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

第97部分

三国之席卷天下II-第97部分

小说: 三国之席卷天下II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钜褐型呀海⒎稚⒊上宋础�

    第二是打浆。就是用切割和捶捣的方法切断纤维,并使纤维帚化,而成为纸浆。

    第三是抄造,即把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篾席一类的过滤装置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四是干燥,即把湿纸晒干或晾干,揭下就成为纸张。

    在东汉以后,虽然工艺不断完善和成熟。但这四个步骤基本上没有变化。即使在现代,在湿法造纸生产中,其生产工艺与中国古代造纸法仍没有根本区别。而造纸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就是原料方面,东汉的时候就是破布、树皮。魏晋南北朝时已经开始利用桑皮、藤皮造纸。到了隋朝、五代时期,竹、檀皮、麦杆、稻杆等也都已作为造纸原料先后被利用,从而为造纸页的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充足的原料来源。

    由于秦峰有上一世穿越的经验,那个时候,他的帝国庞大文明先进,作为帝国的领导者,好学的秦峰掌握了许多技术。就算没有吃过猪肉。也看到成千上万的猪,从眼前跑过。

    秦峰就提出转变原材料,道:“别人都用树皮和破布,咱们用竹子,秸秆等位原料。”

    周山有些傻眼。

    秦峰就解释道:“十年树木,树没皮就死了。而布匹,比纸张还昂贵,至于破布的产出就太少了,原材料制约了造纸的发展。”

    周山有些领悟,布匹这种东西。从中提取出的麻纤维,是造纸的必须原料。而布匹的贵重,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昂贵程度还在纸张之下。对于广大百姓来说。没有破布一说,再破的布,最起码也会留下当补丁。

    周山不禁问道:“主公,那么怎么处理新的原材料呢?”

    秦峰点了点头,周山的这个问题问到了关键点上。新的原材料,必定要有新的处理技术。正是因为东汉的人没有新的处理技术。因此无法拓展新的原材料。没有丰富充足的原材料,就不可能扩大生产规模。

    秦峰拿出一卷竹简,交给周山看,上面是秦峰回忆上一世,归纳总结的一些要点。

    后世唐朝的时候,利用竹子为造纸原料制成的竹纸,标志着造纸技术取得了重大的突破。

    唐时,在造纸过程中加矾、加胶、涂粉、洒金、染色等加工技术相继问世,为生产各种各样的工艺用纸奠定了技术基础。生产出来的纸张质量越来越高,品种越来越多。

    除了一般的纸张外,还有各种彩色的腊笺、冷金、错金、罗纹、泥金银加绘、砑纸等名贵纸张,以及各种宣纸、壁纸、花纸等。使纸张成为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竹子的处理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选材。每年到芒种节令,便可上山砍竹,选用刚刚生长叶子的嫩竹。

    第二,沤浸,将材料截成五到七尺一段,就地开一口山塘,灌水漂浸。为了避免塘水干涸,用竹制导管引水滚滚流入。浸到一百天开外,把竹子取出再用木棒敲打,最后洗掉粗壳与青皮。

    第三,蒸煮,侵泡后的竹穰就像苎麻一样,再用优质石灰调成乳液拌和,放入楻桶里煮上八天八夜。

    第四,抄造,纸浆渗水制成浆液,然后用过滤装置捞浆,使纸浆在捞纸器上交织成薄片状的湿纸。

    第五,烘干。烘焙纸张时,先用土砖砌两堵墙形成夹巷,底下用砖盖火道,夹巷之内盖的砖块每隔几块砖就留出一个空位。火从巷头的炉口燃烧,热气从留空的砖缝中透出而充满整个夹巷,等到夹巷外壁的砖都烧热时,就把湿纸逐张贴上去焙干,再揭下来放成一叠。

    周山看完竹简后,极为震惊。他知道这时候的造纸受制于两个方面,第一就是布匹原材料,由于布匹在东汉等于钱,因此就算是破布也很难大规模收集。第二,就是生产周期长。

    而秦峰用竹子后,竹穰就能取代布匹里才能提炼出的“苎麻”,而加入人工烘干后,就不用望天收(自然晾晒)。如此一来,既解决了昂贵的原材料,又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

    秦峰有上一世的经验,知道全国对纸张的消耗量,此刻笑道:“周山,你说,全天下都用咱们的纸,能挣多少钱?”

