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鼎革 >

第213部分

南明鼎革-第213部分

小说: 南明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到命令之后,杨秉义亲自带领一营兵马先行,参将王九韶率领大队人马紧随其后。

    在向导带领下,大家翻山越岭,足足走了两天路程方赶到前方六十余里的大望驿,在五里外的山头远远的看见一队关宁兵马缓缓经过驿站。

    吴部毫无防备,众人纷纷请战,杨秉义想了想,还是断然拒绝马上攻击的建议。

    俗话说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杨秉义要的就是断其一指的效果,一仗下来只有将吴三桂打怕打残,对方才不敢过分嚣张。

    这一路之上大家翻山越岭的,将士们身心疲惫,更重要的主力还在三十里之外,即便抢占这大望驿站,清军完全可以抛弃辎重绕过大望驿站撤走,难以达到聚歼敌军的效果。

    现在太阳落山,完全没有必要惊吓对方,让对方还是慢条斯理的撤军。

    一面催促后方援兵,杨秉义一面让一营的弟兄在山间休息,让大家将棉被简单铺在干燥的树下睡觉休息。

    掌灯时分,大望驿站方向火光冲天,喧闹声数里之外都清晰可闻。

    听附近老乡介绍,关宁兵马大举回撤,一路之上散兵游勇甚多,这些溃兵多将怨气向普通老百姓发泄,或者拆卸房屋用来烧火煮饭,或者入家牵猪拉牛什么的,改善生活。

    到午夜时分,王九韶率领主力陆续赶到,杨秉义让大家就地休息,万勿扰民。

    第二天一大早,杨秉义率部杀出,驻守大望驿站吴部溃不成军,大家纷纷四处溃散。

    自从撤入傥骆道之后,吴三桂安排大将赵良栋、张勇率部断后,这几天虽然双方厮杀甚为激烈,其他各部可没有什么战事。

    义勇军迅速攻占大望驿,占据周围七八个山头,然后构筑工事,准备御敌。

    听到义勇军突袭大望驿站得手,吴三桂大惊失色,内心感到懊恼不已。

    这几天关宁兵马主力虽然已经通过大望驿站,但后面断后的赵良栋、张勇等部还在后面,有心回身救援,但又担心义勇军穿插战术,一时半刻之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幕友方光琛凄然笑道:“王爷,义勇军神出鬼没,去年罗洛浑就吃了这种亏,撤退时亲率满洲正红旗断后,谁料到义勇军穿插到前面,最后为其包围俘虏啊。

    闲杂赵良栋张勇被围,若杨麟再派出一支兵马向前穿插,如此我等大概也只有被俘投降的份啊。”

    吴三桂摇了摇头说道:“话虽如此,但关宁兵马横行天下数十年,在关内未尝遭遇敌手。

    若今日为杨麟所败,传出去,恐让兄弟们寒心啊。”

    方光琛苦笑道:“王爷,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前两日杨麟无中生有传出消息,说我等与其早有密约,王爷无言以辩,如此造成大家离心离德。

    现在我军退入傥骆道,若杨麟一举歼灭赵良栋张勇两部,那么王爷身上冤屈就可以洗白了。”

    吴三桂一听大喜,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获得清廷绝对信任,虽然这代价相对来说大了一点。

    吴三桂下令全军扔掉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大家轻车简从,一路疾驰,沿着傥骆道向北疾驰,如此用了两天功夫方走出傥骆道,到达周至县。

    望着身后兵马,损失兵马近半,面对前来迎接的陕西巡抚孟乔芳,吴三桂拔出宝剑声音嘶哑,几欲哭泣道:“杨麟品性卑劣,为人奸诈,我吴三桂在世若不保此仇,誓不为人。”

