,从来不做出格的事情,而且勤劳能干,不大的院子里,有鸡有鸭,还开辟了一小块菜地,却依旧干干净净,井井有条。
所以狄青,对于自己这个夫人,很是敬重。
听到夫人问话,狄青笑道:“此次战情如火,若是真打起来,少则半年,多则三年五载也是有的。”
魏氏叹了一口气,“整日里打仗,就没有个安宁的日子。”
狄青也叹气道:“时也命也,既然入了军武,又承蒙圣人垂青,无论如何,也不能顾及家里,所谓自古忠孝两难全,我狄青活了三十多年,不能尽孝,只能尽忠,只是苦了夫人,要把孩子们拉扯长大。”
魏氏轻声道:“跟着将军,就没想过有好日子过,我倒是没什么,只是咱们的孩子,都还小,你在战场上,一定要活着,我们可不想成为孤儿寡母。”
狄青心中一动,突然道:“夫人,我在朝中树敌颇多,若是有朝一日,我战死沙场,你就带着孩子们去投奔蓬莱的未央。”
魏氏一愣,说道:“未央?夫君何时交过这位朋友,怎地从未听夫君提过?可靠吗?”
魏氏没有问死不死的事,他们夫妇间早有默契,直接就询问投奔未央的原因。
狄青笑道:“未央是锦衣卫指挥使,你或许没听过他的大名,因为他的名字,只是流传在朝中高层,或者有权有势有钱的人中间。
但是你一定知道民生银行吧?天下集团出品的物件,你一定用过吧?”
魏氏笑道:“民生银行我倒是知道,咱家还在里面存了一些银钱,每月的利息还不少,足够吃穿用度了,天下集团的东西,咱家常用,你看那面穿衣镜,才一百文,照人纤毫毕现,以前想都想不到的东西,人家弄出来,还卖的这么便宜,也算是为国为民了吧?
怎么夫君,这位未央,莫非与其有瓜葛?”
狄青哈哈笑道:“何止有瓜葛,这本就是人家的产业。”
魏氏不由莞尔,笑道:“那就怪不得了,都说这两家的主人神龙见首不见尾,没想到夫君竟然认识。”
狄青嘿嘿一笑道:“认识倒是认识,不过也只是萍水相逢罢了。”
魏氏眉头一皱,“夫君,既然你们并非至交好友,为何让我带着孩子们去投奔呢?”
狄青笑道:“若是别人,我倒是不敢说,就算是范相公,我也不会让你去投奔。
但是未央不同,他为人处事,往往出人意表,很是不凡,他日你若说是我的夫人,保管待为上宾,不敢怠慢,安身立命,富贵一生,都不在话下。”
魏氏眉头舒展开来,点头道:“夫君放心,若是有这么一日,我一定不会忘记今日夫君所言。”
狄青点点头,两人收拾了一下,便起身出去。
魏氏去烧锅做饭,狄青在院子里拿着一柄横刀,舞的虎虎生风,水泼不进。
一个半大小子目光炯炯的看着狄青,手里拿着一柄木刀,抽风似的挥舞着,很是有趣。
“咏儿,过来!”狄青招手,让自家二小子靠近。
虽然几年没见,但是狄咏对自己的老爹一点都不认生,欢快的跑了过来,低下头羞涩的笑了。
狄青摸了摸狄咏的小脑袋,笑道:“看着爹的刀法。”
狄咏精神一振,认真的盯着狄青看去。
狄青一招一式的演练了一遍又一遍,足足十几遍,这才停了下来,依旧面不红,气不喘,气息悠长。
“这是军旅杀式,总共八招,没事的时候勤加练习吧。”
狄青收了刀,宠溺的摸了摸狄咏的脑袋。
狄咏傻乎乎的问道:“爹,听人家说书的,刀法一出,就能克敌制胜,您老人家这软绵绵的刀法,能有多大威力?”
狄青一乐,莞尔道:“傻孩子,爹的本事,都是战场上拼杀出来的,岂是江湖杂耍卖艺的可比?
要知道,军中好汉一对一不一定是江湖人士的对手,但是二对二,三对三,只要有十个士兵,结成阵势,就算是三五倍的江湖高手,也不见得能突破。
这才是真正的杀人本事,你是将门子弟,以后是要上战场的,切不可学那些没用的东西,到时候上了战场,敌人可不给你施展招式的时间,一刀下来,不是你死就是我忘,哪有那么多花哨的东西?”
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