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之虎-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英格玛本人,对这些汉人娶亲纳妾的习俗与仪式,并不十分在意。最让她激动心喜的,还是在这赤凤城中,繁华景象远胜宣府北路的金汤城,看到了太多新鲜有趣的商品与物件,算是大开了眼界。
这个调皮好动的蒙古姑娘,见到龙口港那些商船往来,一直在草原生活,从未见过大海的她,感觉十分新奇。她甚至还未经李啸同意,就偷偷上乘坐那艘二号福船,与一众水师军兵一同出海捕鱼,尽管在船上吐了个七荤八素,也算是大大地过了一番坐船的瘾。
英格玛在赤凤城玩得尽兴,李啸却没那么多时间去陪她到处玩耍了。
现在李啸关心的事情,一是海洋岛的水师基地建设,二是铁龙城的钢铁研究进度。
据工业司的报告,现在的海洋岛上,船厂在这几个月中,已初具雏形,船坞及车间均已建成,正大量从东江镇处,采购从辽东走私过来的大根木材,阴干后备用,预计在年底之时,便可试产第一批小型船只。
鉴于海洋岛的船厂进度,有经验丰富的老匠头林大壮负责,一切也都在按部就班的进行,李啸并不特别放在心上,他更关心的,便是铁龙城的炼钢技术的发展程度。
李啸现在随着官位越来越高,要管的事务越来越繁忙,对于基层的事务,也越来越没时间亲自去处理。一般皆是指明方向与要点,便委托工匠们自行研发。
李啸现在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便是如何大幅度增加钢材产量。
因为,现在铁龙城的钢铁生产,虽然一切皆已步入正轨,便其实还有个重大问题没解决。
那就是,现在这种全凭炒铁炉碰运气般地生产高碳钢材,产量实在太少,还有要努力想办法,才能实行合格钢材的量产化。
李啸所想到的办法,便是坩埚炼钢。
这坩埚炼钢,在欧洲1740年时,才出现并使用,但它并不是欧洲人专门发明的技术,我们中华的老祖宗们,早在春秋时期,便发明了这种享誉一时的坩埚炼钢法。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到汉朝时最为兴盛,用它炼出的钢材,制成坚固的鱼鳞甲、锋利的环首刀,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大汉军,才有了将匈奴从蒙古高原打到欧洲的辉煌胜利,才有了“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赫赫声威!
也许是五胡乱华的战争,也许是其它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坩埚法在南北朝时期,竟莫名其妙的失传了。这项源于中国的炼钢技术,反而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印度得到蓬勃发展,阿三们用此法炼制的乌兹钢,制作的大马士革军刀锋利无比,成了绿教军队的必备利器,曾经斩下无数十字军战士的头颅,为绿教在欧亚大陆的血腥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坩埚法在人类社会中使用了两千多年,直到十九世纪中后期才被马丁-西门子平炉炼钢法逐渐取代,但这种方法,并没有在现代社会绝迹,因为,二十世纪兴起的转炉、电炉等高级炼钢方式,又可以看作坩埚法的变种,坩埚炼钢法在两千年后,又焕发了新生。
这种曾让我们的祖先称雄世界的炼钢方式,在这明朝时代,因为失传之故,一直没有被采用。在这个年代,最接近的炼钢方式是方炉炼钢,这种方法,在福建各地被广泛采用,不过,它炼的是铁,而不是钢。
所以李啸想在这个明末年代,从一片空白中,成功做出坩埚来生产钢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坩埚炼钢的关键在于那个坩埚,而坩埚的关键又在于他的耐火材料,或者说是高温耐火砖。铁料含碳量越高,则熔点越低,而钢的含碳量比生铁低的多,起码要达到1600c,钢料才会融化成钢水。而坩埚材料,李啸已经知道是由石墨、瓷土、粘土组成,混合均匀以后塑成型状,小火烘干,再用焦炭烧到最高温度,方可炼出钢来。
只不过,因原先李啸据地狭窄,诸如石墨、瓷土之类,一时还没找到原料产地,故此时便耽搁了下来。现在李啸据了黄县与招远两地后,已在招远发现了瓷土矿与石墨矿,虽然产量不能与盛行此二物的青州莱西之地相比,但要供应李啸的工匠们,研究坩埚炼钢,却是绰绰有余。
故李啸自据了黄县与招远二地以来,立刻令铁厂的作头颜均及他手下一众工匠,反复试验坩埚的具体配比比例,以尽快研制出能实际生产的坩埚出来。
在李啸回到山东后一个月后,终于从铁龙城传来了让他十分欣喜的消息,那就是,铁龙城的工匠们,在经过了三个多月的时间研究后,终于制出了合适的炼钢坩埚!