    “这……,恐怕……,没数了……。”周山激动的浑身发抖。他清楚的知道,新的技术就会带来一场行业内的“革命”,垄断者,想不发财都难。

    秦峰忽然面色一整,“赚钱是其次了……。”他拿起一卷一斤多的竹简,“几张纸,就能够取代一卷竹简。有了便宜的纸张后,文化才能够得到大规模的推广。人们有了文化知识,国家才能够真正的兴盛起来。”

    周山动容,他这才知道,原来主公造纸,并不单单为了谋利,还是为了天下的知识文明建设。

    周山拜倒在地,道:“周山必定全力以赴,推广纸张。”

    秦峰点了点头,他深知成立商会,产品不能太过单一。虽然一时间他也无法铺开太多后世的产品,但最开始,怎么也要双管齐下。他的第一管,就是纸张。第二管,就是制糖。

    他上一世穿越的时候,就是靠制糖起家,制糖难不倒他。并且,糖这种东西,能够衍生出太多副产品。

    于是秦峰说道:“周山呀,咱们商会不做二道贩子,要做原创,原创才能够挣大钱。我准备,卖糖。”

    周山原本听的很带劲,一心要跟着秦峰做原创,但一听到卖糖,就晕了,急忙道:“主公?卖糖的太多了,就周山知道的,洛阳城就有数百家铺子在卖,挣不到钱。”

    秦峰早有准备,从桌子底下拿出来两包糖,打开后,一包是黄色的,一包是黑色的。黑色的差一些,黄色的是这个时期最好的糖。

    东汉早就有糖了,但由于没有先进的提纯技术,都是黄黑之色。而又几百年后,国内的制糖工匠发明了“滴漏法”为蔗糖脱色。其法是将蔗汁熬至相当浓度后倒入一个叫“瓦溜”的漏斗形陶器之中,从上淋入黄泥浆,以现代技术观点而言是把黄泥浆作为吸附式脱色剂来制取白糖。

    秦峰指着两包糖,道:“咱们卖普通的糖,自然买不到钱,但咱们卖白糖,就是白色的糖。”

    “还有白色的糖?”周山当时就感到是奇闻,惊道:“主公,周山站了十几年柜,从来没有见过白色的糖,有这样的糖?”

    秦峰又拿出一个包,打开后,雪白的糖,晶莹。原来,他早有准备,前几天就做出了“瓦溜”,提炼出了二斤白糖。

    一旁值守的典韦,见到白糖两个眼睛就放光,叭咂了叭咂口水,心说主公真是太神了,黑糖水倒进什么“瓦溜”里面去,流出来就白了。

    周山一开始不信这白色的是糖,忍不住走过去,捻起一点放到嘴里,透心甜。他当时就震惊了,又一会后,激动的全身发抖。他万万没有想到,世上果真有白糖,主公是怎么造出来的?

    周山发抖道:“主公,白糖是怎么造出来了。”又喊道:“只是这白糖,就能够垄断整个制糖行业,想不挣钱都难。”

    白糖,这对周山这样的古人来说,太难以理解了,但对秦峰来说,太简单了。

    为了加大利润,提升产品的多样化,秦峰还有许多副产品要做,便从最简单的开始。于是,他拿出一个大海碗,倒进去一壶凉茶后,又加进去一勺糖。

    搅拌均匀后,秦峰托着这一碗红褐色的茶水,对周山道:“周山,你知道这一碗叫什么?”(。)

第一百四十九章 鸿儒大会() 
秦峰在茶碗里面加了些糖,问周山是什么。

    周山有些领悟,抓耳挠腮后,“糖茶?”

    “错。”秦峰喝了一口,便感到味道不错,道:“这叫冰红茶,喝了去火。”

    “啊!”周山直如同幼稚园的小孩,直勾勾看着秦峰,“冰……冰红茶!”好在周山也是有能力的,立刻激动道:“好名字,若是茶楼卖这种茶,一定有销路。”

    谁知秦峰摇了摇头,道:“茶楼里面卖挣不了多少钱,咱们烧制瓷罐,放入其中……。”

    周山终归是在商道中有能力的人物,他马上明白,这是秦峰在提点他,立刻道:“周山茅塞顿开,主公是在提点周山,不单单制糖,还要开发副产品。”

    秦峰十分欣慰,道:“糖制品的副产品会有很多,咱们的白糖一定能够垄断糖业,其衍生出来的副产品,一定也要垄断。”随后他就问道:“周山,你来说说,咱们这糖产业,都能有什么副产品呀?”

