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之后无华夏-第1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胜太坏了,他对把自己提升到国家战略一点压力都没有。李国柱又不知底细,他已经相信了黄胜的实力。他把许心素的来龙去脉都和黄胜交了底,还表示自己愿意成为大明朝的武官,以后还请先生多多栽培。
看来黄胜在倭国征夷大将军那里的一番作为对李国柱影响深远呀!没有哪个华侨不愿意自己的国家强大,黄胜这一次的火炮谈判真是太成功了。
黄胜的船队返航又超过了计划的时间了。虽然黄胜心急如焚,恨不能有飞机可以坐。但是船队满载就是快不起来。这一次黄胜四十万两银子本钱的货物,成功的跑了一趟海贸也不过回笼了五十万两银子。当然利润不止这么多,但是黄胜的铜是留着自己用的,根本舍不得拿来卖。船队装了有六百万斤铜锭,买价就花了三十七万五千两白银。除了铜锭还有铅、硫磺、硝和许多日本的特产。
黄胜还没有回到南直隶,但是南直隶已经沸腾了。为什么?因为现在已经是天启六年十月份了,大明朝已经获得奴酋努尔哈赤毙命的情报了。
大家都奔走相告,他们再次被这位先生震撼到了。南京的官场也不是吃素的,大人们纷纷上书给学生军以及上次辽海大捷的有关人员请功。
当然功不可没的就是黄胜、王遥和黄奕了。紫禁城的天启皇帝也从王恭厂大爆炸的恐惧中恢复过来了,他又在朝会上听那些文武百官的争吵。【器器同时在线、,爱好者的。看zuopingshuji!
第一百六十三章:提醒毛文龙()
天启皇帝朱由校心里还是认定奴酋是被黄胜三兄弟炮火所伤导致八月份毙命的。可是许多大人认为言过其实,黄胜三兄弟只是碰巧罢了,他们都认为朝廷不可以封赏太过。免得又出现什么跋扈将军。
这一次九千岁已经对黄胜有看法了。他认为黄胜小小年纪不识抬举,竟然敢公开说违逆自己的言论。要不是黄胜有天大的战功,魏忠贤就可能下杀手了。只是众目睽睽之下,黄胜三兄弟又远在两千里之外,一时半会儿还无法找到置黄胜兄弟于死地的法子。
所以魏忠贤发动阉党干将坚决反对给辽海大捷的人再次加官进爵。他们一口咬定奴酋毙命是巧合,学生军炮火击中奴酋是莫须有。
以东林党和浙党楚党为首的大人们都纷纷反对,他们认为学生军击毙奴酋是证据确凿,应该厚加封赏。一时间众说纷纭吵吵闹闹,天启皇帝昏昏欲睡,最后决定回去做自己的木工活儿了。
最后的结果就是拖着,也不认定击杀奴酋的功劳,也不否定击杀奴酋的事实。大明朝从皇帝到大臣都是尸位素餐,国事就这么拖着。
反而一个老太监越俎代庖处理国事,但是下面的各级官员大多数阳奉阴违,到处掣肘,国事日渐糜烂。黄胜的父亲赶上了北直隶的秋闱,他忍受了几天的考场虐待终于得偿所愿了。
黄逸洲时来运转了,考题竟然真的是黄胜给父亲预先埋伏的,高第老大人这几十年在大明朝朝廷真没白混。他在四月份进京师述职时分别和几位门生故吏暗示了题目,这些官员就心知肚明了,而且高大人以这一次的救援宁远的战功,可能会入阁。这些和高大人同呼吸共命运的门生故吏当然会鼎力相助!
