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英雌 >

第53部分

英雌-第53部分

小说: 英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摺�

    此时夜幕已然降临,四野一片漆黑,可李曜却看到勿乞没有借助火把,在水窟边没怎么摸索,便从石头堆里中掏出了一个书筒,显然已是轻车熟路至极。

    随后,勿乞快马加鞭追上了队伍,取出书筒里的纸卷,借助随从手中火把的光芒,仔细看了一阵子,便命令随行武士集体传阅,待到最后一人看完,纸卷复又回到了勿乞的手中。

    很显然,那是一个无需对已方保密的敌方重要情报,勿乞之所以会给所有随从传看,不过是古人为了以防丢失辛苦得来的情报,而形成的一种不成文规矩,无论发生何种意外,即使他们当中只有一个人活着,也能将情报带回去汇报。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一个好习惯。

    然而,勿乞和他的随从们却不知道,书筒其实是李曜亲自放在水窟边的。

    而他们所看到的内容,则是由李曜口述,俟贺弗翻译并以突厥文字书写,然后通过懂得突厥语的祁黛双、安红玉两人共同查验的一份假情报。

    见此情形,李曜的唇角不由勾起了一抹弧度。

    一切已然就绪。

    现在就等着好戏开场了!

第103章 红谷() 
勿乞骑在马上,一边领着队伍缓缓前行,一边用他布满血丝的眼睛,疲惫地望向巍峨壮观的大峡谷。

    此时日头刚刚升起,晨曦正照耀在高耸的岩顶上,泛起一片红光,因为这里遍布着红褐色的风蚀砂岩,所以突厥的发现者们将其叫做了“红谷”。

    红谷周围渺无人迹,附近地势亦是异常隐蔽,若非近年来突厥汗国为了开辟进军唐境的新路线,在龙首山北麓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否则很难找出这样一条可以来往河西的秘密路径。

    然而突厥人并非是这个神秘峡谷最早的来客,因为这里还有一座不知荒废了多少年的关隘。

    关隘四周怪石嶙峋,两侧岩壁陡峭,从下往上看去,如同天空划开了一道裂缝,若是有人镇守这里的话,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不为过。

    有鉴于此,勿乞非常庆幸他们比唐人抢先发现了红谷,他决定返回狼山部本帐大营之后,便立即向步利设提议修复这座古关隘,然后常驻人马看守,并将其打造成突厥汗国进取河西的一座桥头堡。

    不过勿乞突也很清楚,即使步利设乃至颉利可汗采纳了他的建议,能否落实下来,也要取决于后勤补给。

    突厥汗国从阴山向甘凉方向进军唐国,行程长达一千二百里,自阴山余脉往南四百里为突厥汗国的冬季牧场,大军勉强可以就地补给,然而后面八百余里,均是青草难觅的贫瘠之地,就不得不自行准备大量粮草。

    众所周知,突厥马虽说个头略矮,属于食量偏小的马,却也是突厥成年男子的五倍以上。

    就拿勿乞此番接收人口之行为例,由于他们不知黄山寨会以粮草来补换人数缺额,因此来时五十多人,却带了近三百匹马,其中有一百多匹都用作驮运粮草,可在人吃马嚼之下,待来到交接地点时,粮草就已去了三成。

    而返途所耗就更大了,除了人数激增至两百多人以外,还增加了两百余辆四马大车,大车的车架为四轮构造,承载量很高,常用来运输大宗物资,莫看一车装了十几石粮草,四匹拉车的役马两天就能吃去一石,并且八百里荒地,即使都是一马平川,若不想把马累死,少说也要跑个八、九天。

    勿乞为此算了一笔账,他们得了黄山寨三千五百石粮草,如果运到狼山本部大营时,能有两千五百石,就已算非常节省了。

    只是当下他可没心思考虑节约事宜,因为他们想要通过红谷,显然会非常麻烦。

    相比车马的数量,勿乞一行看起来人力严重不足,可突厥武士们还是挺有办法的,凭着各自高超的驾驭本领,把每五辆车拼在一起,让二十马并驾齐驱,只动用四十来人便把粮车一个不落的全部领走了。

    而现在他们面对谷中遍布的天然石塔,只得无奈地把拼起来的车子又还原成了单个,然后一辆一辆地通过。

    至于那一百多名少女,胆小得简直不像话,甚至夜里几声狼嚎都能吓哭一片,而且看起来各个都是手无缚鸡之力,又被绳索牢牢地绑在马鞍上,让勿乞觉得自己安排人手来看守她们,都略显多余,为了尽可能快地躲避渐渐变得暴烈的阳光,勿乞决定只留五名武士来看守她们,甚至他本人都亲自上阵,加入到了赶车的队伍当中。

    不想勿乞领着车队行驶到关隘下,陡地响起“呜~~呜~~”高亢凌厉的号角声,关隘的废墟上,以及山谷两侧高处,突然冒出无数人影,随着轰隆隆的声响,一块块巨大的石头滚滚而落,朝着谷底重重地砸了下去,转眼间便有几人变成了肉泥。

    突厥人无不色变,勿乞不由大叫一声道:“敌袭!”

