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第3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啸还曾对部下说,某家拓展万里波涛,占台湾,据库页,可谓功勋彪炳,有大功于明廷,奈何只得一侯爵?以某家之功,纵是提为国公,亦是不在话下。“
“哈哈,范学士,真有你的!本王在想,若那崇祯听得这般流言,怕是会气晕过去呢。“一旁的代善捋须大笑:”此计一使,那崇祯与李啸,怕是要彻底闹崩了。“
范文程亦满脸微笑:“有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那李啸有不臣之举在前,我等再行流言由后,由不得那才具平庸的崇祯不信。以臣看来,崇祯极可能就此与李啸彻底决裂,并将他大加贬斥。甚至将李啸下狱治罪,亦是极有可能。“
“范文程,你虽这般说,但若那李啸强硬不从,起兵反抗,又当如何?“一直没说话的阿济格,闷闷地插了一句。
“哼,李啸若是起兵反抗,那便是自作孽,不可活了。且不说李啸从此在明国之中,被一众君臣视为与三顺王一般的叛贼,再无容身之地。而且,若是明国君臣自相攻伐,内斗不休,那只会让本已气息奄奄内乱不已的明朝,在无休止的自相攻伐中彻底衰亡,而我大清这渔人之利,却是收定了。”范文程一脸喜色地说道:“待到两虎相争,彼此受伤之时,我军再度入关,掳掠侵袭,则必是所向披靡,再无所挡了。”
“好!宪斗此计,端的甚妙。”皇太极的大饼脸上,涌起灿烂的笑意:“欲除李啸,必先诛心,实是至言矣!那就请宪斗细派底下细作,在明国大造流言。朕倒是极有兴趣,看看明国这君臣互斗的好戏!”
“嗻,微臣遵旨。”范文程长揖而拜。
。。。。。。
崇祯十二年一月十八日,刚出完元宵的第三天。
崇祯皇帝独坐东暖阁内,身着明黄暖裘的他,燃烧得劈啪作响的雕龙白云铜盆炭火旁,呆坐烤火。不过在他心下,却是焦虑非常。
刚过完年后三天,崇祯便派出亲信太监曹化淳,前往山东宣谕李啸,告诉他,朝廷要全面接管台湾,要另派官员来代替李啸所任命的官吏,但到现在为止,曹化淳还一直未回京城,让崇祯皇帝心下忐忑不已。
这个李啸,万一不听朕的安排,朕却该拿他如何是好?崇祯在心下反复问自已这个问题,顿时心下更觉焦躁不安。
忽然,他听了小太监来报,说曹化淳已然返回京城,正在以殿外侯旨待见。
“传大伴入殿!”崇祯双眼一亮,顿时来精神。
让崇祯没想到的是,一脸风尘仆仆之状赶回的曹化淳,竟飞扑跪地,连连掌了自已几个嘴巴。
“皇上,老奴无能!老奴该死!老奴有负陛下所托啊!”曹化淳打自已的耳光打得啪啪响,一双明显哭过微有红肿的眼眶中,竟有泪光泛起。
“到底怎么回事?!”崇祯怒喝,心下却满是不祥的感觉。
“陛下,老奴自十天前,赶到山东登州,因东海侯外出巡查,老奴在登州等了四天,才等到东海侯回返登州。老奴随即向东海侯宣谕,告诉他,皇帝已下令,从本月开始,派出官员接替其任命的台湾官员,不料,不料。。。。。。”
“不料什么?!”
“不料那东海侯竟不接旨,反神情冷淡地对奴婢说,现在台湾初定,四处动荡不已,这派任官员一事,却还暂不可为,要老奴就此实情回禀皇上。可恨此人说罢,竟拂袖自去,其蔑视朝廷之状,简直,简直无以复加啊。。。。。。”
“砰!”
一个精瓷茶杯,被暴怒的崇祯,摔得粉碎。
“李啸这厮,真真猖狂大胆!连朕的谕旨,他都敢不放在眼里了么?!”崇祯有如一头困兽一般,在御桌前来回走动。
忽然,他仿佛想起了什么,大声喝道:“不对,朕派出的监军王吭滤ㄖⅲ窗牙钚タ淞烁鑫抟愿醇樱顾灯渲蜗轮ㄍ澹窈停僖敌送殉扇思浞被亍T趺聪衷诶钚ィ捶炊噪匏堤ㄍ宥也幌ⅲ馄穹切μ福 �
“这,这老奴不知。。。。。。”曹化淳抹了一把脸上的虚汗,又说道:“只不过,老奴在山东之时,还曾听市井流言说,说。。。。。”
“听说什么?!”
