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

第118部分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118部分

小说: 最强帝王养成系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37章 分马() 
清点战马的时候,不只是有陈朗带过来的人和方浩这边的人,还多了沙娜这一个来自沙鲁那边的代表。

    首先,方浩在那些马里面挑选出了最为健壮的两千多匹成年马。

    他们本身就拥有两千多匹战马,这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肯定不能算在交易的马匹之中,要把这些挑出来之后才能开始清点。

    从马场撤退之后,那些马也就轮换着骑,已经没法分辨他们之前的马到底是哪一些。

    当然,先锋卫这边的士兵能够认出原来的战马,不能认出来的只是陈朗带过来的那些人。

    方浩这边的人当然不会费那么大的劲,将原来的战马都挑选出来,而是尽量的选择那些健壮的成年马。

    在战场上,体能更好的战马,比体能更差的战马要强出很多。

    这一次和戎突骑兵的作战,也表明了这一点。

    要不是他们看出了对方的战马已经非常的困乏,根本就没有勇气和对方进行作战,更谈不上以少数的骑兵战胜对方。

    所以他们这一次挑选,就将几万匹马里面最好的两千多匹战马挑选了出来。

    陈朗带来的人有些看不过去,被陈朗说到了这件事情,说他们把最好的马都挑走了。

    “那么,你能够有证据证明,那些不是他们原来的马吗?”

    陈朗反问那个打小报告的人。

    那个打小报告的人顿时说不出话来。

    他怎么可能有证据证明?

    “眼光要放得开一点,不能只看到那点小事情。”陈朗很不满的斥责道,“这一次方将军带着人马冒着奇险,深入敌境,歼敌数千,弄来了几万匹战马,这不是他欠我们的,是他给我们争取来的东西,那是多大的功劳,多大的好处,怎么你的眼睛就看着他弄走了一些好的马呢?就你这样的眼光,能做成什么事情?”

    那个打小报告的人低着头,满脸羞愧。

    在方浩优先挑走了两千三百多匹战马之后,这才开始真正的清点。

    他们从马场带过来的大大小小的马匹就有四万多匹,再加上大败追击过来的敌兵,又获得了一万多匹,加起来有接近六万匹战马。

    这里面成年马就占据了一半。

    他们先是将很明显已经成年的马清点了出来,得到的数量是三万二千匹,其中从战场上缴获的战马有一万三千多匹,马场里面的成年马有一万八千多匹。

    剩下的有一部分是快要成年的马驹,大概只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成年,数量有七八千匹。

    这些马到底属于成年马,还是属于未成年马,两边的人有一些争执。

    朔州这边认为这些马的个头已经有那么大,应该算是成年的马。

    而先锋卫这边的人则认为看这些马的牙口和个头,很明显的没有成年,不应该算成成年马,应该是以未成年的马来算。

    双方争执,一直争到了陈朗和方浩的面前。

    沙娜也在这里,很是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争这个。

    一匹成年马可以换五十斤铁,未成年的则只能换二十斤铁,既然是要交易,当然按照成年马来算,对方浩这边更有好处。

    为什么现在出现的情况却是方浩这边要把那些马算作未成年马,而朔州那边非要算作成年马呢?

    这不是要将好处让给对方吗?

    她真心搞不懂这些人的思维。

    问题被弄到了方浩和陈朗那里,方浩笑了一笑,问陈朗:“陈师爷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陈朗沉吟了一下,说道:“既然大家争论不休,各有各的道理,要不就把它一分为二,一半属于成年马,一半属于未成年马,如何?”

    “大善!”方浩抚掌笑道。

    他也知道,陈朗不可能把这些都快要成年的马都当做未成年马驹留在边关,能够留下一半,就已经很不错了。

    没有将所有的快要成年的马都带回朔州去,对他已经是意外之喜。

    要不是刚刚和戎突骑兵打了一场胜仗,他都还没有底气来就这些马匹和陈朗讨价还价。

    虽然那些未成年的马里面他只能留下三分之一,可是这四千匹快要成年的马,肯定会在这三分之一里面。

    谁叫这里是他的主场呢?

