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84部分

大明领主-第84部分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抢锝苫窕竦茫乙恢币岳炊际呛芸碓!!�

    张强知道魏无忌说的是事实,他一直都在亲自训练那些士兵,骑砍的系统技能,统御技能有降低军饷,提升士气的功劳,教练技能又让士兵们和自己熟悉,提升了士兵对自己的忠诚度,严格的纪律训练使得他们知道服从,自己也没有多少钱,缴获也很宽裕,因此实际上士兵们拿到军饷甚至连汉军旗的军饷都不如。

    有时候他甚至怀疑自己在训练一支我党长征时期无比忠诚度老红军部队。

    但事实上,人心都是逐利的,起码要满足自己的生活,同时要给家里人一些生活费,自己给的军饷很多时候并不足以满足这些基本的生活费用。

    可自己心里一直清楚,自己手里并没有那么多金银用来赏赐士兵们,士兵们一直在清军的残酷阴影中,无暇顾及这些,现在魏无忌提出来了,这证明自己的金华义军已经从清军不断压迫中解放出来了,他们有时间考虑自己的个人利益问题了。

    想到这里,张强端着茶杯不动,眼神看向魏无忌,魏无忌是个默默无闻,从来不计较利益,一直只用行动来回报自己的手下。

    他现在提出这个问题,就说明这个问题已经到了迫切到不能不解决的时候了,对于这份提醒,张强心怀感激。

    “无忌,你说说,咱们目前的军饷情况。”张强放下茶杯,身体前倾,眼睛望着魏无忌。

    魏无忌思考了一下,说:“目前,我军一共分为新兵,在军队里面接受普通训练的新兵,军饷为100文,军服,武器,装备,都来自我们历次缴获获得的劣质品,这些人集中在我们目前核心领地里面的金华府,台州府,处州府,三个府城附近的军营里面。”

    “有多少士兵?”张强问道。

    魏无忌道:“金华府有一万士兵,台州府有五千士兵,处州府有三千士兵,另外台州府还有正在训练的三千水军新兵。”

    “这些士兵的军饷加起来不多。”张强喃喃道说道。

    魏无忌微微一笑,“是的,大人,两万一千新兵,每个月不过一千五百两左右的银两。但相比起领地周围和市面上四两一石的粮价却是一个悬殊的数字。”

    张强有些愤怒了,四两的一石的粮价,这简直就是抢钱啊,一两银子现在相当于一千三百到一千五百文,一石粮食,相当于后世的一百二十斤左右。(查到的百度信息很乱,但这个一百二十斤说的多,就以这个为准了,谁也别计较。其他的数据也以本书为准,若有不符,以本书为准。)

    四两的价格怎么说也就暴露了领地周边或者领地内的商人们在囤积居奇,想要发财,这必须打击。

    一般明朝粮食价格是一两二石,或者一两六钱附近浮动,(不管一两银子多少钱,这里一律以一两银子十钱计算,无论兑换文怎么浮动,一钱都是平分一两兑换多少文来计算,比如最高的时候有一两兑换一千七百文档,那么一钱就相当于一钱等于170文。以后以此为准,概不解释。)

    现在周边一两平均下来1400文,四两就是5600文。

    而一百文的军饷对于新兵来说的确很苛刻,相当于聊胜于无的境界。

    想象一下这个军饷,对于现在士兵们的心理影响有多大。

    张强摸了一下额头,领地好不容易稳定下来,自己也从一个来历不明的穿越小子,变成了一个手握七八万大军的明末大军阀,当然张强不这么想,他认为自己是解救明朝于水火之中的大英雄,一个光荣的明末领主。

    张强并没有下决定,而是抬起头来,朝魏无忌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魏无忌轻轻咳嗽了一下,清了一下嗓子道:“这是新兵,我们还有大量的归附我们的其他经过新兵训练的其他义军士兵,以及转化而来的俘虏经过转化,新兵训练,身价清白的俘虏兵被分配到各个县城的乡镇,村庄担任民兵的义军民兵。”

    (本章完)

第151章 军饷3() 
张强自从士兵多了,自从拥有了这些忠诚度手下,这些手下又经过了他和隆武皇帝册封以后,他们各管一块,张强就只考虑战略方向,大的问题,不再管这些细节了,因此他并不知道他的军队各个等级里面的士兵的军饷和吃住问题了。

