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304部分

大明领主-第304部分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飞快,一转眼就又是一个月时间,派去执行分拆水师舰队的兵部官员们已经把水师完成了分拆,三支水师已经正式成立,

    根据反馈回来的情报,贺锦如今正式走吗上任,接掌了第三,第四舰队,两支舰队的财产也进行了重新分配,如今这两支舰队一如张英在的时候,是华夏军最强的水师舰队,虽然被第一,第二舰队分走了一部分原先就属于第一第二舰队的船只和财产,可第三第四舰队凭着第一,第二舰队遗留下来的雄厚家底,顺利的成为比其他舰队强大的存在。

    也许不如第一第二舰队最强的时候,可是和现在的其他四个舰队相比,实力要超出半筹,如今继续延续着第一第二舰队对沿海方圆一百海里之内的海域进行封锁和巡查,对郑成功的水师舰队进行有限制的阻碍他们接近大陆沿岸,追缴他们的走私物品。

    由于军校抽走一部分同郑成功好的水师军官,所以第三第四舰队同郑成功的舰队只有公事,没有私事,最大限度的减少双方的勾结,贺锦上任之后,同郑成功水师的舰队进行过一两场的战斗,郑成功的舰队吃了一些亏,丢了一些窝藏海盗的海盗,以及财物,打沉了郑成功的舰队的一些小船,使得海岸恢复了原先的宁静和和谐。

    在西南沿海,重新回归水师系统的阮进带领第五,第六水师舰队,也加大力度清剿郑成功和日本人支持的海盗,打掉多个海盗窝点,俘虏日本船只,缴获葡萄牙和荷兰人同清军贸易的船只多艘,并且打沉了郑成功同南明国交易的商船十来艘,俘虏七八艘,击沉华夏军卖给他们的荷兰人和西班牙人的战船三艘,回过头来全面压制南明国的海上贸易,南明国再对华夏军的陆地上的贸易进行阻挠以后,他们现在受到了华夏军水师舰队的报复,使得南明国的海上贸易几乎全面断绝。

    阮进的强硬态度,使得南明国多次派遣使者来华夏军抗议,申述,但很不幸,华夏军凭着自己损失更加惨重,也要封锁南明国的贸易,南明国本来有华夏军庇护,还有李定国的永历大明军可以贸易,海上还能通郑成功进行贸易,如今他们的贸易全面断绝。

    南明国很多东西都生产不了,武器贸易被禁止,他们还可以自己仿造,经过这么多年的华夏军的帮助,自己的摸索,苏观生和苏正清重视军械发展,因此还是做出了不少成绩的,现在他们只能看着华夏军在武器上优势和他们拉开越来越远,却无可奈何,只能装备自己仿造的金改1火绳枪,大炮也是华夏军初级的发射实弹的黑火药火炮。

    这和华夏军现在已经前进到了黄色火药时代,火炮已经更加坚硬,能承受新式火炮的膛压,射程更远,威力更大,已经差的不是一丁点了。

    有了一点成绩就骄傲,生活稍微过得好一些就拼命内斗,大肆敛财,这就是华夏民族的悲哀,而形势大好的南明国现在就是如此。

    (本章完)

第531章 大清危局() 
内忧外患是现在南明国的写照,张强看着情报,想想南明国现在的处境,不由的感叹,汉人的民族就是这点不好,倒不如人家西方欧洲,分列成那么多小国,虽然有矛盾,可人家每个小国都是实力强大,都能独当一面,还各有各的优势。

    那个不是拿出来都能当一个亚洲的无数国家集合起来的对手,简直就是强大的代名词。

    南明国还有一点好就是他在西北方向安抚了那些反叛的土司,至少是一半以上的土司都很安定,认同他们的存在和管理。

    而且尽管远征失败,可他们还是派遣部队和补给队对西北同清军作战的部队和人员进行补给和帮助,使得他们能拖住哪里的清军,不至于让哪里的清军有时间建设当地,恢复哪里的人口和百姓。

