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金手指 >

第66部分

盛唐金手指-第66部分

小说: 盛唐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糜诰拢σ廊徊淮螅运稳瞬旁诤诨鹨┲屑尤肓伺投埂⒑贩鄣龋康闹挥幸桓鲈黾雍诨鹨┑耐Α�

    真正意义上的火枪出现在元末明初,不然怎么说战争是科技的推动力呢?之前的火枪虽然已经有了雏形,但结构、工艺和使用都受到了当时技术,还是军事思想的制约,就连历史上元初围攻襄阳城使用的都是回回砲,要是当初蒙古人掌握了火炮的制作工艺,还会从万里之遥请来回回砲的制作工匠吗?

    再说说穿越者碰到的一般常识性问题,如唐代火绳枪、燧发枪能不能制造出来,答案是一定的:能!所以很多历史穿越者一上来就梦想着颠覆王朝大杀四方,问题是可能吗?

    既然本书是写经济的,现在就不妨先算一笔经济账,就会发现就算能制造出先进的火枪,也根本无法颠覆一个正常的王朝,这里说的是没有走向灭亡的王朝,比如一个朝代的初期、中期。

    这里先不写火枪是如何制造出来的,就价格而言以明代为例,当时西洋人卖给明朝的火铳六七十两一杆,红衣大炮二千二百两,这里面当然有商业利润,但就当时经商利润来看,制作成本应该在售价的一半以上。

    接下来就好计算了,为什么明朝军队有火枪营、火炮营,火器也大规模的装备了军队,但就是普及率而言,朱棣的神机营装备率也只有一成多点,说到底火器的价格太贵属于科技含量高的奢侈品、消耗品和易损品,这里不谈使用的效果和弓箭谁强谁弱,就这一点也不是一个王朝财力能够支撑的。

    试想一下,原始的火铳要装备多少才能形成战斗力就知道了。

    古代一场小规模的战争也有上万人,决定性的战役十几万、几十万也很常见,以一万人装备火铳来计算,每支火铳成本价就需要三十两白银,大致相当于唐代四十多贯,一万人的军队就需要四十万贯,还有火药、弹丸、通针等等,再加上日常训练消耗的费用,六十万贯应该不多吧,这还是最简单的算法,实际上由于制作工艺、保养维护、损耗等等问题,平均费用超过了八十万贯。

    再横向比较一下,不使用火铳换成唐军标准的镔铁横刀,价格在二贯左右,至少相差了二十倍以上,横刀可不是易耗品,训练的时候也不会产生多少费用,这里面的差距就更大了,这才是明代火铳之所以没有大规模普及的原因之一。

    以后会说到唐代财政状况,也会涉及到许多唐代的生活水平,试想一下一万人的纯火枪军队就能横扫天下吗?这也太小看唐军的战斗力了,要是这样想朱棣五次北伐带一万火铳兵岂不是天下无敌了,需要每次都出动十几万的军队吗?

    火铳真正的威力在于,在不考虑制作成本的前提下,可以用最快的速度组建一支和弓箭手差不多作用的军队,这也是为什么火器开始大规模运用之后,双方作战人数急剧攀升的重要原因,动不动就几十万、上百万的厮杀,也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反而造就了世界大战的原因之一。火器的大规模使用必须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大规模生产,想一下后世非洲十几岁儿童手拿廉价的AK47作战场面,就不难理解火器普及需要什么条件了。

    ····以下正文····美洲的一只蝴蝶煽动了一下翅膀,大洋彼岸便会掀起滔天巨浪,无数的因果造就了历史。一名铁匠因为和婆娘吵架,将怒气洒在皇帝战马的铁掌上,结果皇帝的战马因铁掌而马失前蹄,造成了整个战役的失败。帝国的羊群中一只羊脱离了羊群,引发的后果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甄乾就是这只脱离羊群的羊,而且还是一只非常低调的羊,默默的打磨着头上的犄角。

    衙门八字开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古代因北方有斗,所以尊北为上,官署衙门都有坐北朝南的讲究。有些地方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凡是民居,不论贫富,虽也坐北朝南,但绝不能正南正北,必须略微偏东或偏西,只有官府衙门或寺庙才能正南正北。

    官署衙门的这种“八字墙”的建筑,除了显示官衙的尊贵、威严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州县衙门的司职掌包括劝农、理财、狱讼、兴学、治安、工程建筑、水利等。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一些劝农、教化的“圣谕”,各上司衙门下达的需要向民众告知的公文、本县长官发布的告示、禁令等都要在“八字墙”张榜公布,“八字墙”也就成了衙门发布消息和条令的“公告栏”。

    八字墙上张贴着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的征调令,各州县筹集的军粮必须在明年二月之前送到幽州,违令者杀无赦!

