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

第133部分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第133部分

小说: 战国纵横之武卒雄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胩煜滦问贫裕薮蟮谋涔省�

    如今,魏齐共王,且两国结盟。虽说魏国国力不如之前,可谓一落千丈,但终究还有些底蕴所在!齐国更是近些年进展迅速,单以国力而言,与我楚国也不呈多让。此二国结盟一气,共称王。一东一西,就好比横在天下诸侯中的一道坎。

    韩国羸弱,即便无魏齐结盟,也依旧受制与魏。燕国本就受制与齐。如今魏齐结盟,赵国亦不可轻举妄动。南面,我楚国便不敢轻易出兵。

    秦国有东出之心,可多年来受制与魏。天下大势,泗上小国尽皆与魏齐接壤,若此二国合力,分儿食之,其余诸国便无力阻止。

    再者,魏齐尽皆称王,这天下便多出两国与我楚国平起平坐,君上心中岂无半点他想?”

    昭阳的话语虽然说的并不全面,可也不是没有道理。魏齐就此结盟,从当今地图上看,抛开秦国不说,两国真就是一个横在中间的坎。

    当然,破局之法不是没有,而且还有多条路。

    魏齐结盟。那秦楚为何不可结盟,虽然有商郡之仇在,可当今天下,哪里还有无冤无仇的两国存在?

    利益驱使,只要目的相同,仇人也可以为朋友。只看楚王愿怎么选。

    此时的楚威王面带思忖,显然是将话听进去了。一旁不远处的靳尚不由得暗自为昭阳所折服。

    怪不得之前怂恿楚王与卫国结盟之时,自己好说歹说,最后还是昭阳出面才将事情真正的定下来。此时他才明白,自己与昭阳相比,所差甚大!

    待楚威王思索一时之后,昭阳又接着说道:“眼下魏国刚刚站稳脚跟,抛开其两军吴铭是否靠气运取胜不说。至少,他的出现让魏国在河西的败势得以稳住!

    且这一年来,魏王自也收捡不少,魏国上下无不是稳固根基,欲强国,先固本。若假以时日,魏国重回当日之巅峰,那时的魏齐结盟——”

    话说道这里,已经没有必要再说下去了。

    见证了魏国强盛到衰弱的楚威王知道,若是全胜之时的魏国与齐国结盟,别说他楚秦结盟,就是拉上赵、韩、燕,五国合力抵御魏齐,只怕也是两败俱伤的结果。

    毕竟,魏国最强时,西对秦、南对楚、在两线作战的情况下,还不安定的北上,灭了中山。

    曾在中山国扶持傀儡其臣服魏国。只不过伴随着魏国的连番失利,中山摆脱了魏国掌控,再次复国。

    想到昔日魏国之强,楚威王终于是露出了忧虑。但思索之后,却还只是问道:“既然如此,爱卿何不选择伐魏?而偏偏要征伐齐国?”

    “此因有二!其一,攻伐齐国可借卫国之名,毕竟我楚国与卫国结盟在先,楚国仁义,帮助卫国摆脱齐国之束缚,乃是声张正义,合情合理。伐魏则不免要一说辞。

    其二,此时伐魏,我大军跨越数千里之遥,虽然依旧可以驻军卫境,然魏国南面大梁城首当其冲。届时魏国定全力抗击我楚国,若齐国出兵助魏,形势与我楚国不利。

    且伐魏赵国或不应允,韩国只怕帮不上大忙。

    如此一来,我楚国被动不说,倒是给秦国营造了好的时机。

    大梁与河西而言,魏国定全力保大梁,如此岂非帮了秦国大忙?

    若伐齐,秦必牵制魏,韩国虽因灾害而至国事混乱,然依旧可以牵制魏国。臣同样愿出使赵国、燕国,结盟赵燕,一同伐齐——”

    此番话语一说。再加上,之前靳尚说的一些原有,楚威王算是被彻底的说服了。

    一想到如果任由当今情势发展下去,对楚国只有诸多的不利,楚威王的心绪也就难以平复。

    “爱卿之言,当真提点了寡人。只是出征无小事,尚需时间调集兵力,集结粮草辎重。依寡人之见,可分头行事。大军与粮草之事就交由靳尚。此间时间,昭阳便出使赵、燕,两位爱卿以为如何?”

