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士回明-第27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卢渭说到毒蛇的话,在旁边笑着说道。
“呵呵,听你这么一说,我也就放心了,看来我是多虑了。”卢渭也是笑着说道。
“渭生,你可没有多虑,光你一个人有这种认识可不行,咱们政府上下必须都要有这种认识。”罗剑很严肃地说道。
第二天刚一上班,史可法端着杯子就来到了罗剑的办公室。
“兴华,昨天有些话你不要放在心上,我这人心里藏不住话,说开了心里就敞亮了。”史可法先开口说道。
“宪之兄,你说什么呢?怎么会在意呢?”罗剑笑着说道。
“渭生昨天晚上是不是去找你了?”史可法问道。
“是啊,我们谈了很久。”
“唉,渭生先前也跟我谈过他的想法,我倒是觉得他有些多虑了。看来你是支持他的想法了?”
“当然,他想的跟我想的一模一样,怎么会不支持他?”
“兴华,我可不能下知五百年。所以我知道你是对的,你就按你的想法去做吧,我都支持你!”史可法呵呵一笑说道。
“呵呵,宪之兄,什么‘下知五百年’。以后可不能再说了,再说下去我都成了神棍了。历史已经完全被改变,今后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个我们可控制不了,但我们可以把我们的事情做好,只要我们自身强大了,咱们谁都不怕!”罗剑笑呵呵地说道。
“兴华,你这话颇有王者之气啊!说得好。”史可法高兴地说道。
史可法端着杯子走到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前,指着西伯利亚大片的区域问道:“兴华,你说这下面真的都是宝贝?”
“是啊。这我骗你有什么意思?”罗剑假装生气地说道。
“呵呵,兴华,昨天晚上我回去好生想了想,咱们是得给子孙后代多留些家产,家当大了,以后跟人争也不至于吃亏。”史可法仿佛没有看到罗剑假装生气的表情,端着茶杯悠悠说道。
“兴华,你回来了,你就在家守着,我得出远门了。”史可法不等罗剑说话。接着说道。
“宪之兄,你要去哪儿?”罗剑诧异地问道。
“借用你家柳兰的话说,‘天下这么大,我想去看看’。不行啊?”解了心结的史可法心情非常不错,竟跟罗剑开起了玩笑。
罗剑不知道柳兰啥时给史可法侃起了后世网络上的话,竟被史可法用在这个地方,不禁呵呵笑出声来。
“兴华,你不要笑,我说的是正经的。现在鼎维的一军已经推进到了陕西。咱们政府的工作也得跟上不是?现在在家的除了长寿,其他人已经全都被我支出去了,陕西已经派不出人手了,我得亲自去一趟,这些年这些地方百姓们可是太苦了。”史可法收敛了脸上的笑容,严肃地说道。
罗剑知道西北诸省本来就是明末天气灾害的重灾区,后来随着李自成造反,兵祸更是连年不断,加上满清朝廷占领了这些地方后,南京政府已经开始崛起,满清朝廷为了对抗南京,不仅没有让这些省份得到休养生息,反而对他们加倍盘剥,这些地方的贫困可想而知。
“宪之兄,你亲自跑一趟当然非常好,不过我考虑什么事情都靠我们亲自去解决,我们就是三头六臂也解决不了,咱们是不是仿照东北和北京一样,也成立一个西北工作委员会主抓西北诸省的战后重建?”罗剑思考了一下,这才对史可法说道。
“那是以后的事,我这一趟去就是先把红薯等高产作物先推广开来,让百姓们先有东西果腹才行啊!”史可法很是忧心地说道。
“那行,物资准备得怎么样了?”罗剑见史可法心意已决,也不再多说。
“正在筹备当中,估计再有几天就差不多了,我还让慈焕给准备了电报机,以最快的速度能够与西北诸省能够联络上。”史可法说道。
“对了兴华,有个事忘了跟你说了,前几天就是你在路上那几天,朝鲜国派来使臣,说是恭贺我们打败了满清朝廷,让他们不再受满清的欺压,后来说着说着,他们竟提出要恢复元朝时候的边界划分,我没理他们。”史可法拍了拍脑袋,接着说道。
读过历史的罗剑知道元朝与朝鲜的边界大概在现在的铁岭一带,如果真要这么一划,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又没了。
