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雌-第1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过多久,山坡附近响起了杂乱的马蹄声,李曜透过树木间隙小心地向林外进行观察,就见这支突厥骑兵约有一百人左右,虽然看着都很年少,但警惕性极高,不时有人打马靠近树林,然后张弓搭箭,朝林中可疑之处进行射击。
所幸林中树木枝叶繁茂,李曜等人躲藏的位置远在一箭之距以外,没有受到任何伤害,突厥人放了一通箭之后,又派十数人翻身下马,携带弓矢进入树林进行探查。
柳逖见此情形,脸色不由白了几分,手也不自觉地握住腰间的刀柄,藏在一旁的李曜急忙用眼神示意他莫要擅动,随后拾起一截断枝,在地上划写道:别打草惊蛇。
柳逖瞳孔一缩,右手又轻轻地离开了刀柄。
如今全军上下还未达到最佳作战状态,李曜之所以没有派出探马,就是不希望与突厥人过早发生战斗,以致全盘计划陷入被动不利的境况,而早在出行之前,李曜就向随行人员讲明了这一点。
树林面积很大,只因李曜等人行动得早,才得以藏在树林的最深处,突厥人似乎也觉得没有必要作地毯式的搜索,在树林边缘地带逛了一阵子,见没有任何异样,便又匆匆离去。
待蹄声完全消失,李曜这才命令众人牵马走出树林,柳逖长舒了一口气,向李曜作揖道:“刚才真是好险,臣万分感谢贵主提醒。”
李曜摆了摆手:“柳君此前未曾有过以身涉险的经历,紧张在所难免。”
这时,兰韶英过来请示道:“贵主,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动?”
“稍等……”
李曜伏身下去,然后把耳朵贴在地上,感受地层中的声源类型和强度。
这里处于黄土高原西北部,土层极厚,再加上天气干燥,导致土壤湿度低、硬度高,在人马踩踏之下,地表变形幅度很小,因此李曜能够听到很远的振动声。
片刻之后,李曜站起身子,兰韶英忙上前用手帕为她擦拭耳朵鬓发上的泥土:“贵主可有发现?”
李曜唇角微微扬起一抹笑意,答道:“我可以断定,今日我们附近方圆十里以内,不会再出现第三支人马,此前那些突厥人不过是一群探路的游骑罢了。”
通常情况下,侦骑在前,则可能会有大军在后,可李曜并没有听到军队行进的动静,而且这支侦骑队伍规模小,负责探查的区域却非常大,只能说明李艺的袭扰作战很有成效,突厥人显然已成惊弓之鸟,否则不会把侦骑撒到这般广袤的范围。
兰韶英颇有行伍经验,立时明白其间道理,又问道:“既如此,我军该何时出战呢?”
李曜答道:“等一个可乘之机。”
柳逖本已开始继续作画,闻言不由心生好奇,接口问道:“不知这个可乘之机所为何来?”
李曜举鞭指向西方:“当然是李药师的战报。”
……
……
灵州南部,堕落山。
苍翠如屏,绿草如茵,一条蜿蜒曲折的长河沿着山脚缓缓流过,河岸两边灌木从生,熟透的野果挂满果树枝头,不时落入水中,激起圈圈涟漪。
薛孤吴仁顶盔贯甲地斜躺在一颗高大魁梧的大树枝干上,手里捏着一颗野梨,啃得津津有味。
而在他的身周,八千唐军将士尽皆全副披挂,盘膝坐在林间草地上,若从高处俯瞰,可以看出他们其实是按照编制,整整齐齐地排成了九个长方形的阵型。
突然,马蹄声响,一骑穿过两个方阵的间隙,直冲薛孤吴仁奔来。
薛孤吴仁把手中梨儿一扔,纵身一跃而下,快马也刚好来到他的近前,鞍上骑士一勒缰绳,跳下坐骑,随即从怀中取出公文卷轴,双手高高捧起:“灵州大都督令。”
薛孤吴仁接过卷轴,只见上面写道:“拖住颉利两天,灵州全军记汝首功。”
传令官抱拳告退一声,旋即扳鞍上马,扬鞭飞驰而去。
薛孤吴仁放开嗓门鼓舞了一通士气,便率领部众行至一片阻断南北的草甸边缘地带,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布置战阵。
不多时,远方传来隆隆轰鸣,地平线上渐渐现出了漫天烟尘。
唐军将士们纷纷举目望去,只见无数铁骑铺天盖地般地席卷而来,几乎完全占据了他们视野所及的范围。
蹄声如雷,震天动地,如此浩大的威势,足以令初上战场者失魂丢魄。
然而,薛孤吴仁和他麾下的百战老兵们对此一点都不感到紧张,反而各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他们所在的这片草甸不同于碛北的大草原,因为靠近河源地,溪流河沟密如蛛网,土地松软湿润,又遍布荆棘荒草,几近于沼泽,所以非常不利于骑兵作战。
而且唐军战阵的左边是水流非常湍急的大河,右边是陡峭险峻的悬崖,横向距离不足五百步,显得战场颇为狭窄。
此地其实已被突厥的侦骑打探得一清二楚,但是脾性向来暴躁的先锋大将苏农林哥乍见唐军竟以纯粹的步阵迎战,觉得自己深深地受到了侮辱,瞬间把侦骑汇报的地理情况抛到了脑后,不由大手一挥,上万名苏农部骑兵立刻向唐军的阵列发起了冲锋。
薛孤吴仁声如洪钟般地下令道:“所有人都不许后退一步,违者一律当斩!”
