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小书生 >

第76部分

最强小书生-第76部分

小说: 最强小书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河岸边的风景十分不错,春天己经来了,小草开始冒尖了,柳枝也开始长出嫩叶,天气并不怎么寒冷,也不必担心会出汗,实在是一个外出效游的好天气。

    路上不时的有人走过,读书人也不在少数,大多应该是想要赶到京城去赶考的举人秀才吧,不时还能听到有人在吟着不痛不痒的诗词。

    阳德文把窗户上的窗帘拉了开来,让春风吹拂着他的脸,他用力的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窗外的春色,心里没来由的感到非常舒畅。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兴大发的阳德文大声的吟着这首描写春天的诗句,倒是和现在路边的景色十分的应景。

    “小姐!刚才又是阳公子在吟诗吗?这首诗吟得怎么样?”小云听到阳德文吟出的诗句之后,向陈淑贞说道。

    “阳公子实乃是不可多见的天才,经由他吟出来的诗词,几乎首首都是金典,足以流传后世之作,这一首咏柳的诗,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陈淑贞点了点头说道。

    “小姐既然觉得这首诗非常好,那就肯定不会错的啦,奴婢有句话,想要问一下小姐,不知当问不当问?”小云眨着眼睛说道。

    “小云,你我早已情同姐妹,早就告诉你,不要再自称奴婢了,你为什么总是不听?”陈淑贞有些咤怪的说道。

    “有什么想问的你就问吧!我们姐妹之间不必要藏着掖着的。”

    “小姐有没有想过要嫁给阳公子为妄?”小云大着胆子问道。

    陈淑贞怎么也没有想到,小云这丫头会问出这样的问题,娇羞的扭头看向了窗外,稳定了心神之后说道:“家父的冤屈尚未平冤昭雪,如何敢想成家之事,以后你再也休提此事。”

    “小姐,小云知道有些话不该说,可是老爷的冤屈相要平,哪里有那么容易的事情,除非刘忠贤那奸臣倒台,否则小姐还不知要等到何时,如果把终身大事给耽误了,老爷和夫人在地下有灵,恐怕也不会高兴吧。”小云有些担忧的说道。

    “我早己在心里发过誓,谁能把刘忠贤打倒,我便以身相许,不要说是做妾,哪怕是为奴为婢,也在所不辞。”陈淑贞两眼泛红,含着泪水说道。

    “小姐这又是何必呢?难道阳公子不值得小姐托付终生吗?万一最后是左相岑老把刘忠贤打垮的,那小姐难道也要守着自巳的誓言,去相府为奴为婢吗?恐怕左相岑大人也不会答应小姐的吧!”小云的鼻子一酸,也非常不好受的说道。

第一百三十七章:秦皇镇() 
大秦帝国的饥荒引发的流民,来的如潮水一样的汹涌,退的倒也非常干脆,这个时代的百姓都非常的老实,但凡可以活的下去,都不会想着要造反。

    阳德文去往京城的一路上,看到的都是一片祥和。田野上已经有勤劳的农民,正在耕田,有些甚至是用人力拉着往前犁田,耕地需要用到的耕牛,也并不是哪一家都能有的。

    “锄禾日当午,

    汗滴和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苗苗也学着阳德文的样子,诗兴大发的高声吟起了诗。

    “好诗!”一辆不知什么时候走近了的马车上,一位年约六旬的长者忍不住的赞道。

    “父亲!我们现在深入的是大秦国境,父亲可不能……。”坐在老者旁边的一个中年人低声说道。

    “到也无坊,我们燕北国和大秦国素无恩怨,既便知道了应该也无碍,我们父子此次不过是为了追查至亲的下落,对大秦国并无什么恶意。”老者淡定的说道。

    “大秦国历来被人误会为文弱之国,但我们此行所听所闻,却实在是难以苟同。刚刚吟诗的少女应该十分年轻,看到田间劳作的百姓,却也能做出一首这么应景,却又寓意深刻的诗来,实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不要说是我们燕北国,即便是号称才子汇聚之地的湖楚国,也难以找到可以超过这个少女才华的人来比肩。”老者感叹着说道。

