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与砍杀之三国纵横-第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来,两人纠缠的时间还真是不短了。
从最早孙邵到乌程去,跟刘基商议,与陆家结亲开始,一直到现在,中间几度恩怨,最终到了今天。
不过,他也是反应极快,立即举杯道:“陆家主客气了,秣陵之战多亏家主鼎力相助,不然这吴郡只怕早已易主了,说来还是基欠你一个人情,此杯该是刘基敬你才是!”
刘基说的这倒是实话,秣陵之战确实危险,所说陆逊的实力,在这场战局中并不算大。
但他的出现,却恰好让秣陵之战达到了平衡,为以后刘基寻机破敌挣得了时间。
从这个角度讲,刘基确实是需要感激陆逊的。
当然,刘基也知道,其实陆逊会做出这个决定,并不是真的向支援刘基,只是因为他无可奈何吧。
当时吴郡风雨飘摇,向陆家这种一向以家族利益为核心的世家大族,其实最应该做出的选择是隔岸观火,等到时局明朗后,在做决定。
事实上,这也是一众陆家长老们的看法。
但陆逊终究是陆逊,他却在这个看似稳妥的选择中,看出了危机。
隔岸观火?
看似是两不得罪,但事实上,当时刘基已经与陆家联姻,如果在这种时候,陆家不支持刘基的话,那本身就已经得罪他们了。
当然,如果刘基被灭的话,那得不得罪却也无关紧要了,毕竟,没人回去在乎一个死人的意见。
但如果刘基被灭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刘基被灭,占领吴郡的就是袁术和孙策,这两家哪个和陆家不是深仇大恨?
别忘了,庐江之战,孙策可是把陆家杀了个底朝天,让陆家家主一脉只剩下小猫两三只了,要不然,也不会让年仅十二的陆逊来当家主。
而让孙策去进攻庐江的,就是袁术。
可以说,让这两家执掌了吴郡,只怕陆家更没有好日子过。
为了日后不被莫名其妙的灭门,陆逊只好赌一把,那就是支持刘基抵抗孙策、袁术。
虽然以当时情况看,这种事成功的几率并不大,但事实上,一旦成功,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收益。
而老天对陆家也算不薄,他们在最关键的一场赌局中赌赢了,最终赢得了刘基友谊,以及陆家貌似还算不错的未来。
陆逊晃晃手中的酒杯,道:“刺史大人,如今孙策授首,袁术也已退却,我觉得是该讨论婚事的时候了。不知刺史大人准备何日迎娶家姐呢?”
尽快促使两家结亲,这是陆逊当前的第一要务,虽然借助秣陵之战得到了刘基的认可。
但两家之前的种种事情,实在是搞的有些不愉快,这都是隐患,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发,对陆家造成影响。
当务之急,就是尽快让两家结亲,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消除影响,让两家走上携手共进的快车道。
刘基眨了眨眼睛,对于陆逊的意思自然是洞若观火,但他此时却不想这么快的答应了。
说起来,最初答应陆家的亲事是为了什么呢?
很简单,陆家的势力。
但到了今天,他还需要陆家的势力吗?
或许需要,但那很显然,此时陆家的势力对他而言,已经远远没有当初那么重要了。
时移世易,这情况自然也就要发生变化了。
既然已经不是那么需要,那他干嘛一定要委屈自己呢?
貌似那位陆家小姐他还没见过呢,万一是个丑八怪怎么办!
第一百六十五章陆逊与张昭()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刘基的想想,其实,也真的就是想想而已。
在这个讲究贫贱夫妻不可欺,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年代。
如果你是家道中落,不想拖累对方而去退亲还好说,但如果你是因为升官发财,然后嫌弃对方,而退亲话。
呵呵,
用脚趾头想,也可以知道,你要承受多少舆论压力。
口诛笔伐,不要怀疑,这真的是一个用嘴也能杀人的时代!
所以,刘基很快便摆正了自己的姿态,满脸笑容的道:“伯言所言正是,这也是正式基一直再考虑的问题。
我已经与父亲商议过,十日后,会为我举行冠礼,冠礼之后便可娶亲了。”
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
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
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
理论上。刘基应该是在接任刺史之位前进行冠礼的,因为未进行冠礼,便表示他还是一个小孩子。
是不具备几人刺史的资格的。
但事急从权。刘繇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只好数项工作同时进行。
包括冠礼,包括继位大典,包括刘基的婚事。
而这里面,刺史之位接任大典,准备的最快,便第一个施行了。
刘基的回答令陆逊很是满意。一旦刘陆两家联姻,陆家就算是吴郡真正的外戚了。甚至可以算是未来整个江东的外戚。
这对于正在休养生息的陆家而言,是个很满意的结局。
当然,刘基接下来的话,会令他更加满意。
“伯言啊。你虽然年少,但却少年老成,在加上陆家变故,是以早早便担任了陆家家主之位。怎么样,你对未来有什么想法吗?”刘基淡淡的说道。
对于陆逊,刘基从始至终就是关注的,就连当初答应与陆家联姻,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看在陆逊的面子上。
毕竟。这是一个在能力上堪比诸葛亮的人才,没有任何人能够忽视这种人才。
陆逊眼中微微闪过一道亮光,刘基的招揽之意他自然听的明白。
心中也是不由一喜。事实上,这也正是他进来准备与刘基说的事,如果刘基还不招揽,他就恐怕就要厚着脸庞前来投靠了。
作为江东四大家族之一,陆家经历过庐江之战后,族中嫡系子弟死伤惨重。不得不进入了休养生息的局面。
但这并不表示,他们就要退出江东的官场。
世家是什么?