    但有魏无忌说新兵的问题,想来同样属于底层的民兵军饷不会太高。

    果然,就听魏无忌继续说道:“大人,民兵的军饷现在由各地村庄和乡镇发放,每个人每月不过一百五十文。还是很低的。”

    “民兵现在有多少人?”张强问道。

    魏无忌道:“三府的民兵现在有三万两千人。”

    张强稍微心算了一下,三府的民兵军饷不过每月三千五百两银子左右。

    但好在这些银子不是由自己领导的金华义军发放,也就是说不是算在军费里面。

    不知道为什么,他心里还有点窃喜。

    “这些军饷能按时发放吗?”张强问道。

    魏无忌道:“托大人的福,这些银子分到每个村,每个乡镇的头上,还是九牛一毛,他们还不敢不发,而且由于卑职等人监察,这些军饷都是按时在每月一号到五号之间发放的,从没有克扣拖延。”

    “这就好。”张强放心了,他在后世,就算最低的工资,也只有少数的企业或者包工头也很少按时发放的,而按时发放这对于稳定军心来说,却是最大的一个因素。

    而且在自己的领地内,从来没有什么开拔费用,也没有什么外利给这些士兵,他不会允许士兵有捞外利的机会,抓到就斩首。

    “那么义军兵丁的军饷是多少?”张强问道。

    义军兵丁是金华义军最低级的士兵,是正规军,经过多少次磨合,多少次调整,张强终于确定了义军的正规军架构。

    义军正规军从低到高,义军兵丁,义军熟练士兵,义军资深士兵,义军精锐士兵,义军精英士兵,义军职业士兵这几个等级。

    这是从军衔和精锐程度划分的义军等级。

    义军兵丁相当于一等兵,义军熟练士兵相当于上等兵,义军资深士兵相当于下士,义军精锐士兵相当于中士,义军精英士兵相当于上士,义军职业士兵相当于军士。

    义军兵丁都是张强亲自训练过的士兵,或者是精锐士兵训练出来的士兵;义军熟练士兵都是精英士兵或者张强亲自训练过的士兵,义军资深士兵则全是张强训练出来的士兵;以上等级的都是张强训练出来的士兵。

    这样的好处是士兵们都对张强忠心,他能好好的把握军队。

    当然现在张强已经不会这么累了,他现在已经亲自训练出了整整一万名士兵,各个等级的正规士兵都有。

    现在就交给这些精锐士兵去训练了。

    训练出来出类拔萃的士兵都在正规军中。

    而不堪重用,或者没有什么才华的,或者不适合在部队里面呆的,淘汰的士兵就成为民兵守备部队。

    经过这些士兵训练的义军兵丁和熟练义军士兵,中等的都分配进各地守备,上等的仍然留在新兵营里面继续训练完毕然后编进正规军中。

    正规军分为各个兵种,由资深士兵进行义军兵丁的训练,冷兵器部队大部分都分配到张强起家的这几个忠诚的部下的手里,当然张强每支部队都给一个千户兵力的火铳兵,各级军官就是精锐,精英,职业士兵训练出来了的。

    在千户的位置上才放的是张强训练出来的出类拔萃的职业士兵。

    至于像后来才投降过来,或者投奔过来的其他将领,他们仍然率领的是他们的部队或者最后整编进去的其他从张强等人的手里淘汰出去的士兵。

    魏无忌继续讲着义军兵丁的军饷。

    他们这些手下的士兵也属于正规军士兵。

    “义军兵丁目前的军饷为三百文,后勤辎重兵,义军弓箭手,义军长枪兵,义军刀盾兵,义军骑兵,义军标枪兵,全都一样的军饷。”

    “义军兵丁目前的数目是三万人,大约六千两多两银子的军饷。”

