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479部分

大明领主-第479部分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角У谋α恕�

    两千对三万,就算他们有三头六臂,也逃不脱覆灭的危险,即便敌人从河对岸增兵,也得半个晚上调动,然后找船过河,等过了河,那边早就打完了。

    甚至可能歼灭敌人一部分过河增援的部队。

    那样又有敌人的船只,又能歼灭一部分敌人的兵力,过河打破敌人的阻隔算是很容易的事情了。

    敌人最近的兵力增援要一天才能到达对岸的渡口,等敌人到达,王爷的两万兵力恐怕已经渡过黄河了。

    剩余的一万多兵力王爷是选择调回去,还是继续渡河,那就不是自己考虑是事情了,不过以王爷的秉性,肯定不会把自己的老底都投入进去,毕竟这边只是牵制敌人,正面强攻是姚启圣的事情,草原那边还有索额图,大同那边还有吴三桂,怎么也不会让他们的兵马全部承担作战的任务。

    他在想着的时候,那边清军的火炮已经开始轰击城墙了。

    十门十磅炮,八门九磅炮,他们费劲力气才从山那边给拖过来,这些火炮据说华夏王国早就不生产了,但是在清军这边,这些火炮却是野战部队最喜欢的火炮,射程远,威力大,装填迅速,还有就是轻便,九磅炮只有四百多公斤,差不多一千斤的重量,十磅炮也不过四百八十公斤,刚刚超过一千斤的重量,却比清军四千斤红衣大炮还要射程远,射速快,而且便于携带。

    专门有一营兵马携带这些火炮,其他的管带的营携带六磅炮三四门,哨队也能携带一门三磅炮进行活动,打击敌人很容易,清军就是用这样的火力打败大金国的。

    (本章完)

第842章 大兵压境凤凰镇() 
    前方打的热火朝天,那边天影组织一千多兵力,一个野战军不满编骑兵连,半个民兵普通大队的几十还能作战的骑兵,一个民兵普通大队的小队九百多人,一个民兵精锐大队的不满编步兵连,以及精锐大队的一个炮兵连几十人,带着四门六磅炮走了整整两个小时,才从山里出来,来到平原地带,途中收拢了二百民兵普通大队被屠戮的乡村的驻扎的民兵连的士兵,以及五六十号民兵自卫队的士兵。

    总兵力也达到了一千五百多人,接近了一个民兵普通大队的中队的兵力了。

    民兵普通大队的中队的兵力为两千五百人,民兵精锐中队的兵力为三千人,因为是民兵部队所以编制比较随便,守备旅就按照华夏军正规兵力编制了。

    民兵大队大多是步兵,有少量的骑兵和炮兵,使用的武器都是和守备旅有一定差距的武器装备。

    但华夏军绝大多数民兵部队都已经甩脱了火绳枪这种落后的装备,有些是没有办法,扩充出来,但没有足够的精锐兵器,于是只能找到一些库存的兵器运来装备他们,于是库存里面还有剩余的一些金改2火绳枪就成为华夏军民兵普通大队的主要武器装备。

    当然有些民兵普通大队用的也是前装的燧发枪,只不过是早已前的刚刚研制出来的燧发枪装备,这些的库存虽然不多,可也有不少,尤其是前段日子搜索了很多地方库存之后运来给急剧扩编的本地乡民组成的民兵和民兵大队使用。

    其实稳定的东南亚洲内地的一些民兵早就换上更好一些的稳定的前装燧发枪了,这边因为打战太急切,所以没有办法给他们装备好一点的燧发枪,只能用库存的火绳枪和简装燧发枪装备了。

    至于最先进的连珠燧发枪,还是后装的,有膛线的燧发枪只能近卫师装备,野战军的装备只有前面十个旅装备,后面改编为师以后,一些改编的部队也只是换装了三发子弹的燧发枪,操作麻烦的那种,更后的野战军旅或者守备部队和民兵精锐部队补充进来的部队则换装的是单发的前装燧发枪。

    只比民兵精锐大队的武器先进一点,一些细小的改动而已,不过这也比敌人的武器要先进十来层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华夏军的枪械研制是很迅速的,比起后世的所谓摩尔定律下的电脑和手机芯片什么的研制还要快,一个细节的改动就能出一批枪。

    所以就造成了华夏军的枪支装备层次很多,这也造成了部队的后勤混乱,或者后勤部队的负担加重,要不然有了民兵普通大队,还要民兵精锐大队,还需要有民夫支持才能把那些弹药和武器运来。