果然就有两人被安排到北直隶考场做主考,所以一切都水到渠成了。然后黄逸洲和高第两个学霸合作的八股文被大家一致公认是不可多得的好文章。不但被高第暗示的两位主考推为第一名,而且获得了另外几位主考的一致推举。所以北直隶的解元公横空出世了。
黄逸洲已经有了从六品的官职,这一次又高中桂榜头名。永平府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黄逸洲同志每天都应接不暇。文会一个接着一个。黄逸洲不知道对了多少对联,写了多少诗篇。有许多不服气来考校的士子们都无话可说了。人家黄逸洲真的是实打实的读书人,真的才高八斗,得中解元看来也不是侥幸。
这就是黄胜聪明的地方了,黄胜明明知道题目,自己和黄奕、王遥完全可以来作弊混一个举人身份。但还是不留下后遗症,果断放弃了这个机会。
因为黄胜知道自己三人的古文水平,要是这一科北直隶秋闱取了父亲和自己兄弟三人影响太大。肯定会有酸儒不服气,他们会结伴来打擂台。他们如果来和自己这些新科举人比文采斗歌赋,到时候父亲肯定没问题。自己和黄奕、王遥肯定会露馅。
大明朝的士子可不是黄胜现在的力量就能够搞定的。如果搞得众说纷纭,朝廷来复查或者重新考试。那么黄胜的埋伏就会鸡飞蛋打,搞不好还会大白于天下。
最后被朝廷治罪都大有可能,还会把高第和他的死党都坑了。小心驶得万年船,舍得舍得,黄胜是睿智的。所以这一科只操纵父亲黄逸洲上位。
高第也在观察北直隶科举的动向,他的心一直悬着呢,直到尘埃落定他才松了一口气。三位小先生一个人都没有来参加秋闱,果然如黄胜小先生之言,他只是一番孝心给自己的父亲园科举梦。看来这位小先生是个可以信赖的人,唾手可得的功名都舍得放弃,以后要和他多多亲近。
高大人立刻给自己的儿子写信他们想方设法给黄逸洲方便,关照他们以后要和黄家交好。人老了总是想着为自己的子孙留下后路,这是人之常情。
王遥运去抚宁的粮食也很快销售一空,他还特地去了东江镇,以公道的价格收购东江镇的物资。以优惠价卖给他们粮食。返航时还带了一些人口回扬州屯田。东江镇生活压力太大,有许多不愿意做奴隶的汉人从辽东各地逃来这里。粮食就成了毛文龙面临的最大问题。
毛文龙是一个杀伐果断的名将,也是个有战略眼光的儒将。操江提督麾下学生军辽海大捷,他已经如雷贯耳了。现在得知三位军师中的一人竟然来到了皮岛,他怎么可能放过这个和南直隶操江提督接洽的好机会。
他在自己的官邸宴请了王遥和郑九等等几个学生军军官。王遥是个老实人,他十分同情毛文龙的遭遇,在酒宴上多次提醒他以后不管到哪里,接见多么可以信赖的人,身边都要有不少于一个千总的家丁。毛文龙此时独霸一方正是春风得意之时,哪里认真听进去了。
况且传说中辽海大捷的军师原来是个娃娃,毛文龙还算有分寸没有因为王遥的稚嫩来怠慢他呢。但是心里有些觉得这几个传得沸沸扬扬的小先生恐怕言过其实。
还好这位小先生是个人物,肯花高价买自己军队搞来的高丽参、熊掌、貂皮、东珠等等奢侈品,还肯低价卖给自己急需的粮食,还答应多带些辽东逃难来这里的老百姓去南直隶。
毛文龙认为,和这个小先生交朋友蛮不错的。只是他好像有些胆小,不像一个打死过建奴巴雅喇的好汉。他不仅自己胆小,还劝我毛文龙也要步步为营,到那儿都要一千人马保护,有些可笑!
想当年我毛文龙率二百二十余人夜袭镇江,擒镇江游击佟养真及其子佟松年等六十多人时怕过谁来。
可惜了王遥的一片苦心,他不辞劳苦亲赴东江镇就是想能够提醒毛文龙,希望避免毛文龙被袁崇焕私自杀害,这样亲者痛仇者快的惨事。
其实也难怪袁崇焕痛下杀手,他私下在和皇太极谈判媾和,而毛文龙不配合,屡屡偷袭建奴后方。况且毛文龙又不服袁崇焕的调遣,所以他就做了秦桧之事,冤杀岛帅毛文龙了。
天启六年十月,袁崇焕疏颂魏忠贤‘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无容职赘,其身任辽事,誓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解来,又助军需……。’这小子铁了心要投靠阉党,满篇都是阿谀奉承之词。
魏忠贤虽然心里不待见袁崇焕,但是他更加厌恶辽海大捷的一干人。黄胜公开表示了对东林党的同情,就是打了九千岁的脸了。目前黄胜风头正劲,击毙努尔哈赤的功劳还悬着呢。
魏忠贤暂时还找不到理由给黄胜小鞋穿,因为黄胜根本是体制外的散官。但是他可以把在他面前腆着脸装孙子的袁崇焕捧得高高的呀!