    周山经过秦峰的提点后,心里有些概念了,但左思右想,想不出来,惭愧道:“周山愚钝,愚钝……。”

    其实不能说周山愚钝,而是一千八百年前,太古代了,人们的思想不奔放,并也体现在经商上。

    而秦峰,来自于一千八百年后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上什么都有,奔放。作为一个穿越者,在这古代果真如鱼得水,随便说说,那就是至理名言。

    秦峰忍不住兴起,随口道:“糖划开,熬稠了,就是糖稀……。”

    “糖稀?”

    “拿两根小细棍……,这就是给小孩玩的,又吃又玩。”秦峰笑道。

    周山惊了。

    秦峰又道:“咱们的糖白,制成块,就是冰糖。嗯……。冰块一样的糖,懂吧,入口即化。”

    周山受惊了。

    秦峰呵呵一笑,道:“制成块的过程中。加点奶……?”

    周山彻底震惊了,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拓展产品的。

    一旁传来典韦粗犷的声音,叫道:“俺知道,奶糖!”

    秦峰十分欣慰看了看自己的龙卫将,笑道:“都会抢答了。”

    “嘿嘿~。”典韦挠了挠头。十分得意。

    周山彻底被震慑了,便感到,此生能够追随主公,真是三生有幸。他敬服不已,拜道:“周山见过太多商会的大商贾,个个经商有道,花样百出。但跟主公比起来,就如同孩童一般了!”

    秦峰微微点头,道:“以后,咱们商会还会贩卖更多的新产品。但万事开头难,现如今,就先做糖和纸张。宣传一定要到位,大规模制造,这就能够短时间内占据市场。”

    周山盘算一番,激情稍退,面露难色,道:“主公,属下斗胆问一句,主公打算用多少钱粮铺开局面呢?”

    这次终于轮到秦峰愣住了。他这样的人。直如同大宅门的七老爷,开拓创新拉关系是把好手,但具体开铺子招人,就不在行了。因为秦峰心里。根本就没有什么金钱感念,有钱往外花就行了。

    秦峰难得尴尬,道:“周山,这就要靠你了,你看咱们花多少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全面开花呢?”

    周山松了口气。说实话,他压力山大,因为他感到,主公全活,好像没什么地方用到他的。他脑筋一阵急转,道:“主公,恐怕,要一百万贯,才能够全面开花。若是只开一个点,万贯足以。”

    他看到主公面露难色,忍不住道:“主公,您……有多少钱?”

    秦峰挠了挠头,直言道:“不瞒你说,买了庄子后,就剩生活费了。”

    “哎呦~。”周山险些闪了腰,何者全是顺口瞎胡咧,画大饼了。

    然而秦峰就是七老爷的脾气,从来不去算他有多少钱,只去计算该怎么去做。但是七老爷有七老爷的本事,就是门道多。

    秦峰挠着下巴琢磨了起来,心说不就是钱吗,去谁那里弄点?曹操、袁绍?

    这时,外面值守的许褚走了进来,道:“主公,甄家派人来了!”

    秦峰听到后,露出喜色,对周山道:“这下好了,送钱的来了。”

    甄家使者到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代表甄逸,恭贺秦峰当上了洛阳令。并且提到了甄家姐妹,生怕秦峰望了婚约。

    秦峰岂能忘记他的媳妇们,也忘不了甄家有钱,他就对周山说道:“周山,你马上去邺城,找我老丈人,谈谈合作的事情。”

    这不需要秦峰多做吩咐,周山就知道该如何去办事了。于是乎,周山辞别了秦峰,跟着甄家的人,连夜启程,望邺城而去。

    而秦峰,就此做起了甩手掌柜。当然,这并不是秦峰不负责任,而是他相信周山的能力,一定能够办好这件事情。并且,秦峰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三天后,中平元年,也就是184年11月底,洛阳城更加繁华了起来,文化气息暴涨,街道之上,明显文人墨客多了起来。这来自于鸿儒大会马上就要召开,各地儒士齐聚洛阳。

    同一时间,周山来到了甄家,并得到了甄家家主甄逸的热情招待。

    周山代表秦峰表达了对老丈人的敬意和对媳妇们的思念,甄逸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