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英雌 >

第14部分

英雌-第14部分

小说: 英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闹匾涣剑还崆闹亓锼牧健U庖淮崆羰亲阒氐幕埃阌惺私锸剑凰愠珊笫拦释ㄓ玫闹亓康ノ唬词窃己�12。85公斤。

    于是,李曜放下竹筷,捋起衣袖,单手轻轻提了提麻袋,感受了一下钱的重量,便已然知晓数额不差。随后她将桌上横刀递给曹十九,却见对方正盯着她的手发呆,不由蹙了蹙眉,提醒道:“曹当家快些回去赶工吧!莫要误了时辰才是。”

    曹十九回过神来,登时老脸一红,忙不迭地接过刀,告辞转身而走,心中却依旧惊疑不定,也许别人都注意不到,可他却是瞧出来了,这位脸儿俊俏,身段苗条的年轻女冠,只用三根手指就能拈起装有三贯铜钱的麻袋,而且动作居然可以如此随意,完全看不出用力的样子,轻轻松松的,仿佛跟她手拿竹筷一般无二。

    走出客舍大门,曹十九又低头看了看手中这把刚刚购得的隋刀,脑海中倏然闪过一个疑问:这女子究竟是如何得到这把伤人无数的凶器呢?

    思及此,曹十九顿时心头一震,不由得喃喃自语道:“说不定她还真的是一位得道的仙姑,看来自己来不得半点敷衍啊!”

    ……

    ……

    当曹十九回到自家作坊准备通宵苦干的时候,客舍大堂内,一位正胡吹海侃的食客渐渐引起了李曜和袁二一家的共同关注。

    就见一个身穿缺胯袍衫,头裹小包巾的年轻汉子向几位比邻而坐的食客,故作神秘地说道:“某跟你们说一件发生在南边雾谷的怪事,不过嘛,你们先猜猜看,会是何事?”

    话音刚刚落下,便听有人笑骂道:“你这花腿闲汉,休卖关子,还不快些给某道来。”

    “好好好,在座的各位可要听清楚了。”花腿闲汉朝笑骂自己的人翻了个白眼,拿起一根筷子,一边敲击餐桌上的陶盘,一边用极具时代特色的戏腔调儿,郎朗唱道:“山妖袭村~先奸后杀~生吞活吃~诶呀呀呀~怎地一个惨字了得呀!”

    “奸”字一出口,袁二当场喷了坐在对面的儿子一脸的酒水和肉渣,而李曜则猛地呛了一口酒,咳嗽了好一会儿才缓过气来。

    不过,马上就有人提出了异议:“可是某怎地听人说,那山妖是个雌儿模样呀。”

    花腿闲汉正色道:“雌儿又如何!没听说过牝鸡司晨吗?雌的一样能干那事儿,而且这只女妖,可是大有来头的!”

    李曜很想诚恳地对他说:来头什么的,先暂且打住!女的怎么干那事儿啊!还请高人指点迷津,我急!

    花腿闲汉用筷子有节奏地敲击着桌碗盘碟,抑扬顿挫地唱道:“她就是生于上古开天辟地时,千年之前威震八百里秦川的~斑~子~大~仙呐!”

    花腿闲汉唱腔似乎不错,声音一落,便是满堂喝彩。期间默不作声的人,除了李曜这位故事的真实原型,就只有埋头默默吃饭的袁二一家,气氛好不热闹啊。

    李曜心中不好气地嘀咕:“不错,不错,斑子大仙,这名字取得比‘白额大娘’好,很有《西游记》里妖怪的范儿,我就特想知道你这厮到底能编出个什么花儿来!”

    花腿闲汉再接再厉,眉飞色舞道:“所谓斑子大仙者,实为大妖也。话说当初,斑子大仙被三天扶教大法师张道陵镇压于秦岭大山之下,迄今已有五百余年,法器符箓受水土侵蚀,残破缺损,终失效力,让那大仙挣脱禁锢,重现天日!且那雾谷本不叫雾谷,而是叫……咳咳……那啥谷,大仙欢天喜地回到雾谷,却见自家洞府,竟成人畜居所!大仙一怒,村毁人亡啊!”说到这里,他又很可恶地卖了个关子:“你们可知,那些山民是个甚么死法咧?”