“呵呵,他们是开玩笑吧?”罗剑笑着说道。
“他们说那是明朝朝廷以大欺小,占了他们的国土,咱们南京政府理应还给他们。”史可法说道。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财政吃紧()
“宪之兄,那咱们就还给他们如何?”罗剑笑着说道。
“兴华,你不要气我了,我都没理睬他们了。”史可法有些委屈地说道。
罗剑对这事也并不在意,只不过跟史可法开个玩笑。
史可法果真在四五天之后就带着挑选出来的一大批政府官员和筹备的大量物资奔陕西去了,剩下罗剑在南京几乎成了“孤家寡人”。
史可法刚一走,罗剑就被事务整个缠住了,每天需要处理的文件在办公室里堆成了一座小山。
一般性的公文处理起来倒快,但财政部张有誉的一篇报告却引起了罗剑的高度关注,报告说到如果南京政府再不采取措施,财政将出现赤字。
这篇报告让罗剑吃了一惊,在他的印象中,自从南京政府发行了中华元以来,财政一直比较宽裕,为什么还不到半年时间,竟然到了快出现赤字的情况。
罗剑开始仔细研究张有誉的这篇报告,报告里文字性的东西并不是很多,大多都是数字,看完整篇报告,罗剑终于明白了这是为什么。
半年以后南京政府最大项的一项开支当然是战争支出,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半年来的大规模战争消耗了南京政府财政收入的50%,这种收复失地的战争与侵略战争并不相同,侵略性战争总是有回报的,这种国内战争除了消耗还是消耗。
这还是罗剑在尽量控制军队规模,各地方守备部队归地方负担的情况,如果各地方的守备部队还归南京政府统一负担,可能财政早就出现赤字了。
看到这里,罗剑有些苦笑,看来用半封建的经济来供养现代化的军队真是不行,好在大战基本已经打完,剩下的都是局部的小规模战争。
罗剑仔细看下去,这才发现战争消耗里还包括了俘虏和救济难民的粮食供应,由于俘虏和难民的人数庞大。对南京政府来说,这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看到这里,罗剑心里稍微放松了一些,俘虏的供应总是短时间的。等这些俘虏安置下去,他们就会成为农民,成为工厂里的工人,这样他们就会创造财富,而不是单纯的消耗了。难民的情况也差不太多。
接下来一笔巨大的开支却让罗剑皱起了眉头。这项大的开支是史可法为了向新收复地区推广新农作物所用的支出。
让罗剑皱眉的原因是史可法为这些地区提供红薯、玉米、土豆等种子全部都免费的,这些作物现在在南方产量很高,种子倒是不缺,单价也不算贵,但架不住地方庞大,数量也随着十分庞大,再加上大量的人员开支,算起来还真不是个小数目。
看完了报告,整个开支里除了这两项突然增加的大项开支,其他的倒也一切正常。教育经费虽然在慢慢增加,但增长的幅度并不太大,罗剑倒觉得在教育上还必须加大投入,只不过现在以南京政府的财政能力,短时间里恐怕难以做到了。
财政上的吃紧让罗剑心里有些堵,晚上回家吃饭时也有点闷闷不乐。
“兴华,你这是怎么了?又是谁惹你不痛快了?”柳兰奇怪地问道,她对罗剑情绪的变化最为敏感。
“唉,柳兰,你说非要我一个军人来搞经济建设。是不是太为难我了?”罗剑诉苦似地跟柳兰说道。
“兴华,不是我说你,当初明太祖一个和尚打下了天下都能治理得井井有条,你一个受过现代高等教育的竟然只把自己当成军人?不会没关系啊。咱们可以学啊。”柳兰笑着说道。
罗剑笑着摇了摇头,说起来是简单,但做起来可是太难了。
“我也听说了政府的财政有些吃紧,财政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开源和节流的问题,你得从这两个方面去想办法。”柳兰提醒道,她知道罗剑发愁的原因。
柳兰的话算是说到点子上。罗剑放下筷子陷入思考之中。
节流的问题罗剑觉得现在没法考虑,以后的各项开支将会逐渐增加,这是必然的,尤其是教育经费,罗剑觉得起码还得在现在的基础上增加一倍。