苏农林哥岂甘示弱,拔刀指着唐军战阵,高声吼道:“给我冲进去,踩死他们!”
苏农部的骑手们很快就发现这地方不太对劲,由于地面松软,战马根本冲不起速度,时不时还会被藏在草皮下面的暗坑崴到马蹄,一个运气不好,就会落下马去变作肉泥。
唐军顶在最前面的是一道由辎重车辆组成的防线,若放在其他地方,这种防御方式对骑术精湛的突厥人来说,根本起不了太大的作用,然而他们的战马跳不起来,只能硬生生地撞在密不透风的车墙上,然后连人带马被唐军士卒手中的长矛捅成了血葫芦。
看到部众形同自杀般地遭到屠戮,苏农林哥目眦欲裂,正欲亲自出马,他的长子苏农笃鲁急忙进言道:“阿塔千万别冲动,这支唐军显然做足了准备,为免平白折损部民,还请阿塔快快下令收兵!”
第322章 浮尸蔽川()
突厥人作风彪悍,打起仗来,常常忘乎生死,可苏农林哥身为部落首领,却不得不考虑已方伤亡数目的多寡。
毕竟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控弦之士的数量,正是衡量一个部落牌面实力的最重要标准。
而苏农部本来就是蓝突厥最弱小的部落,只有区区两万帐人口,实力还不及回纥、契丹、奚、霫等附属部落。
所以,苏农林哥一冷静下来,便明智地接受了儿子的建议,立刻下令部众停止进攻,以便保存自己部落的战力。
很快,颉利可汗得知先头部队与唐军交战之事,急忙召见苏农林哥,质问他道:“你为何刚一接战,就号令退兵?”
眼见颉利可汗脸色一黑,苏农林哥只好据实相告,颉利可汗听得具体详情,眉头皱成了一个川字,沉吟半晌才道:“你且回去整顿人马,等待本汗命令。”
苏农林哥如蒙大赦,忙低头应了声诺,逃也似地离开了可汗的大毡车。
颉利可汗看着犹自晃动的门帘,胸中一股无名火腾地冒了出来,随手抓起一个中原样式的铜酒樽,朝门口狠狠地扔了过去。
“哎哟!”
这时,突利可汗发现大军受阻不得前进,于是来找叔父问明原因,怎知刚掀帘进来,那酒樽就好巧不巧地砸中他的脑袋,额头被尖锐的金属支脚划破,顿时血流如注。
“快来人啊,突利可汗受伤了!”
事发突然,颉利可汗也吓了一跳,赶紧呼唤胡医过来给侄儿处理伤口。
突利可汗暗骂自己来得真不是时候,却也知道颉利可汗不是生他的气,待一番包扎完毕,问道:“三叔何故发怒?”
颉利可汗恨恨地道:“苏农林哥对我阳奉阴违,实在难堪大用,若非俱俭特勤为唐军所俘,我岂会起用此人!”
实际上,自撤出泾州以来,颉利可汗为求尽快返回碛北,已经换了好几个特勤和俟斤担任开路先锋,可这些人面对唐军不间断的阻击和袭扰,各个畏手畏脚,谁也舍不得损耗兵力,以致大军用了整整十天才走了六百余里。
突利可汗连声附和,心中不以为然,草原诸部皆是兵将一体,包括颉利可汗和他在内,若无足够兵马,如何守住自己的权势和地位?
