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领主-第4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印K缇偷酱锪宋寄细恢痹谀睦铩!�
(本章完)
第866章 王玉群的最终去向()
巴格雅鲁他们结束了这次沿岸府的围剿战争,收获不小,将大金国这几年积攒的兵力还有武器装备,以及大清国的两支援兵,高句丽兵和日本兵几万精锐兵马都给剿灭了。
面对四个野战师的围剿,多隆还是在最后丢下部队带着几百满清兵跑了,和于成龙一样跑到了草原上,会和了损失不是很大的索额图,在几万蒙古骑兵的掩护下跑回了大同府,而吴三桂心疼的快死了,他这几年积攒下来的兵马折了七万,只有一万兵马和三万民夫跑了回来。
巴格雅鲁兵团在陕甘州光抓人就抓了一个月,俘虏近四十万敌人的兵马,俘虏陕西州各路乡勇,壮丁,十二万有余,陕甘州的民夫三十万有余,同时消灭了各地的土匪,马匪近五万兵马,俘虏一万人有余。
近百万俘虏,使得整个陕甘州的兵马都帮着惩戒营看押俘虏。
又用了一个月时间,等各地官员到位,巴格雅鲁兵团开始缓缓撤离陕甘州,还是一个师三个月时间,等新的守备旅组建起来,这块防地的野战军野战师才会撤离,回到首都金陵府休整,换装,退役老兵,补充新兵,而两个近卫师则充当了守卫的责任,他们的驻防时间还没有到,还有两年有余,等两年了他们才能撤回首都。
不过那些帮忙的骑兵旅倒是先撤回了各自兵团的防区进行整编,只留下了巴格雅鲁兵团的骑兵旅守卫。
随着官员们的到达,随着惩戒营各地的监工大队到来,很多野战师都就地休整了。
他们代替了守备旅和民兵大队的责任,守卫地方,等守备旅整编了这些民兵精锐大队再说撤离。
王玉群和杨阳阳忙的的头不点地的,这么大的地盘兵团撤走了,只有他们和近卫师守卫了,一些骑兵旅的官兵也被送到了守备军里面,他们算是从一线退到二线了。
而同索额图以及吴三桂的兵马打了好长时间,损失惨重的高会野战师和梅林鱼第十野战师则被整补完毕的第九野战师接替了榆林府的防御。后面是王玉群的第八野战师,还是守卫黄河。
第十野战师撤退到了运城府,在哪里整补,一纸命令下来,万窦霓成为暂代的第十野战师的提督,一下从参将提升到了提督,越了三级提升,天影则落后一步,从守备提升为副将旅长,接手了万窦霓的工作,成为暂编野战旅的旅长。
本来以前野战旅的旅长是参将军衔的,后来改为了副将军衔,因为兵力和编制增加了,武器装备提升了。
再后来改野战师,旅长就是还是副将了,总兵成为野战师师长,副将有些官小,只能是暂代,得熬资历,靠运气,战时立功才能提升为总兵师长,提督是兵团司令,或者副司令,当然也可以是总兵副司令。
这是个机会,因为第十野战师师长空缺好久了,这次打的很顽强,那些副将和总兵们以为他们能成为师长,没想到最后人家万窦霓越过他们直接代理师长。
还是个提督师长。
这就有点不平衡了,不过人家万窦霓和天影可是用一般残兵打出了全歼敌人五万的功劳,还抓住了让华夏军丢人的尚可喜,于是万窦霓和天影就提升了起来。
当然不平衡的人很多,为了平衡这些人的心理,张强直接下令将这些旅长和副旅长级别的将领全部调给第一,第三近卫师,去当近卫师那些旅的副旅长,参谋长,近卫师可是规格比他们高很多,把近卫师的旅长和副旅长调来出任第十野战师的旅长和副旅长,这样队伍就平衡了。
有两个近卫师和一个第八野战师给王玉群做支撑,陕甘州依然兵力雄厚,撤走的不过是巴格雅鲁兵团的三个师,来自锋无羽兵团的一个师,以及两个骑兵旅,还有梅林鱼兵团的一个野战师,往后三个月到期,第九野战师也会调走,半年以后,第八野战师也会调走,不过他们不是回后方休整,而是去攻打山西州,不能功劳让一个兵团占了。
梅林鱼兵团攻打陕甘州是做辅助,这次是主攻,胡奎兵团配合。
