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金手指-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煞荩圆琶挥形盐遥俊�
甄松微微的愣了一下,见甄盛点了点头道:“甄乾说的王爷是恒州刺史李璀,路过鹿泉县时碰巧金苑郡主染上了伤寒,还是甄乾救治的,没想到这件事情还牵扯到王爷?”
“甄家的酿酒秘方你为什么卖给一个外人……”,眼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甄松的口气变得冰冷起来,话刚一出口感觉不对,再想改口已经来不及了,“这件事情为什么不提前和甄家商量一下,知不知道和皇族做生意有什么结果吗?没想到你做事情如此糊涂啊!”
跟皇族做生意也好过和安禄山做生意,至于有这么大的反应吗?
“好了,甄乾还是太年轻了,经验不足,这也是难免的”,甄盛在一旁打圆场道:“既然事已至此我也不想多说了,但愿是我们想多了,甄乾你以后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再鲁莽行事了!”
这叫鲁莽行事?
甄乾装着一付唯唯诺诺道:“是!孩儿这次回来准备将真定醉仙楼一半股份拿出来出售,不知父亲、大伯对醉仙楼是否有意?”
打一棒子塞一个枣子,甄乾已经想好了,准备把真定醉仙楼一半的股份拿出来拍卖。
要想把生意做大,资金流动非常重要,加盟店和出售股份的方法可以快速的回笼占用的资金,甚至考虑过安禄山逼的太紧的话,把范阳醉仙楼的一半股份也卖了,关键是要找一个合适的出售对象。
“哦,你要卖真定醉仙楼一半的股份?”
甄乾的话成功的转移了甄松的目标:“你要多少钱才愿意卖真定醉仙楼一半的股份?”
真定醉仙楼的生意现在在真定挤进了前三甲,尤其是在新颖奇特方面独树一帜,引领了真定饮食的潮流,不管是品牌还是服务都属于超一流,现在拿出一半股份出售自然价格不菲。
“如果是其他人购买真定醉仙楼股份,自然是价格越高越好,如果是甄家入股合作,当然不能按照市场价格,一半股份作价一万五千贯即可!”
甄乾没有开出一个离谱的价格,这让甄盛心里微微的一松,当然如果甄乾能再低一点就更好了。
“一万五千贯的确不高,当初你购买酒楼的时候用去了一万六千贯,后来又将酒楼重新装修了一下,又花去了几千贯,这一年醉仙楼经营的不错,能告诉我们真定醉仙楼今年的利润吗?”
投资当然要考虑回报率的问题,虽然甄乾准备将一半真定醉仙楼的股份以低价卖给甄家,可是甄松并不认为这是甄乾在讨好甄家。
“真定醉仙楼去年四月份才开张营业,到年底有六千三百二十八贯利润,平均每个月利润有八百贯,明年达到万贯利润应该不成问题?”
真定醉仙楼一直走的是高档消费路线,在盛唐奢靡之风的带动下,这样的利润绝对让人眼红。
“竟然这么多?”
甄松有些不淡定了,甄家也有自己的酒楼,生意额仅排在真定酒楼前十之内,每年有二三千贯利润就不错了。
甄松当然不知道,这还是甄乾没有计算酒水的利润,要知道醉仙楼出售的酒水都是按市场价格计算成本的,真要是算起来的话,一年的利润能达到二万贯。
投资一万五千贯,一年就可以收回四五千贯的分红,三四年就可以连本带利收回全部的投资,这笔生意绝对划算。
“那以后的经营权呢?”
虽然是一家人,但甄松明显不放心甄乾。
“经营权不变,但甄家可以派掌柜定期查账,如果认为不妥,也可以随时退出,绝不刁难!”
这笔生意投资放在那里都是稳赚不赔的交易,唯一就是甄家控制不了醉仙楼的经营权,这也是甄乾的底线,不然还不如全部放弃。
甄乾知道有很多人在打真定醉仙楼的主意,一半股份拿出去最少也能卖到二万贯以上,甄家一转手就能赚五千贯以上,不得不说甄乾已经非常厚道了。
甄松得寸进尺道:“那甄家可不可以派人进厨房?”