    行军到凤凰镇渡口外围,人马都躲在河岸一个天然的河道河床内,然后天影带着亲卫登上一座小山丘查看远处,黑暗中,一队队兵马正在分散朝着凤凰镇跑去,他知道这一定是万窦霓交代这里的野战军营长的办法,大张旗鼓的出兵,偷偷的将兵马调回来。

    而此时,远处的一条条火龙正在快速的朝着凤凰镇包围过来,看那火把人数不下万人。

    前方的人马已经同镇子外面的一个靠近镇子的村子的华夏军民兵交火了。

    激烈的枪声和火光可以看到敌人这次是有备而来,敌人的火力一点也不差,甚至还能看到火炮发射的火光。

    村子不大,就几十户人家,屋子大概百来座,都是泥胚房,周围有树木和菜地,敌人的兵马很多,眼看着就要包围村子,村子里面的民兵一边抵抗一边迅速的撤出村子,一边跑一边回击,训练有素。

    很快敌人越过村子将民兵逼到一片小树林里面,近千人包围上去,那些民兵死死的守住林子,敌人不得不出动马队,才冲进了林子,交火不到十几分钟,那边林子枪声消失,敌人从林子里面跑出来,显然那队民兵被消灭了。

    另一边靠近镇子大约一里多地的地方,也是火光冲天,几座屋子被点燃,火绳枪开火的声音络绎不绝,甚至从哪里还发出了火炮射击的爆炸声。

    敌人被打退一两次,然后再次四面压上,交火半个小时,那边也被消灭了,敌人显然损失不小,消灭了哪里的民兵大队人马后撤,在火把的火光中可以看出敌人抬出不少尸体。

    敌人的兵力很雄厚,即便是那边交火,这边还是有很多兵马朝着镇子跑去。

    镇子正对着那边有两条道路,一条朝着这边,一条朝着那边,都没有什么遮拦,不过现在路上被挖了不少战壕,还放了不少据马,靠近镇子还修起了临时的胸墙,敌人朝着战壕发起了冲击,被打退两次,然后敌人开始拖着火炮攻城。

    那边河岸边和道路边,山丘上,以及半山腰上开始出现了不少火把,连山顶上都出现了火把,离着这边有五六里地,离着镇子差不多十里地左右。

    敌人的兵力像水银泻地一般一股股的流向镇子四周。

    镇子四周不断有火力点被点燃,很多火枪开始反抗敌人的入侵。

    敌人用火枪和火炮朝着那些火力点进攻,大队人马上去,然后如潮水一般退下来,然后用火炮轰击那些火力点,那些火力点大都离着镇子有二三百米远。

    战斗打的很激烈,就算这里离着镇子还有五六里地远,依然可以看到子弹发出的火光犹如一群群萤火虫一般飞来飞去,在夜空中显得很美丽。

    天影有些担心,万窦霓的计策只是破了敌人的声东击西之计,可并没有扭转敌我兵力的对比,看来敌人的兵力很是雄厚,起码不止一万人,如果加上围攻芮城的敌人,敌人的兵力怕不有三万人之多。

    如今在这边的兵力不过是两个民兵大队为主力,他们野战军在这边不过两个营的正规军,他们虽然是临时的团长,可实际带的兵力不过是营级规模的,临时团的兵力不过千人左右,还不到华夏军一个团。

    “来人,命令步兵连在这里依靠地形修建防御工事,让他们小声点,不要发出大的动静,派人回去来路侦查,看看有没有咱们的人过来,有的话给我拦截下来,带到这里来,派一个民兵步兵连向后方一里地处修建反向的防御工事,以免遭到芮城来的敌人的包围和攻击。”

    既然敌人是声东击西,那么敌人看到打不下芮城来,肯定会把兵力朝这边转移,天影觉得应该在这里挡住敌人的增援部队。

    然后他派出骑兵斥候向芮城求援,凤凰镇即便用了万窦霓的计策,也因为兵力太悬殊,估计无法抵抗敌人的进攻。

    万窦霓肯定向兵团发出了求援的信号,但援兵什么时候到来,可是不知道,现在只能固守待援了。

    (本章完)

第843章 顽强的山城() 
    这边,万窦霓接到了天影的骑兵求援,知道了敌人大军已经开始朝着凤凰镇渡口进攻,他站在城门楼上,敌人的炮火已经将城门楼炸的歪歪斜斜,随时可能倒塌的那种,但他心里还是无法关心自己的安危。

