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帝王养成系统-第1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
不想做地方官,外面转一轮回来,哪怕只是平级调动,也成了朝廷重臣。
这全靠王大学士入阁所致,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第203章 表忠心()
池旭上一次巡查边关,回到京城没歇几天又过来这边,当然不只是为了宣示旨意那么简单。
如果只是因为这个,随便派一个官员过来就可以了,不至于让他又辛苦的奔波一番。
他这一次主要还是想游说一次,希望太子出任大将军的事情能够得到边关的支持。
宣示旨意,只是顺便之事。
在朔州那里的游说,并不是那么的顺利,不过这没有太影响他的心情。
毕竟他已经升了官,而且一升就是好几级,已经足够让他满意了。
正六品的京官,而且还是在武库司那个著名的肥差上当主事,已经很不容易了。
离开两个月时间,发现方浩的龙城又高了一些,让他也很欣慰。
王大学士这一系以前都是游兵散勇的状态,这里几个,那里几个,朝廷几个,地方几个,并没有形成势力。
等到王大学士入阁之后,这才迅速的崛起,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不过也就是在朝廷中有一定的影响,在军队并没有什么影响。
毕竟是文人组成的势力。
他们想通过让太子当任大将军来执掌军队的想法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掌握着尧国最能打的两支军队的边关两大节帅并没有支持这一提议的想法,更没有参与到储位之争,归附太子的想法。
想争取到卢伦英这个狼牙关总兵的支持,可是卢伦英只是跟他们打太极,没有拒绝,但是也没有同意。
说得可怜一点,真正属于他们这一系的军队,就只有方浩这一支。
这也是为什么他们会在这么快的时间将方浩的先锋营升级到先锋卫的原因。
跟方浩在这座草原上经营得当并没有直接关系,只不过因为王大学士这一系需要在军队里有这么一股力量——哪怕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小的营指挥。
如果方浩经营得好,如果卢伦英一直跟他们打太极,不肯明确自己的态度,王大学士那一派不是没有将方浩的这座龙城直接升级为一个军镇的打算。
那样方浩就能够凭此成为总兵。
在陪着过来的卢伦英离开之后,池旭就向方浩说起了这些。
他叫方浩视为自己人,这些事情并没有对他进行隐瞒。
听到他这样说,方浩心中有喜有忧。
喜的是,自己成为了王大学士那一派想要培养的将领。
虽然他有自知之明,知道那一派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朝廷的党争之上,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证太子顺利继承大统。
他这边不过是一着闲棋。
但是闲棋也不是谁都有资格当上的。
能够上棋盘,就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分量。
这也意味着,他以后的升迁要容易很多。
忧的则是,王大学士那一派和朔州并不是同盟关系,要是两方撕起来,他怎么站队都不好。
真的撕起来的话,不站队是不可能的,站队可能会站错队,但是也可能会站对队。
但是不站队,就只有错。
心里有一些纠结,但是转念一想——管那么多干嘛?他的终极目标可是当皇帝,要消灭一切阻挡他的敌人。
只要现在能够让他快速的发展力量,那就是好事。
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想到这些,脸上就露出非常感激的神情,对池旭说道:“京城诸位大人对我的栽培,我都记在心上,以后只要京城有命,哪怕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池旭很赞许的看着他,非常欣赏这个少年的觉悟,但嘴上却说道:“我们也是看你是一个将才,所以才培养你,这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不是为朝臣蓄养私兵,你需要报效的是朝廷。”