    看着关宁兵马狼狈相,满清征西将军李国瀚想到往日误会,连连道歉,声言自己为杨麟所设计,断不该怀疑王爷对大清忠贞。

    谈起陕西形势,孟乔芳焦头烂额,不知如何是好。

    在满清征西大军入川作战接连失败的消息相继传出之后,陕西省内人心惶惶,一些人再次看到满清虚弱。

    为了支援征西军作战,陕西巡抚孟乔芳在地方加派赋税,征发劳役,将一批批粮食运往前线支援大军。

    从西安到汉中本来有千里之遥,一路之上崇山峻岭,道路狭窄,有的更是穿山而建的驿道,道路十分难走。

    运输一担粮食,若扣除路上消耗的,运往汉中的不过三四成而已。

    为了保证粮草运输,陕甘总督孟乔芳征发了十万劳役,即便如此也难以保证大军粮道顺畅。

    为了征集粮草,地方怨声载道,而趁这个机会,回民将领丁国栋与米喇印等人设计杀死甘肃巡抚张文衡,拥立明延长王朱识锛,以“反清复明”相号召,发动叛乱。

    现在米喇印领兵东进,连克凉州(今武威)、兰州,陕甘震动,陕西巡抚孟乔芳无计可施,不知道如何是好。

    吴三桂左右为难,如今义勇军刚刚取得汉中之战胜利,声势正盛,现在防备汉中义勇军尚且不及,若分兵攻打甘凉叛贼恐力有不逮。

    若不派兵前往镇压,任由丁国栋与米喇印率部横行,如果甘凉一失,到时候杨麟北伐完全可以借道甘凉,如此关中清军就完全失去阻挡义勇军进入关中地势之利。

    如此琢磨数日,大家没有主见,这天大家正在议事,突然守门将官来报,大将赵良栋、张勇率领五千兵马安然退出傥骆道,回到军中。

    众人大喜,孟乔芳、李国瀚纷纷道贺,吴三桂也感到奇怪,当场接见赵良栋张勇两位将领,听对方一说,整个脸色越来越难看。

    正如大家预料那样,傥骆道道路狭窄异常难走,赵良栋、张勇二部断后被截断归路,一番厮杀之后,还是被义勇军包围,全军被俘。

    让人奇怪的是对方根本没有虐待俘虏,在那几天好吃好喝款待,接待官兵言语中常常谈起关宁兵马守卫辽东国门数十载,于国家有功。

    吴三桂当年为救父单枪匹马深入敌营,天下闻名。

    流寇入寇神京,关宁兵马势穷,吴三桂虽然做出石敬瑭般卖国求荣的事情,但事后吴三桂颇为懊悔。

    如此关押数日,到第七天,大明川陕甘总督杨麟居然亲自接见赵良栋、张勇二人,对大家颇为照顾,临末更给吴三桂一封亲笔信。

    赵良栋张勇本来是人精,现在吴三桂身处嫌疑,在大庭广众之下当然不敢拿出信笺,回到军营之后方偷偷逃出信封递上。

    看着前面封腊的信笺,吴三桂伸了伸手,良久缩回去,如此过了半个时辰,终于忍耐不住,还是打开细瞧。

    不看则已,一看更是恼火异常,举着信封咆哮道:“无耻之徒,想不到天底下居然有这种无耻之徒。

    杨麟在信笺中口口声声,说什么当日其亲冒死来到我关宁兵马大帐相见,两人相谈甚欢,说什么约定驱逐鞑虏恢复汉室

    说什么大家约定先歼灭李国瀚征西大军,其出兵湖广襄洛,本王回师关中,兵伐山西,如此光复南北二京。

    在信中其一再指责本王违背承诺,说其履行承诺正准备全歼李国瀚部,为本王独霸关中清除障碍,谁料到本王违背承诺率部救援。

    因为本王违背承诺,其方放弃全歼李国瀚部,才会稍稍给本王一点教训。

    言语中更是一再威胁,说什么若再执迷不悟,蛇鼠两端,将来义勇军北伐之际,本王恐将为万民唾弃。”

    众人大惊,特别是周围数个幕僚连连摇头,简直太荒诞不经,大家一天到晚追随吴三桂,平西王吴三桂何曾与杨麟相见?

    一阵暴怒之后,吴三桂陷入沉思。

    杨麟何等人物,断不可无的放矢,听赵良栋张勇所言,该书札乃其亲笔所做,断不可全都为荒诞不经言语。

    透过这些言语,对方要表达什么?

第304章 搭建空架子() 
    而此时汉中则完全另一幕模样,李国瀚吴三桂率领主力相继退出汉中,现在虽然散兵游勇溃败败将甚多,但随着各地衙门乡公所等地方政权逐渐建立,再加上乡亲们对清军暴行的痛恨,如此要不了数月功夫,汉中必然安定。

    将李国瀚赶出子午道之后,刘体纯贺珍将部队交给副将带领,在刘玄初陪同下前来拜见。

    对方成名已久,杨麟当然知道大家颇重视面子,断不可以手下视之,听说二人前来后,令樊明善率领众将出营十里相迎。

    二人到达营地之后,杨麟站在辕门外迎接,相互见礼之后,杨麟一手拉着刘体纯的手,一手拉着贺珍的手,边走边说道:“这次汉中之战,多亏两位将军鼎力相助,若无两位将军之功,这次征战恐怕要多费章则。”

