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雌-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失物显得更新一点之外,看起来都是毫无破绽,根本找不出任何作伪的痕迹。
然而,李翰思三人却不知道,他们现在得到的所谓“伪制品”,其实就是他们的失物,不过是进行了一些翻新处理而已。
若是重新制作并达到这般效果的话,宋石二人再花数日时间,都未必能够完工。
此番大难得以轻易化解,李翰思三人竟然感动到差点落下泪来,他们都不是看重钱财之人,只留了些许盘缠,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余下的钱财强行塞给了何潘义,并委托何潘义带话给李曜,然后纷纷跨上驿马,直奔他们的任务目的地而去,至于柴大将军交给他们干的私活,自是再也不会管了。
……
……
“李校尉说,千金一诺,如果道长要他们还人情,尽管找他们就是,他还说信义如山,还债就得还清,不管道长怎么想,他们都不会把命当成自己的,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在前往伏羌的路上,何潘义把李翰思的原话一五一十地转达给了李曜,他的面上尽是得意之色,似乎间接享受到了这种把人整得团团转,还能得到对方感激所带来的乐趣。
可李曜听了之后,心头却非常不自在,甚至有些负罪感。
千金一诺,信义如山,这八个字犹如大山般压在了她的心头上。
李曜看得出来,柴绍麾下这三个校尉虽说好色了一些,却都是性烈如虎,直来直去,把信义看作比生命还重要的汉子。
从某些方面来讲,她还是很欣赏这样的人。
可她却没有自信能做到这一点,至少目前看起来有些困难。
对于她来说,理想最为重要,而她实现理想的前提,就是让自己活得更长久。
她是发自内心地不喜欢扮作平阳公主,可她根本没有更好的选择。
因为要想达到目的,除了能够让自己很好的生存下来,还须得学会走捷径才行。
第71章 贫道自有胸中策()
商队刚好赶在天黑前进入了伏羌县城,领头的何潘义一进入城门,便有一群人急匆匆地迎了上来。
为首者是名汉人,年约四十多岁,满面虬髯,何潘义一见到他,就忙下了骆驼,躬身一礼,问道:“宋五郎,你怎地还在这里?”
那宋五郎还了一礼,摇头叹息,道:“哎,真是一言难尽啊……”
原来这些人都是自长安出发的行商,早在近半个月前他们就已然来了伏羌,刚好赶上了吐谷浑突然发兵进犯大唐边境,可谓是有些运气欠佳。
除了作为主战场的洮、岷两州之外,朝廷在渭州、兰州、河州等地境内也陆续发现了吐谷浑骑兵的踪迹,随后就有一支比他们先行的商队在途经渭州时遭遇了袭击,死伤者十之八九。
宋五郎等人从幸存者的口中得知,当时那些袭击者都是二话不说,见人就杀,待到唐军奔赴而来,袭击者们毫不恋战,竟然放弃唾手可得的财货,迅速撤离屠杀现场,自那之后他们又听到了两起类似的消息,骇得他们停驻在伏羌县城,一时不敢再继续西行。
很显然,吐谷浑人袭击商队的目的,便是为了破坏大唐西北地区的贸易通道。
这些行商贩运的货物都是丝绸、珠宝、珍玩之类的商品,显然不可能在伏羌县及周边相似的小地方发卖出去,而原路返回相距将近千里的长安,会产生许多不良后果,无形的利益损失太大,他们自然是更不愿意。
当然了,脱离这种困境的办法还是有的。
近日来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得来的消息,确认出吐谷浑派来深入大唐境内袭击过往商队的每支轻骑不过四五十人马,只是官府须得防范吐谷浑大兵压境,已然自顾不暇,根本腾不出多余的人手去对付那些行踪不定的袭击者。
于是,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滞留在伏羌的行商们决定抱团取暖,共同组建一支实力足以让袭击者忌惮的武装护卫队伍。
可这显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说陇右民风彪悍,可大多数能打的人都做了府兵,剩下的亦须得通过当地官府和家人的同意,宋五郎等人一番辛苦下来,每天只能招得小猫三两只。
也正是在他们为迟迟不能招募到足够人手而发愁的时候,何潘义带领的商队抵达了这里。
宋五郎等人一眼就看出何潘义商队中的武装力量已然远远超过了他们,不由大喜过望,于是在诸商队合并之后,他们便不约而同地共同推举何潘义为大首领。
在李曜的授意下,何潘义非常干脆地接下了这个重担,随后就麻利地将实际的商队武装指挥权托付给了李曜。
次日一大早,何潘义便带领总人数已经翻了一番的商队离开了伏羌,行至渭州边境的落门水东岸时,李曜让何潘义在驿道附近就地扎营,然后召来商队中的重要成员准备进行一场临时会议。
宋五郎领着几个行商一走进大帐,就见到坐在首席的人,居然不是商队大首领何潘义,而是一位身负长剑、手拿拂尘的女冠,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开口问道:“这位女道,你坐在这里作甚?”
