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英雌 >

第4部分

英雌-第4部分

小说: 英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曜走进其中一间耳室,室内的摆设非常简单,总共只有四个大物件,一张横摆在耳室入口正后方的花鸟屏风,一个紧贴左侧墙壁的楠木衣柜,一个紧贴右侧墙壁的物品架,而摆放在最里面的,正是一张大梳妆台。

    梳妆台上不仅摆满了各种化妆用品和首饰匣子,而且还有一面精美的菱花大铜镜。

    李曜看到自己在镜中的模样,嘴角顿时抽搐起来。

    只见她的头上盘着高耸入云般的发髻,发髻外面套着一顶更加高耸的金冠,冠上除了挂满金珠金片,还镶嵌着红宝石、蓝宝石、绿松石、珍珠、翡翠、玛瑙、琥珀等材质形态各异的珠宝,正面则是一个以紫玉为眼,并贴着翠鸟羽毛的鸾凤展翅图,其璀璨绚烂的样子,闪花了她的夜视眼。

    而她的脸更加无法直视,也许是之前哭过的缘故,红的、黑的、白的化妆物糊了满满一脸,几乎让她看不见自己的本来面目,可谓是似人非人,似鬼非鬼。

    李曜不好气地拔下金冠,用袖子往脸上狠狠地擦拭了一番,再看向铜镜中的影像,心里却又有些诧异了。

    镜中此刻映出的,是一张融合了汉人和鲜卑特征而生成的精致脸庞,齿如编贝,唇似含朱,鼻如玉雕,眸似星辰,尤其是那一双新月般的娥眉,纤细弯长,轮廓优美却又不失英气,当真是一副风华绝代的英雌之相。

    不出所料,这平阳昭公主与李曜梦中的白衣女子长得极像,却是有一点不同,这张脸明显更年轻,还带着少女的稚气,看上去至多十六七岁年纪,根本不像二十七岁且生过两个娃的已婚女子。

    李曜对此百思不得其解,但她还是觉得自己的这具身子就是平阳昭公主的本体,只是被某种神秘力量改造了。

    对李曜来说,重返青春当然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如果她撞见了认识平阳昭公主的人,说不定都能凭着这张嫩脸糊弄过去……

    李曜敛回心神,走到放满杂物的大架子前,只翻找了几下,她的眼睛就突然一亮,随即从架子中抱出一个小瓷坛,忙不迭地拍去封泥,一股浓郁的酒香顿时从坛口溢了出来。

    李曜想也不想,一仰头就喝了个底朝天。

    久旱逢甘霖,李曜趁着自己精神恢复得不错,迅速将整个大木架子翻了个遍,然而却只找到了一壶葡萄酒,便再也没有见到其他任何食物,于是她只得退而求其次,将梳妆台上两根用作照明摆件的蜡烛当作了填腹之物。

    唐代的蜡烛都是用蜂蜡制成的,勉强可以食用,人们常用“味同嚼蜡”来形容枯燥无味的事物,而李曜此刻却把真正的蜡烛嚼进了口中,这滋味还真不好受,若不是还有一壶葡萄酒,她根本就咽不下去。

    两根蜡烛自然无法饱腹,但也算聊胜于无。毕竟李曜要想美美地吃一顿,只有从墓里出去才行。

    尽管心头有些着急,但她还是认为自己需要多做一些准备,至少不能穿着敛服空着手离开这里。

    李曜打开衣柜,便意外地发现柜中竟有数套男式袍服和靴帽,她突然觉得平阳公主生前一定有异装癖,而且还是常常女扮男装抛头露面的那一种,所以就连这里都少不了这类事物。

    只不过,早在武德四年,唐朝就定下了服饰制度,在服饰的质料、颜色、形制等诸多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等级限制,因此李曜若想扮作庶民,衣柜中绝大多数的男女服饰都是不可以穿的。

    李曜在偌大的衣柜中只挑出了一套素白赀麻窄袖圆领袍,无奈之下,她不得不再取出一套女冠式样的袍服和冠履,以及两套亵衣亵裤,勉为其难地当作将来换洗之用。

    找齐所需的穿戴之物之后,李曜动手去脱身上的敛服,很快就把自己剥得只剩亵衣亵裤,无意间瞥到铜镜中的窈窕身影,李曜脸上顿时红了个通透,身上的这条亵裤显然是开了裆的,现出来的旖旎春光,竟让她看得有些痴了。

