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悍爹-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济、吃白食什么的可以,要让张大柱跟他去瞎搞,恐怕田氏这关就很难过。
他也不怪张大柱犹豫,道:“行,你啥时候想赚点家用,跟三哥言语一声就行。”
张大柱见高升不强迫他,顿时如蒙大赦。
你自己都穷到饥不择食、寒不择衣了,凭啥带咱赚家用?
当然,这话张大柱只在心里想想,却并不敢当着高升的面说出来
第6章 章6 好大好白好软()
留下那条鲶鱼,给高悦熬汤之外,高升手脚麻利的将五六条河鱼都清理干净,摆放在盆里待用。
这个时候面已经发好,他将发好的面捏成一小团一团的面团,均匀的摆放在蒸笼里。
“这是什么吃食?”张大柱看着圆圆鼓鼓的面团,好奇问道。
唐朝老百姓的主食是各种饼,当然有饼吃的时候一定是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经常喝混了野菜的面团糊糊、面疙瘩汤。
面团用蒸笼蒸的,一般唐朝老百姓都叫点心或者饼。
张大柱好奇也在常理之中。
“馒头。”高升随口应了一句。
“馒头?”张大柱满脸的疑惑。
高升心中惊觉,唐朝可没有馒头的称呼,老百姓的主要吃食就是各种饼、面疙瘩,馒头在唐朝最多能称呼为点心。
“我自创的点心,叫馒头。”为了避免将来吃过馒头的唐朝人刨根问底,高升厚颜无耻的说道。
张大柱一脸崇拜的看着高升,三哥就是牛逼,早就跟田氏说过,咱三哥不是一般人,可田氏偏不信。
发好的面留了一团做老面之外,其他面都做成了馒头,而后放入蒸笼里,架在锅中蒸。
而张大柱则老实的去烧火,这次他有了动力,再热也不怕。
这叫馒头的点心,还是放了“汤”的,似乎很好吃的样子。
张大柱一边蒸馒头,一边偷看高升给鱼上调料,更为食指大动,心中直叹,牛逼不过三哥。
高升将待用的鱼一条条割开,又是一番感叹,唐朝的菜刀是铁制的,初时使用锋利度倒是够,可用了两家就钝了,刀锋保持性却不行。
给几条鱼刨腹割鳞,再用来割口涂调料,刀锋已经钝得割不开鱼肉了。
唐朝老百姓的日子真不是人过的,吃的不仅不尽如人意,就连把切菜的刀都如此让人抓狂。
他发誓,有机会怎么也要给自己弄把碳钢好菜刀。
割完鱼身的口子,高升均匀的将张大柱带来的味料、细盐等调料涂在鱼身,将所有处理好的鱼放在另一个蒸笼里。
这回张大柱看明白了,高升要蒸鱼。
蒸煮烤在唐朝是主流烹饪方法,在唐朝可没有煎炒炸这类烹饪手法,就连皇帝老儿,三餐吃的也是蒸煮烤,长此以往,嘴巴都能淡出鸟来。
高升也是蒸,可是他用的是现代的烹饪手法来蒸,比唐朝落后的蒸鱼法不知道要先进多少。
寻常唐朝老百姓手中唯一的调味品就是盐,其他都是植物调味品,比如葱花、杀鱼腥的姜,连食用油都不放。
想要更好的调料,比如红糖、胡椒、茴香等等,不是富贵人家根本享用不起。
张大柱将家里所有能调料之物都带来了,可依旧少得可怜。
好在河鱼鲜美,调料越少蒸出来的鱼越鲜,只要掌握蒸的火候,让张大柱这群古代人吞舌头不是问题。
蒸笼下垫着洗净的野菜,上面放着抹过调料的鱼,再放上葱花、姜片,接着上锅开蒸。
蒸鱼的时间火候全由高升掌握,烧火的差事自然是张大柱的。
张大柱心里都有种错觉,这哪是来高升家吃白食?这简直是来当伙夫用啊。
高升将清理好的鲶鱼与野菜及调料放入砂锅之内,开始熬鱼汤。
等到馒头一蒸好从灶台上端下来,蒸鱼的清香从蒸笼里透出来,让张大柱和张石父子不停的咽着口水,差点吞掉舌头。
此刻已经天黑,田氏点上油灯,张石急不可耐的打开蒸笼。
一阵热气蒸腾,围坐的众人凑近一瞧。
昏暗的光线下,蒸笼里冒着热气的馒头白白胖胖。
“哇,好大!”
