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南明鼎革 >

第193部分

南明鼎革-第193部分

小说: 南明鼎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嘞亍�

    经过3个月技术攻关,新式水磨坊终于建成,与过去水磨坊不同,新式水磨坊有现代打米机的雏形。

    过去通过木制水车带动石磨磨米,新式水磨坊完全不同。

    在岷江一个支流处围起一个高5米的围堰,一部分江水通过一个一条小水沟留下,冲在一个足足有5百斤的铁质轴承上,带动轴承上的叶片来回转动。

    以此为动力,在旁边建立一个打米机模型,通过皮带拉动一个辊轮来回转动,剥掉米壳的大米通过筛子筛出来。

    先用疏筛子,再用密筛子筛选,如此周而复始三次,米壳剥干净,用风车一吹,白白的大米一粒一粒的,虽然比起前世大米质量有很大差别,但比起老式水磨房舂出来的大米不可同日而语。

    众人惊奇的看着打出来的大米,白白净净的,上面没有什么糠,一些人抱怨是不是舂得太过火了。

    穿越族杨麟可不这么认为,让随从煮成干饭,吃到嘴里,再无往日米糠味道,感到满嘴充满清香。

    钱邦芑将一夹饭放入嘴中,笑着说道:“大人,这太好吃了,过去舂十次八次才舂出来的这种精米,现在两三次都舂出来了,且舂得快,又非常好吃,可以说清香无比。

    大人,这真的太神奇了,到时候能不能卖一点给我等,我吃不吃都没有问题,家母年过七旬,虽然人还非常精神,但牙齿掉得只剩下几颗门牙,吃这种米不需要嚼。”

    杨麟嘿嘿笑道:“钱按察使,不要急。

    我的意思是将这机磨房承包给当地乡绅,让他们雇佣人来打米,大家看如何?

    钱邦芑一听,摇头道:“大人,这,这不太好吧。

    商人逐利,世人皆知,如果将这机磨房承包给乡绅,他们一定会抬高米价的啊。

    大人,像家母年近六七旬吃什么东西都非常困难,若商人趁机抬高米价,这怎么办啊?”

    杨麟笑着说道:“按察使别急别急。

    大家都已经看到机磨房远远好于过去那种舂米房,在这一两年之间我们各地官府支持民众兴修水利,支持兴修磨房。

    如此要不了十几年时间大家都能够吃上机磨房出来的大米,如此难道不是功德一件吗?”

    钱邦芑长叹数声,摇了摇头说道:“大人所说的是正理,既然如此,那我等还有什么好说的?

    前几个月一担粮食3元银币5元银币不是没有卖过,到时候为了让家母吃上这上好的大米,大不了多花一点钱而已。”

    杨麟摆了摆手,笑道:“钱兄,我不是这个意思,大家也看到这个磨坊一天能够加工50担稻谷(初期当然非常缓慢),我们将其承包给商人,除了缴纳正常税赋之外每月还需要帮我们免费舂200担粮食。

    官府舂米所得200担粮食,每月给各团发放4担,大家每月打牙祭的时候吃一点这种上好的精米,让弟兄们也尝尝鲜。

    剩下大米则分发给各地官员。

    我们大明俸禄过去不是发放粮食吗?

    虽然现在养廉银一半报销一半直接领取(相当于特别机要费),但俸禄部分不是一部分发放粮食一部分发放银元吗?这40担大米就搭在俸禄里面发放吧。

    告诉各地义勇军兄弟,告诉各地官员,机磨房只是初试成功,在未来我们还会建更多的机磨房的,将来大家都可以吃到这种上等精粮了。”

    钱邦芑一听,连连点头称是,他是正三品按察使,一般小吏每月能够搭配一斗的话,他每月就能搭配5斗,有了这5斗上好大米,母亲吃饭无忧亦。

    就在大家兴高采烈的讨论着,在各个地方可以修建多少机磨房的时候,信使来报,杨展率部攻占昆明城,流寇现在营逃往丽江府、广西府。

    听到这个消息杨麟大喜,对众人说道:“各位,诸葛亮昔日七擒七纵孟获,如此方占领云南各地。

    威武杨展杨展杨行都指挥使,3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占领昆明,光复云南省,真是可喜可贺啊。

    我将向皇帝上表保奏杨展将军为云南巡抚,不知各位大人意下如何?”