得到消息的李啸十分欣喜,他立即前往铁龙城,并亲自观看了一番工匠们用坩埚出产钢铁的全过程。
“出钢了!出钢了!”
在一众工匠兴奋的叫声中,李啸看到,工匠们在观看到平炉中盛放的坩埚里面的那些铁锭,均已变成迷人的橘红色时,便停止加热,然后打开炉子,将坩埚从炉子中一一钳出,小心翼翼地打开了坩埚盖子,用杓子撇掉液面的夹渣,将炽热的钢水,注入到生铁模槽中,然后在钢水表面又铺上一层生石灰,生石灰上层则铺上一层木炭粉。
这是李啸嘱咐的做法,可以防止钢铁二次氧化,同时可用于造渣,以进一步除去硫磷等有害物质。
待到钢水的冷却,工匠们再敲掉表面的表示的造渣物,十根一公尺长,十公分见方的纯净钢锭,便终于制成了。
这是碳含量被严格控制在0。77%左右的共析钢,它在红热状态下自然冷却,到723摄氏度时内部生成多边形珠光体组织,片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平行排列,从金相学上看,其强度硬度和加工性能都很优秀,特别适合调质。
李啸告诉他们,如果用这种共析钢来生产诸如精钢长枪枪头之类的武器的话,还比原先碰运气一般生产的钢材,那质量与硬度,绝对要好得多。
见工匠们对自已的话有所怀疑,李啸当即让他们做了个试验。
那就是,把刚制出来的共析钢,用普通淬火再高温回火的方法,打造出一柄粗糙的剑,与仓库中现有的一把上品青锋剑,两相对砍,看看哪个先断,便知优劣了。
工匠们对李啸的观点,皆是十分怀疑,不过,还是按他的吩咐,打造了一柄粗糙丑陋的宝剑出来。
这是怎么一柄丑剑啊,没有剑鞘、没有护手、剑柄是光秃秃的,连剑身也没有叠锻打制所特有的云纹,而是白亮亮的一片,看上去死气沉沉,就像是块磨光了的铁片。
而那柄青锋宝剑,则是青光莹莹,流光盈彩,一看便知非是凡物,工匠们虽不说话,但几乎人人都在心中认定,李都督的双剑对砍,必是这柄丑剑断裂无疑。
李啸手执那柄丑剑,与手持青锋宝剑的颜均,互相对砍。
“看好了!”
李啸一声大喝,两剑相斫,只听得叮噹一声响,半截儿剑尖坠于地上。
让所有的人目瞪口呆的是,断掉地不是那把丑剑,而是百炼青锋宝剑!
包括颜均在内,在场所有的工匠们,霎时都呆住了。
这怎么可能!(。)
第二百三十二章 钢材与制炮()
在工匠们震惊的眼神中,李啸笑而不语。
李啸前世作为二十一世纪钢铁冶金专业的大学生,当然知道,这个时代的百炼钢,其实有致命缺陷。
因为,钢的软硬,与碳素密切相关,含碳量高则硬,低则软。刀剑兵器,最理想的情况是外硬内软,外硬则刃口锋利,内软则剑身弹性好、不易折断。
偏偏百炼钢在反复锻打过程中,钢铁外层接触空气,碳被氧化,钢质因碳素降低而变软;内部不与氧气接触,碳素减少得不多。如此一来,形成外软内硬的结构,刃口软不够锋利,剑身脆硬而不够强韧。
诚然,百炼锻打有助于除去钢铁内部的渣滓,减少残留渣滓的尺寸,从而使其成分趋于均匀,组织趋于致密,细化晶粒,改善钢的性能;但含碳量分布不协调,是它不可避免的缺陷。
而且,时炼钢在加工中,因为反复折叠锻打,层与层之间形成了氧化膜,多次折叠又造成金属疲劳,所以锋利的同时,也变得很脆,经不起大力碰撞。
而李啸的那柄丑剑,因是用共析钢淬火后,整个剑身形成坚硬的马氏体,硬度极高,而在淬火后,重新加热,使剑身加温到500-600度,这叫做回火。淬火后再回火,钢铁内部形成回火索氏体,变得更加坚固、强韧、锋利无匹,远非百炼钢的硬度所能比。
这种淬火和高温回火的综合热处理工艺,现代的钢铁生产中,有个专用术语,叫做调质。
经过调质处理的共析钢,和老祖宗就会的百炼钢相比,在技术上超越了两千年,他们的碰撞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不言而喻。
只不过,因为这样的知识太超越了这个时代,那些基本上都是文盲或半文盲的工匠,要理解这样的现代知识,实在有些困难,故李啸无法对他们详说其中原理。只得含糊地告诉他们,这是自已以前碰到过一位高人,在其指点才得知的方法。
工匠们都是些只管吸取经验,倒也不愿细究根底的粗人,故李啸这个解释,也得以糊弄过去。现在知道了李啸这项崭新的坩埚炼钢技术,作头颜均等人皆是满脸喜色。大家都知道,现在有了这项高碳钢材生产技术,铁龙城的钢材产量可以大幅增加了,再不必象从前一样,碰运气才能出一块好钢。
同样满面笑容的李啸,向颜均问道:“现在铁龙城中,从事钢铁生产的人数以及生产设备情况,却是如何?”