    “嗖嗖嗖!”

    他们下车四处寻找躲避之地,袭击者们居高临下三面射击,箭如雨下,密密麻麻,措手不及之下,还能把弓囊带在身边的突厥武士,可谓是寥寥无几,还击的力度亦可以忽略不计,大多数人更是只能被动挨打,望敌兴叹。

    不到片刻的工夫,这些骁勇的突厥武士,竟然就折了半数,各个死得像一只只怒张的刺猬。

    突遭如此猛烈绝伦的打击,勿乞声嘶力竭地吼道:“你们是甚么人!快回答我!”

    话音落下,关隘上立刻竖起了几面战旗,勿乞仰头一望,登时目眦欲裂,失声叫道:“这不可能!”

    因为其中最大的一面赤色旗帜上,赫然有个醒目的劈巢大字:“唐”!

    “呵呵,不可能?”

    随着一声冷笑,关隘上现出一顶红色的倒缨铁盔,以及一张冷酷的英俊面孔:“突厥宵小们可要听好了,我乃唐军致果校尉罗仁俊!奉命在此镇守关隘,尔等还是乖乖受死吧!”

    勿乞瞿然一震,他非常清楚当前唐军的编制,一名校尉平常掌管一营,营下辖五队,每队下领三伙,每伙领五位什长,每位什长各领十卒,战时满打满算下来,一营兵力只多不少,往往会有八百以上之众。

    尽管地势与人数均处于绝对下风,但在强烈的求生欲望的驱使下,勿乞心思转得极快,就在罗仁俊说话间,他发现上面的人想要从高大的关隘废墟和崖顶下来,必须依靠绳索。

    勿乞拿定主意,便大声呼喝随从:“撤!全都跟我往回走!”

    “唐军”见此情形,自是穷追猛打,沿着山谷两边不断放箭,可这一动起来,准头明显下降了一大截,惊魂稍定的突厥武士们无一不恨得直咬牙,如果是正面交锋,这些卑鄙狡猾的唐人,即使来得再多一些,他们也可以保证杀得片甲不留,而不是现在自己被追杀得如此狼狈不堪。

    待到距离谷口尚有三十步时,勿乞等突厥人隔着老远便听到少女们惊骇的尖叫声,不由纷纷循声看去,只见五名负责看守少女的突厥武士已然身首分离,惨遭不测。而后谷口立刻汇聚了一队“唐军”,当先一排士卒张弓搭箭,便是一通齐射。

    这些弓箭的强度很大,而且距离实在太近了,教人很难躲避得开,如同雨打残叶一般,能够冲到谷口的突厥武士已然不到十人,紧接着,又有一排闪着寒光的长矛刺向了他们。

    可这些身为狼山部的精锐之士,显然不甘心就这样死得毫无价值,他们拼命护住勿乞,用手中的长刀,甚至用身体去阻挡密集的锋利长矛,希望能为他们所效忠的吐屯大人争取一线逃出生天的机会。

    而勿乞似乎亦是有如神灵庇护,无论是此前遭受突袭,还是此刻面对阻截,竟是毫发无损。

    在付出惨重的牺牲之后,勿乞与两名突厥武士终于骑上了战马,然后头也不回地向东逃去。

第104章 千里之堤 溃于蚁穴() 
烈日像火炉般炙烤着广袤的大地,天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

    由于需要一个地位不低的突厥人去给步利设传递假情报,所以李曜故意放走了勿乞吐屯。

    不过勿乞奔逃的方向似乎有些欠妥,碛北的白昼气温实在是高得太要命了,她可不希望对方慌不择路,最后被活活热死,以致坏了她的计划。

    为了保险起见,李曜亲领二十骑紧随其后,名为追击,实为驱赶,在一番别开生面的围追堵截之后,见到有如惊弓之鸟的勿乞拼命逃向了龙首山东麓的森林,而非凉州北部的沙漠,这才放心地掉转马头,原路返回。

    红谷一带的气候属大陆性荒漠气候,与青山碧水的焉支山相比,环境显然差了许多,但谷中绿意盎然,生长着各种灌木和矮树,而且还有水源,相对周边荒凉的沙碛,却也算得一块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李曜重返红谷时,战场已然打扫完毕,所有的马匹粮车以及人员俱都进驻到了谷里。

    安红玉一见李曜等人归来,便迫不及待地拉着李曜的手,朝一处距离关隘不远的岩洞走去。

    李曜不知安红玉想要干什么,便问道:“红玉,你有甚么话须得到那般隐蔽之地去说吗?”