“听说东海侯不顾朝廷先番警告,竟又擅自出兵北面的库页岛。且东海侯对现有爵位十分不满,说凭自已为国朝所立之大功,便是封为公爵,亦是应当,皇上恁的小气。。。。。。”
“好哇,你个混蛋李啸,真真天包了你的狗胆!“
崇祯纵声咆哮,暴怒不已的他,将御桌上的文碟笔砚,狠狠一推,哗地一声,散了一地狼藉。
第三百五十四章 反贼、奸臣、还是奴才?()
暴怒的崇祯皇帝,在东暖阁中咆哮了一阵后,竟又有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紧急求见。
崇祯立即召入。
骆养性方入殿中,见得满地的笔墨纸砚狼籍一片,不由得呆了一呆,随即便跪地急禀:“启禀陛下,据在下查得,现在京师之中,街头巷尾,皆有流言蜚起,在下不敢隐瞒,特来向皇上禀报。”
崇祯脸上划过一丝惨笑:“可是说那李啸,多行不轨,且对朕暗怀不满之事?”
骆养性一怔,心下大为吃惊崇祯竟早知了此事,他眨了眨眼,复急急禀奏道:“正是如此。现在京师之中,几乎都在遍传,那东海侯李啸,目无朝廷,蔑视君上,不以国事为重而轻衅战端,擅自出兵库页岛以谋私利。且各酒楼食驿,更是多在传闻,说李啸自恃大功,嫌皇上所赐之侯爵之衔过小,故暗地对皇上心怀怨忿,这般说法,更是不一而足。”
骆养性低声说完,龙椅上半天没有动静。
骆养性偷偷瞥去,却见崇祯瘫坐在龙椅上,阴沉着脸的皇帝,被熊熊燃烧的炭火,映成一脸怪异的神情。
皇帝的心里,此时苦涩莫名。
怎么办?
真的要就此与李啸撕破脸,下诏去把他抓起来投入大狱么?
崇祯几乎按捺不住自已的冲动,便要立即下诏。但心头激愤的他,最终还是强行忍住了冲动的情绪。
当了十多年皇帝的崇祯,知道对于象李啸这样位高权重,又兵多将广的国家大将,是断不可轻率行事的。
他挥了挥手,让骆养性先行退下。
然后,崇祯以一种有气无力的语气,对侍立一旁的曹化淳说道:“速速朕旨意,着前往湖广视察的杨阁部,与兵部熊尚书,一同回京,朕有极为紧急之事,要问他们。”
“是,老奴遵旨。”
。。。。。。
在曹化淳派出小太监,去湖广一地紧急宣召时,李啸独自一个人,伫坐在官府内的雕花窗前,凝视着窗外飘飞的雪花发呆。
尽管身着厚重的狐裘,李啸却感觉身上十分寒冷,仿佛自已已从内而外,彻底冷透了一般。
“该来的,总是要来啊。”
李啸这句喃喃低语,很快便被窗口吹来的冷风,撕成碎片。
李啸又不觉回忆起,前些时日,曹化淳来登州宣旨的情景。
当跪地听旨的他,听到崇祯最终还是要派遣官员,夺占自已辛苦血战得到的台湾岛时,李啸知道,与明廷摊牌的时候,终于到了。
一直以来,李啸刻意避免回避与明廷发生冲突,他总是希望,双方真正发生面对面冲突的时间,能尽量来得晚一些。但李啸终于发现,自已的美好愿望,在现实面前,只能被击得粉碎。
该来的东西,迟早会来的。这摊牌之日的到来,李啸发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不会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朝廷对越来越壮大的自已,可谓忌惕极深。而现在自已,除了牢牢据有台湾岛,不让朝廷染指外,还未向朝廷禀明,便擅自出兵虾夷岛与库页岛。有两条悖逆之罪在前,李啸纵再有大功,在朝廷看来,只会更加彰显出自已的野心,也会让朝廷对自已更加猜忌疑虑。
只是,要让李啸就这般乖乖就范,放弃血战得来又苦心经营的台湾岛,这也是李啸所绝不能接受的。
于是,当曹化淳向他宣读圣旨,要求李啸撤回台湾岛的自派官吏之时,李啸毫不客气地拒绝了他。
到现在为止,台湾岛上,已总共移民了三百多万人,诸如制糖,种茶,产盐,水稻,马铃薯等各类产业日趋兴旺,商贸交易更是一片繁荣。可以说,台湾岛,这块原本的化外生番之地,在李啸的苦心经营下,已成为李啸军中,最为重要也最有价值的土地,是李啸将来赖以发展壮大的重要人口与粮食基地。而现在,朝廷想仅凭一纸谕令,就让李啸将这样一块肥美无比价值巨大的土地拱手相赠,怎么可能!