    这就是张强的义军政府需要掏的钱,新兵大约是一千五百两左右,义军兵丁是六千多两,总共五万多人每个月花费不过八千两银子。倒是不多。

    其实义军兵丁里面冷兵器大都是部下们掌握,自己手里只掌握火铳兵和火枪兵,以及一小部分亲卫骑兵。

    冷兵器部队里面的熟练士兵,每月五百文,资深士兵,每月六百文,精锐士兵,每月七百文,精英士兵,每月八百文,职业士兵,每月九百文。

    说起来这些什么士兵的,都相当于是骑砍系统的军衔,或者他们自己接受的训练程度等级,代表着他们自身的实力。

    自己手里现在只有新训练出来的精锐的一万名火铳兵,火铳兵拿到工资要比分配到这些手下部队里面的义军冷兵器士兵要高了那么一百文,四百文的工资。

    火铳兵也是义军兵丁,但里面的熟练士兵工资要普遍高过冷兵器部队里面的熟练士兵,其他向上的精锐士兵的工资也要高过冷兵器部队里面的工资,大约是也高那么一百文。

    只有部下们手里面的亲兵卫队和张强手里的亲兵卫队,猎骑兵,以及职业火枪手才是每月一两五钱的统一工资,也是部队里面工资最高的。

    但这么算下来,七八万的部队里面,按照八万兵力算,加上其他州府需要张强这个领主出的军饷也不过是每月大约五万两银子的军饷。

    张强和魏无忌都觉得低了,对比其他势力,那次开拔不是十几万两银子才能使唤动部队,而且那些部队大都没有这么多兵力,想想黄道周费尽力气不过征集到两千多义军,花的银子不再少数,最后兵败江西。

    而清军的部队大都是拖欠军饷的汉军旗部队,以及只需要给饭吃,就能跟着打战的明军降兵部队,清军自己的部队是没有多少人领军饷的,大都是打下一个地方,放任士兵们抢掠,虽然后期有所收敛,也给军饷,但给的军饷不低,那是因为他们抢了不少钱和财富,根本不在乎那些钱。

    十万清军里面,一万清军算是大部队了,剩下的三四万汉军旗,六七万明军降兵,这要付出的军饷不过是清兵自己和汉军旗部队的那微末的军饷,还有六七万不要钱的明军降兵。

    所以清兵才能以人数的优势打败明朝军队,占领汉人的大好江山。

    提升士兵的军饷,打击领地内的粮商和物价,这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这是张强得出的结论。

    至于郑彩,也得照顾得到,说不定打完郑彩,就又有钱和粮食维持领地的财政运转了也说不定。

    想到这里张强心里有些发苦,他一个打工仔,那有那么大的才能去运转一个政府啊,想想那些穿越者,都一个个不是工科毕业,就是文科毕业,工科自不必说了,什么发明都有,都能让他们的势力很快从那些发明中获得利益,养活军队和百姓,维持政府运转,文科生更是当官的料,见惯了后世政府的运作模式,怎么都能弄来钱,维持运转那是绰绰有余,而自己,除了会卖苦力,会吐槽,还会什么?

    可这怎么说也不是不发工资,拖欠军饷的理由,也不是纵兵劫掠其他势力的理由,自己要让士兵们卖命,只能老实发工资。

    开始他就是这么想的,所以即便没有钱,即便有点粮食,他也得发,即便那些粮食和钱都很少,也得给。

    士兵的忠诚一方面来自于他的训练,一方面来自于他抗清取得的功绩,另一方面就是他按时发工资,让人家吃饱了饭好卖命,现在这个乱世,百姓就是有口饭吃就跟着你卖命,没有饭吃,没有工资,谁跟着你卖命啊。

    什么国家大义,民族大义,大明正统,正统是建立在你给人家吃饭,让人家获得利益的基础上的,没有利益,所以大明百姓,大明官员把大明卖了个干净。

    而自己之所以击败明军降兵,击败大清军队,都是那些拿着自己给的丰厚奖赏,起码忠诚度方面还算可以的,自己亲自训练出来的士兵打的战,其他的那些个士兵,不过是辅助而已。

    不管怎么说,自己熬过来了,所有有这么多领地百姓乐意加入军队,自己也为了能继续保持自己领地归自己统领,疯狂的扩军,不知疲惫的打战和训练士兵。

    现在的问题是要发展,要稳定,要将领地的财政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能让更多的精锐的士兵拿到高工资,心甘情愿的跟着自己卖命,顺便恢复一下大明正统,当然最终是自己的领主正统要统治大明地盘的。

    张强想要提高自己领地内士兵的军饷,但这不是他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