    战斗已经打了三个小时了,敌人依然没有退兵的意思,敌人最猛的一次突击到了城墙上面,城墙上面的民兵普通大队的队员用大刀和斧头把敌人打了下去。

    近距离的搏斗还是刀子比较有用,现在可不是那种拉下一下打一枪的纯步枪,而是燧发枪,而且敌人的燧发枪还是那种前装单打一的枪支,要想装填不可能,这边也一样,只有他带着的骑兵连手里有那种三发子弹的后装燧发枪,骑兵手里还配备着以前那种双管的短火铳,至少能打两枪,马鞍上挂两支这样的枪,装满火药,压实了,用木塞子堵住枪口,即便是战马奔跑也不会跌落下来。

    他带着的步兵连倒是有能打三发的前期几代开发的燧发枪,可是那种枪也不能在很多的时间内继续装填弹药,打完一发子弹需要很复杂的操作才能继续打下一发,时间上倒是很短,但敌人近在几米,肯定不会给你多么短的时间,让你装填,因此在肉搏的时候即便是华夏正规的野战军步兵连的士兵也没有多少优势。

    如果说优势的话,这些步兵穿着的胸甲和戴着的西瓜皮一样的头盔倒是能比敌人的皮帽结实多了,北方寒冷,风大,因此很多山西州的人和东北那边的人一样平时喜欢戴着一个能耷拉下耳朵的皮帽子,但这东西挡不住华夏军的刀子,长枪,甚至刺刀。

    不要忘了,华夏军火枪兵很早就装备了刺刀,各种花式的都有,按照各人喜好,有钱的自己购买,部队不会说的,没钱的接受部队的制式刺刀,类似五六刺刀那样的制式刺刀。

    到这个时候,万窦霓也没有让芮城的火炮开火,给敌人一种虚弱的感觉,就是要把敌人的兵力牢牢的吸引在这里,为凤凰镇渡口减轻压力。

    他已经把这边的情况上报给了兵团参谋部,但现在兵团还没有派出援兵,或者根本没有能力在极短的时间内派出援兵。

    他接到最近的一支援兵是黄河对岸的一个营派来的一支骑兵总旗部队,这点部队对于万人大战来说简直和没有一样,根本改变不了战局。

    他暗暗的计算这敌人手中的兵力,按说敌人不过万人,不过他看了守备将军拿过来的敌人资料,敌人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兵力,都是一些苗兵,土司兵,还有那些异族部落士兵,以及一些乡勇和团勇,前期的消耗,敌人可能只损失了这些兵力,加上一些清军汉军旗士兵,估计这些汉军旗士兵就是敌人的主力兵力,还有一些非常勇猛的家伙,估计是敌人的家丁或者家将一类的兵马。

    大清国发展到现在依然改变不了他们主要依靠家丁和家将为主的兵员模式,根据他的判断,敌人前期的兵力损失不大,哪怕是损失了一万人,也不过是把敌人的杂兵消耗光了,加上一些精锐的骨干兵马,但敌人的实力仍然得意保留,如果他现在冲出去,那么迎接他的就是敌人手里比较精锐的,凶悍的家丁家将为主的老兵了。

    所以,他接下来,他准备动用火炮轰击敌人大部分,大量的杀伤敌人主力部队。

    前期的战斗,他这边消耗的主要是民兵普通连队和城中的青壮和民兵自卫队的士兵,当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民兵精锐大队的兵力,以及几十人的野战团的步兵连士兵。

    他们据城而守,防御一方总要比进攻一方损失小一些,他这边损失了一千八百兵力,这不过是他这里的兵力的三分之一兵力,他仍然有近四千兵力。

    敌人绝对不会想到他还有这么多兵力,他总是示敌以弱,那些光明正大的跑出去的兵力又偷偷的跑回来了,绝大部分跑回来了,少部分被敌人在路上阻击,损失掉了。

    现在他知道敌人的兵马肯定都收拢回来了,如果再不收拢回来,敌人就没有兵力可派了。

    而他大胆的抽空了周边的所有镇子和村庄的兵力,正在给敌人布置一个包围圈,很多兵马都已经以分散的方式运动到了山里面,河滩上低洼地带躲藏起来了,等待着他发信号就能四面八方包围上来,别忘了,两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