尽管李啸思来想去,还是赠给了曹化淳100两程仪,作为辛苦银子,才打发他回去。但他从这个老太监眼中,还是读到了深深的怨恨与不满。李啸可以想见,这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在返回京城后,会在皇帝面前,怎样地说自已坏话。
更何况,现在各地的安全司也不断地飞鸽传书,说现在几乎全国各地,都在传闻,说李啸除了不顾朝廷谕令擅自出兵外,更是对这个侯爵头衔多有不满,说什么凭自已所立之大功,便是成为国公,亦是理所应当。
李啸相信,这条恶毒的流言,这曹化淳回去后,定也会添油加醋地向皇帝加以禀报。
听到这个传闻,李啸不由得心下苦笑。
这般流言,真真诛心之语也。
这个流言,最为阴毒也最为厉害之处在于,因为李啸确有不臣之举在前,所以李啸现在无以自证清白。因此,现在的他恐怕越是辨解,反而会越发加重朝廷猜忌之心。
李啸忽然发现,现在坐大了的自已,在中国史上,仅有三条道路,可以做为选择。
第一条,就是走刘裕的道路,在南征北战立下大功后,遂与原东晋王朝彻底翻脸,代晋自立,这是一条不折不扣的反贼之路。
第二条,就是走曹操的道路,挟天子以令诸侯,把皇帝操控于手中,做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
第三条,则是效仿那晚清的曾国藩,在攻灭太平天国后,自剪羽翼,以求苟安,从而打消清廷的猜忌与疑虑,以做一个奴才而满足,从而保全自身性命。
说实话,这三条道路,对现在的李啸来说,皆不是他所喜欢的选项。
李啸知道,如果自已要走前两条道路,那原本就糜烂不堪千疮百孔的大明王朝,必定会掀起自相攻伐的血雨腥风,将有无数的黎民百姓,在自已与朝廷的血腥对战中,惨死在内战的刀兵厮杀之下。
这样的结果,最终可能只会,一是便宜了流寇,让流寇得以从现在被大部压制的状态,重新复炽猖獗,再度荼毒中州各地。二是便宜关外的满清,让满清坐山观虎斗,从而坐收渔人之利,在李啸与朝廷两败俱伤之际,将来再度入关掳掠,来捡个大便宜。
只不过,这前两条道路不走,要李啸象曾国藩一样自剪羽翼,做个只求保全自家性命的苟且奴才,亦是绝不可能。毕竟,现在的李啸,雄心勃勃,一心想要重振中华国势,再展华夏雄风。象现在,流寇未被消灭,鞑虏尚未铲除,便要李啸在这事业方兴之际,就放弃军权,自去精锐,仅仅是为了打消明廷的疑虑,这是李啸所绝不能接受的。
那么,现在的李啸,还有其他道路可走么?
李啸认为,应该还是有的。
那就是,在得罪了朝廷的现状下,还是要努力保持与朝廷斗而不破的状态,至少在流贼与鞑虏被消灭前,保持与明朝的和平关系。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内斗造成的灾难与损失,让饱经苦难的华夏百姓,不再遭这场无妄的刀兵之灾。
故而,在打发走了曹化淳一行人后,向来做事果决的李啸,立刻开始着手,按自已已深思熟虑的计划,着手准备。
李啸下令,将现的在兴中营,扩军三倍,成立兴中镇。
这兴中镇,下辖三营,每营三哨,共有盾兵135队共13770人,枪兵270队共27540人,玄虎重骑总1800人,飞鹞子总1800人,满州骑兵总1800人,横行总1800人,辅兵3000人,火铳手2000人,火炮部队500人。总兵力达到54010人。
而原兴中营营长田威,提为兴中镇镇长,原副营长刘国能,提为兴中镇副镇长。
另外,原玄虎重骑哨哨长额弼纶,提拔为满州骑兵总总长,原横行哨哨长查塔,提拔为横行总总长。
李啸的用人原则便是如此,表现忠诚,又有能力,便加以重用。而因为这些将领,只有训练与作战权力,其余的军兵教育,战功审核,薪酬发放等等,皆由监抚文官负责,且有安全司的密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