    “先奸后杀,定然死得惨呗!”有人接口笑骂道:“你这泼才,若是敢在某吃酒食的时候,口中吐些恶心事物出来,某也会让你得个‘惨’字。”

    “恶心?君不见某也在吃酒食么?”花腿闲汉不以为意,往嘴里塞了口菜,继续绘声绘色地道:“那大仙本为母大虫化形而成。众所周知,大虫好淫,妖亦如此。于是村中老的幼的丑的脾性不好的,被她一口一个裹入腹中,剩下来的小娇娘和俊郎儿,大仙便跟他们磨镜擦枪,水路旱道,并驾齐驱,日日宣淫,夜夜春宵啊!诶呀呀……”

    李曜听得啼笑皆非:“这厮还真他娘的是个人才,居然能把一个可以写进《西游记》里的妖怪故事讲出《金瓶梅》的味儿,只可惜早生了数百年,若是再啃些宋元话本和明清小说,恐怕吴承恩和兰陵笑笑生加起来都没这厮会编故事,我就默默给你加个油吧——靠!”

    讲到末尾,花腿闲汉故作一副沉痛的模样儿,捶胸顿足地道:“谁知大仙玩得倦了,就把那些精神耗散的小娇娘,骨髓焦枯的俊郎儿,全都吃了啊!诶呀呀,当真是惨绝人寰,骇……”

    就在李曜已经无力吐槽的时候,花腿闲汉的话音戛然而止。

    因为一位高如铁塔,壮如熊罴的魁梧大汉出现在了众人的视线里,而搭在这个大汉肩头的东西,竟赫然就是一张血迹斑斑的虎皮!

第26章 巨灵仗剑下凡尘() 
魁梧大汉身穿一件青色道袍,头上戴着一顶硕大的竹笠,竹笠往前压得很低,遮住了他的大半张脸孔,只露出颌下一大把如钢针般根根竖立的虬髯,除了肩头搭着一大张虎皮,背上还负着一柄长剑,他立在客舍大堂的门口,夕阳的余晖洒在了两米多高的庞大身躯上,泛起一轮淡淡的光芒。

    此形此态,犹如巨灵神降临凡间。

    客舍大堂中一片静寂,呼吸可闻,绝大多数人都在打量着“巨灵神”,唯有一个跑堂伙计上前怯生生地问道:“这位道长,敢问是来吃饭……还是歇脚?”

    “先吃饭,再歇脚。”

    巨灵神的声音很低沉,却犹如闷雷作响,那跑堂伙计似乎感到了一种莫名的压力,顿时打了个机灵,身子不自觉地一让,结结巴巴地说道:“小的晓……晓得,请跟……跟我来。”

    此时的大堂内,每张矮桌边都坐了人,却非全部坐满,有几张桌子边上还有位置,跑堂伙计显然是要领着巨灵神与人拼席而坐,一些胆小的食客见状赶紧结账溜之大吉,而其中腿肚子转筋转得最早,消失得最快的几位,正是此前口若悬河,声行并茂,为众人免费说书唱曲儿的花腿闲汉,以及跟他同桌吃酒笑闹的伙伴们。

    于是乎,巨灵神便顺理成章地独占了整整一张桌子。

    巨灵神所坐的席位距离李曜和袁二一家的位置并不远,只隔桌子两三张,李曜心生好奇,便忍不住透过人缝悄悄打量起来。就见巨灵神坐得端端正正,一举一动,如同受过长期训练似的,俱都极有规矩,身形虽然威猛雄壮,却不失文雅大气的风范,显然绝非鲁莽粗鄙的糙汉可比。

    长剑被巨灵神放在了桌面,李曜一眼便认出那是一柄两晋时期形制的古剑,其剑柄与隋唐流行的云首剑在外观上有着明显的差别,乍看上去有些像东汉铁剑,却比东汉铁剑的剑身还要短,怎么看都不像一件与巨灵神形象相匹配的兵器。可以说这把剑更应该算是一柄便于随身携带的装饰剑。但此剑作为装饰品,似乎又太过于朴素,一根掏空的原木套上几圈麻绳便组成了所谓的剑鞘,简陋得仿如孩童即兴制作出来的玩耍事物。

    巨灵神吃饭的时候,依旧带着竹笠,竹笠依旧压得很低,蒸豚搵蒜酱,炙鸭点椒盐,去骨鲜鱼脍,兼皮熟肉脸,俱都摆上了他的餐桌,简直无肉不欢。可是他却不喝酒,也不吃米饭、面饼之类的主食。而且他吃东西的动作虽很讲究,但大嘴一开一合,却也吃得不慢,所以未等李曜吃到半饱,晚来许久的巨灵神便已经将自己餐桌上的菜消灭得一干二净了。

    饭毕,巨灵神从席上长身而起,双手将虎皮展开,再高高举起,然后在原地徐徐转起身来,以便周围的人都能将整张虎皮瞧个清楚。

    大堂内很快又喧闹起来,不时有人交头接耳,对巨灵神的虎皮的品相进行点评。

    “如此大的一张条斑白额,可是活了好些年岁啊,只是这位道长扒皮的手艺着实差了些,还弄得这么脏。”

    “皮毛上那条口子,老夫一看便知是用剑斩出来的,只是砍的位置不甚好,可惜了这张难得的好皮毛啊!实在可惜了!可惜!”