    “也许这首诗并非是这个吟诗的少女所作,也未可知,父亲又何须去多想。”中年人显然对于诗词并不太感兴趣。

    “大坏蛋,本苗苗所做的这首诗如何呀?是不是比你刚才所吟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更要好听一些。”马车内,苗苗一副得意的样子对阳德文说道。

    “嗯!不错!非常的不错!不愧是明州城外有名的才女苗苗。”阳德文笑着随口胡咧咧的说道。

    “算你识相,你也不看看我是谁,我可是二丫先生的门下高徒,等我长大,可是要接任二丫先生的位子,也要做一名女先生的。”苗苗喜笑颜开的说道。

    “那你知不知道,刚才你念的这首诗,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吗?”阳德文顺口便想要考究一下苗苗的课业。

    “这还不简单,说的不就是农民伯伯很辛苦,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告诉我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我说的没错吧?”苗苗马上就回答到。

    阳德文觉得和苗苗这丫头同坐一辆马车上,想要觉得寂寞都不太可能,因为她的精力实在是太旺盛了,旺盛的到了一张嘴巴如果不说点什么,她会很不自在似的。

    不过阳德文很能够体谅她,毕竟二爷爷年纪大了,虽然说人老了,话题就多了。但和苗苗这种小丫头,两人估计是聊不到一块去,而且也没什么话题好聊的吧!

    “父亲!前面就是一个很大的镇子,名叫秦皇镇,不如我们今晚就在秦皇镇上过夜吧?”马车内的中年人对老者说道。

    “秦皇镇啊!这个镇为何叫秦皇镇?你可知道。”老者若有所思的说道。

    “知道,拒说是大秦国的太祖皇帝,就是出生的这个地方,当时的秦皇镇还只是一个大一点的村子,叫秦家村。

    那个时候的秦家村,还是湖楚国管辖的地方,由于南越国的大举入侵,秦家村让南越国的军队给占领了,并且设为军用物资的中转站,派了一支千人的兵马看护。

    当时的南越国不仅占领了秦家村周围,还占领了现在整个大秦国的大部分城镇,湖楚国的兵马战斗力太弱了,根本上就不是南越国的对手。

    南越国把秦家村当成了他们的大后方,所以只派了一支千人队看守大量的军用物资,在他们看来,本地的老百姓是没有那个胆量,也没有那个能力反抗的。

    最后我们燕北国看不下去了,便出兵过江来帮助湖楚国,反击南越国的入侵。

    没想到的是秦家村出了一个名叫秦承志的少年,带领八百名秦家村民,拿起了柴刀和锄头,反抗南越国侵略者的奴役,把驻守在秦家村的南越国兵马打败,抢夺了大量的武器和粮草马匹。

    最后秦家村附近的百姓们争相来投,队伍迅速的扩张,秦承志治军严谨,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这仗打的不慌不忙,占领了一个地方,就稳固一个地方,不求快速的占领更大的地盘,只求保住已经占领了的地方。

    我们燕北国加入进来后,南越国便撑不住了,迅速的贩退了,秦承志抓住了这个机会,占了很大的便宜,占领了很多的城池,建立了大秦帝国,但也因此和湖楚国结下了仇恨。

    为了缓和矛盾,秦承志帮助湖楚国,把我们燕北国的大军驱逐过了江,把原本应该归我们燕北国拥有的地方,转手送给了湖楚国。

    湖楚国的皇帝知道事己致此,想让大秦国解散,秦承志不做皇帝,依旧归附于湖楚国管辖,那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了,如果硬要和大秦国的秦承志撕破了脸来硬抗,那到时候说不定湖楚国就将会成为历史,连现在还拥有的这些国土,都将会不存在了。

    自此以后,大秦帝国便崛起来,趁着南越国虚弱之时,占了南越国不少土地,硬生生的逼着南越国把都城都迁走了,现在大秦国最南端的番都城,就是200年前,南越国的都城。

    秦承志死后,被封为大秦国的太祖皇帝,秦家村也发展壮大了很多,被直接改名为秦皇镇,以此纪念这地方乃是大秦国太祖皇帝的龙兴之地。”中年人娓娓道来的说道,显然他对于这段典故,相当的清楚和了解。

    “大秦太祖皇帝秦承志的确是一代人杰,可惜的是继任者太宗皇帝,缺少开拓精神,如果他能够有秦承志那样的魄力,神州大一统的时代,或许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到来了。”老者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道。

