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竖子-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满脸微笑的韩言,昌豨忍不住凑到了尹礼的身边,小声嘀咕起来。
“以联军的状态竟然能攻上旋门关,这么说来旋门关内必然是有些支撑不住了,连旋门关都支撑不住了,那么洛阳呢?再拖延上一些时日,事情可能就会有转机了啊!”
对比一下第一次看到的攻城详情,韩言立刻猜到了旋门关可能要撑不住了,而撑不住的原因,当然还是粮草的原因居多,既然旋门关都缺粮了,那么洛阳的粮草还能有多少?
韩言深深地吸了一口,一拍桌案,说道:“汉升,替我给那袁本初写一封回信!”
“怎么写?”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韩言发懒,所以书信都是黄忠代笔,倒是也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
“怎么写?你就写……算了,把信使叫过来好了,直接让他传口信。”
本来已经在思考信件的内容了,不过越想越觉得麻烦,韩言转而选择了口信。
“是!”
黄忠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转头吩咐着外面的兵丁去将信使叫了过来。
等信使重新回到了营帐,韩言也已经基本想好了对策。
“那个谁,你回去告诉袁本初,这件事情不是不能做,只是干系实在重大,我需要一段时间来考虑。”说完这番话,韩言冲着一边的尹礼使了个眼色,紧跟着挥了挥手,“去!给信使准备上干粮,传信的事情可是不能延误的!”
“是!主公!”
尹礼的嘴角闪现过了一抹坏笑,随之推着信使去拿干粮了。
满脸呆滞的信使被推出了营地,手中捧着的是冰凉干硬的饼子,呆在一旁的坐骑打了个响鼻,信使都觉得像是在嘲讽自己。
在这一刻,这位信使头一次生出了宰了自己的坐骑吃肉的想法。
回到了营帐之中尹礼,坐回到了原位,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哈哈哈哈!主公还是主公,我看那信使拿到干粮的时候整个人都傻了啊!估计是没碰上过咱们这么对他的吧?啊哈哈哈!”
“咳咳!传信本来就是一件要紧的事情,怎么能够因为一个人的口腹之欲延误了时机?那个什么,最近这段时间咱们这边的情况怎么样?如果要快速启程的话,有没有什么问题?”
咳嗽了两声,掩盖了原本的笑意,韩言面色一正,问起了正事。
“回主公,最近这段时间少有动作,就连敖仓城内也是风平浪静的,咱们这边有些受伤的也早就养好了,多余的粮草已经被送到了怀县,拔营起寨,只是您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昌豨跟着黄忠的这段时间,长进可是不小,在韩言问出来的第一时间,就将事情叙述清楚了。
本来缴获的粮草不少,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黄忠在请示了韩言之后,秘密派人分批将粮草押送回了怀县,而一些重伤的士兵也随之送了过去,剩下的轻伤员,问题真的不大。
第二百三十四章 心思()
“既如此,那我就放心了,如果我所料不错的话,断则三五天,长则一个月,旋门关那边必然要出现变故,到时候你们可不能给我拖后腿啊!”
将手中的信件放在了面前的桌案上,韩言抬起手来揉了揉自己的额头,清闲了这么久,总算是见到结束的曙光了。
“对了,主公,那袁绍是想拥立谁即位啊?”
目前还没有确切的命令,昌豨等人自然是不着急,此时目光瞟到了袁绍的信件上,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是谁?是幽州牧刘虞。此人宽政爱民,身为汉室宗亲,却从没有高人一等的架势。如今汉室衰颓,怀有异心者数不胜数,可是此人的名声还是很不错的,想来不太可能答应,不过袁绍要是做些其他的手段,这件事情还真的说不准了。”
韩言对于这个刘虞还是比较相信的,至少原本的历史上没有刘虞称帝这么一回事。
“名声不错?如果他真的没有什么想法,对汉室依旧忠心,为什么不参与联军呢?主公,我倒是觉得,这人靠不住。”
猜测别人的心理做得多了,尹礼有时候看谁都觉得不像是好人,现在,则是这个刘虞。
“唉!联军这里面的水太深,如果不是当初太过冲动,没有了解过就参与了进来,我还真不愿意跟袁本初他们搅和在一起。至于说刘虞,幽州那边的情况实在是太过复杂,鲜卑、乌桓等等的外族都在那里,如今我们这里乱成这样幽州都没有出现问题,刘虞功不可没!而且,我听说董卓好像也有意拉拢他。”
这段时间里韩言做了撒手掌柜,一些杂七杂八的情报看了不少,因此现在解释起来,也是有理有据。
“哦?董卓拉拢过他?这么看来,此人至少不是倾向于董卓一边啊!”
