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猛士回明 >

第300部分

猛士回明-第300部分

小说: 猛士回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成功和海军舰队的主力全部都在,罗剑肯定认为现在中国在海上的实力远超了荷兰人,但现在他们并不在,那么对于双方实力的判断就得小心谨慎了。

    跟所有的中国人一样,罗剑也不想对郑成功的远航舰队做任何不吉利的预测,但远洋舰队不多的军舰数量和这个航线上极为复杂艰难的海情让罗剑也在心底的最深处做了最坏的打算。

    也许是这种潜意识中的东西作怪,罗剑作出了不等远航舰队归来就收复台湾的决定。

    罗剑的这个决定得到了郑芝龙的大力支持,他一直认为就用“戚继光”号和“霍去病”号就能解决荷兰人,不过当总参谋部进行了一次推演之后,郑芝龙有些傻眼。

    总参谋部的推演显示,如果只用这两艘军舰进攻台湾岛,最好的结果是两艘军舰全身而退,但台湾岛依然拿不下来,而运送登陆部队的船只将会损失至少三分之一。最糟糕的结果是两艘军舰被荷兰人用蚂蚁战术造成重大伤害甚至有被击沉的可能。

    用少量性能先进的军舰进行护航和对一个防守相对较为严密的地方进行攻击完全是两个概念,这是总参谋部推演后得出的结论。

    现在中国出海的商船基本都是蒸汽船,而这些蒸汽船绝大多数还是带帆的,这就决定了商船本身就有很强的机动能力和速度,而护航时战舰只要让其他的战舰不能接近商船就行,这时候速度优势就充分体现了出来。

    进攻一方必须在对方划定或者熟悉的海域进行作战,这让先进战舰基本就丧失了速度优势,简单地说,你是要去打人家的,人家在那儿等着,你跑得再快作用也不大。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两艘战舰上的火力不够,有人提出商船上也有火炮,但这些火炮都是使用黑huo药的火炮,跟荷兰人的舰船相比优势并不大,但荷兰人的战舰数量众多,这就是推演后郑芝龙有些傻眼的原因。

    从台湾目前的形势发展来看,再去建造新的舰船显然不现实,况且海军研究所早就停止了对木制战舰的关注,开始转向了对铁甲舰的研究。

    似乎必须要等到远航舰队归来才能动手了,这几乎成了大家的共识,毕竟远航舰队已经出去了几个月时间,也该在这段时间返回了,但问题却意外地很快得到了解决。

    如果非要给解决这个问题的人立功,那王强当属头功,因为他把炮兵团的火炮搬到了船上。

    在近海带着七师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的王强并不知道总参谋部正在进行的推演,他只是在组织七师进行渡海登岛作战训练时,发现如果没有炮火支援,登陆部队在荷兰人火枪的打击下会有很大的伤亡。

    当初的计划里是有炮火支援的,那就是两艘战舰上的火炮,但王强知道荷兰人集中了大量的舰船在台湾后,他开始不指望这两艘战舰能够腾出手来给他提供火力支援。

    有了这种想法的王强开始立足自身解决问题,找来两艘很大的运输船,王强开始了尝试。找了一些工匠在船上加了一些固定装置,炮兵团的火炮就被安装到了两艘运输船上。

    经过几次实弹射击后,王强发现象这种运输船每艘装上六门火炮就基本被改装成了炮艇,而三门火炮同时射击对船只的稳定性影响并不大,这让王强极为高兴。

    就在王强把这个情况上报之后,罗剑觉得自己真是有些糊涂了,自己的那个时空里,前辈们不早就这么干过吗?学过战史的自己竟然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

    对运输船只的这种改装并不费劲,以南京政府现在的造船能力,不到两个星期,七师炮兵团的六十四门火炮全都被安装到了运输船上,现在所差的就是炮兵在海上作战的适应性训练了。

    中国人做什么大事都喜欢选个日子、图个吉利,这次收复台湾之战被定在四月十六,这个日子是史可法看了老黄历定下来的,反正时间大差不差,罗剑也没有计较。

    对于每次的“啃骨头仗”都让七师上,史可法觉得心里很是有些过意不去,把政府的事情一股脑交给了袁继咸之后,史可法拉着罗剑在郑芝龙的陪同下赶到了正在上海的临时军港,七师正在这儿训练。未完待续。