当然军事上的开支随着战争慢慢平息下来,支出会逐渐降低下来,但新装备并没有完全装备部队,罗剑觉得真要等军费开支开始下降,恐怕要等到所有部队全部换装之后才有可能实现。
现在只能考虑开源的问题,工商业的发展不是一天起来的,要想短时间内立即缓解财政问题,靠这个肯定是不行的,除非提高税收,这样必然会遏制工商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样反倒会更加增加财政的困难。
要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金,看来只能靠海外贸易了。
柳兰见罗剑埋头苦想,也不去打搅他,只是让张成把几个菜端下去热一热,自己坐在桌边陪着他。
想到海外贸易,日本和东南亚的贸易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基本达到了一种饱和,也就是说,再有更多的商品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恐怕也很难卖出去换回白银来了。
美州现在是朱媺娖他们在,对他们南京政府还得扶持,回报基本还是没有,这儿只能算是支出。
罗剑眼光转向了阿拉伯国家和欧洲,这几年来,南京政府的对外贸易一直还没有开辟这些商道,而私人商家在没有军舰护航的情况下是不敢到这些地方去的。
“必须尽快开辟欧洲的商道!”罗剑自言自语地说出声来。
“对呀!要说全世界,现在恐怕只有欧洲算是已经开始资本主义萌芽,咱们不去赚他们的钱赚谁的?”柳兰听见了罗剑的话,接过话题说道。
“对了,兴华,过几年我要到波斯湾去买地。”柳兰说道。
“具体地点你都知道?”罗剑知道柳兰是想买油田,这些地方现在基本都是荒漠,真要买根本花不了多少钱,关键是人家卖不卖。
罗剑对这段时间的世界历史并非很了解,只知道这个时期的奥斯曼帝国依旧强大,只不过其向欧洲的蚕食步伐开始慢了下来。阿拉伯国家这个时候基本都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
匆匆吃过晚饭,罗剑就到了书房打开了电脑,开始查询这段时间的世界历史。
内容既多也杂,罗剑一直看到晚上一点多钟。
第二天一早刚到办公室。就让秘书通知郑芝龙、卢渭和郑成功,自己要见他们。
郑芝龙和卢渭现在倒是在南京,但郑成功现在和舰队都在镇江,要见他也要到明天了,好在现在南京与镇江的电报已经有了。这是专门为火车运行准备的。
第三天一早,等罗剑吃过早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郑芝龙和卢渭、郑成功已经早早等在办公室外的接待室了。
“你们可真早啊!”罗剑笑着跟三人打着招呼。
“大都督相招,我们哪敢怠慢啊?”郑芝龙笑着说道。
“何必那么见外,快坐下来说话。”罗剑招呼秘书给三人泡上茶,这才坐了下来。
“郑部长,你们海军部今年有没有再建造军舰的计划?”罗剑等三人等定,这才朝郑芝龙问道。
“大都督,还要建造军舰?咱们现在的舰队在海上已经无敌了!”郑芝龙吃惊地问道。
“跟你们明说了,我想再开辟新的海上商道。海军能护得过来吗?”罗剑直截了当地问道。
“这个…”郑芝龙把眼光看向儿子郑成功。
“大都督,咱们现在的几艘军舰除了‘戚继光’号和‘霍去病’号护航去了北美还没回来,‘岳飞’号和‘冉闵’号都停泊在镇江,大都督又要开辟到哪儿的新航线了?”
郑成功把几艘战舰的去向给罗剑作了汇报,不过郑成功对罗剑远没有他爹那么拘谨,看得郑芝龙直摇头,心道这小子回去还得再教教他,在大都督面前这么随便可不行。
“不行,数量太少。我们这次想开辟的是奥斯曼帝国和欧罗巴的航线,这些国家都是拥有大量军舰的国家。虽然这些军舰的战斗力跟咱们的军舰没法比,但所谓‘蚂蚁多了咬死大象’,咱们不能冒这个险。”
罗剑昨天晚上查到很多资料,资料说明这时候奥斯曼帝国在红海、地中海仍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其战舰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