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金手指-第1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ィ吮涣形艿腁区和B区之外,自己用一双脚踏遍了这里每一寸土地。
顺着深入了解,崔胜已经被一个个奇迹惊的无话可说,那些事情如果不是自己亲眼看见,不管是对谁说,都没有人会相信,绝对会被人当成疯子活活打死。
一天就能在山体里挖出一间房间大小的山洞,这里的房子和道路都是用岩石和一种叫做水泥的泥土的东西修建的,烧饭取暖用的都是石炭,还有一种叫做沼气的东西。
这里给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干净,谷里的人都知道谷主是一个爱干净的人,私下里说是洁癖,谁要是身上有虱子被谷主看见,谷主吃不下饭就会打人,为了不影响谷主的食欲,谷里的人只好接受有古怪脾气的谷主。
干净的不光是人,还包括能看见的一切,家里如此,道路上如此,上学的地方如此,干活的地方也是如此。
山谷里有一条贯穿东西的河流,不是很大,水流却非常的充沛,上游有一个蓄水池,里面种着荷花,饲养了很多的鱼虾,河流两岸架设着无数的水车,以前见过一些水车,都是灌溉农田用的,可是这里不完全是,这里的水车更多的是代替了人力,舂米、磨面、造纸、炼铁等等,一辆水车能代替几十个人的劳动,效率非常高,光是这一点就让人赞叹不已了。
这里的捕快非常的凶,不过这里的人叫他们巡捕,换了一身奇怪服装的捕快没事就在各处溜达,哪家夫妻吵架了也会看一眼,美其名曰影响了周围邻舍,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这也不行,会让你说出一个所以然,孩子都是山谷的未来,打坏了怎么办。
本来还以为自己要秘密调查才能打听出谷主的身份,但很快就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什么秘密,只是谷主不喜欢自己每天被人谈来谈去,最后便被人传成了禁止谈论谷主的事。
谷主并不神秘,自己的同族喝酒之后说,谷里有很多人以前是谷主的奴隶,不过谷主不喜欢有人成为奴隶,所以这里就没有奴隶这个说法。
崔胜留心接触了几户老人,很快便猜到了谷主的身份,和自己当初猜测的一点没错,谷主果然是当地的世家大族,那些大族哪家没有一点自己的秘密。
王友竟然是谷主的书童,这让崔胜立即对王友产生了兴趣,山谷里管事的大部分姓王,一开始还以为谷主也姓王。不过在见到很多管理者姓名的时候,甄姓也被崔胜注意到了,虽然不起眼,却占据了许多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谷主姓氏很可能就在这两个姓氏中。
要知道唐宋之前,世家大族虽然受到皇权和科举制的双重打压,在朝堂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却在地方中的势力依然很大,狼穴这样的规模绝对不是一个小门小户能弄出来的。
再从一些人的口中打听到,第一批人大都来至恒州,这就更加容易猜了,王姓在恒州好像没什么地位,恒州的甄姓是一个大家族,这时已经不用继续猜了。
在谷里只要遵守三件事就能畅通无阻,第一件做好自己的事情,在谷里每一个人都会有事情做,不愿意干活的人下场都很惨;第二件不要问和你级别不对应的事情,这关系的自己的小命安危,第三件不要以为自己能离开这里。
开始自己还不相信,等见识过一些山谷的布置之后,崔胜断定自己已经很难离开这里了。
山谷里到底有多少人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崔胜粗率的估计了一下,应该快一万了,其中工匠人数最多,其他手艺人也有,相对而言农民反而不算多。
这里的情况并不奇怪,崔胜计算了一下山谷里的耕种土地,就算是全部利用起来也不会超过三千亩。
奇怪的马拉耕犁,大型水车,播种用的耧车,收割稻谷用的收割机,这些都让崔胜认为是天方夜谭。
天啊!一个农民轻松的种植一百亩土地,这还是因为担心其他农民无地可种的无奈之举。
要想了解山谷里的秘密,最好的地方是一个叫做统计局的机构,每年二月之前,谷里都要搞出一份叫做统计报表的东西,里面的信息非常多,多到崔胜头昏的地步,所以会临时从各个部门抽调一些能写会算的人帮忙。
谷里好像最缺的就是读书人,读书人在谷里地位非常高,崔胜之所以能很快的接触许多秘密,完全是因为自己认识字。
可是当崔胜被借调到统计局时,看见那些统计报表完全就傻眼了,自己除了认识上的汉字以外,根本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
不过统计局显然知道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和崔胜情况相同的人还有五个,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人边做边学,让崔胜几天之内掌握了许多被家族视若珍宝的算学秘籍。
(本章完)
第351章 新世界新的开始()
“九九加减乘除口诀表,新式数字符号,珠算口诀,计数单位,运算法则……,天呐!这些都是家族的不传之秘,山谷里竟然会拿出来随便教人!”