    在衙役通传后,甄乾来到了县衙后堂,见到了一县之长封万年。封家为平卢四大郡望之一,族中人才辈出,据传唐代名将封常清与渤海封家也有渊源,同时封家历史上也出了很多的名人,如唐初的封德彝等。

    “晚辈拜见封明府!”

    唐代称呼县令为明府,千万不要张口叫大人,别人还以为你是在认干爹呢?

    甄乾走进后堂时,封万年手中正拿着一幅手卷,一身燕居服,瘦高个,双眼炯炯有神,一缕长须飘散在胸前,神情悠然自得。

    封万年朝着甄乾招了招手:“快过来,看看这幅怀素《食鱼帖》如何?”

    甄乾走到封万年身边,低头看着手卷,口中喃喃道:“怀素字藏真,僧名怀素,俗姓钱,幼年好佛,出家为僧。他的草书称为“狂草”,用笔圆劲有力、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与另一草书大家张旭齐名,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不错!”封万年眼睛里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怀素一字难求,今某得到《食鱼帖》来人生乐事,一同把酒共赏如何?”

    怀素的字帖在后世价值千万,甄乾如何不知:“明府有意,小子岂能不共赏!”

    甄乾接过封万年递过来的一杯水酒,发现他的脸上并没有喜悦之色:“明府心中可有难事?”

    封万年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叹了一口气道:“贤侄认为某将此卷献于皇上如何?”

    天下州县每年在元日之前都要向皇帝朝贡,怀素的《食鱼帖》虽说千金难得,但毕竟还不算朝贡的上品,封万年有心想献上,但恐唐玄宗不喜,心中泛起难来。

    甄乾突然有所感悟,从怀里取出一个木盒双手送上:“明府!小子偶得西域传来一面琉璃宝镜正欲献于明府……”。

    封万年眼睛一亮,盛唐时期百官经常用盘龙纹镜作为朝贡礼物,叫“贡镜”,皇上也赏赐给巨子的铜镜,叫“御镜”。盘龙纹镜也称云龙镜,边缘铸有“千秋”铭,这种千秋镜可能即是云龙镜。史载唐玄宗铸“千秋镜”,在九月初五生日时赏赐群臣,有诗为证:“铸得千秋镜,光生百炼金。分将赐群后,遇象见清心”。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铜镜是由铜锡合金铸造,唐代在铜料中增加了锡的比重,使铜料的颜色净白如银,制成的铜镜青光闪闪,镜面平滑光亮,“清冶铜华以为镜,莹光如水照佳人”。

    封万年发现木盒很普通,而且很小,只有一支手掌大小,连最简单的装饰都没有,心里不由得一沉,这样的宝镜能贵重到哪里去?

    木盒被慢慢的打开,突然……一道光亮射出!

    封万年吓了一跳,那道光太亮丽了,差一点失手将木盒扔了出去。

    过了好一会,木盒没有丝毫的动静……,封万年擦了一下额头不存在的冷汗,这太尴尬了。

    “这是……?”

    好奇心驱使着封万年,这里面真的是一面镜子,可为何能发出如此明亮的光线。

    木盒中有很多的丝絮,一面只有婴儿手大小的镜子静静的躺在里面,封万年小心翼翼的将镜子拿了出来,一面明亮如皓月的镜子现身。

    镜子呈圆形,边框竟然是普通的木边,封万年拿在手里发现镜子又薄又轻,如果是这样一面铜镜会有沉甸甸的感觉,可现在轻如无物。

    封万年将自己凑到镜子前,镜子里立即出现了另一个封万年。

    一模一样、分毫不差!

    天呐!太清楚了!

    清晰的连封万年脸上的毛孔都看的一清二楚,简直如同另一个自己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的面前。

    封万年直吸冷气,发现有些喘不过来气,心砰砰的乱跳,好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忍不住伸手去摸另一个自己。

    手指触及镜子,镜中人也伸手,手指简直就是碰触在了一起。根本毫无阻隔,铜镜根本不可能这样。

    “这就是琉璃宝镜?”