    过了好半晌,李曜方才回过神来,不由暗自嗔道:“笨蛋啊,这已经是自己的身子了,脸红个啥!发什么呆呀……”

    李曜狠狠地自我批评了一通,便投入到了装扮工作之中,她先用象牙梳将头发重新梳理了一遍,再凭着脑海中的印象,以一条络巾束了个唐代壁画上常见的男子发髻,接着用一条长长的披帛将胸脯缠紧,再穿上素白色的圆领袍以及同色的窄口长裤,然后是束腰革带,锦织绵袜,乌皮软靴,纱罗幞头,由于她还不太习惯古装的穿戴方式,折腾了很久才一一穿好。

    末了,李曜照着铜镜,摇头晃脑,自鸣得意地给自己送上了一个赞:“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不外如是!”

第7章 俞石匣中藏缣帛() 
光色熠熠的夜明珠,饱满丰润的珍珠,晶莹剔透的玉器,形色各异的宝石,一箱箱的金铤和银铤……李曜来到第二间耳室,一眼看到的,便是这些辉煌绚烂,几乎人见人爱的东西。

    事实上,唐朝武德年间,大战小战不断,国家经济非常困难,故而朝廷大力提倡丧事从简,像这种堆集了大量金银珠宝的厚葬之墓,实在是少之又少。

    相对而言,平阳昭公主并不显隆重的棺椁,以及稍显简单的墓穴结构,或许连盛唐时期的一个普通县主都不如,但这些不过是表面从简而已,实际上都被人用陪葬品作出补偿了。

    看到这些事物,让人不得不说,唐高祖李渊真的是把平阳昭公主宠上了天,让人很难想象得出,这位老皇帝在爱女去世之后,会有多伤心。

    对此,李曜表示非常感……激。

    无论在什么时代,财富都是极好的。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既然老天爷让自己穿越成了李渊他老人家的女儿,那就只有勉为其难地带走一些好了。

    李曜按捺住心中的那点小激动,步伐轻快地返回了主墓室,准备动手将棺椁里面的锦衾裁作包袱,却不料刚把锦衾拖出来,就听得硬物落地的声音,她循声看去,便在地上发现了两件小玩意。

    其中一件是块白玉璧,已然在地上摔成了两半,还撒出了一把生糜子。

    李曜看到这个东西,马上想起了一个似乎被她忽略掉的事情。

    东汉大儒何子曾曰“缘生以事死,不忍露其口”,按通俗的说法就是要让逝者不能饿着肚子去阴间报道,而相关的办法就是“饭含”。

    所谓饭含,便是在入殓前把粮米、珠、玉、贝等填塞进死者的口中。在隋唐时期,丧仪制度已是非常细致和严格,其中有一个与饭含相关的规定,便是必须由逝者的亲人进行“楔齿”,即是先用工具将逝者的牙齿撑开,然后再将饭含的事物填入逝者的口中。

    李曜觉得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那平阳昭公主嘴巴闭得太严,牙齿咬得太紧,而进行饭含的亲属又怕撬坏她的唇齿,所以才将饭含事物象征性地放置在了棺椁里。

    想到这里,李曜既感到幸运,又感到一阵后怕,如果当初有这么个玩意儿严严实实地堵在口中,她能不能活着从棺椁里出来,还真的很难说……

    至于另一件东西,李曜刚开始只是觉得有些古怪,可是拾起来稍一细瞧,竟然让她激动得差点叫了起来。

    这是一个俞石匣子,准确的说,是一个采用古法制成的黄铜匣,整个匣子造型朴实,棱角圆滑,表面锃亮,也没有任何雕饰图纹。

    然而,令她激动的是,这个俞石匣子居然有机械密码锁!

    密码锁为后世最常见的并排密码结构,密码采用阿拉伯数字,共有五个字码转轮,每个转轮又有“0、1、2、3、4、5、6、7、8、9”十个数字码。若是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匣盖上还有短短一排齐整而细浅的凹痕。

    李曜只觉得这个匣子的开锁密码简直等于白给。

    因为,密码的答案恰恰就是匣盖上的这一排凹痕,从左到右依次是“伍、肆、叁、贰、壹”五个中文数字,而每个中文数字都纵向对应着一个字码转轮的位置,只需依葫芦画瓢,将转轮拨动到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即可成功解锁。