于是袁崇焕连升三级当上了辽东巡抚,袁崇焕与总兵满桂不协移之他镇,乃召满桂还。及王之臣代高第为经略,复奏留满桂,袁崇焕又与不协。朝廷虑败事,命王之臣督关内,袁崇焕督关外,划关而守。
袁崇焕虑廷臣忌己,乃上书请“惟圣明与廷臣始终之。”朝议以袁崇焕、王之臣不相能,召王之臣还,罢经略不设,以关内外尽嘱袁崇焕,与镇守中刘应坤、纪用等便宜从事。
历史在这个时候又回到了原来的轨迹,袁崇焕还是一步一步走向大明朝权力的巅峰。当然他也在自掘坟墓,如果他不是这么挖空心思来钻营,也许能够改变被京师人活活吃了的宿命。无奈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袁崇焕该死。但是有了黄胜,他带给大明朝的恶果就会减轻许多了。
历史唯一不同的就是高第没有回乡闲住,而是以救援抚宁的军功当上了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也就是高第入阁了。现在天启朝的首铺顾秉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无耻小人。有一次升官,顾秉谦先生不顾自己七十高龄,带着儿子登门拜访魏忠贤,说了这样一段话:本欲拜依膝下,恐不喜此白须儿,故令稚子认孙。
顾秉谦比魏忠贤大十多岁,他一个读书人,进士出身,他竟然恬不知耻的认一个老太监做干爹。这到和后世写诗歌颂江0青,写诗把当时的最高领导喊做亲爷爷的郭某人如出一辙了。当然他的诗狗屁不通,满篇都是无耻罢了。
高第终于得偿所愿从辽东经略这个风险很大的位置功成身退,高高兴兴地去京师混阁老了。
大明天启六年十一月初六,黄胜的船队才赶到了扬州府瓜州学生军水师码头。这一次满载而归乐坏了王遥,他连忙接受物资,安排仓储。黄胜风尘仆仆来到家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邀请南京的朋友来扬州做客,因为黄胜要举行一场婚礼。
黄胜让何湘写了许多邀请函,明明白白写着自己纳妾,新娘就是孟丽娘。孟丽娘已经早早的在黄家等候官人了,见到官人,发现他急急忙忙的安排事情,连和自己说几句话都没空。心里还有些伤感,自己朝思暮想官人几个月,他怎么连一句知心话也没有呢?的,、、,,、、
第一百六十四章:名声不能太好得自污()
当孟丽娘看清楚了何湘忙着写的邀请函时,马上泣不成声了。朵儿也高高兴兴地帮着何湘写邀请函,她心里早已经接受了孟丽娘是黄胜女人的事实,一点都不介意。柔儿看着喜极而泣的孟丽娘心里倒是酸甜苦辣不是滋味。
南直隶的官场又引起了轩然大波,他们因为黄胜击杀奴酋的封赏没有落实都义愤填膺呢。本来还以为这位小先生回来肯定会有些什么举措,谁知道他对封赏之事不闻不问,竟然大张旗鼓来了个纳妾。
本来纳妾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位先生纳妾的对象就不靠谱了。一个贱籍的女子,不管她多有名气,本应该趁着夜色一顶小轿抬进家门就可以了,实在不应该如此荒唐。
这位小先生还要遍请南直隶名流,看样子是要搞得家喻户晓啊?成何体统?我士大夫脸面何存?黄胜很快就收到了许多大人的信,都如出一辙,都劝告黄胜适可而止,不要把纳妾这样的小事搞得满城风雨有辱斯文。
孟丽娘也接到许多与黄胜交好的勋贵、士子们的来信。他们都劝孟丽娘要识大体,千万不要让先生为这样的小事坏了名头。连魏国公徐文爵都特地派徐知恩来了,徐知恩不敢当面劝黄胜。他找到孟丽娘苦口婆心聊了一个时辰。
这一天黄家的豪华客厅里,黄胜召开家庭会议。王遥已经把黄家的住宅重新摆布并且装修一新了,有钱就有个性。所以现在黄家也是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了。
孟丽娘这几天无疑是最快乐的人了,她倒是没有苛求黄胜隆重的婚礼,她只不过从黄胜的态度感觉到了尊重,感觉到了爱。孟丽娘知道今天把自家人召集起来肯定是关于自己婚礼的事情。
孟丽娘知道这件事有压力,她很识大体,决定不让黄胜为难。她首先开口道:“官人,奴家只是一个卑贱的优伶戏女,奴家从来没有忘记贱籍的身份。今生能够得到官人垂怜已经三生有幸了。官人万万不可以为奴家失了体统。如此奴家万劫不复了。”
沁儿、蕊儿都替孟丽娘高兴呢。她们也知道这件事比较难办,但是只要先生有这份心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