坐于次席的何潘义呵呵一笑,说道:“何某来介绍一下,这位是终南山宗圣观明真道长,宋五郎莫要以为道长是个女流,其实本事非比常人,对付吐谷浑蛮子骑兵,可是绰绰有余的。”
李曜唱了声“福生无量天尊”,故作谦逊地道:“何郎君过奖了,贫道不过是习得些许巧技罢了。”
宋五郎看到何潘义和李曜一唱一和,都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有些不满地说道:“何二郎,你也算得一位颇有名气的行商,岂能退居次席,让一个女人家来主持大局?”
他承认,这个女道确实姿仪不俗,自己在途间初次看到她的时候,都难免有些心动,更莫要说这正当壮年的何二了,恐怕早就被她迷得晕了头。
可你就算是想要跟她困觉,也不该选在这种场合来博其欢心吧!
何潘义挑眉答道:“宋五郎,你也晓得,我们都只是商人,既不会舞刀弄剑,也不懂得战阵兵法,遇到这种事情自该交给行家来做啊。”
宋五郎脸色登时阴沉了下来,此番所议之事,关乎两千多人的生死,这女道能起到甚么作用!
难道凭她背上那一把用来起坛作法的长剑,就能削死那些豺狼般凶残狡猾的吐谷浑人?
而且这个女子是不是女道,都不一定!
他可是听说宗圣观中的女道一向都是老老实实地呆在山上,哪会像她这般到处乱跑?怎么看都像个女骗子!
想到这儿,宋五郎冷笑一声,讥讽道:“不知女道是撒豆成兵,剪纸为鹤,还是腾云驾雾,呼风唤雨的行家呢?”
话音一落,大帐中登时响起了一片爆笑声,看上去似乎有不少在座的与会之人都抱有宋五郎相似的想法。
可他们的笑容很快僵在了脸上,就连下巴都好似快要掉在了地上。
因为他们看到李曜面不改色地拿起一只银杯,随后双手一捏,再轻轻揉了几下,原本有着精美外形的银杯好像面团做的一般,变成了一颗丑兮兮的银球,然后就被她随手扔到了宋五郎的脚边。
宋五郎脑子一片空白,下意识地拾起完全看不出原型的银球,眼睛瞪得都快突了出来,似乎再也说不出话来。
过了良久,一个老者开口赞道:“道长神力非凡,真是让老夫大开眼界啊。”随后却是话锋一转,有些忧心忡忡地道:“只不过,凭道长这般本事,恐怕也很难护得我们两千多人的安危吧?老夫以为,面对那些来去如风,精于骑射的吐谷浑轻骑,终究还是须得一位懂得战阵兵法之人来对付他们才行啊!况且最为重要的是,他人岂会轻易听命于一个女子?”
李曜拍了两个响亮的巴掌,刘安远、咄地满、罗仁俊、赵三郎等十二名壮汉鱼贯而入,在大帐中整齐地排成两列,各个昂首挺胸,腰挎横刀,身负箭囊,威风凛凛。
老者面色变了变,与身边的人相视一眼,又问道:“道长可有对策?”
