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第77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洲人就爱搞这些,现在整个欧洲虽然在出现了蒸汽机船以后,很多国家的战舰换装蒸汽机船,但很多国家或者舰队里面的辅助船只,依然是主流,而商人们那里风帆船,尤其是经济适用的单桅帆船仍然很青睐。
所以英国人很多船长依然使用单桅帆船跟随舰队作战,补给,赚取费用。
这是欧洲方面留下来的一种经商方式,军商,也就是说前面打战,后方负责后勤的就是这些商人们,他们跟着军队迁徙,军队到哪里,他们就到哪里,拉着酒水,食物,粮食,马匹,甚至是一些军事器械,自己雇着保镖,雇佣兵保护他们,拥有自己的营地,自己的仆人,自己的小队伍,最赚钱的就是一个大篷车,里面装着各种女人,供打完仗或者打战行军途中的士兵们消遣,士兵们把他们领到的军饷全部都花在这种商人身上。
这种商人就是发战争财的,往往一场战打下来,士兵们基本上都把他们的卖命钱交给了商人,甚至有些士兵将他们的军衔存在这里,一旦战死,有的有良心的商人会给士兵们的家属寄回去,有的商人则直接吞并,一支军队最后胜利了,转到的是国王们,领主们需要的土地,但肯定赚不到钱,缴获的大部分都被士兵和军官倒腾给这些商人了。
当然也有风险,那就是一旦战败,或者被敌人袭击了他们,商人们不仅会送命,还会成为对方商人的奴隶,对方军队的俘虏,他们所有的财产都会成为对方商人的财产。
就像现在,不仅双方的港口和城镇里面的财富会成为敌对一方的战利品,这些商人也成为了对方军队的战利品,他们将会成为奴隶,被卖掉,当然现在新秦帝国的武南他们不会那么干,这些人将会被送回新秦帝国,成为帝国的奴隶。
他们的财产成为帝国的财产,他们的商船成为帝国的商船,连那些正经做生意的,除了法国人和西班牙人或者没有和新秦帝国敌对国家的商人,或者经商的船只会被放掉,其他的英国人和葡萄牙人的商船都会被充公,他们要找就只能找本国的议会或者贵族去要这些损失了。
现在虽然没有消灭敌人的主力舰队,却抄了他们的后路,缴获了多达二十八艘好船以及上面的物资,商品,俘虏了商人和他们的随从人员。
本章完
第1399章 蒸汽机战舰过时了()
多了那么多缴获的商船和战舰,舰队又变得庞大了起来,受伤的战舰和商船简单修理以后,装载了伤员和俘虏,大约二十五艘,勉强以六节的航速航行,辅助舰队则围拢在补给舰队旁边,形成了一个大海上宽三海里,长五海里的巨大舰队,在舰队前面是六艘没有怎么受伤的铁甲舰一型战舰,再前面是五艘铁甲舰二型战舰,三艘受伤颇重的铁甲舰一型战舰在补给舰队后面蹒跚。
在华夏帝国引爆了蒸汽机技术以后,几十年的发展,欧洲接受东西很快,不管旧贵族如何阻止,那些风帆船爱好者如何不甘,蒸汽机战船还是在各国都出现了,虽然不说是普及,但总要弄几艘,装点门面,而发展较早的英国人更是完全掌握了蒸汽机技术,并且能够仿制,研发自己的蒸汽机战舰了。
而走在后面的是法国人,法国人也许创新不行,但从英国得到了蒸汽机技术以后,也很快仿制了出来,并且英国有什么,他们马上仿制出什么,并且有一些爱好或者科学人士也开始研发了,不过总是比英国人落后一步,因为动乱,法国大革命使得人们思想处于极度的混乱中,大部分人还在研究哲学问题,于是他们虽然装备了不少与英国人的蒸汽机主力战舰,但在使用和开发新技术方面还是不如英国人。
再就是得到了大批华夏帝国陈旧过时的二十年前的蒸汽机实验性战舰以后的西班牙人,土耳其人,土耳其人是没有办法制造和研发的,不过也算拥有了,西班牙人有人研发,也有人制造,不过还是技术不过关,还得购买法国的仿制蒸汽机船,或者大量购买华夏帝国的蒸汽机船,三十年过去了,西班牙人也拥有一支蒸汽机主力舰队。