黄忠的眼睛一亮,对于刘虞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只是很快的,韩言打破了黄忠的这番想法,“嗨!什么倾向不倾向的,冀州牧是韩馥,幽州还在冀州的北边,从洛阳想要往幽州传信哪里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董卓是先是任命刘虞为大司马,后来就封其为太傅,可是这消息全都让韩馥的人给截了下来,刘虞应该是没得到这个消息才是。”
“这个可真是……”
一想到这里面的事情有这么多凑巧,黄忠也忍不住笑了。
“行了,汉升,一会你去找几个可靠的人,帮我往幽州牧那边传个信。”
玩笑话说完了,韩言开始认真起来。
“主公,传什么信?”
黄忠觉得这次还应该是自己代笔,因此毫无犹豫的,开口问起了信的内容。
“这个信嘛……手书是不大合适的,如今世道太乱,要是信件丢了,那么反倒是麻烦,可若是口信也有些不当的地方,那么……帮我捎点东西过去吧!”
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韩言觉得,自己这次的想法很是天马行空,不过如果对方能看得懂的话,那也是一件不错的事情。
“送什么东西?”
本能的,黄忠多问了一句。
“那什么,之前打的兔子里面不是有一个不能吃的么,将它的皮拔下来稍微处理一下,然后给幽州牧送过去就行。”
反正只是一个想法而已,韩言可没有去精心设计的打算,对于他来说,这件事情刘虞要是明白了自己的意思那就明白了,若是不明白,其实对他的影响也是近乎没有的。
“哦?那只兔子的皮?我明白了!”
韩言最近打猎黄忠都有随行,因此一听韩言如此说,黄忠立刻就想了起来,而想到了之后,自然很快猜出了这东西代表的意思。
没等韩言接着回话,营帐外面突然间来了个信使,“报~~~!”
“嗯?进来!”
黄忠皱了下眉头,随后冲着营帐外面喊了一声。
信使进来之后,先是向韩言行了一礼,紧跟着又向黄忠行了一礼,接着才开口说道:“主公,将军,外面有兖州刺史前来拜见。”
“嗯?刘岱他又来了?不见不见!”
听见了刘岱的名字,韩言真的是烦得不行了,这些日子以来刘岱的人马伤亡不小,因此桥瑁在自以为有韩言帮手的情况下,对刘岱可是有了不少轻慢,而韩言也不胜其烦,每次心情都不太好。
“主公,这都第九次了,不见……不太合适吧?”
尹礼少了一丝硬气,对于刘岱,他心中还是很畏惧的。
“不合适?有什么不合适的?行了,你们也都下去吧!”心中烦躁的韩言挥了挥手,让所有的人都下去,等到他们走到了营门口的时候,又突然间开口说道:“对了,汉升你留一下。”
“是!主公!”
听到韩言的话之后,黄忠停住,随后转身回到了韩言的面前。
等到昌豨他们都出去了之后,韩言这才抬起头来,看向了黄忠,“汉升,去找个人往我兄长那边送封信。”
“主公可是想问一下旋门关的情况?”
刚才还在说的事情黄忠自然不会忘,很轻松地就猜到了韩言的意图。
“嗯!就是这回事,你看看信该怎么写,把袁本初的这件事也给我写进去。”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案,韩言紧跟着补充了一句,“对了,信写完了直接送出去就行,不用再拿过来给我看了。”
“嗯?主公,这……不合适吧?”
虽说韩言这是对自己极大的信任,可是黄忠却隐约感觉到了一丝不安。
“没什么合适不合适的,幽州和旋门关那边的回信你都关注一下,一旦有消息立刻给我送过来。”
放权是放权,但是对于一切的事情韩言都要有所了解,不然真成了看客才叫麻烦。
“这……是!主公!”
