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领主 >

第148部分

大明领主-第148部分

小说: 大明领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章完)

第265章 官制改革2() 
张强只抓兵权和监督百官,以及情报部门的权利,而把财权交给内阁,这就是内阁的权利重心,而官员选用的权利交给金声,则是对他原先职业的看重,以及对他本人的看重,相比内斗不止的隆武朝廷,张强想来金声不会因为他依然只是一个吏部尚书而觉得张强亏待了他,金华义军更有朝气和前途,这就是张强大底气。

    本来兵部已经改独立出来交给国防部管理的,但张强想到还是需要一些制衡的,他想把国防部交给魏无忌管理,魏无忌现在在金华义军中已经享誉全军了,他的屠夫称号,让金华义军变得令人闻风丧胆。

    军需部不再需要了,因为兵部接替了他的职能,张强觉得应该给米林换个位置了,因此也没有让他担任兵部尚书,而是让他担任了军情部的部长,相比内阁统领的各部,军情部的级别要比其他部门低,他将归于国防部和张强直接领导,因此在重量上,还是高一些,军情部毕竟需要和国防部互通有无的,要不然军队收不到军事情报,怎么制定战略方针,所以张强规定军情部和国防部是协作关系,级别要比各部低,而且国防部也不能高过内阁里面的各部,虽然他直属于张强领导。

    民情部和军情部一样,级别低,但他也属于张强领导,可以让张强了解民情,监察部等级别也低,但可以让张强了解百官,这样的部门让张强不至于被底下的官员蒙蔽,也不至于被内阁架空,因为他掌握着军权。

    而兵部和户部则是对于张强自己的一些制衡,同时也是对于国防部的一些制衡。

    一个好的制度是政权延续到保证,根据后面清朝一些人的总结,以及后面民国一些大拿的研究,甚至今天人们的研究,发现明朝的官制具有很大的先进性,清朝一直沿用,只是有了微小的调整,可见其先进,明朝和清朝两朝沿用了近五百年之多,明朝的一些制度甚至沿用到现在的官制上。

    所以张强觉得还是沿用明朝的官制,而只是对它进行了一些类似现代的改造。

    根据百度资料如是说:“明朝官制,即明朝官吏的选任制度,是明朝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官制分两部分,选官制度和任官制度。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官制三部分。为了加强皇权,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沿用已久的三省制,亦罢宰相职,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明首创的内阁则成为六部之上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地方官制,明朝共设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军事官制,明朝设锦衣卫,武官第一次掌有监察百官万民之权。明朝官制在汉、唐旧制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其官制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甚至是今天。”

    再看下面的详解:“明朝的皇帝大多不亲理朝政,使得后人容易过低地评价明朝的各个方面。而对比一下自秦至清,会发现中国的封建王朝中,延续时间超过260年,且没发生过分代(如西汉、东汉)的只有唐、明、清三朝。再比较文化、经济、军事等领域,明朝也都名列前茅。这不能不让人疑惑,就如清代史学家赵翼曾慨叹:“不知主德如此,何以尚能延此百六七十年之天下而不遽失,诚不可解也。”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能不提到明朝的官制。官制是政权机构的一个重要组织制度。它关系到这个政权的盛衰,关系到当时社会的安定或动荡,关系到当时人民的生活。而且清承明制,所以可以说明朝官制在中国延续了近五百年,支撑、维护了中国明朝和清朝的统治。”

    所以在分析了明朝和清朝的官制的一些案例以后,张强还是觉得沿用明朝官制,并且稍微改动。

    这样能笼络一些明朝官员为之效力,并且能得到明朝士子们的好感,稳定自己的统治,同时张强也有一个心思,那就是大明皇帝可以偷懒啊。

    呵呵,暴露了一个穿越者懒惰的本性了哦。

    大家在一起讨论了半天,然后终于无可奈何的接受了,他们不得不接受,因为这是张强钦定的,对于一些想要表示自己是拥立的官员来说,没有比自己的主公钦定,然后自己拍马屁,来的更加友好,对自己的前途更加保险一些。

    反对的人一般都没有好下场,要当个好官,你就得跟着领导走。

    魏无忌站起来,抱拳对张强道:“主公,”他也改了称呼,因为现在不是以前了,现在张强的领主威严越来越重了,这是众人都能感受到的。

    “主公,那提督联席会议还能存在吗?”