第三百八十三章 未雨绸缪() 
在台湾问题上,罗剑比史可法考虑得更为长远,乘船赶往上海县的途中,罗剑就已经在考虑收回台湾之后的驻守和开发问题。

    “兴华,在想什么呢?跟你说话都听不见?”史可法知道罗剑想问题容易走神,喊了几声都没理,知道他又在想事情。

    “呵呵,我在想收回台湾后的管理和开发问题。”罗剑笑着说道。

    “你呀,这仗都还没开始打呢,你就考虑到那么远了?”史可法笑着说道。

    “宪之兄,别看咱们现在准备台湾之战闹得轰轰烈烈的,真要打起来也就是几天的事,如果咱们现在不把后面的问题考虑好,到时咱们就会措手不及的。”罗剑说道。

    “这倒也是,你考虑让谁去驻守台湾了吗?”史可法问道。

    “我这里倒有两个人选,宪之兄你也考虑一下?一个是黄蜚,另一个是郑鸿逵,飞黄兄,你也考虑一下,你觉得谁更合适一些?”罗剑说道。

    郑芝龙听到罗剑竟把他的兄弟郑鸿逵也提出来了,这完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闷了半天没有吭声。

    史可法听到罗剑的话,也思考了起来。

    黄蜚从个人品性上来说倒是没有大问题,自从当初加入扬州军以后,一直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算是任劳任怨了,但他只是在内河水师当过将领,并没有在海上作战过,以后台湾的防守还是必须得以海军为主,史可法觉得黄蜚能力上还似有欠缺。

    而郑鸿逵在南明弘光时就以保存实力著称,连当时的皇帝的话都可以不听的人,现在让他驻守遥远的台湾,史可法心里就更不放心了。

    “飞黄兄,你是怎么考虑的?”罗剑继续对郑芝龙问道。

    “大都督、督师,如果你们信任大木,我觉得让大木镇守台湾当无问题。”郑芝龙这次算是举贤不避亲了,竟推荐了自己的儿子郑成功,看来他也不看好黄蜚和郑鸿逵。

    “不行!”罗剑和史可法竟然异口同声地说道,这让郑芝龙大为尴尬,他以为大都督和督师都认为郑成功太过年轻了。

    “飞黄兄,大木是我们未来海军司令的不二人选,他的战场是在广阔的海洋上,把他困在台湾一个岛上肯定不行。”罗剑的话很快化解了郑芝龙的尴尬。

    “宪之兄、飞黄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郑鸿逵这几年一直驻守在福建,对近海防御肯定有些心得,而黄蜚大局意识强,服从命令坚决,我看可以以黄蜚为主,郑鸿逵为辅,如果两人配合好了,台湾今后的防御当是不成问题。”罗剑说道。

    “兴华,你这话倒让我想起了另外一个问题,咱们现在海外的岛屿越来越多,象硫球岛和夏威夷岛,这些岛都不小,现在可以对付,将来恐怕必须有海军防守吧?咱们海军的力量确实太弱了啊。”史可法说道。

    “是啊,大都督,这些年大木他们四处出击,虽然也带了一帮人出来,但咱们海军的人才还是十分紧缺啊。”郑芝龙也顺着史可法的话说道。

    “飞黄兄,你能考虑到这点真让我高兴,以前我考虑先把陆军学校建起来,现在看来海军学校才是当务之急啊。”罗剑说道。

    史可法和郑芝龙两说的话其实正说到罗剑的心坎上了,先建海军学校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在中**人中形成一种重视海洋的导向作用。

    最后几人还是商定让黄蜚担任台湾守军的主将,郑鸿逵为副将,当然以南京政府的规矩,驻军将领并不能干涉地方政务。

    “兴华,台湾省的省长你考虑过没有?这可是比军事将领更为重要啊。”史可法说道。

    如今的史可法也从荷兰人死死不愿放弃台湾上知道了台湾地理位置的极端重要性,考虑问题也开始长远起来。

    “有几个人选,宪之兄,你也考虑考虑?一个是卢渭,渭生经过这几年的磨炼,其大局观和能力提升得非常快,如果有他在台湾,那我是最放心的,但我考虑夏威夷岛以后也要开发出来,我又想把渭生放到那儿去,心里正纠结着呢。”罗剑说道。