李曜微微一笑,颔首道:“那是当然。”
第72章 杀光他们!()
“请道长说来一听,老夫愿闻其详。”
老者说话间,目不转睛地看着李曜,身子不由自主地前倾,急切心情可谓溢于言表。
李曜斜睨了一眼最初挑起话端的宋五郎,悠悠地叹道:“只可惜贫道的法子,须得众人齐心协力,才会有成效啊。”
宋五郎此刻心神稍安,一听此言,立马收起轻视和不满,态度便是转了个一百八十度,上前向何潘义和李曜深深一揖,毕恭毕敬地道:“宋某见识短浅,刚才多有冒犯,万望何二郎、道长恕罪。”
一见有人带头,刚才嘲笑李曜的一干人等紧随其后,纷纷起身致歉。
此前他们认为自己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何潘义,却都没料到何潘义靠边一坐,让位给一个身份可疑的小女冠,当然会不满和失望。
可他们见识了李曜不可思议的力量,还有这十二位招之即来的威猛大汉,眼下却又对何潘义心生敬意了。
对于这些信奉利益至上的商人来说,只要你有能耐帮他们解决问题,性别和年龄全都是无所谓的。
这时在他们看来,主动让贤的何潘义,简直就是“随能任使,皆获其用”的典范。
消除了矛盾,后面的事情自是好办多了,李曜把自己的计策一说出来,便立刻得到了宋五郎等人的认可。
宋五郎等人虽非懂得军事之人,但李曜说的一句话,他们却是全都听得懂:“只有千日做贼之人,没有千日防贼之人。”
……
……
“救命啊~呜呜呜~救命啊~”
夕阳西下,在黄土堆积而成的坡地上,一个娇小的少女发足狂奔在滚滚烟尘之中,口中发出一声又一声惊恐万分的哭喊,而在她的身后,则有两个身着甲胄,一手持鞭,一手持刀的异族骑兵。
两个异族骑兵似乎并不急着下手,只是不断地来回驰骋,时不时就会挡住少女奔逃的去路,然后在空中甩个响鞭,试图把少女朝坡顶的方向赶去。
少女惊慌之中,一个没注意,突然摔倒在了地上,发髻登时散了开来,一张小花脸儿满是泪水和泥土,几乎看不出本来面目,惹得两个异族骑兵一阵狂笑。
少女刚刚爬起来,还未直起身子,一个骑兵打马上前,突然展开猿臂,俯身探手,少女躲闪不及,被那骑兵一把拽上马背,然后不等少女挣扎,用刀柄在她的后颈上一磕,便淫笑着打马朝坡顶的一片葱茏的树林驰去。
李曜匍匐在一处灌木丛中,强行压抑着心头的怒火,两眼瞬也不瞬地看完了这场猫捉老鼠般的游戏,然后站起身来,一言不发便领着自己身后的人,小心翼翼地朝着异族骑兵隐遁的方向前进。
李曜发现这两名吐谷浑骑兵并非是一个巧合。
早在刚得知吐谷浑会派人袭击商队的时候,李曜就构思好了一个主动出击的计划,而她让何潘义将商队大营设在落门水东岸,也是为了解决她执行这个计划的后顾之忧。
商队大营北临渭水,西临落门水,位置刚好处于两河的交会处,五月是涨水的时节,两河的水位很高,水流也很湍急,如果没有舟筏,根本无法进行渡河,而大营的南面则是一座由北至南,逐渐升高的狭长土丘,其形其状如同一堵天然的高墙。
如此一来,两河一丘,便对整个营地形成了三面保护,再砍伐一些树木,在营地的东面搭建障碍物,并派出人手在唯一一座通往落门水西岸渭州境地的驿桥附近巡逻,便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吐谷浑人袭击商队的成功几率。
李曜从商队的护卫中挑选出了八十人,大多是来自何潘仁在萨宝府招募的祆教徒,其他则以熟悉地形的当地人为主,俱都是自称杀过人,见过血,亦或者表示不怕死的汉子,剩下的护卫则交由何五郎何潘信统领,专门负责保护商队大营的安全。
八十名商队护卫再加上李曜及她的十二员保镖,总数还未满百人。李曜只带这些人出来对付吐谷浑轻骑的理由其实很简单,除了众所周知的“兵在精而不在多”,还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现有装备的作用。
唐朝将盔甲、弩、长矛、马槊、具装列为违禁兵器,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门贵胄,一律不许私有,违者都将受到重罚。
因此,李曜这支队伍主要的武器只有横刀和弓箭,以及少量短矛,防具更是只有木盾,按照袭击幸存者所述,吐谷浑骑兵都是身贯皮铁甲胄,拥有一张反曲式马弓和一柄吐谷浑长刀,以及一支精铁长矛,如果李曜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