张大柱忍不住惊呼,刚才他亲眼看着高升捏面团,那面团也不过是小小一个,现在蒸出来居然有碗口大小,足足涨了一倍有余。
房内的高悦听到张大柱的惊呼声,嚷嚷着要吃,负责照看她的田氏只能出屋,就看到了热气腾腾的馒头。
“哇,好白!”
这是田氏的惊呼,看到蒸笼里的馒头,自认家务一把手的她羞愧难当,蒸了半辈子饼,愣是没蒸出过这样白白胖胖的“饼”。
“想不到,那‘汤’能将馒头蒸得那么大!”张大柱感叹着。
“是什么汤,什么馒头?”田氏愣了,问自己丈夫。
张大柱急忙给田氏一解释,随后和田氏有些吃惊的看着高升,能弄出发面的“汤”,这还是她认识的三哥么?
“还愣着干啥,快尝尝三哥的手艺。”高升用筷子和碗夹了几个馒头出来,便道。
看着呆愣的张大柱和田氏,高升脸上虽然微笑着,心里却十分不屑。
唐朝的乡巴佬要都是张大柱、田氏一般好糊弄,他离发家致富还远么?
“阿耶,丫丫饿。”听到厅里的议论声,卧室内的高悦已经耐不住了。
高升慌忙夹了一个馒头,就去卧室先给高悦这小馋猫填填肚皮。
进到卧室,虽然高悦的小脸依旧有些苍白,可是两碗蜂蜜绿豆汤已经让她恢复了生机,脸蛋上都恢复了些许血色。
见到白白胖胖的馒头,高悦一副急不可耐的神情,对高升道:“阿耶、阿耶,丫丫要。”
高升无奈,待馒头凉了,凑到嘴边试过温度合适,寒芒递给高悦。
高悦接过馒头,一边哈气,一边双手交替着手中热腾腾的馒头,也不怕烫,咬了一口。
“好甜哦”这是高悦这小屁孩吃了一口馒头之后的第一感受。
屋子外的张大柱也急忙再拿了一个,送入嘴里咬了一口,呆了呆,而后,也不怕烫,再一口将剩下的大半个馒头吞下,一边哈着气,一边支支吾吾道:“好吃、好软、甜的甜的”
田氏也拿了一个馒头,哈着气送入嘴里咬了一小口,顿时整张脸都充满了吃惊,讶异道:“居然没有老面的酸味?”
不仅没有往常面食老面的酸味,而且口感松软中带着丝丝蜜糖的甜味,原来面食还可以这样做、这样吃,这半辈子真是白活了。
独乐了不如众乐乐,小孩就是爱热闹,听到客厅里张大柱一家的议论声,高悦一边吃着馒头,一边挣扎着下床,高升见她无碍,只能由着她。
来到厅里,高升有些傻眼,他实在搞不明白张大柱一家居然不怕烫,没等到馒头凉下来,碗里的馒头已经没有了,全给张大柱一家消灭了。
此刻,鱼已经蒸好,高升转身去起锅,再转身的时候,发现高悦和张大柱一家三口的手已经伸向了蒸笼里的馒头,也不怕烫,抓了就吃,还是狼吞虎咽的吃。
看着屋子里四个人狼狈的吃相,高升无奈摇摇头,唐朝的老百姓连馒头都当成了美食,可见这日子过得有多么的惨绝人寰。
作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穿越客,一定要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解救千千万万的处于水深火热的唐朝老百姓
第7章 章7 美食多()
“来,你们一家再尝尝这蒸鱼,看看我的手艺如何?”高升看着张大柱一家三吃货道。
蒸鱼才是今天晚餐的重头戏。
他随手打开蒸笼的盖子,一股鱼才具备的特有清香瞬间在房间内扩散。
闻到蒸鱼的清香,高悦拍手雀跃,连自己老爹都懒得理会了,冲着高升就喊:“丫丫要喝鱼汤,丫丫要喝鱼汤”
高升有点脸黑,这尼玛,有了吃就对爹不客气了。
不过看到高悦还能拍手欢呼,小脸也恢复了血色,似乎身体没什么大碍了。
看来蜜糖绿豆汤对过量食用龙葵果,引起的食物中毒似乎是效的。
先把熬好的鲶鱼汤给小馋猫高悦端来盛好,一口鱼汤入喉,高悦的眼睛亮了。
饿了一整天,虽吃龙葵果还食物中毒,早就吐了个干净,两万蜂蜜绿豆汤也不抗饿,肚子已饿扁,要是有一口吃的,就算再难吃,对于高悦来说都是人间美味,何况现在这鱼汤如此鲜美?