    谁叫这些马是他辛辛苦苦抢过来的呢?

    如此过上半年的时间,等这些马长大,他就会拥有六千多匹战马。

    他现在的正式士兵,也不过是三千人而已。

    要是按照陈朗原来的想法,那八千匹快要成年的马都会算在成年马里面,带回朔州去。

    可是,这一次由于和戎突骑兵进行了一场大战,缴获了那支骑兵队伍带过来的一万多匹成年战马,加起来一共获得了三万二千匹成年马,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的期望。

    甚至这三万二千匹战马,朔州还一口吃不下来,必须分一些给几个边关的总兵。

    他们本来就有了几万匹战马,又不是在草原之上,供养那些战马所费不小,现在再添三万多匹,以目前的状态,很明显的供养不来。

    至少一年时间内,都需要将其中半数的战马分给边关的军队来养。

    在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为了这个吞不下来的交易和方浩弄得不愉快。

    这样一来,朔州这边得到的成年马又增加了四千匹的数量。

    这些也只能分发给几个边关重镇的军队,让他们来饲养。

    反正,那些重镇也属于朔州节度使统领,需要用的时候征集起来也可以——虽然免不了会有一些扯皮。

    三万六千匹成年马挑选出来,剩下的都属于未成年的马驹,一共拥有两万三千匹左右。

    按照陈朗之前和方浩的约定,方浩可以留下这些未成年马驹里面的三分之一,其余的都归狼牙关所有。

    方浩也老实不客气的在这里面挑选了八千匹个头最大的马驹,归于自己所有。

    其余大小一共五万多匹马,都由陈朗带走。

    按照他们之前的约定,朔州这边需要支付给方浩价值三万六千匹成年马和一万五千多匹小马驹的铁器。

    成年马一匹等于五十斤铁器,小马驹一匹二十斤铁器。

    他们需要支付的铁器总数为二百一十万左右。

    这也是一个相当巨大的数字。

第238章 揽功() 
两百一十多万斤铁,朔州那边倒也不是弄不过来,一州节度使,土皇帝一样的人物,在各处都有着自己深厚的关系网,从内地弄这么一些铁器过来并不是多大的问题。

    不过这是朔州交付给方浩的铁器,并不是方浩交付给沙鲁的铁器,沙鲁得不到这么多铁器。

    沙鲁和方浩的约定,是将那个马场得手之后,所有的马二人平分,方浩照那些马匹的价格支付给沙鲁一半的铁器就可以了。

    然后是俘获的戎突人,几个月后也转移给沙鲁。

    他们约定的马匹平分,指的只是马场里面的马,方浩从战场上缴获过来的马肯定不能算在里面,那是他们用命拼过来的。

    所以,得扣除那一万多匹战马。

    马场里获得的马,按照他们的清点,一共有成年马二万二千多匹,小马驹二万三千多匹,可以换得的铁器是一百六十万斤左右。

    而双方平方,则方浩需要给沙鲁八十万斤铁器。

    另外,沙鲁在之前借给方浩两千匹战马,需要支付十万斤铁器。

    加起来一共就是九十万斤铁器。

    方浩得到的是二百一十万斤铁器,扣掉这些,自己还可以得到一百二十万斤铁器。

    不得不说,在这个世界,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会让他的实力大幅度的增加。

    “现在在狼牙关那边的商行,已经有了差不多一百万斤的铁器,你什么时候要就去那边跟商行的人说一声。”

    要离开的时候,陈朗对方浩说道:

    “至于剩下的那些铁器,我会亲自去朔州一趟,等我重回狼牙关的时候,会给你弄过来,时间不会超过两个月。”

    这么多马匹,他当然要亲自去一趟。

    而且还要和节帅说一下方浩的表现。

    在方浩回来的第二天下午,陈朗就带着那几万匹马走了,方浩亲自率领一个营的人将那些马给他送到狼牙关。

    一起送过去的,还有几千颗戎突人的人头。

    斩敌数千,这可是一个很大的功劳,这些都是要上报给朝廷的。

    卢伦英知道方浩取得了这样的战果之后,震惊了很久,才对方浩说道:“伯贤兄的眼光,我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一眼就看出了你这个将才,这才多长的时间,就立下了如此战功!”

