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金手指 >

第132部分

盛唐金手指-第132部分

小说: 盛唐金手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扬州也有他的产业,去扬州恐怕的确不简单,派人先和扬州我们的人联系,让他们调查一下醉仙楼和遣唐使的情况,记住不要惊动任何人?”

    郝仁从怀里取出几封书信道:“马上派人将这几封书信送往京城,通知大将军,请大将军裁决!”

    “那这个送信之人怎么办?”

    郝仁挥手阻止了狗头军师杀人灭口的举动,“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送信之人,给他一串铜钱,让他闭嘴,就当这事情没有发生过,否则灭了他全家!”

    说完郝仁跳上战马,顺着官道向南奔去,狗头军师摸着颌下山羊胡,眸子里闪过一丝冷意,在他看来郝仁这是在偏袒甄乾,密谍监做事什么时候变得畏首畏尾了,只要不是朝中少数重臣,密谍监直接上门抓人,三木之下就算是甄乾和小妾一天敦伦几次都能问出来,还用得着如此的麻烦。

    “不行!这件事情必须向大将军汇报?”

    狗头军师虽然听从郝仁的调遣,但也有向大将军密奏之权,相互制约防止一人做大。

    那个送信之人还以为自己遇见了强盗,心中忐忑不安,等了许久厄运没有到来,反而打劫之人丢下一串铜钱,让自己闭嘴,送信之人胆战心惊自然不敢反驳,拿着钱一溜烟的跑了。

    就在破房子周围所有人都离开之后,远处一颗大树上落下一道人影,看了看消失的众人,转身朝南面离去。

    五天后的下午,甄乾一行人出现在扬州城外。

    扬州城外,杨柳已经泛青,小小的结点凸出在枝干上,今年的倒春寒格外漫长,空气中依然寒意十足,树干还凝结着一层肉眼可见的白霜。

    “终于到了扬州!”

    经过十一天的紧张赶路,终于赶在上元节之前来到了扬州,距离遣唐使离开大唐的时间不到半个月。

    “不是还有十几天才上船吗?藤原君想家了?”

    藤原刷雄脸上的喜悦稍敛,眼睛凝望着眼前雄伟的城池,黑眸子中流露出少有的坚决和果断:“嗯!游子归乡心切,让甄郎见笑了!”

    “是啊!”甄乾对遣唐使的坚毅没有丝毫的偏见,这种事情没有坚如磐石的信念是无法想像的,而这一点很多民族都做不到。

    唐太宗贞观元年,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广陵郡复改扬州,为了阅读方便都称呼为扬州。

    扬州的历史可以上溯至春秋时期甚至更早。古“九州”中所指的“扬州”,不同于今天所说的扬州,是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的中国东南地区。

    公元前319年楚国筑广陵城。广陵便是今日扬州的发祥地。西汉时期,刘邦封其侄刘濞为吴王,以广陵为都城。三国时魏吴战乱,广陵成为江淮一带的军事重地。北周时,广陵更名为“吴州”。

    隋文帝灭陈,将六朝金陵夷为平地,扬州逐渐成为了东南政治、文化、经济中心,隋炀帝开掘运河,疏通漕运,扬州又一跃成为漕运的中心,东南半壁江山的物资便在这里集中,源源不断运往京师重地,也成就了扬州的商业盛名。

    如今看见的扬州城还很小,后世称为子城,三十年后一座更大的城市有淮南节度使陈少游下令修建,新修建的城池称为罗城,罗城面积是子城的四倍。

    江南的丝锦、铜铁、米粮、水产等等,就算是从海外运来的香料、翡翠、象牙、珍珠等等奇物,无不在扬州此地汇集,再由漕运运往京城。

    封建王朝以农为本,商业再发达也离不开农业,江南沃土千里,润州、常州、湖州、苏州等一带的湖田,广良田五千顷,亩收十石,又加上江都俗好商贾,不事农桑,以货茗为业,来往于淮浙间,时四方无事,广陵为歌钟之地,富商大贾,通逾百数。唐朝的南北粮草、盐、钱、铁的运输都要经过扬州。很多来自各地的客商侨居在城内,从事着贸易往来,使得扬州城工商业发达,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还成为唐代东南第一大都会。

    如此种种,便出现了唐朝各大城市的商业“扬一益二”的局面,使商贾云集于扬州,也带动了手工业的展,丝织品、瓷器、纸笔,各种工坊林立,甚至出现了五百张绫机的千人做坊,年产丝锦数万匹。