黄忠沉默了一阵,随后硬着头皮答应了下来。
“行了!去吧!”
挥了挥手示意黄忠可以退下,韩言的脸上开始出现一丝倦容。
而在黄忠离开了营帐之后,项翼忍不住凑了上来,“黄将军的权利……是不是太大了些?”
听到项翼话语的典韦双眼霎时闪过了一道寒光,但是随即有隐没了起来。
第二百三十五章 各方事态()
“不该你管的事情少开口!”回过头去瞪了项翼一眼,随后韩言再次开口,问道:“洛阳那边来信了没有?”
“刚到!”
项翼赶紧拿出来了一封信,递到了韩言的面前。
“行了!你也下去歇息吧!”
再次拿起一封信,韩言无力地挥了挥手,示意项翼离开。
“是!”
项翼恭声答应,随后退出了营帐。
这一次的信件,自然不是韩言的老丈人写的,而是董白派人送过来的。在韩言到了敖仓之后本个多月的时候,董白突然间派人送过来的一封信,看那送信的人好像并不知道是在给谁送信,开始的时候韩言甚至都像把那信使给赶出去了。可是后来看见了信件之内的署名,韩言这才开始重视起来。
旋门关的事情不是一天能够解决的,而董卓与关东联军也不是一天能够处理的。如果敖仓这边能够僵持住,那么旋门关内粮草不足,必定失守,换种说法,旋门关内的守军必退。
旋门关失守之后,洛阳就失去了东方的平章,董卓保证自己地位的稳固,必然不会让自己深陷战争的泥潭,所以迁都就会成为他的第一个选择,这样一来洛阳就会陷落。联军在还没有取得胜利的时候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这有了点甜头,自然不会去管别的,到时候出点什么乱子都是十分可能的。远的不说,就是好敖仓这边,只要韩言一走,刘岱绝对会立刻对桥瑁下手,毕竟这段时间桥瑁受的气可是不小。
韩言与董白两个人做着谋划,如果顺利的话,让董卓留下足够的人马,到时候要重创关东联军其实也不是什么难事。唯一阻碍这两个人计划的,也就是目前董白手中的权利不够。
要知道现在的董卓还是年富力强,才掌权没有多久自然是紧紧攥着手中的权利,别说是董白,就是其他的人想要多要一点权限都要被董卓疑神疑鬼的。而董白拉拢到的可靠之人里面,能够取得足够权利的人还真是没有多少,就算是可靠度下降一半,也是没有几个人有足够的权利,牛辅或许能算得上一个,可是现如今被韩言为困在敖仓之内了。
董白这次的信件,无非就是要告诉韩言洛阳之内的存粮也不到了,就在几日之前,已经有人上书建议迁都了。如果不是韩言的老丈人蔡邕在竭力劝阻董卓,估计前两天董卓就要去开始迁都的事宜了。不过事到如今,如果在没有办法影响董卓的决策,那么接下来就没有什么好谋划的了。
韩言想过,在洛阳之内自己认识的人不少,能说得上亲近的也有不少,可是这些人好像都没有太大的用处。老爷子蔡邕不用多说,虽然所董卓尊敬他,很多事情也由得老爷子指手画脚的,可是一旦涉及到了正事,董卓也不会给他留面子。
吕布身为韩言的‘妹夫’,又是一员虎将,按理说应该是合适的人选,可惜奈何不是董卓的嫡系,受到的信任实在是有限,哪怕之前被调回了洛阳,手下的兵将也是没有多少的,大多数还是武猛都尉丁原手下的那帮人。
其他几个关系不错的大多也都是这般模样,无可奈何之下,韩言也开始考虑起那些关系与自己关系没有那么好,甚至说是一般的人来了。
自然,这里面是不包括王允这种人渣的,哪怕历史上他真的算计死了董卓,但是这个人的人品实在不是韩言能够接受的。这也就是韩言不知道是这个人在原本的历史上逼死的蔡邕,不然的话,只怕王允早就身首异处了,在军中待得久了的韩言,自然而然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