    “臣,谨遵君上之令——”昭阳与靳尚又是齐声道。

    ——

    这日下午。

    陈珍急匆匆的乘车进了王宫。这还是魏申上位以来第一次私下召集臣子。而这第一人便是陈珍。

    陈珍虽有小人之意,却是一心为主,魏惠王任重他,他便竭尽全力侍奉惠王。魏申上任,若任重他,他便全力服侍魏申。

    而他的这种竭尽全力与大多数的贤臣、小人都不同。

    小人一心为自己牟利,甚至怂恿国君犯错,故意使国君犯错。如后世的赵高。

    贤臣则一心为国为民,敢于指正一国之君。

    陈珍此人则是,君上想如何,他便尽可能的满足君上心意。既不怂恿君上昏庸无道,也不会去刻意指正君上之过错。

    可以说,此人拍马屁的能力才是一流。

    得到魏申的召见,陈珍便第一时间进宫面见。

    甘泉宫内,歌舞升平。此时的魏申正搂着从齐国跟随而来的婉儿饮酒。

    大红色的垂暮将气氛点缀的暧昧,看着舞女那芊芊腰肢,魏申一边轻抚婉儿发丝,一面露着开心的笑。

    陈珍到来之后,魏申的两侧脸颊已经是因为酒醉露出了红晕。

    “陈爱卿,你即为相国,身居要职自当为寡人分忧!此番召见,寡人甚想知道,前些时日大将军所言用商为官一事,你做何看法?”伸手指着陈珍,魏申有些昏沉的道。

    虽然是第一次独处,可是从这场面,从魏申此刻的情况来判断。

    陈珍的心中便已经大定,这魏申的心机,比之其父要差的多,故而陈珍也不遮掩。直言道:“回君上,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妥,若长此以往,天下岂不乱矣——”

    “爱卿当真此番认为?”顺手端起婉儿斟满的酒,魏申一饮而尽!随口问道。

    “臣断不敢有半句虚言——”

    “如此甚好,此事寡人断然不会准许,君父亦是不许。故而大将军日后再提及此时,还需陈爱卿出面说辞,也好让大将军知难而退——”

    听闻此言,陈珍顿时为当时自己没有站出来替吴铭说话感到庆幸,若不然,自己便也跟着触了霉头,那可不是陈珍想要的。

    故此,陈珍当即拱手,举止不无恭敬:“臣,谨遵君上吩咐——”

    魏申却只淡淡的看了他一眼,似乎也意陈珍想的,是否真的如口中所言,只随口问道:“自寡人即位,甚是疑虑,大将军为人许是正值,然却不懂回避,略有自大。君父何以将河西赋税等事尽数相托?陈爱卿可否说解一二?”

第二百一十二章 商鞅来朝() 
“回君上的话,”陈珍本不愿提及吴铭的一些事情,不想此刻魏申竟是主动问了出来,无奈,他只得朗声应道:“河东赋税一事,乃大将军提出。自庞将军兵败,我魏国的势力便一落千丈。好在有吴将军的出现,这才稳住了局势。

    吴将军提出河东赋税一事,我王亦左右为难,最终才想到了促成一桩良眉,允吴将军与梅公主一桩婚事,如此一来,即使封地给吴将军,也是无可厚非――”

    “哼――怎么听爱卿所言,我魏国如今还离不开这个吴将军了?君父之举到成了无奈?”魏申说这话的时候,脸色顿时就冷了许多。

    话落,也不等陈珍再说什么,魏申又接着说道,“罢了,事已至此,便选了良辰吉日,为胞妹与吴将军择日成亲,不过,这商人入朝一事断不可取。私下里,吴将军若是找上爱卿,如何**卿可清楚了?”

    “诺――”陈珍当即拱手应过。同时在心里嘀咕,吴铭是在何事得罪了这魏申的?

    若仅仅是因为引荐凌天雪一事,似乎不至于使得魏申对吴铭有如此大的偏见。

    但就在陈珍思索之际。魏申已经从婉儿的手中接过了酒噘,朗声道:“嗯,爱卿如此,寡人心中甚慰。你我君臣,算是初次详谈,便当共饮一噘,爱卿身为相国,日后国事,当由爱卿多多操劳――”

    对此,陈珍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急忙将酒噘举起,拱手:“微臣,谢君上厚爱――”

    新王上任,作为臣子,想办法摸摸君上的低,自是免不了的。

    虽然说如今魏国并未像在宣称魏申真的即位,但内部很多事情确实又魏申来负责,魏惠王已经不怎么插手朝事了。

    看着陈珍处处恭敬,又小心为之的样子,魏申只呵呵笑道:“爱卿无需拘谨,此翻让爱卿前来。寡人之意乃是让爱卿品酒赏艳,大将军一事,本就随口一问尔。

    此几位女子乃齐王相赠,齐女多善,体态柔媚。爱卿若无他事,就陪寡人一同观赏可好?”