当崔胜把这句话小心翼翼的说给王友听的时候,差一点没有把王友笑死,最后扔给自己一本小学数学课本说:“你说的那些东西在这本小学课本里都有,山谷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要学,而且不论男女,学的比你说的还要多,有时间多看看吧!”
王友帮崔胜已经报了一个叫做入谷人员培训班,如果成绩优异的话,还会继续深造,毕业之后就是谷里中层管理人员。
崔胜已经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这些知识放在外面,在州县中担任一个司户之类的小官绰绰有余,可是在谷里,这些知识都是半大孩子在学,天呐!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当崔胜和三十多个人忙碌了十天,眼睛都熬肿了,这才将山谷去年一年的财政数据统计出来。
看见最后统计出来的数据后,崔胜已经不知道用什么言语来形容自己的心情了,心在胸口砰砰的乱跳,狠狠的用头撞了几下桌子,又用冰水洗了一个澡,脑子里依然是那些恐怖的数据。
崔胜已经看出来了,山谷就是一个半封闭的世外桃源,说是一个小社会都不足以形容,应该是一个完整的小世界才合适。
崔胜仔细的计算过,除了山谷里的粮秣不足以支撑起山谷里所有人的饮食之外,山谷里已经能够自给自足,这不是一个小世界又是什么。
圈养牲畜这不管是大唐还是在胡地都闻所未闻,崔胜在一个月里吃过的鸡蛋加起来比前面二十多年还要多,这点都富比王侯的生活了,至于猪羊就不说了,最奇怪的是山谷里还宰杀耕牛吃,一开始以为山谷里的人都疯魔了,可是在看见牛圈里的耕牛时,就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错误了。
山谷里种桑树、养蚕、缫丝、织布,山谷背后还有一座大型的石炭矿,这里的人从来都不烧柴薪,石炭非常的好用,新式的石炭炉子烧饭非常的方便,石炭不仅能烧饭,还能炼铁,天呐!这里根本就不像是大唐?
山谷里的新奇事物非常多,只要自己接触的事情好像跟外界都不一样,一开始还以为是山谷封闭太久的原因,可是等仔细查证之后,发现其中另有原因。
崔胜在县衙里服过劳役,干过文书的工作,知道很多普通人不知道的事情,知道一个国家是怎么一回事。
对于百姓来说,不仅是因为长着相同的肤色,说的相同的唐话,写着相同的汉字,有着相同的习俗。吃饭的习惯、穿什么样的衣服,讲究什么样的礼仪,这些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将每一个人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一个国家的基础。
山谷里都是唐人,这一点毋庸置疑,可是这里的人正在悄悄的变化,和真正的唐人格格不入。
他们还是说的唐话,可是话里已经有太多自己听不懂的含义;他们书写的字同样是方块字,却比大唐用的字更加的简单,被称为简化字;他们的衣着也和唐装不一样,比唐装衣服用料更少,衣服的样子更加紧凑,和胡人的紧身衣有点相似,穿在身上更加的方便自在,可是却让崔胜感觉自己和大唐的距离越来越远了。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山谷里基本上听不到外界的任何消息,这里的时间纪年也不对,外界现在应该是天宝十二年二月,可是这里的时间却是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开始计算,并没有什么年号,这是大逆不道要造反啊!