    封万年不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人,所谓的琉璃宝镜在长安也见过几面,但都没有这面清晰。

    如此清晰明亮简直不敢想像,还这么轻薄,非金非玉,却如白色水晶般清澈透明,摸上去的手感是如此的细滑,甚至感觉有点温软。

    “这样一块琉璃宝镜恐怕价值连城吧,贤侄真的想献给皇上,可是有什么要求?”

    封万年很快清醒过来,礼下于人、必有所求,看着镜子里的封万年,也不由得心动起来。

    甄乾立即装出一付极为恭谨状:“当今皇上恩泽四方,天下一片歌舞升平、万民拥戴。小子福薄得此宝焉敢私藏,只有当今皇上才能拥有此宝,特献于皇上!”

    封万年眼里露出欢喜之色:“好!你有如此想法甚好!”

    “来人……快!去请县丞、县尉和主簿,让他们一起来见识一下这块琉璃宝镜!”

    (本章完)

第102章 土地兼并() 
不多时,衙役将县丞三人请来,一见琉璃宝镜都是一脸的震惊:“世间竟然有如此琉璃宝镜,说是祥瑞不为过,甄大郎……你真的愿意将此镜献出?”

    普通人得到琉璃宝镜,第一时间恐怕要深藏起来作为传世之宝,甄乾竟然愿意献出宝镜让人不得不产生疑问。

    其他人和封万年想法差不多,可甄乾自己也没有想到封万年几个人会如此的失态,竟然把琉璃宝镜说成了祥瑞,这下问题严重了?

    这块玻璃镜子不过是甄乾实验很多次后的一块边角料,原本想找人将镜子托人送到长安姐姐手里,所以也没有什么装饰,在甄乾眼里价值最多百文,如果不是难以得到纯白的玻璃,也不会做的如此粗糙了。

    琉璃宝镜的卖相有点差,这一点难不住封万年等人的想像和创造思维,宝镜上要镶嵌大量的宝石,边框也要用金丝楠木才能符合皇帝尊贵的身份,就连装琉璃宝镜的木盒也要换掉……。

    要是让甄乾最后知道镜子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第一时间会“买椟还珠”,把装饰用的珍宝都抠下来。

    献宝镜不过是甄乾临时起意,看看所谓的祥瑞能否换到一个爵位和勋官,虽然自己现在也是官身,但毕竟失忆之后没有真正的得到多少实惠,要是能换到一个爵位勋官,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多了一层保护伞。

    封万年几个人差点把一旁的甄乾忘记了,忙着商量如何把琉璃宝镜重新装饰一下,随便再写一封文采华丽的奏表,大谈唐玄宗的丰功伟绩盛世太平,好讨皇帝的欢心。

    一番争论之后,封万年抬头发现一旁冷落献宝者,嘴里啧啧称奇道:“贤侄功不可没,本想留你庆祝一下,不过我等还要商量如何献宝就不留贤侄了,改日和贤侄把酒言欢如何?”

    封万年也不是过河拆桥,只不过接下来的事情已经和甄乾无关了。

    甄乾刚想告辞,才想起这次来的真正目的,从袖子里又取出一个木盒恭敬的递给封万年:“明府,这是今年酒楼等商铺的三成红利……,还请收下!”

    封万年和其他三人对视了一眼,满脸笑意道:“贤侄客气了,有了这块琉璃宝镜,不仅解了鹿泉县今年的朝贡,而且还会受到皇上的赏赐,我等焉能再收贤侄的红利!”

    众人频频点头称是!有了这块琉璃宝镜,已经看不上甄乾商铺这点红利了。

    甄乾帮鹿泉县一个大忙,封万年心里有点过意不去,拿起桌上怀素的《食鱼帖》道:“也没有什么好感激了,这封手卷就送与贤侄!”

    心里早就对怀素的《食鱼帖》垂涎三尺,嘴上却急忙推辞道:“小子不敢受!”

    “长者赠,必须受!”

    封万年不容分说的将《食鱼帖》塞给了甄乾,让甄乾心中一阵狂喜,虽然自己的毛笔字烂的不能见人,但传世书画没几个人不喜欢的,假意推迟几下也就勉为其难的占为己有。

    一块不值钱的镜子省去了一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