    安红玉翻了个白眼,不好气地道:“我这是带你去洗澡!瞧我们现在这个样子,都比乞丐还脏了!”

    说着,她抬手一指那群正在附近帮着“唐军”清理空地,整备饮食用度的少女,又道:“她们还排在我们后面呢。”

    李曜不明所以,却只得客气地连连称是。

    此番计划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安红玉可谓是出力甚巨,她派人从删丹、番禾两地各个安家别业调来了一百多名部曲,又通过特殊渠道,借用了一整营的唐军战旗,以及诸多唐军制式兵器甲胄,而且探查勿乞一行往来的必经之路,并发现这个最佳的伏击地点,也都是由熟悉地形的安家侦骑们来完成的,不然的话,李曜也不会当着黄山寨一干高层人士,放出“不带上你们”的话来。

    一俟进入洞穴,李曜便见到鱼巧巧和茴儿、萱儿正帮着安红玉的婢女们搭建防人偷窥的步障,亦明白了为何自己须得先洗,因为这里的水实在太紧俏了,水从洞壁的几条裂缝里一点一点冒出来,大概是通过常年累月的侵蚀,这才在洞内形成了一个不到两丈见方的小池子,只要二、三十人下去,就能挤个满满当当。

    这池水着实太凉,人若洗得久了,很容易生出病来,几人迅速洗去身上的污垢,便穿上安红玉委托部曲们带来的换洗衣物出了岩洞。

    少女们见到李曜和安红玉等人出来,便把手上的活计一丢,一百多人一股脑儿挤进了那个岩洞里,看得李曜微微一汗,而此时粮车和营地也都安置好了,众唐军扮演者们显然累得够呛,俱都只是胡乱吃了几口干粮,在阴凉之处打个地铺,往上面一倒,马上就打起了呼噜,连罗仁俊、刘安远等十二保镖也不例外。

    李曜、安红玉、鱼巧巧等人也是精疲力尽,被人绑在马鞍上的滋味实在不好受,颠簸了整整一夜,各个都觉得身子快要散架了,找到各自的营帐,便钻进去睡起了大觉。

    ……

    ……

    夜晚悄悄来临,漫天晨星闪烁,一轮弦月高悬,气温也变得格外凉爽。

    李曜忽然被远远传来的一阵马蹄声从沉睡中吵醒,走出帐篷,就见数百轻骑打着松脂火把朝营地奔驰而来,当先一位披甲执锐的女骑士,正是黄山寨主焉支虎祁黛双。

    “来者何人?”

    除了李曜之外,似乎就属罗仁俊的耳目最为灵敏,李曜还未来得及开口,便听到他隔着老远喊话的声音。

    “黄山寨祁黛双。”

    祁黛双回了一声,随后拍马径直驰到李曜近前,勒缰停马翻身下来,借着火把的光芒,打望了一眼四周残留的战斗痕迹,激动之色溢于言表:“明真,你们人马伤亡几何?还请如实相告,黛双必以重金抚恤死伤勇士。”

    李曜微微一笑:“无一伤亡。”

    “啊?”

    祁黛双忍不住发出一声惊讶,好奇地问道:“明真,难道是因为那个勿乞逃得太快,你们都没有短兵相接吗?”

    这时,因为动静太大,谷中已然无人睡眠,此言一出,顿时引起一片笑声。

    祁黛双被人笑得一脸茫然,李曜没有笑,只是拍了拍她的肩膀,低低地道:“跟我来吧,有很多事情需要告于你知晓。”

    李曜把祁黛双领入自己的帐中,令茴儿、萱儿在帐篷四周布下一圈屏障,又让鱼巧巧去唤来安红玉,随后挥手屏退左右,当着安红玉的面,把整个计划对祁黛双前前后后说了一遍。

    原来,李曜当初得知黄山寨每年都要向突厥人纳粮,便意识到此事非同小可,极有可能会引发一场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