    尤海波也马上接口道:“主公,知府联席会议呢?”

    张强挥挥手,“解散吧,我们以前是地盘小,武将和官员不多,但现在我们已经初具一个朝廷的雏形,因此不需要了,从今以后,民政以内阁为主,军事以国防部为主,外交和重大事项,我来处理,内阁和国防部决定不了的,由内阁和我,以及魏无忌商议处理。”

    张强说完,众人眼睛都往魏无忌身上看,大家还在猜谁担任国防部部长呢,现在张强一说,这国防部部长一职,看来非魏无忌莫属了。

    顿时众人又把心思提起来了,那么内阁首相一职又由谁来担任呢?

    张强很快看透了众人的心思,“在此情况下,一般是由我认命,以后就说不定了,有别的方法,但无论是什么方法,最后的国防部长和内阁首相,都必须获得我的同意才能担任,如果我不同意,任何人都意见都无效。”

    众人马上站起来,一起说道:“臣等遵从大都督谕旨。”

    现在我来宣布一下第一届金华义军的内阁首相和国防部长的人选。

    张强站起来,众人严肃的看着他,张强清了清嗓子道:“第一届首相为周粥,国防部长为魏无忌,军情部长为米林,监察部长为贺锦,民情部长为朱大有,外交部长为米淳。”

    “是,主公。”众人回答完毕以后,回到座位。

    张强继续道:“马上招周粥回来,组阁,这里我就提一下,朱大典仍然为户部部长,金声为吏部部长,其他的部长由周粥决定。”

    张强转头看向魏无忌,“国防部我就不插手了,你来组织人选。”

    “是,主公。”

    说完,魏无忌又道:“主公,那么我们的武将官职如何定?”

    金声一愣,然后马上跟着道:“是啊,主公,这朝官的官职如何定?”

    (本章完)

第266章 官制改革3() 
张强斜眼看了他们一眼,坐在座位上不发言。

    众人悻悻低头,不理解张强要干什么?

    好半天,张强才道:“我定大方针,细节你们来做,难道让我什么事情都操心吗?”

    “臣等知罪,”众人马上跪下,等大部分跪下,众人才惶恐的再次起身,因为张强说过不许下跪的,只好又弯腰躬身,拱手道:“臣等这就去商议。”

    众人退出去以后各自找办公室去商议了。

    先前就说过总督府有好几个办公室,因此武将就跟着魏无忌去一个办公室,文官就跟着金声和朱大典去另外一个办公室。

    这一天就在讨论和怒骂中度过,这些官员平时都是和和气气的,但一旦涉及到自己心中的那份执着和底线,就变得不可理喻了。

    而张强直到等到天色昏暗,也没有等到自己要等到结果,本来以为很容易的事情,这些人都曾经是大明的官员啊,都曾经是大明的士子,可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为此吵个不停,难道弄一下官制真的很难吗?

    张强有很多不明白,但他还是觉得不打扰他们好了。

    张强把已经正式宣布为军情部长大米林叫过来讨论一下关于以后军情部的改革。

    两个人对面而坐,米林已经一改以前的那种和张强的熟悉和哥们义气的习惯了,毕竟现在不同了,张强的官制改革相当于已经建立一个新的朝廷,作为一个臣子,米林很快适应了这种角色。

    “以后朱大典兼任的情报收集,你把人马接过来,直接组成内部的军情处,你选择人手担任内部军情处长,你觉得谁行?”