    钱邦芑摇头道:“大人,万不可如此。

    樊一蘅总督改任云南总督,按理说这保奏云南巡抚应该落在樊一蘅总督身上,大人乃川陕甘总督,怎么去保奏云南巡抚呢?”

    殷承柞反驳道:“钱监军此言差矣,樊一蘅总督亲近的不过是李干德这种小人,李干德好像认为我们大人抢了他川北巡抚似的。

    各位,若是让李干德控制云南必然在我等后面捣乱,让我等不能全力北伐,因此,我赞成保奏杨展将军为云南巡抚。”

    众人议论纷纷,除了钱邦芑反驳之外,其他的都赞成。

    杨麟见状,口述奏章派龚完敬为使前往武冈拜见永历帝。

    而另一方面杨麟则让人给杨展装了两担上好精米,以令人送去。

第280章 鸟铳取巧,刺刀功夫() 
    

    经过半年劳作,这年夏天风调雨顺,田野里全都是沉甸甸的稻谷,秋收之后终于可以缓解自崇祯末年以来的粮荒。

    农夫正在秋耕之时,官员们热烈讨论着,意见两极。

    这天钱邦芑建议道:“大人,自古以来四(川)就分上川下川之说,汉中居于盆缘之上,对我四(川)有虎视之势。

    在豪格罗洛浑大败,蛮清多罗贝勒尼堪、满达海等人收拾残兵败将驻守汉中,现在多尔衮更是令吴三桂率部进入关中,若我等不在吴三桂赶到之前占据汉中,到时候恐鞑子以地势之利必对我四(川)构成威胁啊。”

    很多人有自己忧郁,征战虽然重要,但内部治理更为重要,想到战争对民生的破坏,殷承柞连连摇头道:“大人,万不可如此。

    如今云南形势远未到平定的地步,不说我明军内部矛盾,单说孙可望退入滇南,沙定洲退回蒙自,他们随时可以卷土重来。

    再说说我们四(川),楚王宗室朱容藩,兵科给事中程源从施州卫到达川东,自称什么天下兵马副元帅,不但要大人听命于他,而且还与余大海、李占春等人多番勾结,整个四(川)局势也颇不明朗啊。”

    杨麟笑道:“殷兄,我们的敌人是鞑子,不是流寇,更不是其他明军各部。

    本人以军功成为川陕甘总督,一些人得了红眼病看不惯乃人之常情,他们若愿意与我一起抗击鞑子,我举双手欢饮。

    至于在背后搞破坏,破坏抗击鞑子大业的,我想天下有识之士都会反对。”

    当即令各部做好准备,在秋耕之后方开始北伐。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崇祯末年四(川)连年内乱不已,各地连年粮荒,虽然现在基本平息下来,各地军民、流民大量开垦荒地进行屯田,但就如同一个本身十分衰弱的病人一样,底子非常虚弱,需要多番筹划以征集粮草,以运往前线。

    为了凑齐北伐所需要粮草,杨麟一天焦头烂额的进行计算,派出官员前往各地调查粮食生产、粮食情况,依靠河运、陆运向各大粮仓运送粮食。

    除了征集粮食,更重要的军队训练,经过数年训练,特别是通过忠勇堂对中下级军官初步培训之后,义勇军稍具近代军队雏形。

    这天来到第3镇,远远的听见驻地传来一阵阵口令声。

    过去将官虽然也会通过各种军令管理部队,但发号施令的多为一军主将,其他的不过服从而已。

    经过四年训练征战,义勇军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训练机制。

    早上晚上多由营官统一调度,其他时候由下面哨官(大队长)、哨长(中队长)、什长(小队长)带领手下将士训练。

    口令洪亮,高低起伏,杨麟感到一阵欣慰,快马加鞭带领护卫大队打马来到营门。

    依山而建前面是一个巨大军营,为了避免扰民周围用栅木隔开,以方便管理。

    第3镇副将龙之帧率领一行人侯在大门外面,看到杨麟来到慌忙迎上来。

    翻身下马,将马缰扔给身侧的护卫,一手紧按刀柄一手提着马鞭摇头道:“龙副将,自义勇军建立以来我就一再强调军人荣誉,大家训练要紧,不要因为耽误大家训练啊。”

    龙之帧整理了一下军容,立正鞠躬:“大人要求如此严格,卑职我怎么敢耽误军中训练呢?