    “父亲说的未免太过简单了一些,大秦的太祖皇帝秦承志,也只不过占据着天时地利和人和而己,父亲如果说他能够统一江南,儿子倒是还可以相信,但要说一统神州大地,就很难接受了,只要他敢过河,我们燕北国的铁蹄,可不是吃素的。

    一过了大江,就是一望无际的平原,面对冲过来的燕北铁骑,大秦的军队再怎么历害,也会被铁蹄踏成肉泥。”中年男人不肯苟同的说道。

    “算了!和你争论这些,根本上就没有什么实际上的意义,大秦国在连年受灾的时候,面对湖楚国的突然入侵,仍然可以一股作气的打败湖楚国,你以为凭的是什么?如果没有秦承志这个人出现,历史早就已经改写了,湖楚国也早己不存在了。”老者冷冷的“哼!”了一声说道。

    说话的工夫,马车己经进入了秦皇镇内,秦皇镇经过了一百几十年的发展,早己经是今非昔比了,一个普通的县城也未必会比秦皇镇更好。

    大秦皇室的祖庙,宗祠,陵墓,等这些东西,全部都集中于此,乃是大秦帝国的龙兴之地,驻扎了一支强军驻守于此,守护太祖太宗等大秦国历代皇帝的陵寝。

第一百三十八章:点燃希望。() 
此时的秦皇镇里,聚集在这里准备进京城的读书人很多,秦皇镇离着大秦帝国的国都,只有一百多里远的路程。

    到了秦皇镇的读书人并不着急赶路,都想沾一沾太祖皇帝的光,希望考出个好成绩来。

    秦皇镇上当年和太祖皇帝有关系的一些地方,便成为了人们争相前去的地方,比如太祖书院。

    太祖皇帝虽然凭借的是武力,一路杀敌才赚下了一个偌大的大秦帝国,但其实在南越国占领秦皇镇之前,他还是一名书院中的学生。

    尽管这个书院的规模很小,其实只能算是秦家的私办小书院,规模和如今的明河书院差不多,占据的也就是一个小院子。

    但这个小小的书院,却随着太祖皇帝的崛起,而变的非常的不一般了,就连书院的名字都改成了太祖书院。

    尽管这个书院早己经不在开办了,但每年都会有很多人慕名前来,目的是参拜太祖书院中的太祖金身,岂求太祖皇帝给自己加持好运气,金榜题名。

    阳德文并不了解这一些,倒也知道秦皇镇与太祖皇帝的关系,就算是了解,他也不会相信参拜太祖金身,便可以加持好运气的说法。

    如果真的是这么灵验的话,那人人都来参拜太祖皇帝的金身,那岂不是每个读书人都可以高中,金榜题名。

    太祖书院依然保持着最初的原始状态,除了在书院的院子中,修建了一座太祖的神像,供前来参观的人膜拜之外,什么都没有攻变,显得有些破败的茅屋里,四处都有地方漏风。

    简单的书桌和板凳,仿佛在诉说着当年太祖皇帝读书的艰辛。

    为了保护太祖书院,皇室下令修建起了围墙,并派了皇室人员负责管理和维护,想要进入书院的游客,需要缴纳一百文钱的维护费,并且每天不能超过一百名游客进入。

    放在平时,一百个人的名额基本上都够用了,不过最近前往京城赶考的书生太多了,每一个经过秦皇镇的书生,都想要前去太祖书院中,参拜一番太祖神像。

    为了争取每日的前一百名名额,有些书生甚至屋夜排队。

    阳德文原本也有兴趣前去参观一下,但看到书院前涌动的人流,便一点兴趣都没有了。

    “这位公子,想要进去太祖书院参拜一下太祖神像吗?我手上有进入书院的名额,只要五两银子一个,如果买五个以上的名额,可以优惠一些。”一个年轻人拦住了准备离开的阳德文一行人说道。

    “黄牛党!”阳德文心里有些惊讶的想道。

    杨戈文万万没有想到,在这个时代,居然也会有票贩子的出现,收取游客门票的事情,就己经让阳德文非常吃惊了。

    几两银子可以解决的问题,对于阳德文来说,当然也就不成问题了。

    花了几十两银子,好不容易进入了太祖书院之中,除了有一尊太祖神像可以供人参拜之外,实在是没有太多可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