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英雌 >

第122部分

英雌-第122部分

小说: 英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能会有些痛,四哥须得忍一忍。”

    “无妨。”

    李曜用自带的酒水清洗李元吉伤患处,李元吉感觉自己仿佛遭受千针刺体,忍不住龇牙咧嘴地嚎道:“明昭倒酒作甚……哎哟!”

    李曜不为所动,动作依旧未停,想了想,解释道:“此酒可以消除斑子的爪毒。”

    因为唐代的酒大多是度数很低的曲酿酒,淋到伤口反倒会造成感染,而李曜带来的高度烧酒,则完全可以用来杀菌消毒,李元吉不知实情,自然会对此有所误解。

    伤口洗净后,李曜又用酒洗了洗自己的手,然后从挂在腰间的錾花银囊中取出一个药膏,开始为李元吉涂抹伤药。

    玉葱般的指尖轻轻摩挲着腹肌上的伤口,李元吉只觉自己正在承受一种“痛并快乐着”的刑罚,心口剧烈地轻颤起来。

    李元吉因貌似胡儿为生母窦氏所恶,长期缺乏父母的教养,生活放纵骄侈,府中妻妾成群,阅尽美人无数,甚至白日宣淫都是家常便饭。

    然而,得不到的事物,才是最让人念念不忘的。

    这些年来,李元吉始终无法忘记当年初见三姊时心中那一抹禁忌的悸动。

    李元吉凝视着眼前这位面若桃花,肌肤赛雪,身姿惑人的少女,嗅着飘入鼻腔的淡淡幽香,心中忍不住感叹:“桃树有华,灿灿其霞,当户不折,飘而为苴……为何你会是我的姊妹啊!”

    这时,李曜注意到李元吉脸上突然现出极度痛苦的神色,忙柔声道:“我下手已经很轻了,四哥再坚持片刻吧。”

    听得李曜喊出的称呼,李元吉心中升腾起异样的情愫,竟不由自主地道:“不不不……不用,你别急,再慢一些都可以。”

    李曜点点头,下手更加轻柔。

    结果这话说出来,李元吉就开始后悔了。

    更长的时间,意味着他的理智将要承受更多的考验,这样的肌肤相触,简直如同饮鸩止渴。

    李元吉感觉小腹越来越燥热,为了不让腹下的小野兽挣脱牢笼,只得竭力强压心头欲念,一时间忍得他额角青筋凸起,汗珠滚滚。

    而李曜却对此毫不知情,只道是自己弄疼了对方,动作越来越轻。

    在这样的“酷刑”折磨下,李元吉下面一直跃跃欲试的小野兽终于失控了,他想也不想,急忙拿手去遮掩,顿时扯到了伤口,疼得他发出了“嗷”的一声呻吟。

    恰在此时,一道冷厉地声音陡地响起:“你们在做甚么!”

    李曜和李元吉齐齐朝林中看去,就见李世民站在一棵树下,双拳紧握,满脸震惊和愤怒,眼眸血红,目光几欲喷火,仿佛刚从地狱里走出来的修罗。

    李世民瞥见李元吉面有心虚之色,声音立刻冷到了极点:“光天化日,朗朗乾坤,你们怎能做出如此不知羞耻之事!”

    李曜暗自翻了个白眼,忙展示手中的药膏:“什么羞耻不羞耻的,二哥你想到哪去了!四哥受伤了,我们只是在上药而已。”

    李世民登时一愣,随即脸上的怒色便瞬间消散不见,只见他摆出兄长的架子,抬手指着地上一跪一躺,相距咫尺的两人,正容道:“但男女有别,你们这般模样也实在不成体统,还不赶紧分开。”

    李世民说着,快步走到李曜面前把手一伸:“拿过来吧。”

    “哦……”

    李曜把药膏递到李世民的手里,本来还想说需要洗手消毒什么的,却见李世民已经用手指挖了一大坨药,直接朝李元吉的伤口抹了下去,李元吉猝不及防,又痛得“嗷”地惨叫了一声。

    随后,李世民又从自己坐骑上的行囊里取来一卷细布,在李元吉腰间用力缠了几圈,最后再打了个死结:“好了。”

    李世民这种简单粗暴的包扎手法,让李元吉的腰杆都差不多小了一圈。

    李元吉憋得脸红筋涨,颇为难受,再一想起他突遭老虎反扑,带伤独自与之死斗的惊险过程,心中立时来了火气,沉声问道:“二哥此前去了哪里,为何迟迟未见二哥的人影?”