    但是,这个让后世的许多幼儿园小朋友都会觉得简单至极的“54321”,却足以难倒这个时代的所有唐人。

    所谓阿拉伯数字,其实是由印度人发明,再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然后经欧洲人将其改造出来的数字,最后传入华夏之时已是南宋,而且直到二十世纪初叶才在华夏地区被人们推广使用。

    因此,李曜不禁有些怀疑平阳昭公主也是一位穿越者,她甚至觉得这匣子里面会有一个能让人穿越时空的袖珍机器……

    似乎是重返后世的希望之火被意外地点燃了,李曜满怀着期待的心情,颤抖着手将密码锁解开,然后翻起盖子往匣中看去。

    然而,匣中并没有她即兴想象出来的时光机,只有一卷看起来较为古老的缣帛。

    “看来是我太异想天开了。”

    李曜自嘲一笑,随即平复好心情,蹲下身子,将缣帛放在光洁的石砖地面上,徐徐展开一看,就发现这玩意赫然是一幅等高线地图。

    但李曜只是稍稍惊讶了片刻,便皱起了双眉,因为此图仅绘有等高线,没有海拔数值,也没有比例注解,更没有地名标识,而地图上清晰可辨的,就只有左下角的一个小圆圈,以及圆圈下方两排蝇头般大小的简体字:

    同志欲知天道玄机

    请携带秘匣独自前往此处

    同……志……看到这个词儿,李曜的脑子懵了一下,方才反应过来。

    毋庸置疑,能写出这种不工不整半白半文的话,并且还会使用简体字的人,肯定是一位来自二十世纪之后的穿越人士。

    经过一番粗略的鉴定,李曜发现这张缣帛已经存在了数百年之久,虽然不能完全排除平阳昭公主曾是穿越者的嫌疑,却也能够证明这张地图不是她所绘制,而是另有其人。

    有鉴于此,李曜不禁有些佩服这位穿越前辈。

    先不说别的,只凭这样一道五位密码锁,就足以让古人们想破了头。

    当然,即便是不认识阿拉伯数字,也并非没有一点办法。

    五位密码,每个转轮又有十个数字码,这就意味着该密码锁总共有十万个数字组合,只要有恒心有毅力,秉着眉州老太婆“铁杵磨成针”的精神,一个一个的去尝试,只要不出什么意外,终有一日会破解此锁。

    不得不说,幸亏这个密码盒没有落到性情暴躁且缺乏耐性的人手里,若是被人采取暴力手段强行破开,里面这卷纤薄柔软的帛图,只怕是很难完整无缺地保留下来了。

    再者就是这张不完全版的等高线地图,莫说古人看不懂,就是后世的人也未必都能看个明白,李曜也是细细瞧了好一阵子,方才找到了头绪。

    在正规的等高线地图上,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而这张地图的绘制者耍了个小聪明,将等高线画得粗细不均,并以线条的粗细来代替海拔数值的高低。

    也正因如此,她才发现自己原来还是个地理达人,似乎对整个华夏地理都了如指掌,于是她按照越粗的表示海拔数值越高的假设方案,与记忆中的华夏地区的等高线地图来进行参考比对,再加上她是优先从陕西开始的,因此很快就发现这张图的地理范围包括了西安和秦岭以及两者之间的部分地带,而那个圆圈标记的位置恰好就在华夏的道教圣地——终南山的楼观台!

第8章 忽见紫桐花怅望() 
李曜看着图上圆圈标记下面的小字,明白自己无论如何都该往那里去了,心中既有些期待,又有些慎重。

    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她之所以想回到后世,不仅仅是心里有着难以割舍的社会归属感,更有对后世先进文明高品质生活的眷恋。

    至于她希望恢复男儿身的原因,显然是性别认同感在作祟。

    她是发自内心的希望那所谓的“天道玄机”能使她重返后世的文明社会并恢复男儿之身,哪怕是发挥一点点间接作用也好。

    但她同时也明白自己不能报以过高的期望,在很多时候,希望越大,反而越容易造成失望,过大的失望,就会转化为绝望。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即使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她也不会想不通。

    对于李曜来说,生存永远是第一要义。

    若是原来的期望无法实现,那就只有依托现实撑起新的愿望。

    所以,李曜依旧保留了自己在这个时代的人生初期规划,而这个规划自然是需要一些本钱的。

    李曜小心翼翼地把缣帛收回秘匣之中,随后将秘匣贴身藏好,再拿起锦衾,用手撕开一个口子,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