巴格雅鲁兵团则先退走一个骑兵旅,一个野战师到河南州休整,弥补哪里的兵力空缺,另外一个野战师和巴格雅鲁兵团总部则直接回金陵府休整,三个月之后一个骑兵旅和一个野战师回河南府,河南府的一个骑兵旅和野战师接着回金陵府,最后一个野战师则半年后直接会金陵府。
梅林鱼兵团第九野战师在三个月后进山西州直接攻打雁门郡,第八野战师配合,防地由守备旅和近卫师一个旅接防。
陕甘州的巴格雅鲁兵团和梅林鱼兵团陆续撤出休整,近卫师和守备旅接防,惩戒营大队调入开始接受俘虏,干活,一条条公路开始正式修建,之前几个月时间在清剿,维护治安,同时在勘探道路,战打完之后,道路修建就正式启动了。
守在后方闲的快生出毛的惩戒大队有了用武之地,而那些已经经过几级培训,科举考试考了好几次,积攒下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开始上岗,近十万技术人员支援四山州和陕甘州的建设。
而后方运来的粮食则一车一车的,百万人俘虏,还有近三十万兵马,近三四万各界官员,还有陕甘州近三百万百姓得吃多少粮食啊,连年征战让陕甘州只有土地,没有人耕种,粮食少的都只能吃人了。
缴获清军的粮食和兵马原有的粮食根本不够,虽然这次可以抄很多富人的家,可也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从后方运上来,可以说打战容易,养活人口不容易啊。
周粥为此忙的团团转。
张强则回到了金陵府,开始休息。
梅林鱼兵团司令部进了运城府,开始指挥哪里的战斗。
萧飞则在总参谋部里面趴在地图上和一堆资料里面规划未来的战斗和各地防御,调配兵马。
李定国则同魏无忌一边商量着东南亚的事情,一边忙着替萧飞那边安排人事调动,战打完了,这该晋升的人晋升,该退役的人退役,该补充的军官要补充,魏无忌虽然正国防部尚书,可实际管理国防部的成了李定国,他这个副首相。
在国防部里面忙完,他还要去内阁开会,为陕甘州的民政,民生安排出谋划策,他可是忙坏了。
于是他提议把刚调入内阁学习的冯铨提拔到了侍郎的位置,让他担任副尚书,协助自己处理事情。
而薛红兼着中国岛和新鲁府的知府,由严丞相兼着四国岛和近路地区的知府,这样就能调开大量人手进行事务处理了。
反正打战的事情由总参谋部负责,国防部负责后勤和一些人事安排,以及重大决策,后勤交给冯铨,人事交给另外一名老侍郎。
这个提议在内阁被一致通过,作为副首相去干国防部的事情,内阁的很多事物还需要他来处理呢,对此周粥很有怨言,向张强提议再增加一名副首相帮助自己分担事物。
张强想了想,比较符合的人选也只有张煌言这个人了,经历过很多事情,老成持重,还是户部尚书,提拔他能让他对自己更加忠心,虽然他有着参与了尤海波事件的污点,但也不算太重,只能说是大明官场斗争的余波和习惯而已,人倒是不坏。
让古月笙接了他的户部尚书,反正外交部现在对于华夏军来说就是个清水衙门,养了两年,古月笙快胖成一团了,该让他瘦下来了,让他身兼两职,活动活动也行。
张煌言提上来以后,分担管理刑部和外交部,以及户部的职责,然后作为第四副首相,就让他分担一些李定国的责任,管着那些水师总监,炮兵总监,守备司令部,以及米林那边的宝岛州总督,让李定国专心管理东南亚总督这边,利于同魏无忌沟通。
周粥直管吏部,然后总览全局,这样担子会轻一些。
给周粥减负,张强也想给自己减负,他把监察部丢给了内阁,让第二副首相唐殿风去管理。
外交部也丢给了内阁,那么自己这边就剩下国防部和民情部,军情部了,国防部成了文职单位,总参谋部成了战斗单位,但总参谋部制定计划,总参谋部调兵和分配物资和后勤,人事,也算互相掣肘。
如今民兵总部也没有什么忙的,民兵部队大都在边境地区,核心区除了一些账册民兵几乎就没有什么人手了,账册民兵就剩下统计人数和发放抚恤金等的了。