    哪里的产出会被当地的清军官员用来支持清军同华夏军的作战,或者大金同华夏军的作战。

    这是不允许的,所以张强也没有派遣人员去哪里,一个是太远了,一个是得不偿失,在东南,西南,还有北方没有解决之前,张强不准备向大西北进军。

    这样的强硬态度下,南明国一些官员坐着说话不腰疼,依然强硬,和华夏军依然硬顶着干,迫害以前同华夏军交好的商人和或者文人,甚至被华夏军教导过的一些士兵和将官,都被他们迫害,对内压迫,对外一抹黑的强硬,看不清楚局势,不想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样的道理,这就和后世一些官员一样,只顾自己贪恋钱财,那管那些钱财能让百姓好过多少,百姓好了,他们当官就舒服了,就能升更高的官,他们只顾自己,哪管身后洪水滔天。

    南明国现在的情况就如清末的慈禧老太太,没有办法了,就耍泼,你不让我好过,你想打我是吧,那么我就和你们全部开战,一口气和十几个国家开战,完全不顾当下的形势,没有一点斗争的智慧。

    看着这些情报,以及情报分析,张强敲敲桌子,水师舰队调整好了,那么就让人从安南给云南的李定国补给,李定国只需要打通昆明到安南北方的道路,那么补给就从安南北方港口登陆,虽然绕远一些,但华夏军现在的水师是强大的,面对羸弱的南明国水师,华夏军可以轻松将补给物资运到安南港口,然后从港口给李定国补给。

    看清情况,张煌言和张亮,杜歌去了以后,全力帮助李定国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理顺行政事务,理顺军队,只用了两个月时间,就稳定了李定国本部人马,李定国占领的一座大城,十几座小城的百姓和官员,并且对官员进行考核,培养,调换,一切以张煌言的手段和华夏军的制度来。

    杜歌能带兵,能管将领,还能从事一些民政事务,张煌言在哪里就是文官首领,对于他,李定国是一百个放心,因为张煌言太有名了。

    张亮一张不烂之舌,对付那些野心勃勃的李定国的手下,一拿一个准,和杜歌两个人一唱一和,加上李定国固有的威严,加上华夏军的支持,李定国手下的官员和将领很快就被镇服了,李定国本部开始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时期。

    期间同南明国因为广西边境的几个小县城,双方还大打出手,李定国一路西去,一直打到广西州边境,重新同效忠他的几个小县城的将领建立联系,一条狭长的联络道路被开辟出来,源源不断的物资和兵源供应这几座小县城同南明国的战斗。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强关注着西方的局势,三个月时间,李定国已经收复了大半的云南州,并且阮进的第六舰队打到了安南的海防港,从哪里登陆,沿着广西州的边境线,一路进入云南州地界,把物资输送到了李定国部。

    李定国部死而复生,从三万兵马,再次扩充到十万兵马,虽然大都是冷兵器部队,新训练出来的新兵旅不过三个,可三个新兵旅已经同南明国的新军打了好几次大战,双方死伤五万兵马,南明国丢失了好几个县城,损失了一个新军旅,并且丢失了大半个云南州的光复的地盘,被李定国部重新夺了回去,要不是李定国部所在的地域都是莽荒之野,山路难行,平原不多,人口不多,发展不起来,南明国恐怕早被曾经有两厥名王之称的李定国推了。

    李定国部同南明国的战斗,牵制了南明国大量的兵力和精力,双方你来我往,口舌之战不休,实际战场上大战偶尔,小战不断,等张强再得到消息的时候,南明国丢掉了他们在云贵州光复的地盘,被吴三桂窃取,吴三桂收拢了云贵州余下来的清军部队,把自己的势力乘着双方争斗的档口,入主到了云贵州,盘踞在云贵州,不听大金国的调遣,静静的观察着局势的变化,李定国对他也无可奈何,撤回了注定要被剿灭的效忠于他的余留的将领和兵力,放弃了在云贵州还居留的少量的地盘,专心同南明国打内战。

    而吴三桂很是人精,他也不惹南明国派遣去陕甘,云贵边境作战的部队,也不向云南州发展,就这么精心经营着自己乘机夺下来的地盘,清剿土司,安定百姓,好像要割据一方似得。

    看到这样的情况,张强苦笑,吴三桂还是太狡猾了,康熙那个被后人吹捧出来的大帝都费劲了心计才把他剿灭,现在自己面对大金,大清,南明,还有身后的郑成功,以及被重创以后全力支持清军的西方西班牙,荷兰人,葡萄牙人,以及一个总想来华夏捞一点油水的日本,四面都是敌人,都是潜在对手,暂时还没有精力和他过招,和他打口水战,满足他的口味。