    方浩很谦虚的说道:“全靠节帅的栽培和总兵的支持,要不然我现在还只是一个队正。”

    这话说的倒也不假,没有朔州的栽培,给他虚报那样的功劳,他都没有资格成为先锋营的指挥,现在还只能以队正的身份在边关苦苦的熬资历。

    不将那些在战争中得到了很多功劳的老兵们都熬走,他就别想有往上提拔的机会。

    卢伦英对他的这番表态比较满意。

    同时,心下也暗叹——立下了这样的功劳,只要不犯下站队方面的大错误,方浩以后的前途不会在他之下。

    也许这一次的功劳上报之后,关于方浩新的任命就下达了。

    从现在起,就不应该将他看作是自己的下属,而是应该将他看作一个和自己一样的人。

    方浩带的那个营的人将马匹和人头送到狼牙关之后,又从丝路商行带了一部分铁器回去。方浩一个人留在这里,要和卢伦英以及陈朗商讨怎样向朝廷汇报这件事情。

    “这件事情,必须是在节帅的运筹帷幄之下进行的。”

    首先,陈朗就定了这样一个调子。

    这就是节度使要在这件事情上面分润一份功劳。

    这让卢伦英眉头跳了一下,但是脸色没有什么变化,微笑着说道:“这是当然之理,我们都是节帅的人,做什么都要受到节帅的节制。”

    心里有一些不悦。

    如果他们定下的调子,这件事情是在他的运筹帷幄之下发动的,取得这么大的胜利,他这个指挥者,也会得到一份很大的功劳。

    可是现在陈朗想要将这份运筹帷幄的功劳揽到节度使头上,自然会不高兴。

    “节帅现在的位置已经到了武将的巅峰,本来是不需要这样的功劳的,可是,这件事情必须要在节帅的命令之下进行才行。”

    陈朗料到卢伦英会不高兴,向他解释道:

    “虽然这一场行动取得了成功,还斩首数千人,是一件很大的功劳,可是如果是卢总兵你下的命令,恐怕朝廷里面会有人指责你擅起边衅,这个罪名,卢总兵你还背不起,方将军更加背不起,就算是节帅来揽下这件事情,也免不得要遭到人的弹劾——特别是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

    卢伦英想了一想,陈朗说得也确实有这个道理。

    擅起边衅,从来都不是什么好词。

    引发边界纷争,就意味着有引发战争的风险而引发战争,就意味着朝廷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取得战争的胜利。

    一场中等规模的战争,就可以将当年的国库掏的一干二净。

    朝廷很多当官的都不希望出现这样的情况。

    国库空虚就意味着他们可捞的油水变少了,这关系到切身利益,对此进行攻击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陈朗所说的节骨眼指的是什么,卢伦英也明白——还是关于朝廷想要设立大将军的事情。

    如果卢伦英自己发动这么一场行动,说不定就会被一些人拿这个做把柄,指他擅起边衅,甚至有可能把他撸下来,换上自己人,坐上那个位置。

    但是节度使揽过去,就没有那么大的问题,因为节度使本来就有便宜行事之权,完全揽得下这件事情。

    当然,陈朗提出由节度使揽下这件事情,并不是为了给卢伦英或者方浩背锅。

    这涉及到那几万匹马的归属问题。

    虽然尧国朝廷对于战场上缴获的东西没有明文规定,但是按照惯例,谁缴获的东西就由谁得到——因为这是拿命换过来的。

    方浩获得那么多战马,他就有那个权力得到那些战马,也有那个权力自行处置那些战马。

    那么问题就来了——朝廷要是看上了那些战马,想要获得一部分,方浩有什么理由去拒绝?

    他自己用的上那么多战马吗?

    如果这场行动是由节度使发动的,那些战马就由节度使所有,他自己完全可以消化那么多战马,也有那样的底气去拒绝朝廷的要求。

    不然,陈朗不会主动的来背这个锅。

第239章 编故事() 
方浩和卢伦英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