后面是俄罗斯,虽然没有多少出海口,他们依然在他们占领的东欧国家出海口拥有舰队,大部分还是购买华夏帝国的,少部分是自己制造的,不过俄罗斯人的制造实在有点坑爹。
加上华夏帝国还想着吸血呢,暗地里阻止俄罗斯的船只制造发展,因此俄罗斯只能购买华夏帝国的过时的蒸汽机战舰,也拥有不少,不过俄罗斯人也会做生意,大量抛售从华夏帝国购买的过时的蒸汽机战舰然后再购买新的,这些战舰一部分让华夏帝国以商人的姿态买走了,为了支援新秦帝国,一部分被西班牙买走了,西班牙人有钱,获得了不少蒸汽机战舰。
还有一部分被荷兰人和葡萄牙人买走了。
然后这些商人国家开始仿造,但仿造的性能实在不能和英国人,法国人比,甚至不如西班牙人。因为怎么说蒸汽机技术在这个时代等于高科技。
但欧洲国家依然开始探索蒸汽机战舰的作战方式和战术,也经常爆发蒸汽机战舰的交战,蒸汽机战舰渐渐崛起,逐渐有取代风帆战舰的趋势。
总体来说,欧洲风帆战舰仍然是主要的欧洲船只形势,蒸汽机战舰后来崛起,华夏帝国在蒸汽机战舰的制造和改造方面一枝独秀,蒸汽机技术无人超越,不过在铁甲舰方面有些落后了,超越他们的是他们的子帝国,新秦帝国,当然现在谁也没有看出来,这种效果还没有显现出来,即便是英国人也只是认为自己的战舰吨位不够大,火炮不够多,新秦帝国人战斗力强悍,不认为是技术和创新上落后了。
这对于新秦帝国来说是好事情,毕竟还在发展时期。太惹人注目了不行,现在新秦帝国每年都在打战,死了不少人,死了不少精英,这对于新秦帝国不是什么好事情。
新秦帝国急需发展的时间。
现在蒸汽机战舰已经对他们够不成威胁了,他们用新的战舰,取代了落后的蒸汽机战舰,一枝独秀,朝气蓬勃。
辅助舰队大约三十五艘,在再次缴获敌人二十八艘战舰以后,合并了受伤的辅助舰队的战舰,就是这么多了。
除了三艘原先的风帆战舰,三艘原先的蒸汽机战舰,缴获敌人的那艘一等战列舰也经过了简单的修理,更换了一些缴获船只上的火炮,重新武装起来,成为辅助舰队里面的一个火力输出平台,剩余的战舰全部替换成了缴获的还能战斗的敌人的战舰了。
这些战舰也许战斗力不好,经过几次战斗以后,全身都已经残破不堪了,勉强还能战斗,战斗的时候会被分出来保卫补给舰队,其他战斗能力卓越的,会迎战敌人的战舰。
更远处两艘剩余的远洋侦查船正在十五海里以外巡逻,侦查,前导,探查敌人。
经过几个小时的航行,慢慢接近了他们的基地科尔武镇,这时候科尔武镇外海硝烟迷茫,炮声隆隆,武南皱着眉头举起望远镜,看到中继船在两艘三千吨蒸汽机战船的保护下,正在飞速逃离,但敌人紧追不舍,两艘远洋侦查船快速回来汇报,半个小时以后,一艘远洋侦查船贴上了武南的铁甲舰二型三次改型战舰旗舰。
“敌人居然在这里留下了五艘一等战列舰,七艘二等战列舰,三十艘蒸汽机战舰,风帆战舰,也就等于是把大部分辅助战舰和一小部分主力战舰。怪不得敌人的辅助舰队那么容易打呢。”
武南念叨了一下,然后对身边的人下令,“让辅助舰队拨出十艘战舰,吕方亲自指挥,六艘一型铁甲舰上去帮助,我们旗舰舰队押后,剩余的船只保护补给舰队。”
随着越来越接近科尔武镇,冲上去的三艘铁甲舰一型战舰很快驱散了敌人追击的战舰,有些受伤的中继船和两艘蒸汽机船进入了补给舰队队列里面。
敌人也飞快的从港口里面鱼贯而出,在几海里外的海面上列队迎战。
敌人倾巢而出,这边的补给舰队开始朝着新秦帝国的纽芬兰岛缓慢开进,这是武南为了预防敌人追击,提前让补给舰队在二十五艘缴获的受伤战舰的护卫下先离开战场,补给舰队只有最快六节的速度,这是为了照顾受伤行动不便的战舰。
对于敌人倾巢而出,武南是从来不惧的,他每次打战都是几乎被敌人全灭,但要全灭他,敌人付出的更大,更多,他手里击沉的敌人起码有近二百艘船只了,有些是滥竽充数的商船,但也是他带领的舰队击沉的。
本章完
第1400章 华夏帝国流放点()