“那个自然,朝廷永远都是摆在第一位的,”方浩道,“不过王大学士却是摆在第二位的。”
池旭点头。
虽然他认为王大学士就是代表着朝廷正义的力量,以后必然是朝廷的代表,忠于王大学士,就是忠于朝廷。
但是,心里这么想可以,话不能这么说出来,慎言慎行,才是为官之道。
当着方浩的面,当然要说一说方浩背后的靠山裘伯贤的情况。
裘伯贤带着家眷回京之后,过几天就当上了吏部考功司郎中,已经是正五品的大官了。
这个正五品,比一般正四品的知府都要牛叉很多。
各地知府的考核升迁,就掌握在裘伯贤这个五品郎中的手上。
池旭还告诉方浩,小莹也跟着裘家一起去了京城,现在就在裘府上住着。
那两个女仆也一起跟了过去,不过现在随着朝廷派遣的那一批人往边关这边过来了。
方浩心中叹息——还想着这边安定之后想个法子将小莹给接过来,没想到这么快就进了京城。
在这之后,就是有个人质在朝廷那边。
不过那两个女仆过来倒是一件好事,丽颖做饭还不错,跟着黄瘸子的老婆又学了那么久,来到这里之后,就可以开小灶,不用吃那大锅饭了。
“等到我回去的时候,大概伯贤兄家的千金就要嫁给梅翰林家那位公子了,应该还赶得及吃一杯喜酒。”
池旭微笑着说道。
方浩听他说起裘蓉的婚事,沉吟了一下,回去拿了一架千里镜过来,对池旭说道:“裘小姐出嫁,我不能过去道贺,这里一架千里镜,就当是我的贺礼吧。”
“这就是传说中可以明察千里的千里镜?”
池旭吃了一惊,拿起来把玩:“真的可以望那么远吗?”
“哪有此事?都是夸张之言,”方浩忍不住笑道,“也就是能够远望数里,再远也一样的模糊不清。只不过战场之上,多看清数里的距离,就多了一丝胜算。”
池旭拿着这架方浩亲手制作的千里镜看了一会儿,啧啧称奇,对方浩说道:
“你送到朝廷的那一架还放在工部,有一些大匠拆下来看过,他们说制作并不是很难,就是需要用水晶磨制,太过昂贵了,所以工部并没有制作的打算。”
方浩点头说道:“军队用这个东西还是有一定的好处,民用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只不过是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理而已,工部不制作也是对的。”
第204章 盖房()
大草原上到了这个季节,实在是太寒冷了,池旭并没有呆多久,只是在这座没有建好的龙城呆了一天,住了两个晚上,到处走了一下,就在方浩的护送之下回到了狼牙关,再踏上回京的路。
在他走后,方浩回到龙城,那些士兵和边民都处在一片喜庆之中。
先锋营升格为先锋卫的消息已经传了出来,这不只是方浩一个人的提升,还是很多队正火长们的提升,也有一些边民终于有机会成为正式士兵了。
哪怕三千个士兵名额不能满足这里所有边民的要求,至少以后来了更多的边民,他们也不用这么辛苦了。
要是将这座龙城建好之后,有了一个比较安全的地方躲避,也用不着老是担心戎突人突然打过来。
这件事情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
大家都盼着方浩能够在这喜庆的日子给大家放假几天,好好的庆祝一回,也休息一回。
不过方浩并没有这样做,只是暂停了几天的训练,但是并没有让他们休息,而是让那些人加班加点,为那些即将过来的边民安置住宿的地方。
开垦荒地的事都暂停了,几千人都在城里面盖房子,要用这十几天的时间,将房子都盖起来。
城里供那些边民和士兵住的房子盖得并不多,那么长的时间,也就是将正式士兵住的军营给盖好了,给边民住的还没有开始盖。
而且那些士兵基本上都没有搬过来,还是住在帐篷里面。
因为实在是欠缺人工的,而盖房子的事情在方浩看来并没有那么重要。
不管是修筑城墙还是开垦荒地,都比盖房子重要得多,所以并没有多少人用在盖房子上面。
除了一开始的仓库、大食堂和他的指挥府盖得比较快之外,其余时候用来盖房子的人都很少。