几口汤下肚,高悦小吃货的本性完全暴露,已经不满足只喝喝汤了,她要吃肉。
鲶鱼不仅鲜美,而且没有什么鱼刺,高升也放开了,任她吃喝。
暴饮暴食对胃不好的屁话,在这个缺衣少粮,能填饱肚子就烧高香的时代都是空谈。
就让高悦任性一回,高升心里如此安慰自己。
接下来,高升给张大柱一家三口一人一双筷子,三人就急不可耐的夹了一筷子鱼肉,送入嘴里,完全顾不上嘴里还要没下咽的馒头。
“鲜、嫩、香。”
吱吱呜呜的张大柱嘴里又是馒头又是鱼肉,全塞满了,好不容易从嘴里含糊不清的蹦出三个字对蒸鱼的评价。
张石和高悦一样,完全就不说话了,两个小屁孩的嘴都停不下来,如果张嘴说话,嘴里塞得满的鱼肉将羞耻的喷出来了,多可惜啊。
鱼肉入口,田氏差点掉泪,她已经被鱼的美味批得体无完肤了。
田氏偷偷的瞧了一眼高升,今日的三哥作出的种种事情,都出乎她意见之外,今日的三哥似乎一身都是迷。
高升看着高悦和张大叔一家吃得爽快,心里也高兴,毕竟张大柱一家之前对前身和高悦诸多照顾,这顿美食根本还不了张大柱一家对他父女的帮助。
对于自己的厨艺,他非常有信心。
想要获得一个妹纸的人,首先要征服她的胃,在前世为了泡妞,他还系统学过厨艺,现在派上用场了。
他自己也吃着馒头就着蒸鱼,吃过太多后世美食的他,对唐朝鱼肉的鲜美也是大为赞叹。
蒸法还是前世的蒸法,而此鱼却非彼鱼。
这个时代没有污染,又是野生的河鱼,鱼肉鲜美的程度可想而知。
吃馒头噎着了,就来一碗蜜糖绿豆汤,至于绿豆和鱼混吃,破坏一两次维生素b的吸收也由他去了。
三个大人,两个小孩风卷残云,桌上的鱼肉和馒头迅速的减少,一个个肚子撑得鼓鼓的。
吃饱喝足之后,趁着高升父女瘫在榻上消食,田氏拽拽了一下张大柱的衣袍,对他示意了一个出去的表情,似乎是有话对他说。
张大柱这莽汉偏不识趣,瞪着眼睛问道:“拽俺作甚?”
田氏狠狠的白了一眼不识趣的张大柱,虎着脸,狠狠道:“奴自然是有事跟你说,你去是不去?”
“呃”张大柱为难的看了一眼瘫在榻上的消食的高升。
“去吧,丫丫醒了,某的手艺你们也尝了,你们两口子也该回去张罗自己的事了。”高升冲着张大柱笑道。
“三哥,那俺先走了,有事儿你就过家里来言语一声?”张大柱满脸尴尬的说道。
“滚吧,滚吧。”高升笑骂一声,而后继续给高悦喂鱼。
张大柱和田氏说了些让高悦好好休息的话,双双退出了卧室,来到厅房,将瘫在地板上打饱嗝的张石一把拽起,而后往外走。
就在张大柱一家三口刚刚出了高升家的家门,还没出小院,借着朦胧的夜色,就看到一人提着灯笼进了院子。
等到这人走进了,借着灯笼的光线和屋内射出来的油灯光线,看清来人的面貌,张大柱和田氏都是微微一怔,心道这人这么晚来高升家干啥?
“呦,这不是张大柱和田氏么,怎么,来三郎家串门啊?”一个二十六七、和高升长得有几分相似的汉子,看到张大柱和田氏,也是一怔。
“高家老二,这么晚了你来干啥?”张大柱有些警觉的看着来人。
这人就是高家老二、高升的亲二哥高成。
“俺来找三朗有事,难道还要告诉你个外人?哼!”
高成不屑的哼了一声,和张大柱一家三口擦身而过。
“三朗可在家,三朗可在家”
只听屋子里高升的声音应了一声,高成提着灯笼直接穿过小院进了屋子。
“高家老二这么晚来找三哥,定是存了怀心事,你先带石头回去,俺听听高家老二来作甚,免得三哥出了事没人帮衬。”张大柱急忙压低声音对妻子田氏道。
“笑话,你我夫妻一体,三哥的事是夫君的事,也是奴家的事,岂能让夫君一人涉险,而奴在旁干看着?”
田氏今天的大义凛然,让张大柱在夜色中错愕了老半响。
画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