    李世民眸光微闪,叹了一口气,眼不眨心不跳地对李元吉解释道:“为兄运气不佳,不慎踩到了一个蛇窝,被不知多少条蛇追了不知多久,为兄摆脱它们之后,又去寻你,在林中转了很长时间,实在找不到人,这才回到了这里。”

    李元吉眼睛眯起,上下打量李世民一眼,见对方衣冠齐齐整整,身上并未有丝毫狼狈迹象,不禁怀疑道:“是吗?”

    李世民面色一沉,冷声道:“信不信由你。”

    李曜见这两兄弟又开始较起劲来,忍住扶额的冲动,忙上前一步,站在两人中间,劝声提醒道:“好啦好啦,我的两位好兄长,现在时候已不早了,我们该回去啦。”

    三人迅速把老虎扒皮肢解,然后收拾一番,带上猎宠,一路急行之下,总算赶在天色昏暗之前,返回了仁智宫。

    负责宿卫行宫的骠骑将军敬君弘一见李曜三人进入宫门,就立刻跑过来,焦急地道:“两位大王,贵主,你们总算回来了,今天好像出了甚么大事,竟惹得陛下龙颜大怒,快去看看吧!”

    李世民、李曜、李元吉齐齐吃了一惊,赶紧来到李渊的寝殿,便听得一阵噼里啪啦地破碎声,以及李渊愤怒至极的咆哮:“孽子!天杀的孽子!”

第239章 波云诡谲() 
大殿内,李渊怒不可遏地踱来踱去,地面一片狼藉,六合靴踩着陶瓷碎片,不断发出刺耳的声音,此番伴驾随行的万贵妃、尚书左仆射裴寂、起居舍人令狐德棻、吏部尚书封德彝、司农卿宇文颖五人在一旁不停苦劝李渊保重龙体。

    而在大殿右侧的两根殿柱之间,并排垂首跪着三个庶民装扮的人,其中两人身穿劲装,身形粗壮,显见皆是武人,另一人则恰恰相反,看着颇为瘦削,峨冠博带,整个一副标准的文士打扮。

    李曜一见这三人的形象,心中便暗道一声“果不出所料”。

    毋庸置疑,两个武士正是袁二密信里提到的甲胄押运人桥公山和尔朱焕。

    至于另一位,自然就是史书上提到的宁州人杜凤举,亦不知此君实际是什么身份,说了什么话,竟能进一步促使李渊几乎相信太子造反。

    李曜正想着,李世民已抢在因伤行动不便的李元吉前面,冲过去挽住李渊的胳膊,满面尽是心疼之色:“父亲为何发这么大的火,要保重身体啊!”

    李渊停止自残双脚的行为,站定身子,声音低沉而嘶哑,仿佛比平时老了十岁:“你大哥……反了。”

    一听此言,紧随李世民身后的李元吉有如遭晴天霹雳,想也不想,便扑通一声跪在李渊身边,抱住李渊的大腿,眼泪都流了出来:“不!不可能!元吉相信大哥绝不会造反!”

    李渊朝身下一瞥,就见李元吉腰间渗着鲜血,分明是受了伤,而且膝盖也被地上的碎渣扎破,迅速在裤管上侵染出两坨红色,只是看着都让人觉得生疼。

    李渊心头不由一痛,口中却怒声道:“哭哭啼啼的,像甚么话,还不快给朕起来!”

    李元吉非但不起,还朝地上重重磕了一个响头,头破血流地恳求道:“父亲请息怒,可否听元吉一言?”

    李渊强压下满腔怒火,有些于心不忍地道:“你有甚么话,起来再说!”说罢径自坐到殿内的龙椅上。

    李元吉起身跟进,目光凶狠地掠过三个上告者,开口说道:“大哥生性仁爱宽厚,以前从未有过不孝之举,监理国事亦是兢兢业业,元吉诚请父亲明察再作论断,莫让大哥蒙受不白之冤。”

    李渊闻言神色渐渐平静下来。

    是啊,无论是温良的性格脾气,还是老成持重的行事作风,三个嫡子当中,只有建成最像自己。

    自己现在人已将至耳顺之年,还有多少年可活?

    这大唐的江山,迟早会属于建成,他何必冒险起兵造反呢?

    可李渊随后又想起李建成曾以宿卫东宫为由,向四方招募两千余众组建长林军,并暗中派遣心腹可达志从燕王李艺那里得来三百幽州精骑,秘密安置在长安城东诸坊,若非有人告发,他可能一直会被蒙在鼓里。

    那一次,李渊狠狠地痛骂了李建成一通,同时把可达志流放岭南帯菀再有в取�

    可谁知李建成变本加厉,五百套明光铠是什么概念?