现在天气已经非常的寒冷,习惯了这里天气的那些人还没有太大的问题,而且从内地过来的边民,让他们一开始就住在帐篷里面,恐怕没有那么好受。
最主要的问题当然是有了那么多人手,也不用发愁以后开垦荒地和修筑城墙的进度,让他们尽量的做得好一点,可以提高他们的劳动力。
趁着这个机会,也解决这里那些边民的住宿问题。
一直都在烧窑砖,烧了这么长的时间,盖那些房子的材料是足够了。
又不是一个士兵就住一间房子,而是盖的比较大的房子,房间都比较多,然后几个人住一个单间,有着统一的格式。
正式士兵是四个人住一间,边民则是六个人住一间。
火长可以住上小一点的单间,队正则可以拥有一室一厅。
方浩并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卫将的位置来得这么快,不过好在建城之初就已经算到会出现这样的事情,所以这座城池设计的就比较大,是一座城池,而不是一座堡垒,留出了足够的建筑用地。
现在只不过是将开始的规划扩大几倍。
物资齐全的情况下,三千多个人一起动手,盖这些房子的速度比较快。
木料是去年就拉过来的,砖、瓦、石灰都是在这附近烧制而成,也早就用牛车一车车的搬运到了城里,在十几天的时间里,就已经将一排排的房子给盖了起来。
按照六个营的规模盖的,分布在城中六个方位。
每一个人,每一个队,边民和士兵的房子都是相邻而盖,可以方便他们的监督。
房子盖好之后,还没有将帐篷里的东西都搬过去,朝廷弄过来的第一批三千边民就已经过来了。
这些边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有弱有壮,并不像建立先锋营的时候都是年轻力壮的人。
那个时候因为要抵抗来自戎突的敌人,所以必须要年轻力壮之人,才有可能在这草原上站稳脚跟。
当时的资源是优先向着先锋营倾斜的,但是不可能一直向着先锋营倾斜。
要不然差不多两万名年轻力壮的边民,也没有那么容易凑齐。
为了凑齐到边关的人,朝廷这几年对一些小罪判罚的都非常厉害,动不动就派一个流刑,流放几千里。
现在凑人越来越不容易,罪轻的就是扒钱的逮着了也会送到边关,离谱的时候,甚至还有比较小的口角纠纷都会看一个流放之刑。
罪重的,只要不是砍头的罪名,也都有可能送过来。
很多地方的监狱为之一空,治安情况倒是得到了极大的好转,只是不知道多少家庭为此分崩离析,不知道多少人为之肝肠寸断。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边关需要边民,朝廷就会给各个地方摊派名额,各个地方再来想办法凑足那么多人。
这种摊派的事情,里面当然有很多冤屈的。
来到这里的第一批三千人,里面大概能够挑出一千的人,作为预备士兵的队伍,其余的人都不存在着训练成士兵的条件。
一开始流放到边关的那些边民,并没有女人的存在。
第一个原因是,女人在边关垦荒,能够贡献的劳动力很少,身子又比较弱,很可能在路上就死了,到了边关之后,又因为边关那些士兵都是老光棍,很可能出现一些不大好的事情。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很多当官的眼中,女人犯了罪,或者是犯了大罪人家的女眷,发卖为奴,还能够带来一些经济收入,比流放几千里合算得多。
可是现在一时凑不足那么多人,这一批三千人,朝廷又要得紧,只在京城周边那些地方征集,而且地方官府一时也供应不了那么多犯人,就拿了一些女人过来抵数。
跟着过来的女人大概有两三百人。
押解那批人来的是京城的禁军,一百多名禁军押送着这三千流放的罪人来到边关,来到还没有建好的龙城,交付给方浩。
在这里面还有两个女人,不过并不在那些押送的女人之中,都是一路骑着驴过来的。
她们就是方浩在巩县的两个女仆,丽颖和丽珍。
因为是方浩的身边人,一路上那些禁军倒也没有敢对她们做什么不好的事情。
只是那些押送过来的女人,就未必得紧。
第205章 同事()
丽颖和丽珍的到来,倒是能够让方浩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不过这么多人来到之后,方浩要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