    张强开口问道。

    米林思考了一下,“我觉得把韬子调回来为好,他在清军的地盘上做到很好,而且富有情报建立和收集的经验,”。

    张强想了想,黄韬很不错,他这一年来基本上已经建立了不少清军地盘上的情报站,调回来也行,他微微点头,“嗯,很好,不错,就这个人吧。”

    米林道:“我刚才想了想,把田斌弄成外军情的军情处长,这个人虽然以前给咱们弄了不少麻烦,甚至还刺杀过你,但他的确是个弄情报的高手,而且善于颠覆别人的朝廷,心狠手辣,是一把利刃。”

    张强点点头,“嗯,看来你也不错,刚宣布你当然军情部长,你就考虑了这么多,而且把人都想好了,好,你作为部长不要事必亲躬,要放心的让手下人去做事情,但要细心的审查每一份情报。”

    米林道:“是大人,我知道了。”

    “关于金麟,是个好手,继续派他在外面担任察哈尔蒙古人的联络人,帮助他们壮大实力,抵抗其他蒙古部落和清军的围剿,要及时做好情报工作,不能让他们实力受太大损失,但也不能让他们太团结了,尾大不掉,以后我们要和他们面对的,察歹尔和苏尼特是两个人,还是两个部落,让他们一致抵抗清军,但不能让他们一条心,要适时的做点手脚。”

    米林道:“是,主公,我会把握节奏,金麟我会让他继续担任军情部外部的情报员,同时拥有一定点权限,但大人,这个人最后他归于那一面?”

    张强知道是最后归于军队还是军情部,想了想,“以后他将是武将,现在是军情情报员。你和魏无忌协调一下,两者要对他提供帮助,最后要做好过度,让他重新归于武将行列。”

    “是主公,我知道怎么做了。”米林道。

    “嗯,另外你的第一个任务去吧王得仁这个人给我调查一下,他有心投入我们,但这个人据我所知,他和李成栋做下不少劣迹斑斑的事情,把这些事情给调查清楚,同时收买还是安插一些人到他身边,他的一举一动,我们都要关注和了解,还有金声说他有很多财物,调查清楚,说不定我们就要发一笔横财了。”

    张强说着就笑了。

    米林一副我懂得样子,也笑了,张强这是准备坑这个反复无常的明军将领啊。

    米林和张强谈完,米林从总督办公室出来,直接去魏无忌他们武将商量的地方去把金麟找出来,进入自己以前的军需部部长办公室,两个人谈了很久,出来以后,金麟就直接带着卫队奔赴蒙古去了。

    在金华义军的领地上各种交通都很通顺,他不过用了几个小时就和卫队出了金华义军的地界,然后就开始了清军地盘上隐匿行迹的行军,到达了黄韬组建的联络站,他让联络员将情报传递给黄韬,就直接奔自己在河套地区的游击区,游击队去了。

    那里有自己这几个月来奋斗的结果,三万牧民,马匪,加上一万骑兵。

    虽然他没有参加完官职改制讨论会,可他知道无论是军情部还是武将行列,他的官职一定不会低,自己是张强培养出来的精锐的士兵,是职业军官,对于天子亲信心腹将领,想来张强不会亏待自己。

    而在金华府,经过一个星期的断断续续的开会讨论,在周粥从泉州府回归以后,就定了下来。

    沿用明朝官制,分为中枢,地方,军事三块,同时增加情报,监察,外交三块。

    其中中枢的最高长官是首相,首相对大都督负责,官品超品一级,内阁里面还有副相两名,官品超品二级。

    副相负责相关的部门,分担首相的责任。

    副相下面是各部部长,官品一品,各部部长下面有两名副部长,官品从一品,分担部长的职责,部长统筹全局。

    各部下面是厅,称之为厅长,厅长下面设三名副厅长,负责协助厅长。厅长官品二品,副厅长官品从二品。

    厅下是处长,官品三品,下设四名副处长,副处长从三品。

    处长下是科长,官品四品,科长下是科员,科长作为底层的办事执行人,不得设副科长,必须亲历亲为。

    科员没有品级。

    这是中枢内阁的官员官职和品级。

    地方上设州,最高长官是州长,州长为从一品,副州长为从二品,当副州长当了州长以后,提为正二品,第二次,或者平调其他州的时候才升为从一品,或者调往中枢的时候才升为从一品,厅长为三品,以下官员都比中枢要低一品级。

    这样设置是因为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