    李渊直属的三万元从禁军拥有的同等铁甲也不过七、八百之数。

    而且经人鉴定,这些精良铠甲居然都是原属伪王刘黑闼的军资。

    这说明李建成早在去年就瞒着他私藏大笔军资,现在他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最可怕的是,宁州文士杜凤举前来告诉他,说是庆州都督杨文干近日来悄悄向毗邻宁州的蟠交县集结兵马,似有不轨之举。

    蟠交距离玉华山才多远?

    仅仅一百余里!

    如果杨文干悄悄派遣轻骑绕过宁州唐军驻守之地,只需一日急行便可兵临仁智宫外。

    更何况,庆州一直是防范突厥人的走狗梁师都南侵的重镇,杨文干麾下人马绝不下万余,而仁智宫因为地小,只有两千守备兵力,若真有大规模的叛军突然袭来,李渊还是相当危险的。

    然而,储君是国之根本。

    对李渊来说,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者,前朝隋文帝更换太子导致二世而亡,这一鲜血淋漓的悲剧,仿佛就发生在昨日。

    想到这里,李渊又离席踱起步来,似乎颇为犹豫。

    过了好半晌,李渊忽然低低一叹,环看殿内众人,问道:“元吉所说不无道理,但太子的行为亦颇为可疑,事关江山社稷的安危,诸位可有主意?”

    话音方落,李世民马上开口道:“儿有一个提议!”

    李渊深深地看了李世民一眼,颔首道:“讲。”

    李世民郑重其事地道:“世民以为,大哥有无反意,父亲只需把大哥召来仁智宫一问便知。”

    李渊不自觉地看向李曜,发现她正眼神怪异地看着李世民,问道:“明昭可是有意见?”

    李曜一怔,忙收敛充当看客的心思,应声道:“明真一介女流,莫敢妄谈国事。”

    李渊重重地哼了一声,肃然道:“这种时候,作甚么女儿姿态,平时你挺能拿主意的,还不快给朕道来!”

    李曜迅速理了理思路,恭敬地说道:“明真完全同意二哥的提议,父亲现在即可派人星夜兼程返回长安传令大哥火速赶来,若大哥能按期过来澄清事实,自然是再好不过,此外,父亲应当立刻调动周边军府的人马增强仁智宫的守备力量,以防不测。”

    李渊点点头,也不再耽搁时间,迅速写了一份诏书,招来一名禁军将领,说道:“元义泰,你即刻启程奔赴长安,将这封诏书及时传至东宫,兹事体大,不得有误。”

    元义泰领命下去,李世民飞快地朝封德彝递了个眼神,封德彝心领神会,突然开口提议道:“陛下,臣还有一个建议。”

    李渊道:“封卿请讲。”

    封德彝缓声道:“臣认为,我们应该再派人去庆州把杨文干召过来问个明白,若是他肯只身前来见驾,真相立见分晓。”

    “封卿所言有理,只是……”

    李渊皱了皱眉头,朝殿内缓缓地扫了一眼,问道:“此行凶险难测,可有人愿意为朕传诏?”

    殿内沉寂了片刻,宇文颖站到李渊面前,拱手道:“臣宇文颖愿意前往。”

    李渊点了点头,郑重地道:“好!既如此,就劳烦宇文卿前去一探杨文干的虚实,若发现他无意奉诏或有异样,立即脱身回来报告。”

    宇文颖俯身一拜:“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定不辱使命!”

第240章 坦诚相见() 
唐武德七年六月廿三,因东宫卫士桥公山和尔朱焕、宁州人杜凤举共同告发太子李建成与庆州都督杨文干密谋造反,李渊下诏命令宁州刺史刘世让征发玉华山附近的宁州、宜州、豳州三地兵马协助两千禁军守卫仁智宫,又派遣左武卫将军钱九陇征发同、坊、鄜三州府兵镇守长安通往玉华山的必经之地以防东宫长林军北上,同时派快马传诏灵州都督杨师道率领抵御突厥的边军主力开赴灵、庆两州边界,做好随时进击杨文干的准备。

    俗话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当年李渊敢亲自带兵以寡击众大破突厥,杀得始毕可汗屁滚尿流,与被突厥箭矢吓哭的隋炀帝形成鲜明对比。

    而君临天下数年之后,李渊面临李建成和杨文干可能会造成的威胁,恨不得把周围所有的军队都用来防范太子和杨文干可能发起的叛乱,结果造成大唐北方防务空虚,让狼性十足的突厥人又嗅到了入侵的机会,李道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