山谷里有近万人,崔胜不相信就只有自己一个密谍,不过在检查了很多隐秘地方之后,根本没有发现有密谍留下的联络印记,这让崔胜更加的警觉,也不敢轻易的留下自己的联络印记,想过一段时间再看看,也许这里比自己想的更加诡秘,轻易的暴露自己的行踪非常危险。
崔胜还听说,除了财政数据之外,统计局还有很多这样的年度报表,最神秘的当属匠作营和鹰巢的数据,这些就算中层官员人员都看不见。
匠作营和鹰巢是谷里最神秘的两个地方,一个好像是生产武器的地方,崔胜见过一些匠作营生产的武器,非常精良,刀剑锋利无比,甚至比皇宫里出品的刀剑还要好,而且数量极多,就连道路上巡逻的警察都穿着皮甲手拿长刀,一看就知道那些长刀都不是凡品。
上次同族人去北地时,谷里搞了一个小小的阅兵式,五百护卫在崔胜面前昂首挺胸的走过的时候,那种扑面而来的威武气势让谷里的人热血沸腾,整齐划一的方阵,武装到牙齿的装备,人人披甲,仿佛天兵天将下凡,那一刻崔胜不知不觉的激动起来,可是冷静下来却发现浑身都湿透了。
这样的兵事就算是在边关也非常的少见,当时王友就站在崔胜身边,骄傲的对自己道:“这样的甲士在谷中只有千人,如果能达到万人,满万天下必不可敌!”
崔胜并不觉得王友是在说什么大话,自己算不上是知兵的将军,但多少也知道一些兵将的判断。
一支军队是否强大可以从很多方面反应出来,战技、士气、装备和平时的训练,这支军队什么都不缺,唯一缺少的就是实战,山谷里没有战事,这支军队要去北方做什么自己不知道,不过战斗一定不会少,如果能活下来,那就是补齐了最后的短板,变成了一支真正的强军。
这样的军队在山谷里说起来只有一千人,可是崔胜却不这样认为,山谷里所有的青壮年都要进行军事训练,这是全民皆兵的做法,自己就是民兵队中的一位队正,从骑马到拉弓射箭,从平时队列训练到每三个月十天的军事集训,山谷中一旦有战事,一天之内就能武装起三千士兵。
山谷中还有一支少年军,这是一支有十二岁到十六岁少年人组建的军队,他们一半的时间在学习,一半的时间在进行军事训练,崔胜痛苦的认为,这才是山谷军队中最恐怖的存在,一旦成军将天下无敌。
(本章完)
第352章 窦家血脉()
世家大族虽经千年之所以长盛不衰的原因有很多,开枝散叶、掌握话语权、通婚抱团取暖……这些都是明面上看得见的手段,隐藏实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有这样的大家族才能在官府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的建立一个隐藏之所。
唐朝建国之前,世家大族眼见隋朝将亡,纷纷的转向各路军阀,出钱出力趁机浑水摸鱼,等到李渊在晋阳起兵之后,世家大族发现天下大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毫不犹豫的纷纷倒向李家,这才让乱世在李家手上结束。
但李家和世家大族矛盾由来已久,尤其是在朝堂上争夺话语权的时候,遭到了皇权的疯狂反扑,武则天时期更是遭到了大清洗,科举制更进一步放开,挤压了世家大族的生存空间,很长一段时间世家大族在草堂上几乎消声灭迹。
盛唐之前,七宗五姓在朝廷上并无绝对优势。
原因一是,当时建唐的功勋“关陇军事集团”仍有很大势力;原因二是皇帝有意压制;原因三是大力推行的科举考试制度导致不少庶族朝臣出现,而当时七宗五姓多以门荫入仕,不适应且不接受科举考试这种新的出仕方式;原因四是寒门出身的朝廷权臣的嫉恨,如武周时宰相许敬宗和李义府故意为之。
但安史之乱后,唐朝政治中枢进行了重建,七宗五姓借助于科举制度而重新抬头,比如荥阳郑氏,盛唐时为宰相者难寻身影,而自中唐开始,连续出现了十多位宰相和重臣,遂有“郑半朝”之说;又如清河崔氏,有唐一代,其支房南祖房、清河大房、清河小房、青州房共十人出任宰相。
安史之乱前出自七宗五姓的宰相仅有二人,事变后进入中唐,则陆续有八人为宰相。世家大族之所以重新崛起,与掌握了科举权有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