颜均一脸自豪地急急答道;“禀李大人,自去年年底从河南带回的流寇俘虏,大批补入铁龙城中后,现在铁龙城中,共建有高炉6座,炒炉4座,每天的熟铁产量,平均为7万2千余斤,现在我铁龙城之处所产铁器,产量十分巨大,足以供应山东以及临近各省和蒙古诸部等处呢。”
李啸脸现微笑,心下亦十分欢喜。
他知道,要知道明朝工商业达到鼎盛的万历中期,一年的全国总共出铁量,也不过18万吨,铁矿消耗40至45万吨左右。
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多,但与现代中国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要知道在当代中国,早在2007年时,一年的钢铁总产量为48966万吨,与明朝相比,堪称天地之别,亦不为过。
而现在自已一天的钢铁产量,有72万斤,也就是36吨,那么,按一个月产20天计算,一个月的产量是720吨,一年的产量,则可达8640吨!
李啸的铁龙城,一年的钢铁产量,虽在现代中国微如毫芥,却亦足以傲视整个明朝各地的铁场与工坊。
而据现代中国探明,单县的铁矿蕴藏量,仅富集矿脉便有1亿五千万吨,足以供自已开采几十代了,李啸完全不必为矿石不足而发愁。
在李啸微笑沉思之际,吴亮犹然喜孜孜地补充说道:“李大人,现在我铁龙城中,人力安排大致为,挖矿队6000人,磨矿、洗矿、筛选以及运输人员4000人,操作高炉与炒炉的男工6000人,而锻冶场有男工1万8千余人,女工近1万人。另有弹药厂有男工500名,女工500人,投石机制造厂有男工500人、配合火炮火铳研制的男工有300人。”
听颜均说到火炮与火铳研制,李啸眼中一亮。
他在心下暗道,自已一直在关注其他方面的事务,却不知道,现在的火炮与火铳研制进度,进展得如何了。
接下来,李啸给颜均下了规定,要求他,从现在开始大批量坩埚生产钢材,以一个坩埚可产钢材50斤计算,每次用40个坩埚一同生产,使产量一次可达2000斤,也就是1吨的产量。因为坩埚是消耗品,重新制作坩埚需要时间,一个月就按15天生产时间计,使每个月的合格高碳钢材产量,达到15吨的最低生产标准。
李啸强调,用现在所生产出来的高硬度高强度钢材,全部用来制作并替换原有的枪兵精钢枪头,使枪头更锋利耐用。
然后,再用这类钢材替换盾兵的大盾蒙皮,使盾牌重量更加轻省,但防御力却可增强好几倍。
若钢材尚有多余,则供给火炮与火铳研发用。因为钢材的延展性与耐用性,可以比用熟铁制炮制铳强太多,李啸打算,在现有钢材可以足量供应的情况下,直接跃过原先用熟铁打制火炮与火铳的阶段,全部使用钢材进行生产。
对于李啸的要求,颜均一口应诺,他向李啸保证,一定会把这项钢材生产工作,保质保量加以做好。
从钢铁冶炼区离开后,李啸真接去了铁龙城西北区的火炮与火铳研发基地。
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