    现在张强的心思都花在怎么培养李定国给南明国找麻烦,让南明国自食其果,自己不需要出兵和他打战,让李定国去教训他们,削弱他们,等这事情落下帷幕,就是在一次进攻大清国的时候,到时候,张强决定,按部就班展开原先制定的第三阶段战略目标,迂回包围洪承畴部清军。

    拿下河南州,继续向山东州推进,全面包围洪承畴,切断他们同清军的联络和补给。

    也许将来李定国就是张强的以色列,让他去打南明,去打吴三桂,吴三桂和李定国是老对手了,加上,张强为了给他补给开辟了从安南北方到云南州的沿着广西州的补给路线,肯定涉及到了安南国的利益,到时候,李定国可以去打安南国,对了还有一个对手,缅甸的白莽王朝,他们杀了永历皇帝,汉人的皇帝是那么好杀的,即便张强不去报仇,或者没有时间,李定国平定对手,实力强大以后也要去打他们。

    (本章完)

第532章 大金国的反击() 
北方燕京京城,一片愁容惨淡,顺治皇帝已经登基好多年了,执掌朝政也已经好几年了,却一直无法让大清强大起来。

    北方辽东苦寒之地,人口稀少,发展有限,一直以来清朝都在控制着哪里的人口发展,不允许汉人在哪里壮大,所以汉人的力量终究太弱小,可女真金人凭着自己的发展也一直没有把哪里弄得繁荣起来,到现在哪里还是穷山恶水,很多女真人生活的都很艰难。

    如果是平时,如果是以前多尔衮在的时候,多尔衮一心想着争霸天下,统一大明江山,现在大清这个时候了,豪格同大清争夺皇位,分走了很多大清的兵力和人口,使得大清再度衰弱了。

    为此,顺治皇帝考虑着往辽东等地方转移一些人口,利用汉人打下的基础,利用曾经汉人守卫大明的城池,把哪里发展起来,到时候可以利用哪里同咄咄逼人的华夏军相抗衡,这是为什么?

    因为谁都可以看出来,华夏军已经有着一统天下的大势,整个南方大多数地区都被华夏军经营的繁华似锦,无数的人从华夏军哪里来到燕京说起华夏军的地盘上的事情,满脸欢喜,满脸羡慕,说起华夏军的强大,无不赞叹不已,说的头头是道,让很多清朝的忠心的汉臣都为大清担忧不已。

    顺治和孝庄皇后两个人商量多次,并且召集大臣明珠和索额图,这些清朝开国名臣,商议多次,终于下定决心,往辽东移民百万,往满洲盛京移民百万,将很多被华夏军赶出南方的女真满清士兵和他们的家眷从北方之地迁出,回到辽东,这些人将不再享受满清铁杆庄稼的优待,他们将回去成为辽东和满洲盛京一代的基层官员或者管理人员,定居在哪里。

    释放了百万被流放在哪里的满人和汉人罪犯,让他们往更远的苦寒之地去定居,扩大大清的地盘,实际上是去那些不毛之地去定居,占据哪里,在哪里繁衍生息,等大清被迫被驱赶出大明之后,哪里就是大清的地盘。

    可以说东三省现在差不多有两百万汉人和满人,但撒在辽阔的千里的三省地盘上,几乎看不出什么,没有效果,再移民两百万去哪里,至少已经习惯了汉人农耕习惯的大清可以在哪里站稳脚跟,繁衍生息。

    对他们威胁大的不仅有华夏军,还有豪格带领的大金国,大金国盘踞山西州,陕甘州,河南州一些地盘,如今吴三桂深入到了云贵州,大金的一些将领还在四山州拥有地盘,同时在蒙古草原上,他们得到了察哈尔蒙古的漠南蒙古的帮助,势力大增。

    兵力方面,大金国的兵力整合了九边大明边镇的十多万老兵,加上豪格带去的几万大清兵,几万蒙古兵,以及和大清编制一样的新军镇三镇,洪承畴后来又向哪里派去了两个镇,结果变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前期豪格哪里还通过一些走私,从大清这里弄到了不少的火器装备,至少能武装起来十个新军镇的火器部队,这让大清面对大金国的时候毫无优势。

    洪承畴派来的四个新军镇屡次和他们交手,前期还能胜利,后来就变成了一面倒的局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