    这些前来迎接的兄弟多是过去老兄弟,多是军中把总、千总、游击什么的。

    日常训练多由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负责,他们主要负责军中督导,这一时半刻的也耽误不了什么大事。”

    看了看静候在旁边的将官,杨麟面色稍稍放缓说道:“各位兄弟,这次大胜鞑子之后各部都有所扩编,兄弟们或者已经生了官,或者将来要升官。

    兄弟们,升官可不是一个好事情,升官常常是将一个人从合适、优秀的岗位升迁不合适的岗位,兄弟们大家责任重大啊,兄弟们可不要懈怠啊。”

    旁边监军钱邦芑摇头道:“大人,这这,这也有点匪夷所思了吧?”

    杨麟笑着说道:“监军,我说说大家看是不是这回事?

    就像那个刘三娃,虽然个子高大有力气,但刚刚入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当时很多人向我抱怨三娃子一身蛮力气不知道使唤。

    三娃子勤奋肯学,别人练一个时辰他常常练两个时辰三个时辰,如此三个月之后,不但各项技能在大队名列前茅,而且在战场上多次杀敌立功。

    如此提为小队长,中队长,在去年的时候因功本来应该提拔为大队长,但一些人认为对方没有读书识字有限,但龙副将力排众议推荐进入忠勇堂学习。

    半年下来,虽然目前只能写几十个字,能够认百来个字,但教练讲的大多数能够理解,带队更能带心,年初与鞑子交战中作战英勇斩敌甚多,军队扩编之后被提拔为副把总了。”

    望着前面憨厚壮实的汉子,钱邦芑笑道:“大人说的对下面将官调教啊,短短四五年功夫刘三娃从一个憨厚老实本份的农家娃子被调教为有勇有谋的义勇军副把总,确实可喜可贺啊。”

    重重的拍了拍刘三娃的肩膀,杨麟笑道:“现在鞑子侵入中原,我义勇军为抗击打击保护民众的武装力量需要茁壮成长起来。

    不但我自己,而且在场的各位,以及大家手下将士都这样。

    在成长,成熟过程中,大家最初不会,非常陌生,需要动脑筋,需要努力学习,大家从不会到会,一步一个脚印,茁壮成长啊。”

    天底下又有谁抱怨升官发财呢?听杨麟如此一说,众人连连拱手称是。

    进入兵营来到训练场,看见大家以小队、中队、大队为单位进行训练,杨麟仔细瞧着,顺便细问周围将领。

    看见杨麟脸色由晴转阴,龙之帧解释道:“大人,这个大队虽然组建两个月了,但前几个月大家主要进行屯耕,训练较少,如此队列才不整齐。”

    杨麟招了招手,将几个小队长中队长叫过来,问道:“各位兄弟,大家可能感到颇为奇怪,其他各部没有怎么注重队列军姿仪容训练,为何我们义勇军如此注重队列军姿仪容训练呢?”

    杨飚敬礼回答道:“大人,如此让队伍看起齐整,让老百姓对我们有信心。”

    杨麟摇了摇头,回答道:“杨队长,不仅仅这样,看起齐整,老百姓对我们有信心,这是表面功夫,我们义勇军不玩表面功夫。

    大家来自五湖四海,进入义勇军之前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工匠学徒,有的是流民,情况千差万别,完全不同。

    我们现在既然是义勇军,就要有义勇军的样子,要将想法各异的人拧成一根绳子,在训练中,在战场上要做到上下同欲,同仇敌忾,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战胜人数众多的绿营兵马,才会在如潮水般涌来的敌骑中守住阵地,而不像过去那样一触即溃。

    而仪容队列就是这样,只要看到义勇军这身装束我们就会打心眼里面承认大家虽然没有骨肉亲情,但在训练中,在战场是肩并肩的兄弟。

    在队列训练中,我要与我前后左右的兄弟保持一致,在放铳中我要与我同列兄弟保持一致,在近身厮杀过程中,我身边的兄弟将是我最信任的伙伴。

    各位兄弟,你们一定要牢牢记住,这军容、这队列训练可不是表面功夫,可不是在大姑娘前面有面子,而是代表我们军人的荣誉,代表我们的归属,代表我们能够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决心啊。”

    听这么一说,众人面有惭色,身侧的把总出来认错保证改正。

    看了看军中训练设施,如单杠、双杠,石铃,独木桥、壕沟、沙袋,靶场什么的,虽然过去也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