    罗剑思考过这个问题,从海洋的大战略来看,以后如果在夏威夷岛上放一支舰队,对太平洋的控制力就会大大增加,但只把夏威夷岛建成海军基地肯定不行,还得把它开发出来,这人选就显得极为重要了。

    “那还有谁呢?”史可法问道。

    “还有就是现在淮安的章正宸,我觉得以他的能力,现在把他放在淮安有些屈才了,就是不知道他愿不愿意去台湾,毕竟在大家的心目中,台湾现在还算是蛮荒之地吧?”罗剑说道。

    “我还是觉得羽侯(章正宸字)更合适一些吧,现在渭生还抽不出身来呢,以后我找羽侯谈谈,看看他的意思再说?”史可法说道。

    “那行,主要把台湾对咱们的重要性说清楚,一旦台湾开发出来了,其繁荣程度肯定不会比我们内陆各省差啊。”罗剑说道。

    郑芝龙在旁边看着罗剑和史可法讨论着台湾的行政长官人选问题,心里却想到了很远。

    当初郑芝龙决定投靠南京政府时,其实已经做好了被闲置起来的准备,结果没想到被南京政府任命为海军部长,开始的几年里海军部长事情确实不多,权力也不太大,但郑芝龙发现随着全国问题逐步解决,政府已经把军事发展的主要方向转到海军上来了,这让他大喜过望。

    听大都督说过,收复台湾之后南京政府就将召开军队建设的专门会议,就是要研究把军队建设的重心转到海军建设上来,还要他这个海军部长好好做准备,要在这个会议上做专题报告。

    这可让郑芝龙有些为难,做具体的事情自己倒是不怵,但动起笔杆子可就要了老命了,想到这里郑芝龙有些急切地盼望儿子郑成功快些回来,以大木的文笔加见识,自己再把一些想法加进去,报告肯定就能写得很好。

    几个人一路上谈着事情倒也不寂寞,顺江而下船只速度又快,很快就到了上海的军用临时码头,尽管是临时码头,并未开工真正开始建设,但这个地址王秀楚确实选得不错,“戚继光”号和“霍去病”现在也在这儿停泊。

    “兴华,你准备以后把海军基地就建在这儿了?”史可法登上了临时搭建的码头问道。

    “是啊,这儿离上海的民用码头并不是很远,物资转运非常方便。”罗剑说道。

    “王秀楚到上海也有几年了吧?上次听你说上海建设得很好,这次我要好好看看,这些年忙起来还真没机会来看看。”史可法说道。

    “保证不会让你失望就是了,飞黄兄,你恐怕以后就要常驻上海啰。”罗剑笑着说道。

    罗剑对郑芝龙担任海军部长以来做的一切基本还算满意,应该说在明末沿海那么复杂的情况下能打出大片天地的人必然有其能干的一面,现在郑芝龙的长处基本被发挥出来,正所谓人尽其才。

    七师和两艘战舰都出去训练去了,并不在港口里,罗剑等人乘坐的并非海船,只能在码头等他们训练回来。

    “宪之兄,时间还早,咱们先到民用码头去看看?反正离得也不太远。”罗剑建议道。

    早有先期到来的人员在临时军用码头前停好了马车,三人坐了一辆马车就朝民用码头而去。

    以前都听说上海码头修得特别漂亮,史可法和海军部的郑芝龙早就耳朵听出老茧来了,今天终于有机会前来看一看。

    饶是两人已经有了思想准备,但眼前看到的景象还是让史可法和郑芝龙大吃一惊,就连几个月前刚刚来过的罗剑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让罗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上海码头建设的速度太快了,不仅码头已经修好了,而在码头外一排排房子和仓库也已经在开始打地基了,看这架势要不了几个月,这儿就能开始吸纳大量的商船了。

    “宪之兄、飞黄兄,你们怎么了?”罗剑见史可法和郑芝龙两人都在发呆,在旁边喊了一声。

    “兴华,这就是你说的上海码头?你确定不是你从那儿带过来的?”史可法用手指了指天上。

    “宪之兄,这儿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王秀楚带着上海人一起建起来的,可不关我什么事。”罗剑笑着说道。

    “我就不信没有你指点,王秀楚能想着把码头建成这个样子。码头都这样,上海会是什么样子,我都迫不及待想去看看了。”史可法笑着说道。

    “可笑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