颉利可汗思索片刻,突然上下打量了突利可汗一番,询问道:“什钵苾,目前你主持后军,多番击退李艺,我觉得你麾下诸部的表现都非常不错,可否推荐一个替代苏农林哥的人选?”
突利可汗脑筋飞转,想到契丹的新任部落盟主对他颇有怨言,已渐显不臣之心,遂抱胸一礼,道:“万分感谢叔父的表扬,侄儿认为契丹俟斤大贺摩会年轻有为,应能担当开路先锋之任。”
颉利可汗颔首道:“契丹部的确骁勇善战,那就选他好了。”
突利可汗暗自得意,领了可汗的亲笔手令,便匆匆走了出去,他前脚刚走,颉利可汗就派人唤来赵德言、曹般陁、康鞘利入帐计议。
其实,颉利可汗对突利可汗也不大放心,他的这个侄儿本来是可汗的正统继承人,对他的权力一直是个威胁对象,而且当年还背着他,暗中与李世民结拜为兄弟,是以他认为自己须得再另寻一个计策。
经过一番商量,颉利可汗征询他们的意见,命令统特勤带领胡部伐木造筏,尝试渡河建立一块滩头阵地,以供大军安全通行。
而李靖早已分派人马严密监视安乐川的各个河段,发现中上游河岸对面的林木正在迅速减少,便知突厥人又要行渡河之举,当即下令西会州都督许智仁指挥数十艘战船从黄河拐入安乐川,准备对突厥人发动水战。
许智仁曾在唐朝平灭萧铣的战役中,与李靖一起并肩作战,许智仁非常欣赏李靖的才华,再加上许智仁父亲许绍对李靖有保命之恩,于是二人义结金兰,成为了异姓兄弟。
他本在江东任职,去年奉诏协助时任安州大都督的李靖抵御突厥,这才不远数千里徙任西会州刺史。
其麾下水军将士约有三千之数,皆是李靖从安州带来的荆襄子弟,几乎人人精习水性,李靖一纸令下,将他们连人带船全部调给义弟指挥,只为阻止突厥人渡河。
果不其然,统特勤和他的人马所乘坐的一条条排筏还未至河心,就忽然听得远处有人高声疾呼:“特勤,大事不好!汉人水军……”
随着一阵说拇嘞欤羯┤欢梗程厍谘ィ患灰对刈帕矫回侍铰淼男≈垡驯怀逶谧钋懊娴奶凭酱驳梅鬯椋挥上诺猛龌杲悦埃辖舾呱溃骸翱斐吠耍纪嘶匕侗撸 �
许智仁挥刀遥指前方一片木筏,仰天狂笑:“背井离乡的荆襄儿郎们,你们不是正愁无用武之地么?大丈夫建立功名,就在今日!”
面对装备了投石机和床子弩的蒙冲和斗舰,突厥人连夜赶制的简易木筏根本不堪一击,唐朝水军杀气腾腾地溯流而来,结果自然是一触即溃、一撞即散,许智仁指挥船队反复冲撞扫荡,杀得这些号称“拓羯”的西域胡兵们鬼哭神嚎,一时间水面漂红,落水者不计其数。
在一群忠心耿耿的卫士的舍身保护之下,统特勤几经遇险,方才逃回岸上保住自己一命。
因为渡河地段距离突厥行军大营并不是太远,颉利可汗很快就收到了统特勤全军大溃的消息,大惊之下,赶紧率领扈从军队奔赴交战地点,用火矢反击那些试图摧毁岸边残存木筏的唐军战船。
许智仁眼见己方出现了伤亡,而且矢石也濒临耗尽,当机立断下令退回东岸,待补给充足,再伺机而动。
这场水战只持续了一个半时辰就结束了,上万精锐拓羯化作河中水鬼,颉利可汗看着浮尸蔽川的惨烈景象,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拧出水来。
许久之后,颉利可汗突然揪住身边一名卫士,咬牙切齿地吩咐道:“你快去契丹部传我军令,告诉大贺摩会,如果他不能在今日天黑之前击败堕落山下那股唐军,契丹千夫长以上,全部处斩!”
……
……
青刚岭。
晨曦初现,雾气未散,山色还有些深沉,数匹快马沿着群山间的古道,风驰电掣般地奔向护国公主驻扎在山坳里的行军大营。
骑士们背插靠旗,隔着很远就连声高呼:“军情飞报!军情飞报!”
军营大门轰然打开,骑士们扬鞭催马,飞驰而入。
不一会儿,一道盖有灵州大都督章印的战报摆在李曜的眼前,只见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