惩戒营总部也没有什么事情,等统一了可以划给刑部,管监狱去,人数和人手可以裁撤不少。
以后军情部也可以裁撤一批人手,没有那么多战争了,民情部有些职责也和监察部重合,也能裁撤一些部门,缩小部门权利和人手,军情司倒是得壮大一些了,这是个秘密,除了米林和自己没有人知道。
把一些裁撤的人手放到军情司里面,其实军情部可以裁撤了。
张强一个人在哪里寻思着。
(本章完)
第867章 陕甘州战斗收尾()
微调了一下人事,华夏王国继续朝着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前进。
不过一项新的改革开始进行,民兵部队全部转为守备军或者纠察部队,衙役和捕快合并进去,各地成立纠察部门,维持地方治安,归各地官府管理,纠察部队以团级别成立,一个府一个团,下面各县设立营级纠察部队,镇设立连级单位,大村设立班级单位,州府设立旅级单位,一个大的州最多一个半旅。
防务由守备旅负责,维持治安由纠察部队负责,守备旅以后参加野战军的作战行动,民兵大队将成为历史,地方的账册民兵转为守备旅预备役部队,平时不动用,只有国土被敌人入侵或者要调动人口去其他地方的时候才会调动这些账册民兵预备部队去。
当然调动肯定不会是那些老的走不动的,或者伤残的不便的,调动是调动那些退役回来的士兵,那些已经从兵转为百姓的人手。
这些人手很可能全家都会变成移民,移去那些新占领的地方。
这些是被新兵训练营或者守备旅淘汰下来的,或者从第一线因为伤残,年龄大了,或者自己想要退役的老兵们组成。
那些新兵训练完毕,服役两年的,成绩或者心理素质实在不过关的人就不会分在守备旅了,只能是退役回家。
守备旅的兵服役到了年限的,三年时间,如果没有成绩,或者没有被选上,不突出的就被退役,这些人可以拥有分配工作的权利,最直接的是去了纠察大队,纠察大队相当于一份工作,吃上公家饭了。
但这个代价是你在新兵营里面表现优异,到了守备旅完美服役完三年的,没有服役完三年的也得直接退役回家。
这些人可以选择去开荒,虽然现在可以供开荒的地方不多了,也就云贵州,四山州,还有新打下来的陕甘州三个地方了。
如果在哪里表现出色,有可能重新加入哪里的纠察大队或者更好一些进入守备旅,然后在哪里的守备旅退役,那样的话,他们就能回去纠察大队或者惩戒营大队担任一些职务。
这样整顿以后,部队又变得精简了,起码不用民兵普通大队,民兵精锐大队的叫了,而且把民兵部队解放了出来,不用他们去前线劳心劳力还付出生命,直接把打战交给了正规军,野战军和守备军,还有近卫军,三个正规军军种。
上次陕甘州和山西州的战役就让张强感到自己还是在用以前落后的人海战方式打战,这种方法能害死很多没有打战经验的新兵和壮丁,减少自己王国的人口,用正规军攻坚都比用这些兵损失小一些,付出的当然少一些,他发现自己的思想应该转变了。
这么一调整,连守备军都不用怎么上战场了,更加节约了兵力,节约了物资补给,用精锐的野战军去打战,近卫军配合或者独立攻坚,锻炼两支正规军部队才是正事。
民兵部队的转业,退役虽然增加了地方官府的负担,可也减轻了地方官府的治安压力,让地方官府手头有兵力可以梳理一些罪犯和一些不满份子,直接动用守备旅的兵力,看起来是杀鸡用宰牛刀,大材小用了,只有起义或者被有组织的大规模袭击发生的时候才能动用守备部队,否则就会造成百姓对官府的不信任,压力很大。
之后张强发现沿用明朝和清朝的一些官吏名称有些不符合华夏王国的制度,有点不伦不类了,于是他开始先从军队着手,先改变大家的军衔。
因为有同泰西人接触的历史,大家也打过很多战,于是提出了用泰西人的军衔和办法来管理军队。
于是张强就把后世的军衔制度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