    武唐之后,军事重心逐渐的转移到边州一带,再加上府兵制的衰落,扬州的军事功能已经大大的降低,就连大都督这样的官职都徒有虚名,一直到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乱象横生,富庶的江淮之地再次成为了各家军阀争抢的目标。

    甄乾看着扬州城门口川流不息的人流,外出踏青的游人从城外返回,进城做生意的百姓推着小车、肩挑着担急匆匆的返回家,人流相向而行拥挤在一起,怒斥声、叫骂声、孩子的哭闹声此起彼伏好不热闹。

    “进城!”

    扬州属于上州,有六七万户籍,人口在四五十万左右,这还没算上外来的商贾、脚夫、驻军和大量的无籍黑户,真要算起来少说也有五六十万以上。

    车马缓缓的移动驶进了入城的车流之中,望着高大的城墙,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从这里开始自己将真正的展翅高飞,离开大唐是非之地,踏上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倭国土地,心头不由得豪情万丈,“倭国,我来了!”

    (本章完)

第223章 借刀杀人() 
甄乾随藤原刷雄穿过几条街坊,此时天已近黄昏,大街上依旧人流涌动,人群中汉人占了多数,但抬眼还是可以看见许多穿着奇异的外国人,以倭人、新罗人居多,也有不少大食人、西域人、番人……。

    正值上元佳节,华灯还未绽放,可是街道上丝毫不显冷清,古时的城市和后世不同,没有钢筋水泥的高楼大厦,城市的布局都是以平面展开,所以虽然扬州人口有数十万,但整个面积却没有后世百万人口的城市大。

    扬州城虽然没有长安的宏伟广博,但江都县也占地面积极大,随处可见造型精致的房舍,白墙黑瓦,尖顶瘦檐,比北方的建筑多了几分魏晋南朝的流丽之风。

    在藤原刷雄带领下,一行人走了半盏茶的功夫,几辆马车缓缓的从人群中来到一座署衙前,藤原刷雄指着这座署衙笑道:“这是扬州官驿,是遣唐使团落脚的地方,这里极为的宽敞,甄郎可以和我们一起住在这里,等事情办好就一同离开大唐?”

    甄乾刚要开口,藤原刷雄又拉着甄乾,向东边一座建筑指了指,有些暧昧地笑道:“过了前面的那座桥不远,便是扬州最著名的烟花繁盛之地,等安顿下来如果甄郎若有兴趣,不妨去品品江南美人的风韵歌舞,看看扬州花魁******尚在否?”

    男人只要相互间谈起酒色,总会将彼此间的距离拉近一些,藤原刷雄此言一出,众人皆会意地嘿嘿笑了起来,甄乾向藤原刷雄拱手谢道:“藤原君也算是扬州城半个地主,不过我在扬州城中也有产业,正好来扬州便准备住到那里,不如改日再登门拜访?”

    醉仙楼在扬州有分店,藤原刷雄自然知道,见甄乾不愿意住在官驿之中,虽然有心挽留,却也知道这是不能的。

    “甄郎刚来扬州,不如让我先送你去醉仙楼如何?”

    甄乾推脱不掉,虽然自己来扬州的消息已经传到醉仙楼,但真要在上元节茫茫人海中寻找也的确不易,便点头道:“那就有劳藤原君了!”

    夜幕降临,扬州的夜晚显得更加繁盛华丽,犹如天上点点繁星闪亮,街道上人流穿梭,家家户户门口悬挂着一盏盏五颜六色、千奇百怪的灯笼,迎来不少人驻足观望,热闹非常,不愧为大唐烟粉之地。在藤原刷雄的带领下甄乾很快的来到了醉仙楼前,“甄郎,今日就此别过,明日再来寻甄郎一起出游?”

    “好!藤原君也和其他人分离很久,今日就不留你再次,赶紧回去吧!”

    望着藤原刷雄远去的背影,甄乾抬头看了一眼酒楼上的匾额,“醉仙楼”三个大字金光灿灿,显示着酒楼的高档和奢华。

    抬腿走上台阶,有意无意的朝身后望了望,身旁的王天行低声道:“一直跟过来了,大约有六七个人,看样子是不准备离开了”。

    “让其他人小心点!”