酒楼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厨房,尤其是甄乾推出新式烹饪之后,有人甚至出钱想进醉仙楼的厨房做学徒,都被甄乾一一拒绝了。
“这恐怕不行,不过我可以考虑在三年之后,从甄家选几个人进醉仙楼厨房学习?”
“这个……!”甄松最想知道的是醉仙楼的厨房秘密,有人暗中出价年薪一千贯挖走醉仙楼的厨师,“就不能再考虑考虑?”
(本章完)
第203章 孟家(一)()
醉仙楼厨房的神秘在于别人不知道后世烹饪的方式,虽然也有人暗中了解一些醉仙楼的秘密,但想一下子就将菜肴的烹饪手法掌握,没有一年半载根本不可能,再加上一些佐料的使用搭配都是严格隔离的,除非有人手把手的教,否则偷学也只能照猫画虎。
甄松想派人进入醉仙楼,无非不想受制于人,可是天下哪有如此便宜的事情,难道就因为甄乾姓甄,就想把甄乾的技术占为己有,当真有这样的好事吗?
为了甄家的利益就压榨甄乾的利益,甄乾感觉甄家连一点起码的诚意都没有,这才是甄乾拒绝的原因之一。
甄盛的脸色有点不自然,是甄家亏欠甄乾,而不是甄乾亏欠甄家,“甄乾……这件事情你大伯也是为了甄家,如果你有什么为难之处可以说出来,甄家可以帮你解决?”
“多谢父亲,孩儿暂时还未遇到什么困难,以后如果有什么解决不了的困难,一定会寻求甄家的帮助!”
甄乾婉言谢绝了甄盛的好意,甄家对于甄乾来说是无法割舍的血肉之情,但不代表就可以损害甄乾的利益为前提,甄乾会报答甄家,但不是现在!
甄盛有些尴尬,甄松能感觉到甄乾心里的排斥,朝着身旁站立的甄谦道:“你和甄乾把购买醉仙楼股份的事情敲定下来,甄家不是还有一些去年的存粮,酿酒应该没什么问题,以后醉仙楼的事情就交给你负责?”
甄谦刚想说什么,被甄松一瞪眼把想说的话咽了回去。
甄松明显对甄乾有些不满,不过甄乾并不觉得用存粮交易有什么不好,自己正愁着购买不到粮食,就算亏一点也无妨。
“甄乾,你要是愿意用存粮交易,我可以给你打九折”,两人走出书房,甄谦一脸歉意道。
“行!其实大伯说的也不错,酿酒不分新粮和存粮,你也不要太在意了!”
“这就好……”,甄谦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些粮食你准备如何处理?”
古代交通极为不便,千里不运粮、百里不卖柴,粮食的贩运最大的困难在于路途的损耗,往往一旦粮食运送到千里之外,路上的损耗就高达数石,得不偿失啊!
恒州一石新粮才七八十文,存粮价格更低,也就六十文上下,甄谦九折把存粮卖给甄乾,一万五千贯可以购买近二十八万石存粮,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也只有想甄家这样的大户才能拿出来。
“这么多的粮食能不能送到鹿泉县仙台村,我知道这个条件会让你感到有点不合情理,但我可以计算一点损耗,我现在实在没这么多的人手运输这批粮食?”
“这个……”,甄谦真有点为难,不答应的话,存粮换醉仙楼的股份是甄家提出来的,答应吧!人送马拉到仙台村的确不是一件小事情,最后还是咬牙答应下来,“我可以把二十五万石存粮送到仙台村,你看行不行!”
“好!一言为定!”
二十五万石送到仙台村,相当于损耗了一成以上,不过在甄乾看来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甄谦把甄乾送到前厅便离开了,甄乾找了一个墙角没人坐的位子,准备随便吃一点就返回真定县城。
“大郎,好久不见……。”
墙角坐着一个和甄乾年纪相仿的男子,一身单薄的冬衣,整个人让人感觉好像没有睡醒的样子,看见甄乾坐下来,立即端着酒杯挤了过来。
“原来是十三郎,是有一年多没见了,在忙什么?”
十三郎名叫甄亮,是甄谦的庶出弟弟,今年二十出头,以前在甄家学堂还一起念过书,为人游手好闲,除了没有杀人放火之外,在甄家学堂时没少拉自己去喝酒逛青楼,后来惹了一身的赌债,差点被甄松打死。这几年也不知道在外面做什么,已经很久没听到甄亮的消息了。
“还能做什么,当然比不上大郎在外面风光,和几个朋友在外面做一点小生意,不知大郎有没有兴趣加入一个?”