敌人虽然在能作战的战舰数量上不少,可在武南看来,都是一些垃圾货色,首先从火炮上,英国人的这些辅助舰队没有几门英国人的那种七十五毫米制式火炮,就是那种说是七十五毫米,其实实际上不过七十四毫米六点多的那种,有时候可能是七十三毫米多一点,或者七十五毫米多一点,毕竟现在的公差不是那么精确和严格,就连华夏帝国的公差都在一毫米或者两毫米以上,差不多三毫米以内,炮弹或者炮膛都只是差不多就对了。
华夏帝国改进了公差范畴,也不过是精品控制在一毫米五左右,良品控制在两毫米一点多左右,一般控制在三毫米以内的公差,优品才控制在一毫米以内,而优品一般都上不了战场,或者说上了战场也很少,像后世那种公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都还不算精品的时代,现在肯定是不行的,能做到控制在两毫米一点多以内的就算是精品了,但也不算多,普遍都在二点多到三毫米以内。
就这还比其他国家好很多,其他国家能控制在一厘米以内算是良心或者做工精良的优品了。
时代不同,标准不同,华夏帝国普通品只是控制了制式和有了标准,英国是有了制式和标准,但相比华夏帝国还差的就是执行力,英国人毕竟是一个贵族议会制式的国家,述求很多,不像华夏帝国皇帝一言九鼎,要什么样的,你要是超出了,或者违背了,不是罢官就是砍头,没有人敢在这个上面忽悠的,以前的王朝是文人控制,皇帝傀儡,现在可不是那样,不干实事,全部流放。
第一流放地就是燕京附近的蒙古草原,放牧,牧马,割草料,挖矿,作为后来人,张强可是知道哪里有着不少矿产,一些优秀的人才还可以组成各个流放工厂的工人,或者继续当做骑兵训练,当然他们没有骑兵的那种好处,能拿军饷,他们只能吃,穿,住,行,一年以后有了资历,才可以领取相当的生活物品,两年以后有悔过表现,表现良好的提升为一些地方的官员,当然是流放地的没有什么编制的官员,这些编制不算华夏帝国官员编制的,只在流放地编制,等于是劳改地方的事业编制。
表现卓越的人可以在第三年提前释放返回原籍,表现不好的只有三年的资历,只是生活物品,或者生活的好一点而已,如果年老体衰的,可以干一些轻松的活儿,还有能力的当个小组长,小生产队长什么的。
第二流放地就是澳洲了,澳洲尽管华夏帝国进行了无数的开发,人口迁移,但那个地方的环境实在恶劣一些,离着京师又远,所以大部分人不爱去哪里,尽管弄来的资源不少,地块很大,勤劳一些还能转变过来,比起蒙古这个地方,多的就是一个路途遥远,待遇还是不错的,哪里基本上五年的流放,四年就可以回来了。
第三个流放地就是西伯利亚总督区了,寒冷的气候,加上不同于内地的环境,使得哪里不干什么都被冻死的可能,没有生活资料等于第一年冬天就会被冻死,哪里流放的都是一些罪大恶极的人,罪轻的人一般都当做移民流放过去了,移民可是比罪犯的待遇要好的多,帝国补贴生活物资,可以拥有枪支,弓箭,可以成为民兵,帮助帝国士兵们追捕犯人,或者追捕马匪,逃亡的外国商人或者外国冒险家。
有立功的机会,如果是适应不了的,熬过两年基本上就回到原籍了,熬不过的就是冻死或者被打死,哪里基本上还属于军事管辖区域,发展繁忙,尽管华夏帝国投入不少,可环境使然,哪里即便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但依然很少有人去哪里。
经过多年的开发,比起整个华夏帝国核心区还要大的地方,也不过几千万人口,其中真正落地的百姓不过两千万人,其他的有近一百万人民兵,一百万守备军后备人员,相当于强化了的民兵,这些人中有很多是被流放过来的军队里面的士兵和军官,官员,或者是被在当地解散的骑兵军人员。
还有两三百万的归化的高丽人,还有大清国的,俄罗斯商人,土耳其商人,以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