    一名店小二笑容满面的迎了上来:“客官是否用膳,可曾定了位子?”

    王天行抢步上前道:“詹和詹掌柜可在,就说鹿泉县人来了!”

    店小二脸色一变,先是一愣接着脸上笑容更甚了,“原来詹掌柜的亲戚,快里面请,詹掌柜早就等着了!”

    王天行没否认也没有承认,“前面带路!”

    詹掌柜名叫詹和,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两鬓花白,正低着头拨弄着手中的算盘“噼啪”作响。

    “詹掌柜,鹿泉县来人了!”

    听见声音,詹和抬起头一眼看见刚走进醉仙楼的甄乾,眼前一亮快步从柜台后面走了出来,微微弯了弯腰道:“大郎来了,房间已经准备好了,请跟我来!”

    就在甄乾走进醉仙楼的同时,几个人影出现在醉仙楼门口,朝着醉仙楼里面瞧了瞧,转身混入人群消失了。

    詹和领着甄乾一行人来到了醉仙楼后院的一间房子中,“大郎,信早收到了,房间已经准备好,还有什么需要通知老朽一声便可,饭菜马上就到,今晚是上元灯节,大郎吃过饭后一定要去看看,老朽让犬子陪同大郎……”。

    “不用了,吃过饭后我会带人在附近转转,就不用人陪了!”

    詹和知道甄乾性格,没有再多说便悄悄的退了出去,房间里只留下十几名护卫,王天行轻轻的挥了挥手,立即有几个人朝四处散去,隐没在黑暗之中。

    “大郎,我们被人盯死了,这趟倭国之行恐怕会横生枝节?”

    “走一步看一步吧!”

    甄乾非常头疼,因为担心打草惊蛇,对监视之人也不好动手,现在对方到底是什么身份和目的还不清楚,但像这样牛皮糖似的吊着不是一回事啊!

    很快甄乾吃过晚饭,换上一套常服,带上王天行几名护卫离开了醉仙楼,刚离开醉仙楼身后便多出几个尾随的身影,远远的吊在身后若即若离,不过这一切都落在了甄乾一行人眼里,全当没看见一样。

    已近戌时,街道上已经挤满了观灯的人流,刚从醉仙楼走出来还没多大的感觉,等到了中心大街上,立即被人流推搡着、裹挟着不得动弹,只能顺着人流往前走。

    唐代实行坊市宵禁制度,到了晚上鼓声响起,整个坊市的大门会缓缓的关闭,禁止百姓晚上上街走动。

    但是在上元节前后三天,却取消了宵禁制度,以方便百姓赏灯,称为“放夜”。在这难得的三夜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以致于城市里车马塞路,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如果是在京城,每到上元节,连皇帝都抵挡不住上元节的欢庆气氛,有些皇帝还会微服出行,巡幸诸大臣府邸。到了开元、天宝年间,李隆基不惜巨资搭建灯轮、灯树、灯楼等等新花样、新花样、各种新型花灯的设计更是巧夺天工,精美绝伦。唐代诗人苏味道有首《正月十五夜》的诗,被喻为元宵节诗的绝唱:“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骑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本章完)

第224章 王家产业() 
唐代上元节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太平公主十五岁那年在上元夜带着侍女偷溜出宫赏灯,惊鸿一瞥中,看见一张剑眉朗目,鼻直口方的年轻男子的脸,男子的俊朗与儒雅瞬间唤醒了十五岁的深宫少女沉睡的情感,太平公主一时竟忘了玩伴而破啼为笑。上元夜的顽皮,让她记住了一个名字:薛绍,并从此开始了一段曲折婉转的恩怨情仇。

    上元节是一个浪漫的节日,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心意的对象。上元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大好时机。

    真是这个男女相遇的最佳时机,名曰赏灯,实为看人。为了一个幻想中的意中人,“众里寻它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而两千多年来,发生在上元夜的爱情故事一直在这片古老的大地上流传。

    上元节也称元宵节,夜晚一盏盏造型奇特的灯笼被点亮,如同一颗颗天上的繁星坠入人间,将整条街道妆点的美轮美奂。很多有钱的富户在街道上摆摊设点,各种灯谜活动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望,在这一天中许多青楼中的女子也走上街头,搭起五彩的高台献歌献舞一展美丽的舞姿和歌喉,引来许多才子俊男尖叫和唏嘘声。

    漫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