甄乾对甄亮的生意没什么兴趣,不过闲着没事便聊了起来。
“现在做生意不容易,去年贩了几车麻布去魏州,结果差点赔光了回家的路费,后来听说淮南的蚕丝便宜,想购买一些回来织锦,可是一问才知道竟然找不到熟练的工匠,连织锦的织机都找不到几台,现在和别人贩运一些南方的干果到北方,算是赚了一点……。”
“不错!南方的干果贩运到北方,至少有四五成的利润,赚的应该不少吧!”
“那里、那里!”甄亮拿起桌几上的一颗红枣道:“这就是我今年贩运的干果,从千里之外的寿光运来的,很甜,尝一颗?”
寿光在后世的山东半岛,在唐代就以盛产大枣出名,枣大核小甜度高,晾晒后做成干果被当成供品送进皇宫。
“很甜!”
甄乾给了一个中肯的评价,古代没有后世的信息来源,做生意全靠自己的经验判断,甄家这种大家族还好,失败一次可以重来,如果是普通人一旦在生意场上跌倒,恐怕一辈子都再也爬不起来了。
“这是当然了,寿光的红枣可是出了名的好,知道是怎么种出来的吗?”
甄乾摇摇头,自己又不是神仙,那里知道怎么种红枣。
“这种枣树可有讲究了,首先要选择枣园,枣树不挑土地,荒地、盐碱地都行,但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土壤里要有很多水,排水也要好,一定要种在朝阳面。其次就是选择好的枣树苗,这枣树苗分很多种,有早熟型、晚熟型,这样才能避开枣子大量上市的时间,这里面的学问可多了,现在跟你说……一下子你也记不住,这样说吧,这种枣树可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只要第一年种下去,以后每年等着收钱,还不愁销路,很多人都打破头抢着买,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心动了?”
甄乾笑了笑,这种经济作物在后世非常流行,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销售、保存和后期加工的问题,在唐代不见得有多大的产值。
(本章完)
第204章 孟家(二)()
“我们这些人做生意当然比不上大郎您,但是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生意”,甄亮突然神神秘秘道:“大郎,我跟你关系不错,话又这么投机,实在不想隐瞒你……”。
“隐瞒我?什么隐瞒我?”
甄乾看着甄亮无比真诚的脸,感觉甄亮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赶紧把身体向后移了移,“不会吧……”。
“先喝杯酒压压惊,有话慢慢说!”
“大郎,我们可是这么多年的朋友,我找到一条发财的路子,现在大好的机会就摆在我们的面前,你说我不找你是不是不够义气?”
“是是是!”
“嗨!”甄亮叹了一口气,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道:“这做生意首先要讲缘分,其次还要看人品,其他人我信不过,你也知道甄家都是什么样的人,我在甄家受够了,准备学你离开甄家大干一场,所以这件事情非你莫属?”
“到底是什么事情?”
“事情是这样的……。”
事情很简单,甄亮在寿光买了几车红枣贩运到恒州等地赚了一笔,手上有了一点钱,听说沧州盐山县有很多盐碱地,低价极低,就购买了几千亩的地,准备在盐山种植枣树,可是手里这点钱根本不够,想问甄乾借点钱,用几千亩盐碱地作为抵押,等到第二年赚钱后再连本带利还给甄乾。
“那你现在缺多少?”
“不多,有五六千贯就足够了,这是地契……”,甄亮把地契放在甄乾面前道:“六千亩上等盐碱地,最少也值一万多贯,没骗你吧!”
渤海边有很多盐碱地,农作物种不了,但可以种植一些枣树、棉花等作物,也不是全没有用,不过低价不高,根据盐碱地的含盐浓度高低,每亩地从一贯到二贯不等。
“这地契上面的名字?”
甄亮恍然大悟道:“这上面是我一个朋友的名字,你要是不放心的话,我可以带你见他,还可以把地契改成你的名字都可以……,都是亲戚我能骗你吗?”
甄乾看着甄亮,一下子失神起来,“我靠,这是遇到了骗子,竟然还骗到自己的头上来了?”
就算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