    见对方礼节周到,二人更不敢轻视对方,贺珍笑道:“大人,我等也征战数年,过去打明军也曾经这样舒畅的,但对鞑子,说来惭愧,就像赶鸭子一样往深山里面赶啊。

    这次深入敌后百里,过去即便做义军也没有如此舒服过,痛快,太痛快了。”

    杨麟呵呵一笑看着众人道:“两位将军,不会还在怨恨刘玄初吧?让你们淘汰老弱病残这是我的意思,上阵杀敌就应该轻车简从,就应该率领最精锐的兵马啊。

    大家想想,很多老弱病残赶到前线,吃不好穿不好住不好,最后病死军营的还少吗?

    即便上了战场,最多在旁边摇旗呐喊,难道大家还指望他们上阵杀敌吗?”

    贺珍、刘体纯两人一听,连忙声言手下虽然人数众多,但真正可堪一战算得精锐的也就这帮人。

    看了看贺珍,杨麟笑道:“贺将军,你成名日久,名声在外,这次屈居刘体纯之下,不会因此责怪本人吧?”

    虽然过去颇为不快,贺珍也不敢丝毫表露,赶忙跪下,连声称罪。

    将对方扶起,进入大帐之内,杨麟亲自为二人倒满茶叶,然后继续说道:“大家再想想,我们兵马虽然少了,但更加精悍了,大家可以吃得好,穿得好,还可以拿军饷,如此何乐不为?

    即便那些老兄弟大家有点不忍心,可以让他们屯田吧。

    你们拿出积储,不够的官府衙门免息借贷进行屯耕,别的不能保证,每个人耕种二十亩荒地还是要保证的。

    基于一些战场受伤不能劳作的,若资质尚可的话,挑选出来进行培养,然后安排到衙门干差役啊。

    大家说说,这样兄弟们是不是有了好归途了,大家怎么不理解我良苦用心呢?”

    贺珍、刘体纯一听大喜过望,连声称谢。

    俗话说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现在大家深处乱世,很多人甚至被逼近深山老林之中生活异常艰苦,现在听到那些老弱病残不用当兵了,听到官府资助进行屯耕,何乐不为?

    中国属于农耕文明,大家虽然做流民多年,但农家底子没有扔掉,一个人能保证二十亩田地,要不了几年完全可以丰衣足食,生活小康。

    见两人连连跪下道谢,杨麟走下来亲自将二人扶起,语带宽慰道:“各位,大明建国以来二百八十余年弊端甚多,朝廷虽然轻徭薄赋,但到老百姓那里那简直就是要命,过去每亩良田朝廷名义税赋不过4分,实际摊派下来何止两三钱?

    当日我为了到CD)考举人时就曾经将家里的土地全部卖光,如此才筹集起来这点路费啊。

    现在其他地方虽然名义上取消三饷,一年下来光是田赋何止一钱银子?

    我们现在取消一切苛捐杂税,良田每亩田赋不过稻谷一斗,旱地不过小麦六升,再加上老百姓不需要出县服劳役,要不了几年,大家都能够安居乐业的。

    现在鞑子入侵,过去那些都不要提了,打鞑子都是英雄都是好汉,投降鞑子的,就像那个吴三桂,什么忠孝满三边,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东西,大家说是不是这样呢?”

    众人多出自乡野之间,当然老百姓最害怕的还不是摊牌加征田赋,即便一亩良田征收到5钱银子,也不过土里收成一半,最多相当于佃人田地耕种。

    老百姓最害怕的就是服劳役,特别是那种跨府、跨省的,离开老家来到陌生地域少则一年多则数年,很多人病死异乡死骨无存,而幸运回到家的也早已经面目全非。

    陈胜吴广起义,就是民众对秦法恐惧,对劳劳役恐惧而发动的起义。

    如今汉中战事已了,杨麟将滇中巨变公之于众,看到大家愤怒的样子,杨麟笑道:“大家也知道在我们与鞑子在汉中拼命的时候,一帮人就是要扯后腿,不但杀死于杨展杨行都指挥使,而且还丧心病狂的攻打重(庆)府、云南府、武定府、嘉定府,在后面夺取地盘,大家说说,怎么办?”

    杨展被杀的消息早已经传遍全军,大家颇为恼火,现在听杨麟如此说,众人纷纷高声叫喊,誓言要报仇雪恨。

    杨麟看着贺珍、刘体纯问道:“贺将军、刘将军,众将义愤填膺,不知两位将军意下如何?”

    刘体纯没有什么,刘体纯过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