千万不要把世家等同与地主。地主可以不管其他,只是守着自己的几百亩地,坐地收租即可。
但世家却不行,世家必须在官场上有人。
或者军界、活着政界。
因为只有在官场上有人的世家,才能保证自己的财富,甚至更进一步,为自己的家族谋取发展。
一个在官场上没人的世家,会飞快的虚弱。
不要说什么世家扎根地方,没人敢惹。
自古以来,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不管你在地方上有再大的势力,面对官府都是不堪一击的!
那时被地方官员们顾忌,不敢轻举妄动的世家,都是在朝中有人的。
朝中没人的,看看哪个敢随便嚣张!
陆家在庐江之战中最大的损失,就是死去了大批的成年子弟。
这些子弟活着已经进入仕途,活着正在准备进入仕途,他们是今后陆家仗义发展的依靠。
但在孙策的兵锋下,全都变成了泡影。
以至于,只能让年仅十二岁的陆逊支撑门户。
陆逊其实早就在谋划怎么才能进入江东的官场。
但江东的局势对陆家而言真的很不利,因为按照当时的局势,最有可能成为江东之主的是孙策!
孙策与陆家血海深仇,陆逊视若父亲的陆绩又是被孙策亲手斩杀,他怎能去投靠孙策?
事实上,按照历史进程,陆逊是再到几年后,孙策死去,而陆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才不得不投靠孙家的。
所以,但凡有一线生机,他都不会投靠孙策的。
不过,老天对陆家总算是不错,一番挣扎,孙策身死,刘基成为未来江东之主的形势明显。
而最重要的是,刘陆联姻,陆逊之后就是刘基的小舅子了,看来陆家从此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不是梦。
所以,在这个时候,陆逊的下一步目标,自然是要把这些优势,转化成真正的利益。
而转化利益的最好办法,就是进入仕途!
“刘陆两家联姻,大人可就是逊的姐夫了,逊年幼,哪有什么想法,一切单凭姐夫做主!”陆逊道。
刘基淡淡瞥了他一眼,对他的心思自然了如指掌,轻笑道:“既然如此,你便先为秘书阁侍从吧。”
秘书阁,刘基刚刚组建的一个机构,甚至这个机构在陆逊到来之前,还是空无一人的。
这算是刘基灵机一动,想起的一个东西。
秘书阁的作用。说简单也简单,但说不简单也不简单。
说他简单,是因为他基本上就相当于刘基专用的一个办公室。里面得人可以将刘基做出的决定传递出去,仅此而已。
但说他不简单,则是因为,这里面会处理刘基所需要处理的所有军政事务!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秘书阁,基本相当于后世内阁的雏形,随着刘基掌控范围日多。尤其是在继任刺史之位之后。
需要他处理的军政事务会飞速增多,刘基再想一个人处理。显然是忙不过来了。就算有诸葛瑾帮他也是一样。
毕竟,政务中,有很多是非常繁琐的,重复的事务。如果让诸葛瑾处理这些,不免有些大材小用了。
当然,组建秘书阁,在刘基的心中还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
这里,日后会成为刘基势力高级官员的培训及考核基地!
刘基从来不认为人才是天定的,或许有些人天生资质较高,但没有后天的历练,没有具体事物的锻炼,也难成大器。
三国有很多名垂千古的人才。如诸葛亮,如陆逊,如周瑜。如庞统,但在他们还没有入仕的时候,真的就能有多强的能力吗?
刘基早就过了盲目崇拜名人的时期,在他看来,名人也好,草民也罢。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是正理!
以后,只要是青年人才。尤其是陆逊这种名气不错,日后可堪大用的人物,一律扔进秘书阁。
这里站得高,看得远,真正得人才,在这里必定能展现出应有的风采。
到时才不会有诸葛亮失街亭之憾!
不过,想到秘书阁,刘基心中却又不由一动,或许是时候,组建军校、政务堂及各类专科学校了。
这是刘基心中一直在筹措的一件事。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一切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如果想让华夏这片土地永远的立在世界巅峰。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全面提高百姓的知识层次。
办教育,开民智,只是提高一个民族实力的根本之路。
不过,兴办这些,显然是一件需要耗费极大的时间,以及极大的财力的事,非短时间内所能见效。
恩,放到以后再说吧。
打法走陆逊,刘基继续向前,去找张昭。
张昭坐在正殿一角独自饮酒。
他在这里的身份颇为尴尬,因为之前支持孙策的缘故,这个殿中的人不可避免的要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毕竟,刘基虽然邀请了他前来,但到底会怎么样,还没有定论,殿中这些人都是人精,怎会不知道规避风险。
这也就造成了堂堂江东四大世家之首,张家的家主,竟然要沦落到独自饮酒的地步。
不过张昭就是张昭,旁人的冷落,并没有让他有丝毫的不安,身为仙阶高手,身为江东四大世家之首,张家的家主,他有足够的资本无惧一切。
当然,要说真正的无惧一切,倒也不尽然,毕竟,如果不是顾忌刘基对张家出手,他也不会来到这里。
只能说,除了刘基外,他不畏惧这个殿中的任何人!
“子布先生,近来可好?”刘基端着酒,笑吟吟的走过去。
张昭端着酒杯站起来,道:“见过刺史大人,昭一切皆好,多承大人挂念。”
“哈哈,子布还是如此客气,基对先生可是挂念已久,说来,早在先生尚未入孙策军中之时,基对先生便仰慕已久,恨不能朝夕伴先生左右,以承教导。”刘基道。
张昭大惊,连忙道:“昭一老朽,安敢劳大人如此挂念,愧不敢当,愧不敢当。”
“应该的,应该的,基请父亲向朝廷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