    ……

    因为临晋关已经成为河西的孤城,所以一直处在战备状态,城中没有女子,有人可以照顾柳云,吴铭便将她一起带至府中。

    大将军府里,吴铭送走刚刚为柳云换完药的医师。只身返回府中。

    第二进院落的偏房里,柳云已经在卧榻上自己坐起了身子。

    “这几天,感觉如何?”走进来的吴铭轻声问道。

    听了问话,柳云也只是淡淡的说出一句:“谢将军关心,已无大碍。”

    自从上次吴铭翻了她的营帐,这柳云就一直是一副不温不冷的样子。

    想来,这心里受到的伤害应该不小。有时候想来,吴铭都觉得自己欠了柳云什么。这也许是男人内心,想要呵护的一种体现吧。

    淡淡的笑了笑,吴铭也不顾这有些尴尬的气氛:“临晋关一战,还要多谢谢你!那些事情也是后来张猛将军告诉我的。你本不是应征入伍,能做到如此,铭感激不尽――”

    吴铭这一心软,柳云却是更加的生冷,认真的盯着吴铭,她缓缓言道:“既已答应将军,这些事情便是属下应该做的!然属下想知道,当日与将军之约。将军许诺,它日若属下之求乃将军可做之事时,将军是否会兑现此诺言?”

    这一刻还能说什么呢?人家已经做到了当日所言,自己既然答应了,是个男人就不能说不行。

    于情于理,吴铭都格外认真的回道:“到那时,本将必将兑现诺言。”

    ……

    在接下来的数日里,对于吴铭来说可谓是烦闷到了极点。

    朝堂上,他提出农商分治,改革现有制度,设计农、商二卿,农事由农卿,商事则由商卿。

    如此一来,农商彻底的分开的,也就可以杜绝在魏国境内出现商人独大的场面,解除原本对商人的顾虑。

    另外鼓励商人到他国前去经商,朝堂再以税收的形式充盈国库,以此来壮大魏国,牢固魏国根基。

    可与上次一样,事情一提出来便遭到反对。由其是这次,陈珍的出面怂恿吴铭感到极为的意外。

    要知道,在陈珍还是一个上大夫的时候,可是攀着吴铭往上爬的!现如今做了相国,却是说变就变。

    不过现在想想,当初的陈珍看清的是魏惠王对吴铭的信赖与重用。跟着吴铭一条路更容易讨好君王罢了。

    如今呢?魏申即位,陈珍只不过依旧奉行了自己的原则,亲君王,一切事情都以让君王满意为主。所以此时的陈珍便给人一种变了感觉。

    不仅仅是吴铭,就连其他朝臣也一并察觉出了变化。不过,在这最初文武两大高官的争斗中,人又都保持着沉默。

    这里面没有傻瓜,却也没有刚正不阿的忠良死杰之士。一个个的都在观察着魏申更倾向与谁,日后好跟着谁走。

    这也是陈珍上位的一种方式,虽然有些不耻,可在这魏国朝堂之上,确是好用。

    这其中吴铭还提出在魏国变法,改革军制。同时效仿秦国,有了军功便可以晋升爵位,以此来激励兵卒更强的斗志!然此意同样被魏申回绝,不出意外的,陈珍同样没有站在吴铭这边。

    这种种的一切吴铭彻底的颠覆了以往对魏申的认知。

    就这样,一连过了一个月。

    这天的朝堂上,秦国大良造商鞅,协结盟国书前来朝见。

    彰显当今魏国之变化,魏申特意着急的朝臣,与殿中殿外铺设红地毯,

    整个宫廷欢声雷动,着实有一番朝气。

    “暄,秦使商鞅觐见――”

    门外,随着内臣的尖细声音传出,商鞅昂首挺胸,带着满脸的笑意昂首挺胸,大步步入殿堂正中。

    将衣袖轻轻摆弄两下,商鞅深深的拱手见礼,“秦使商鞅,拜见魏王――”

    “秦使免礼。”主位上,魏申慵懒的扬了扬手,眼角随意的撇向商鞅,沉声问道:“外使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今日怎有闲暇,来朝见本王?”

    “魏王谬赞矣!”商鞅闻言却无奈一笑,再次拱手道:“鞅不过寻常人尔,何来万人之上所言!秦国有万万民,哪一个都可将鞅随意踩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