    “毕竟此人不是猎户嘛!想来他定是突遭大虫袭击,拔剑保命,是以顾及不得毛皮的好坏吧。”

    “是啊,能斩杀大虫,也算是好本事,换成你我,怕是早已被大虫裹腹喽。”

    …………

    巨灵神向周围的人展示一番之后,便说出了四个字:“价高者得!”

    随着话音落下,几个行商模样的人立刻叫起价来。消息似乎传得很快,不一会儿,又有几人从外面跑了进来,纷纷加入了竞拍的行列。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买,这张虎皮最终以二十贯“开元通宝”的价格卖给了那位曾经连叹“可惜”的老行商。

    这个时代自然还没有诞生“飞钱”之类的汇兑方式,而且二十贯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但虎皮的购得者却是个极讲效率的人,不到半柱香的工夫,就让随从抬来了两口装满钱的箱子。巨灵神打开箱子也不验数,抓起一串钱就往腰上缠。缠好了之后,他又将剩下的钱全都倒出来,当场从一食客身上买下一件衣裳,直接打了个包,然后往背上一扔,试着走了几步路,竟是一副不费力的样子。

    唐朝是一个尚武的时代,世人皆崇拜力量,因此众人纷纷叫好,一时掌声雷动。

    其实,不少人都希望巨灵神能够讲一讲弑虎的过程,以便增添一些饭后谈资,但碍于巨灵神庞大身躯给人带来的一种无形压力,再加上他是一副沉默寡言、生人勿扰的模样,所以直到巨灵神离开大堂,都无人敢上前与之攀谈。

    李曜亲眼目睹了这场突如其来的拍卖会,不由暗笑自己卖刀的时候怎么就没想到这种方式,不过她也不在乎那把刀能多卖几个钱,只希望曹十九能把她的道具做得像样一些,因为她心里很清楚,唐朝的女道士可不是这么容易假扮出来的。

    幸亏现在是武德年间,大唐朝廷对出家人的管理不够规范,还没有李曜这具身子原主的好二弟李世民依附内律,参以金科而定的《条制》,更没有后来更加细致完善的“道僧格”,否则没有“度牒”的她将会耗费更多的心思。

    热闹看完了,饭也吃饱了,李曜便适时地向袁二一家说明自己不会去盩厔县城,决定直接前往终南山,而袁二则表示他们需要先托人去联系袁家的宗族,打算在这家客舍暂住些时日以便等候消息,故而双方将不会再同路而行了。

    夜幕降临,行客各自归房,由于一房仅有一床,李曜和袁大娘依旧如往常一般睡在了一起。

    一向倒床就能睡着的袁大娘,这一晚却是无心睡眠,大概是对未来尚未明了的生活感到忐忑不安,亦或者是因为知晓面冷心热的仙姑明日就要和自己分离而依依不舍,是以小姑娘在半夜里时不时就会唤醒李曜,问一些明知故问的问题。

    而李曜瞧见她楚楚可怜的小模样儿,却是生不起气来,只得一一作答,便是如此这般,一起熬到了天明。

第27章 同道中人同路行() 
翌日一早,李曜认为自己背着个大包裹出行,终究是不雅观,便在客舍伙计的推荐下,在大坪寨买了个游方道人和行脚僧惯用的竹箧,然后返回客舍收拾自己物品的时候,就见曹十九顶着一双黑眼圈,亲自上门将一支连夜赶制的拂尘给她送过来了。

    李曜见到这件外观朴实无华,实则精工细作,极具道家神韵的器物,也不得不被中国古代手工艺的水平所折服,准确的说,是对曹十九的匠人精神感到敬佩。

    这支拂尘的制作材料全部是由曹十九在大坪寨中就地取得而来。

    拂尘手柄的材质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一根老山藤,没有做多余的人为加工,粗细均匀,曲中求直,浑然天成,颇有“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意味。

    拂尘柄的顶端嵌有一颗黑白相间的石珠,手柄的上下两端还专门缠有两圈宽窄圈数不同的细绳,与拂尘尾组合在一起,既代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阴阳学说,同时亦象征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道家思想。

    拂尘尾的长须则是由比马尾更珍贵的麈尾长毛制成,虽然颜色为棕黑,并不是李曜记忆中印象最深的白色马尾拂尘,但她拿在手上,却与自身所穿的青碧道袍,显得极为相衬,当真有一种“手拿拂尘非凡人”的范儿。

    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